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化发展下的滨水绿廊的规划分析
2021-01-25
(厦门路亨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1 城市生态化发展内涵
在城市生态化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将实现和谐共处,城市发展具备可持续性,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终点是生态化城市。在实践中,城市生态化发展将有助于建设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可以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助力[1]。基于城市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可持续生产、消费、交通以及发展能力将会大大提升,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性和联系紧密性将会增强,更有助于构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同时,城市生态化发展还十分有助于恢复生态、建立正确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将会对城市、地区和国家的综合实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以及意识形态都产生深远影响。
2 永定河两岸滨水休闲绿廊规划
永定河两岸滨水休闲绿廊位于龙岩市永定区永定河两岸,项目的设计全长为3.86km,总面积约48.4hm2。建设滨水绿廊将发挥串联城区景观带的作用,能有效助推城市发展。现阶段,滨水绿廊规划区域的场地优势为位置优越、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未来人流量大、交通网络完善、植被群落保存良好;而劣势则是,河岸绿化空间宽窄不统一、局部高差大、绿化植被色彩不丰富、文化内涵不突出且景观资源未开发。从图1 中可看出,此次滨水绿廊规划充分考量了景观的经济性、人文性、生态性和社会性功能,让景观能兼具调节美化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休闲空间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永定河滨水绿廊规划中,将以实用、美观、经济为指导思想,通过融合现代与传统,融合继承与创新实现绿廊规划。
图1 永定河滨水绿廊功能分区图
3 城市滨水绿廊规划概述
3.1 滨水绿廊的特点
相比于其他绿地景观,滨水绿廊具有明显的边缘性特点。这种既包括水文资源,又包括绿地资源的生态景观,将成为水陆过渡带,可发挥边缘效应。同时,城市滨水绿廊还有双重性特点,这种特点源自于景观内部的水源和陆地。从永定河滨水绿廊项目中不难发现,这种景观位于水域和陆地交接处,因此,在设计环节,设计师必须做好水陆资源协调,充分展现设计的多元化和亲水性特点,才能切实提升滨水绿廊的吸引力。此外,滨水绿廊还有极高的观赏性。在景观内部有绿地有水源,天然地理条件提供了多元化景观和复杂的生态环境,而人工设计和雕琢更能提高二者的协调性和适配度,能将其打造成适合休闲娱乐的景观区域。在永定河滨水绿廊规划中,打造湿地生态体验区、滨河休闲娱乐区、客家民族文化展示地和城市亲水中心区为该项目的主要规划目标。而从中发现,滨水绿廊规划需同时兼顾自然和人文价值需求。
3.2 生态功能
在城市中,规划滨水绿廊区域意义深远。该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意味着城市生态化发展进程的突进,将发挥出巨大的生态功能,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3.2.1 调节气候。规划滨水绿廊,将会进一步拓展城市的绿化范围,并为城市打造独特的绿色植被集中地。在此情况之下,绿廊中的植被可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释放氧气,将发挥净化空气、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即是说,滨水绿廊可以提高城市的空气自净能力。同时,滨水绿廊还可调节气温,由于该区域的温度低于城市内部,所以该区域的冷空气会流向城市内部,可对城市的整体温度进行有效调节。
3.2.2 降低噪声污染。城市内人多、车多、设备多,各种声音聚集处异常嘈杂,噪声污染十分严重。但滨水绿廊的规划和建设将会有效降低噪声污染,大量的绿植与水流将会发挥隔离作用,对城市中的噪声进行隔离[2]。基于滨水绿廊,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氛围。
3.2.3 丰富生物种类。如今,城市已经成为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大量土地和水资源被占用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这不仅对生物族群有害,对人类发展也无益处。所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障生物多样性十分有必要。滨水绿廊可以为生物提供水文和绿地资源,可以基于特殊景观元素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为保障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3.2.4 预防自然灾害。与乡村相比,城市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几率较低,但在其发展环节仍然面临着洪涝、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若要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必然要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滨水绿廊的规划将在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城市提供安全保障。绿廊中植被众多,可起到极强的吸水和稳固土壤作用,十分有利于预防洪涝与泥石流灾害;而且植被的空气净化和防风沙作用,十分适用于抵御沙尘暴。
3.3 滨水绿廊的价值
3.3.1 生态价值。滨水绿廊的生态价值不言而喻,植被和水资源的合理布局与配置,将会让该区域拥有极强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构成自我有机更新系统。滨水绿廊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涵养水源、稳固水土、防风降温、净化空气、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
3.3.2 文化价值。山川河流是人文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文历史的载体,在城市发展中,河流将为城市提供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基础,是促进城市发展、见证城市历史的重要地理元素。滨海绿廊规划,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规划作用,将发挥水文化的延展性,充分展现城市的自然风光,更能打造独特城市生态景观文化,为城市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奠定基础[3]。
3.3.3 经济价值。滨水绿廊的规划,将会为城市开辟出一个具有休闲、旅游、度假功能的自然景观区域。基于滨水绿廊,城市旅游业将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而且滨水绿廊中的植被、花卉也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此情况下,规划滨水绿廊可促进多个行业的有效发展,能为提高城市经济水平提供助力。
3.4 滨水绿廊的规划原则
滨水绿廊规划将为丰富城市功能分区、美化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建立城市景观提供助力。此次项目所在地客家文化氛围浓郁、自然景观优美,所以设计定位应围绕自然与人文方面制定。设计师将基于“绿水青山”的特色景观和客家文化,规划出集康体健身、生态休闲、湿地体验、文化学习、旅游观光和艺术展示等多功能一体的城市滨水绿廊景观。因此,在其设计工作中也应该秉承安全性、经济性、生态性、整体性、可持续发展性和文化性原则作业,为打造合乎国家标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生态景观奠定基础。
3.4.1 自然性原则。在滨水绿廊规划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循自然生态原则,确保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设计具有协调性,切实保证景观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同时,还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显露自然,将自然生态放在首要位置,尽可能基于自然生态条件进行景观布局,避免干预和破坏生态。
3.4.2 文化性原则。滨水绿廊规划应充分发挥文化与经济价值,将其打造成可以延续历史文化的生态景观。在设计时,既要延续城市的原有肌理,又要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贯穿古今,连接自然与文化的生态景观。
3.4.3 适度性原则。虽然保护和突出自然生态是滨水绿廊规划的第一要务,但建设该景观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发展服务,所以,规划时也应遵循适度和可参与性原则,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供保障。
3.4.4 整体性原则。滨水绿廊的规划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相符,在规划时应基于全局性眼光思考问题,充分考量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4]。同时,还应从城市的功能分区以及功能结构方面审视滨水绿廊规划。
3.4.5 多样性原则。滨水绿廊的规划的多样性原则,应表现在功能多样性、受众多样性方面。在此环节,应让规划方案具备保护生态、文化展示、休闲娱乐、餐饮旅游、运动健身等多种功能,有效助推城市综合发展。
3.4.6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绿廊规划可有效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其规划时也必须展现时代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因此,在规划中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时代性理念作业,积极选用科学的技术与模式,实现对自然景观的有效改造。
4 结论
总之,滨水绿廊是十分常见的城市生态水景,既可以美化城市形象,又能保护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进程中十分必要一环。在实践工作中,城市滨水绿廊设计人员应该基于城市生态化发展需求,充分挖掘滨水绿廊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让滨水绿廊的建设规划更加科学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