APP下载

城市滨水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提升研究
——以北京清河海淀段为例

2023-10-18刘善志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8期
关键词:水区清河滨水

刘善志

0 引言

城市滨水区的首要特征是水域空间对人的生产、生活等行为方式有足够的诱导力,其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范围。

研究国内外案例得出,城市滨水区的功能多依托城市发展,形成“生产要素供给→交通运输→工业生产→休闲休憩”的演变,即人类活动实现“生存→生产→生活”的变迁。以上海苏州河为例,历史上由江海的水沙相互作用冲击形成上海陆地,历经沧桑哺育了崧泽文化,奠定了上海城市的基础。清朝年间,政府开放海禁,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各大城市与上海通过水运航线迎来送往,造就了苏州河无可替代的枢纽地位。19世纪60年代起,由于苏州河具有“通江达海、链接腹地”的航运优势,外商及我国早期民族工业在苏州河以北和黄浦江两岸先后开设工厂,苏州河畔老工厂成为上海工业发展的策源地。随着城市扩张,上海苏州河逐渐由城市外河变为城市内河,居住人口密集,环境污染严重。1998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由此拉开了整治苏州河的序幕。现今,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苏州河河水变清,鱼虾重现,生态系统已逐步恢复,苏州河两岸的滨水空间成为人们亲水活动、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随着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生活提高,城市居民对娱乐交往、游憩休闲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滨水区的土地价值日益凸显,河道两侧公共空间的开发再利用遵循“优地优用”的原则,力求获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最大效益,整治方式对过往重拆建、轻整治的规划惯性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

1 滨水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提升要素

河道及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繁杂、涉及事权单位众多的工作,以往以功能置换为主要抓手的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已捉襟见肘。针对单个切片要素的孤立管控(如河道规划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道路规划设计等)应向滨水空间整体融合规划设计的方向转变。通过生态环境修复、特色空间营建、场所活力塑造等综合规划、城市设计思维将滨水空间纳入城市更新体系,在生态、文化、活力等方面形成设计抓手。

1.1 生态

生态环境质量是滨水空间品质的基本保障。通过多种举措改善水环境是滨水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的特点,具体包括:①利用自然驳岸、净水植物、截污疏浚等手段洁净水质,修复水生态系统功能;②构建蓝绿互通的生态网络、城市公园,实现水源涵养,培育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平衡;③打造复合的人水共存空间,排蓄结合,运用新技术加强河道安全及行洪保障。

1.2 文化

滨水空间是城市特色空间之一,是城市打造品牌形象,带动持续发展,激活活力的重要区域。因水而兴的城市地区具有交通运输、工业遗产、历史古迹等文化资源。滨水空间的更新整治要积极挖掘本土历史印记,重塑特色空间场所,展示在地文化,提升滨水空间的魅力与活力。

1.3 活力

城市滨水区拥有开阔的水面与开放的空间,同时又因水体的连通造成交通的阻碍和空间的隔离,滨水空间兼具开放共享的积极作用与阻隔封堵的消极影响。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在保障多种路径连通的基础上,打造多元的活力场所、完善的服务设施、亲水的慢行体验以满足大众多元休闲需求并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滨水区域的高品质宜居生活环境。

2 城市滨水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提升实践:清河海淀段

2.1 项目背景

清河是北京城市中心城区北部重要的水系,流经海淀、朝阳、昌平、顺义四区,西起颐和园北,东北汇入温榆河,全长约24km,其中清河海淀段约11.6km(见图1)。历史上清河是北部重要的运河通道,是三山五园地区水运及水安全的重要保障线路。清河海淀段辐射了5个街道及2个镇,沿河分布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高校及教职工生活区,集聚多个科技园区,是科技创新人才生活及工作的核心区域。

1 清河海淀段示意

2.2 现存问题

2.2.1 蓝绿不优

清河位于北京第一道城市绿化隔离带,串联了颐和园、圆明园、奥林森林公园等七大公园,是山林入城、韧性安全的重要蓝绿廊道。

1)绿廊断裂 通过现状用地与规划用地叠加比对发现清河绿廊及其周边存在大量未实施绿地,清河绿廊和相连绿廊之间缺少绿道连接,使得清河绿廊断裂(见图2)。研究范围内规划绿地约891hm2,现状绿地约640hm2,绿地实施率仅72%。

2 清河海淀段绿地情况分析

2)堤岸硬质 清河是北京重要的分洪通道,现状和规划均为50年一遇防洪标准,受限于时代背景,提升设计以行洪安全保障为核心,采用复式梯形断面,护坡以硬质堤坝岸线为主,堤岸硬质率高达70%,生态和景观效益较差(见图3)。

3 清河沿线堤岸情况分析

3)水质较差 清河水源主要是城市中水和支流,现状及规划目标水质均为Ⅳ类,为不宜接触水质,水质标准较低。

2.2.2 文脉不显

历史上的三山五园地区由4条纵轴和1条横轴串联(见图4),通过轴线加强秩序感,格局完整恢弘。但当前轴线难延,清河边眺望颐和园被五环遮挡。此外,清河沿线分布2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7处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但多数文物价值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4 三山五园及清河地区历史轴线分析

