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主义的产业路径

2023-10-18王娇蓉

现代苏州 2023年18期
关键词:园区科技企业

记者 王娇蓉

城市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就会空心化,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城市化,城市发展又会吸引人才、企业在这儿落户,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探路先锋”,苏州工业园区的蝶变腾飞,让人们看到在产业与城市的互相助推发展之下,无数产业梦想在现实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也成就了“茭白地上起广厦,莲藕塘中垒瑶台”的惊天巨变。

高端人才载体,提升产业发展动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产业要想真正实现迭代升级,必须依靠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只有产业链与人才链实现动态匹配,才能夯实城市产业和整体竞争力。近年来,园区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能级人才载体,引进了一批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园区。一直以来,园区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育,并由此培育诞生了园区60%的上市企业、93%的独角兽企业及准独角兽企业,实现上级科技人才入选数持续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

只有产业链与人才链实现动态匹配,才能夯实城市产业和整体竞争力

在半导体行业扎根19 年,胜科纳米公司董事长李晓旻很早就敏锐地察觉到,半导体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人才全面匮乏的状态。因此早在2018年,胜科纳米就对国内部分高校开放了实习生培训计划。在2021 年培养的150 名毕业生中,有近70%的毕业生愿意在毕业后留任发展,截止2022 年底,公司500 多名员工中,近80 人是研发人员。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高比例的人才留用背后,离不开胜科纳米重视动手能力、真实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模式,和独特的网格化人才管理体系,也得益于园区引才留才的“软实力”。

下一步,有亚洲芯片“全科医院”之称的胜科纳米即将在园区创建半导体学院,并联合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共同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开设集成电路设计、失效分析与可靠性分析硕士项目并面向全球招生,学制一年分 3 个学期,前两个学期将在 SUTD 校园修读设计核心以及专业主修课程,第三学期将在位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国际顶尖设备的胜科纳米集团总部半导体学院修读两门必修课程,并同时进行沉浸式实践学习。在实践学习的学期内,每月将获得生活津贴和住宿补贴。这一难得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为将来在半导体领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一合作培养的项目,是增强学校科研实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探索,也将是企业与国际名校,联合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的又一创新型模式。

园区实现了战路科技力量布局的突破

目前,园区半导体产业已集聚中外院士29 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07 人,拥有6 万科研人员及从业人员,其中第三代半导体领域80%的国家重点人才及团队落户园区,高端人才、从业人员总量均居全国首位。

下一步,园区将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将聚焦产业前沿布局,加速行业资源整合,大力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升级完善产业专项政策,加大重点领域优势资源引进力度,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力争产业产值规模实现进一步突破,解决一批“卡脖子”及“进口替代”问题,继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产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纳米产业集聚区第一梯队。

创新策源平台,促进技术突破

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吸引科技人才的“强磁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也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2021 年春天,科技部正式复函支持苏州市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随着姑苏实验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创新平台持续提升能级,园区实现了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突破。

依托“一区两中心”,园区作为创新成果策源地,每年可吸引超1000 个科技创新项目,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加强了产业“补链、强链、延链”,2022 年,园区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3600 亿元,形成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产业创新集群。

依托“一区两中心”,园区形成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产业创新集群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揭榜挂帅”,汇聚优势企业和机构力量,攻关“卡脖子”问题。目前,核酸药物榜单已完成36 个项目签约,细胞疗法榜单共计128 个项目完成申报。园区生物医药领军企业信达生物制药集团成为中国拥有单克隆抗体产品上市数量最多的企业。

2022 年,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研发项目7 项,组织“揭榜挂帅”项目3 个,在大尺寸氮化镓材料制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以“设备辅材-衬底外延-器件”为核心、以“下游应用”为支撑的完整产业链,并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6 英寸单晶衬底等一批前沿技术。园区在“2023 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2022 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最具竞争力产业园区”中均位列榜首;先后获批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微纳加工与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10 多个国家级荣誉,已成为国内纳米产业和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被评为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积极主动承接国家战略任务,加快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核心技术攻关突破,2022 年共组织500 余家人工智能企业申报上级项目,获得上级资金奖励近1.5 亿元。中科ICC 入选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华东地区唯一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落户园区,思必驰成为江苏省首家获评科技部“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企业。

