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既有建筑室内改造设计策略
——以贵阳贵安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研修基地项目为例

2023-10-18魏黎李贵存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庭美育空间

魏黎 李贵存

0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大量老旧建筑受当时规划及建设水平影响,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城市建设已从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更新,“城市有机更新”“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关键词。在存量更新背景下,设计师们针对既有建筑改造进行了诸多尝试。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来改造既有建筑,使其既可延续历史文脉,又能提升功能适应性,跟上以绿色建筑设计为导向的时代步伐成为研究重点。

1 设计要点

1.1 延续历史文脉

近年来,我国既有建筑改造实践越来越多且趋于成熟,被改造的建筑类型多样,包括工业建筑、住宅建筑、历史街区等。每个城市区域均有属于自身的建筑记忆,随着时代变迁,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既有建筑改造应将老建筑的记忆置于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求文脉传承与更新改造的结合,有效化解新与旧的矛盾,在拆与留之间取得平衡。

1.2 室内外一体化设计

室内外空间应在装饰、风格、体态、结构、平面等方面统一。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使设计逻辑更清晰、设计语言更统一、体验感受更易得到延续。室内外一体化设计效果既反映出建筑的个性,又是时代精神的映射。

1.3 合理控制成本

经济性是绿色设计的重要原则,应在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考量;经济性是影响绿色设计策略的重要依据,无论是低成本利用还是高技术建造,绿色建筑设计均是在资金调控下寻求最优解的重要方式。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成本控制,营造朴素、真实又优雅的空间氛围是改造设计的目标。

1.4 提升空间适应性

室内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其由三维尺度构成,受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影响,各种空间要素优化组合才能够营造出绿色健康的空间。当原有建筑布局对新功能及绿色改造不利时,就需对其进行有序优化。

2 案例分析

贵阳贵安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研修基地(以下简称美育基地)是以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为前提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建筑原为贵阳一中后勤服务中心,位于校园东北角,于2007年建成,建筑面积约7000m2,地上5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形式普通且造型封闭(见图1)。

1 美育基地现状

改造后的美育基地首先应满足美育课程的需求,主要内容包括普通教师的美育通史课程、学科与美育教育融合课程,同时应为艺术史、美术理论、美术设计、书法、绘画、现代影视制作等分学科的教师科研、教研、课程制作、课程直播、课程后评价等活动提供场所,为高端智库、大学、教育机构等对中心教师所进行的远程培训及远程教研协作活动提供可能。

美育基地作为美学教育的场所,可让使用者在此度过奇妙的“美学体验之旅”。设计目标是将建筑空间作为“美”及“美育”的载体,为美学教育提供汇集与分享的平台。设计结合PBL教学理念,在空间体验性、动线趣味性、造型艺术性方面进行重点处理。同时在绿色建筑理念指导下,建筑造型更加开放,室内外空间有更多的互动。贵阳贵安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研修基地项目是以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为前提的既有建筑改造类项目,在完成对既有建筑的技术评估及可行性研究后,应遵循如下改造步骤。

2.1 功能性梳理——空间结构

2.1.1 空间形式

空间是功能的载体,满足使用功能是空间设计的基础。在剖面上,项目原建筑功能1层为汽车库,2~3层为学生食堂,均为大空间布局,层高为4.5m,满足改造后的教室层高需求;在平面上,项目原建筑平面为44m×35m的矩形,大空间的进深与改造后的教室平面需求相悖,改造设计应在满足新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最大化利用空间。

2.1.2 空间布局

结构安全是既有建筑改造的硬核心,其中对既有建筑结构体系的评估及监测是必要环节。随着改造过程中功能转化而带来的荷载需求变化以及因布局变化带来的局部结构体系调整是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项目原有的大空间平面与教室功能的匹配度较低,故改造设计应结合新的使用功能,使室内空间品质更高、更有趣味性。在既有建筑内部增加中庭,既使大空间平面与教室功能匹配,又显著提升室内空间品质及趣味性。中庭引入必然带来局部结构承重体系的变化,为了尽量控制这一变量,改造设计采用拆除楼板的方式,既满足中庭的空间需求又不影响现有的结构体系。