2.2.3 城河不融

清河绿廊是海淀南北区域之间的重要生态廊道,周边聚集大量教育资源和科创人才,应成为缝合海淀南北城市发展的重要纽带。当前清河周边建设尚不完善,存在大量已拆未建和未拆迁腾退空间。通过创新要素点密度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要素与清河之间普遍存在一定距离,清河与创新要素密集区域之间缺少便捷的联系。同时,清河两岸用地以封闭大院、大公园、封闭小区、村庄用地、闲置用地为主,缺乏文化、商业、活动等服务配套设施,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难以满足。

2.3 设计策略

2.3.1 生态优先

通过链绿、柔岸、净水将清河与周边绿地水系连通,形成以清河为骨架的生态空间结构,打通山水绿脉;通过对清河沿岸环境整治,改善清河水质,提供更多的滨河公共空间,实现望山亲水的高品质绿色生态体验。

1)链绿 针对现状绿廊断裂问题,规划提出打通绿廊断点,以清河河道沿线开放空间为主骨架,通过建立街区内部慢行步道、实施规划道路及绿地、打开已建成未开放绿地、提升公共开放空间,连接清河沿线6个街镇内部的慢行及开放空间,形成以清河为“一横”,南北两侧延伸的蓝绿廊道为“六纵”的“鱼骨”网状蓝绿格局(见图5)。

5 清河蓝绿网络格局

2)柔岸 针对现状大部分堤岸为硬质的问题,规划结合现状对驳岸进行不同程度的柔化改造。选取3个节点改造为生态缓坡,其他区域基于现状进行生态修复,并增加滨河绿地(见图6)。改造后不同类型的河岸与河道两侧的开放空间构成多样的景观风貌。

6 生态缓坡驳岸和硬质驳岸修复改造模式

3)净水 针对现状Ⅳ类水质问题,规划增加3处生态缓坡驳岸,修复沿线现有硬质驳岸,提升水岸的生态效益。借助新增的生态缓坡驳岸,在树村公园和四街公园规划生态湿地,利用湿地净化地表水,再排至河道。对雨水口采用遮蔽和沉淀措施,对排水口采用生态化处理后进行再净化排放,作为清河主要的补水来源(见图7)。

7 清河净水措施

2.3.2 文化复兴

剖析三山五园山水关系,通过整体规划及空间布局强化园外看园的视线景观引导,完善三山五园展示体验体系。优化三山五园核心景观要素(颐和园、圆明园)外围文化旅游设施布局,结合公共交通设施、慢行交通系统布局,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打造三大文化设施,引导三山五园核心景观价值外溢,带动周边区域与三山五园协同发展。

规划以“清河故道+”为主题,提出4种清河故道利用方式(见图8),在展现历史文化要素同时,基于周边现状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公共环境。

8 清河故道利用方式

针对现存文化要素散点化及联系不足的问题,基于清河故道串联现存文化要素,组织水上交通系统,营造15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节点,形成“清河15幕”(见图9),构成历史景观和公共空间互融的活力体系,通过多类型的慢行系统勾勒景观层次,联通滨河游径的多层次界面。

9 “清河15幕”游线示意

2.3.3 活力塑造

规划针对不同路段市政道路与巡河路关系,设计3种道路断面形式(见图10),打造慢行贯通的滨河特色景观路。改造河闸、新建特色跨河桥,增强跨河联系,建立清河完整、循环的慢行步道体系。

10 道路断面形式

在设施增补方面,结合社区居民需求、机遇用地开发和老旧小区改造,补足沿岸社区配套设施短板。针对不同的滨河界面,提出建成区、新建区、桥下空间的三大类、七小类滨河界面活化策略(见图11),因地制宜、分类施治,打造积极、开敞的滨水活力界面。

11 滨河界面活化策略

2.4 面向实施

滨河空间的综合整治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空间分治的核心难题,各主体具有不同的空间管辖范围和核心诉求及各自职权内管理的局限性。为应对清河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组织形式,规划设计建立“政府主导—技术统筹—专项深化”的工作组织框架。其中,工作专班负责调度决策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工作的重大事宜;项目总师团队负责协同专班各成员单位,联动设计实施主体,带动社会群体,共同高效推进清河综合整治的有序实施;专业服务团队针对具体项目,选择专业对口、评价良好的专业服务团队,完成专项规划设计及公众参与等工作。

3 结语

从目前我国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及大力推动城市更新行动来看,城市设计方法已告别传统空间叙事的蓝图设计形式,逐渐成为各类规划综合性研判、统筹一体化设计的重要工具,进而推动各类规划的可实施落地。滨水区的综合整治规划不应采用单一型“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而应两者互补共建。在“自上而下”方面,通过全局视角,将河道这一主体作为设计前提,以线带面,统筹规划,设计依托河道形成的蓝绿交织、功能交融、文化彰显的蓝线、绿网、城脉、文络;在“自下而上”方面,积极推进公众参与,针对不同节点面对的切实问题,单点突破,补齐短板,最终融入全局规划。

猜你喜欢

水区清河滨水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承传统振百年清河 重实践育清正少年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小精豆爆笑校园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