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翠梅:只为那梦中的“水”天堂

2023-10-18闻文

现代苏州 2023年18期
关键词:王浩水循环昆山

文 闻文

1992年,告别母校滁州中学,年少懵懂的李翠梅来到了梦中天堂——苏州。初到江南,小桥流水、烟雨蒙蒙,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苏州独特的江南特色,便令其一见倾心。此后虽面临着不少难得的发展机会,但她仍毫不犹豫地回到苏州,成为苏州绿水青山的建设者,为的只是那梦中的烟雨江南。

水是苏州城市的灵魂,也是江南文化的灵魂。苏州因水而生,因水而美,水滋养着苏州城与苏州人,也孕育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专访李翠梅,了解她投身研究苏州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30年的内生动力与成就贡献,不仅可以窥见苏州水文化生生不息的独特个性,亦可感受到苏州城市历久弥新的非凡魅力。

魂牵梦绕 一见倾心从烟雨江南到绿水青山

在来苏州求学之前,李翠梅就对苏州这个烟雨江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到苏州上大学后,她就真正喜欢上了这里。“这既是我爱上苏州的起点,又是我对于苏州水魂牵梦绕的开始。”此后,她又到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到美国访学,并考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博士后工作站,成为王浩院士的学生,从此进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的系统深入学习与研究。

作为科研骨干,李翠梅参加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管理与保护;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子课题社会水循环过程模拟与调控;国家“十二五”重大水专项: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与示范”主题“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变化环境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出水区生态与环境影响定量评估等。

基于扎实的研究基础,在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李翠梅围绕王浩院士的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二元水循环“质量守恒定律与方程”“能量守恒与方程”“价值驱动机制”三大定律,是2005年二元社会水循环理论提出以来最为重大的理论突破。在她博士后出站答辩会上,王浩院士这样评价:“李翠梅的这篇博士后报告具有重大的理论原创性,为研究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机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方向和方法,是近10年来最有原创性的博士后研究报告。”

当时王浩院士力挽李翠梅留在北京工作,并协调了相关工作岗位和住房,作为留在北京的福利。当她把房子钥匙还给单位时,王浩院士得知后说:“这是第一个拒绝北京房子的人,有点傻。不知道苏州有什么魅力?”

带着对苏州的一往情深,李翠梅义无反顾地回到苏州,“可以说,再见江南我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心思,一心为苏州这片热土服务了。我希望在苏州大地上,挥洒汗水,谱写出一篇篇‘绿水青山’之作。”

在李翠梅看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脉相承,不能割裂开来研究和判断。早在2006年美国访学期间,在美国第八届世界供水系统年会上,她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邀请作大会主题报告的嘉宾,提出的城市供水系统资产评估与管理理论与方法被誉为“近现代以来,水系统最具创新性的理论与方法”。2008年,此理论与方法获得中国“詹天佑奖”,她因此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詹天佑奖获得者。

长期以来,在苏州“以水为魂”的大地上,李翠梅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发挥自身专长,深入基层,攻坚克难。从城市雨污分流、古城区污水管网支管到户、污水厂提标改造、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控源截污”,黑臭河道治理、水系连通、湖泊断面达标等——“内源治理”,到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饮用水水源地嗅味物质原因调查与分析、供水安全保障物联网系统关键技术、城市应急供水管理模式、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等,哪里有技术难题,她就带领团队服务到哪里。

基于集约节约土地利用的地下污水处理厂方案,地块的地下是一个每天处理10万吨城市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完全解决了“邻避”效应,实现了土地“零指标”,也是未来建设污水厂的方向

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从水治理到水资源利用

李翠梅曾做过昆山傀儡湖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傀儡湖是昆山的重要水源地,是昆山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战略性资源,其水资源配置与水环境质量的好坏一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

为确保傀儡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李翠梅受昆山水务集团、昆山自来水公司的委托,联合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苏州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水源地长效管理与保护、水源地生态系统特征综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等系列科研项目,合理制定鱼类捕捞与放养方案,引进5G互联网技术,建设水质分析数据模型,智能化推进傀儡湖湖体的生态平衡,不断增强水源地生态循环系统自我调整和提升的能力,以数字赋能、自然生态为抓手,不断提高傀儡湖水源地自我净化、自然修复的能力。