2.1.3 消防疏散

消防疏散是既有建筑改造的软核心。消防安全与结构安全在改造设计中同等重要,是项目的安全保障。项目每层原为1个防火分区,在引入中庭后,由于有了上下连通空间且上下层洞口不对位,导致防火分区复杂,改变了原有的防火分区设计。改造设计将1~3层作为1个防火分区,既提升了空间品质又有效减少了在每层洞口增加防火卷帘带来的空间割裂感,在美观、便捷和消防要求之间取得了平衡。

2.1.4 物理环境

空间品质提升是既有建筑改造的目标,而满足使用功能是既有建筑改造的根本。原有建筑是平层大空间,改造设计在增加中庭后,引入自然光线,赋予空间灵魂,空间品质大幅提升(见图2,3)。

2 引入中庭并增加自然光

3 改造后的中庭空间效果

2.1.5 围护结构

外立面改造不仅是造型艺术,更是对室内外空间的界定及延伸。建筑原有功能为食堂,侧面空间对采光要求不高,改造后,由于侧面为教室,采光要求随之提高,由此带来的西晒问题对室内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建筑造型,在西侧采用悬浮的金属网盒,在尽可能减少西晒的情况下保证自然采光,同时在南侧采用较深窗洞,减少直射光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在走廊及公共活动空间应尽可能打开外墙,结合疏散楼梯增减平台空间,让使用者可更多地接触自然。

2.2 空间格局梳理——功能体归纳与插入

改造设计坚持开放原则,弱化空间界限,强调空间的艺术性。室内空间强调留白与再创造性,以必要的建造为前提,实现对空间的极致利用。在空间塑造上,延续室外空间到室内空间的逻辑性,从可望、可行、可游、可居4个层面层层递进,打造项目多场景的空间序列,并与PBL教学理念融合(见图4)。

4 多功能厅交流模式

在梳理空间结构基础上,确定了空间布局的可能性,根据已确定的空间网格进行新功能的归纳、布置与插入。在空间组织上,在原有建筑内部增加中庭,同时将4层露台打开以引入自然光,以中庭为视觉核心串联教学空间与展示空间。项目的核心空间——光之中庭,将代表秩序与规则的传统对称性结构转化为代表平等与和谐的环绕中庭结构,阐述美育教育思想,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结合中庭空间创造出内部的美学探索之路,即首层到2层的大台阶、2层到4层的室内楼梯,室内楼梯与中庭呼应,使空间充满活力且富有灵性(见图5)。

5 空间组织

2.3 室内设计梳理——精致适用的设计细节

作为美育的载体,建筑造型含蓄克制,形式追随功能,改造设计尊重环境,破旧立新,摒弃装饰性构建,以自对称的立方体“盒子”为基本元素,同时作为单个功能的载体,通过不同“盒子”外观材质的变化,呈现不同的使用功能,完成识别、展示、储藏等作用。功能“盒子”的单体尺寸趋于一致,便于循环使用,其可复制性增加了装配式建造及远期功能转换的可能性。

2.4 外立面设计梳理——外立面功能性与装饰性

项目位于贵阳市第一中学校园内,东侧、北侧毗邻观山湖公园,南侧为校内人工湖,靠山面湖,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项目整体风格突出“美”的核心精神,含蓄收敛与活力灵动无界融合,使其可望、可行、可游、可居(见图6~9)。以现代教学方法为画笔,以建筑空间为画布,创造融合共生的现代教学场所。

6 可望

7 可行

8 可游

9 可居

3 结语

贵阳贵安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研修基地项目遵循当下审美趋势及新功能要求,以既有建筑文脉与结构为精神骨架,重新审视并组织空间,运用现代材料及工艺,打造自内而外的空间美学体验(见图10)。在建筑内部结合功能重新构建垂直交通,建筑表达更加注重个性化及多样化的协调与共存。室内外空间设计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导向,在一体化基础上实现延续与渗透。室内空间强调简约化及可塑性,弱化建筑本体,为“美”提供了舞台。

10 改造后的美育基地

猜你喜欢

中庭美育空间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