经过多方两年多的努力,傀儡湖水质提升至地表水三类及以上并常年保持,还形成了一套符合水源地绿色生态发展的管理模式,成为黑天鹅等多种野生动物宜居“新港湾”,获得了“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湖泊)”和江苏省水利厅首批“生态样板河湖”称号。

我们国家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却极其短缺,绝大部分区域的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区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构想。

为了把这一构想变成现实,国家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10余项从青藏高原调水到西北干旱地区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存在各种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超高的水坝、超高的扬程、超长的隧洞、可调水量严重不足、对高原脆弱生态影响大。

李翠梅与王浩院士、吴志强院士、德国克莱因院士及团队成员一起介绍昆山市城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为了破解制约西部崛起的水资源问题,五年来,作为王浩院士团队的主要成员,李翠梅一直在研究、寻找从青藏高原“中华水塔”自流到西北干旱地区的调水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团队终于找到了一条与以前调水方案迥然不同的、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切实可行的、全程自流的调水方案。”

这一方案调水高程在2558米以下,沿着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带向北自流输水,避免了高原调水、输水和对高原脆弱生态影响的问题,也不存在超级水库、超高扬程、超长隧洞等问题。

在整个项目方案过程中,为了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及社会经济发展干扰最小、收益最大,李翠梅首次提出了该方案与长江交汇时,进行“双向调节”的概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可行性方案研究,最终“双向调节”被采纳。由此,可以确保长江流域上游补水不受调水影响,并且洪水期,可以将部分洪水反向调水进入西部主干线路,重庆、成都及下游将基本消除流域性的洪涝,全面提高流域水安全。

“全局性强、创新性强、着眼大局,如果建成,将是世界第一。”王浩院士这样评价。

在水生态中贡献力量从技术服务到创新创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更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原动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体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是苏州“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历届市委、市政府最重要的抓手。为了更好地服务苏州地方经济发展,李翠梅牵线搭桥,积极促成导师王浩院士团队落户苏州,谋划苏州水利行业智能制造的宏伟蓝图。在苏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在昆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下,项目顺利落地昆山,成为王浩院士团队落地地方的第一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中水科水利环境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李翠梅为项目执行负责人。

中水科水利环境研究院落地后,仅一年时间就达到了昆山“头雁计划”的各项指标要求,并以答辩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2021年昆山头雁人才计划”资助,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更好地服务昆山、服务苏州,经中水科水利环境研究院牵线搭桥,2021年9月昆山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建集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方合作签约,中国电建将投入300亿元资金为昆山、苏州建设新的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依托王浩院士组建不同的院士团队(吴志强院士团队、崔愷院士团队、俞孔坚院士团队等),为项目提供国内顶级的技术服务和支持,拟为苏州“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人才等多方位的服务。

在昆山“头雁人才项目”的资助下,在苏州科技大学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下,2020年以来,为了把疫情对工作的影响降到最小,李翠梅带领团队闭门苦练内功,为解决水环境治理过程的核心共性问题,创新性地研发了一种源于自然的“纳米多孔无机新材料(TZT系列)”。

该材料具有每克近一千平方米的空隙,且空穴大小为亚纳米级,空穴结构比蜂巢还要复杂,以此材料为基础,形成了系列“零能耗低碳高效(非开挖)原位水环境质量提升靶向技术与一体化装置”,以科技创新与实践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自然净化”理念,未来不仅可以高效提升苏州水环境质量,还可以通过技术设备化、设备标准化,成为行业引领性的材料与技术。

苏州之美,不仅美在太湖水,还美在几百个湖泊、两万多条河道,美在纵横交错的水网,美在大街小巷的苏州人,“精致、精细、精准”+“文雅、优雅、高雅”是千百年来这片水土孕育的水文化的灵魂。

作为一名新苏州人,李翠梅身在苏州这块热土上,受苏州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精神之感染,30年来行走在吴中大地,默默地耕耘着,“‘水利万物而不争’‘润物细无声’,是我的座右铭,不为别的,只希望为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王浩水循环昆山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喜龙号飞船
变脸的妈妈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太阳能水循环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