目前,园区已累计引进大院大所37 家,其中,中科院、医科院、中电科等“国家队”15 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700 家,积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跃升。围绕研发、中试、产业化等关键环节,打造核酸药物技术创新平台、ITBT 融合创新中心、MEMS 中试平台、苏州超算中心、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40 多个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实现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⑨高利华:《陆游钗头凤词是“伪作”吗?——兼谈文本中“宫墙”诸意象的诗词互证》,刊《学术月刊》2011年第4期,并收入中国陆游研究会编“纪念陆游诞辰885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陆游与鉴湖》,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企业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2022 年,园区获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先后获批首批江苏软件名园、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江苏省信创先导区……时间拉回到二十多年前,2000 年启动建设苏州国际科技园,为软件研发提供科技载体;2012 年推出“云彩计划”,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2017 年率先布局以软件、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2021 年金鸡湖软件产业园正式揭牌,担当软件名园建设主体……近年来,园区放大制造业基础优势、强化科技内在赋能,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硬核”实力日益增强。如今,园区软件产业正涌现出澎湃发展动能,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的跃升,为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随着数字经济走向精细深入,园区进一步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以“头雁”企业领飞、其他细分领域企业“结伴”的发展策略,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中小企业做精做专,打造特色鲜明、业务协同、大中小协作的雁阵型软件企业集群。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发展软件产业,更离不开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园区在发展软件产业过程中盯链主抓龙头,大力推动引优育强,围绕产业全链条培育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软件技术应用和服务企业。

2018 年创立的美能华智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美能华智自主研发的企业级大语言模型(E.LLM) + 自动化(RPA)+ 智能搜索 + 零代码平台,获得过国内学术领域评测比赛最高奖——全国知识图谱与语义计算大会技术第一名,同时,公司在多个核心技术领域拥有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以此平台为基础打造的人工智能产品小星助手得到了用户的喜爱和欢迎。。

随着园区软件产业融合应用日益深化,科技创新带来的赋能作用显著提升

美能华智总经理童先明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良性的、充分的市场化竞争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科研成果落地是至关重要的。而园区从企业切身需求出发的服务,正为广大企业开拓市场、参与竞争提供了全方位。“园区的企业家沙龙等活动,让我们这些技术背景出身的创业者在经营企业时少走了很多弯路;此外园区考虑到企业家经常出差,给我们提供了高铁站的贵宾休息室服务……这些大大小小的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园区创业的便利。”日前,美能华智入选了苏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技术供给示范企业。

随着园区软件产业融合应用日益深化,科技创新带来的赋能作用显著提升,园区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加强软件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互促,在智能制造及医疗、交通等领域形成若干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创新应用场景,通过持续深化软件融合应用,形成技术创新和场景需求互动演进的持续创新力。

开放创新合作,放大科技影响力

当下的前沿科学探索,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都离不开算力基础设施的支撑,算力一头连着硬件制造,一头连着软件服务,既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核心生产力,更在激烈地改变着生产关系。

作为科技创新先锋,园区探寻出一条更有发展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算力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为各行各业注入新动能,助推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芯片价格的水涨船高,对于大量依赖算力的科技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特别是初创型企业来说,日益高昂的算力成本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一大因素。当今时代,算力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重点城市的布局热点、竞争焦点,谁掌握了先进的算力,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胜算”。

苏州超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IT 行业已经深耕40余年,早在2009 年,超集信息就面向教育科研单位推出了自研的GPU 并行计算静音超级计算机,与同济大学海洋学院联合打造了稳定可靠的GPU 并行计算集群,并于2011 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研发中心及年产量超12 万台的生产基地。作为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液冷计算、智能制造以及OEM 解决方案值得信赖的优秀企业,超集信息目前已拥有80 多项发明专利、50 多项核心业界荣誉,以及30 多个包括初速度、苏州大学在内的核心业务合作伙伴。

超集信息市场营销及企业策略总监管永升介绍,对于超集信息这类提供算力基础设施服务的企业来说,大量的专业人才、完善的产业链、充分的市场需求,和有导向性的政策支持,缺一不可,这也是超集信息选择扎根园区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创新发展的原因。

对比AMAX 集团的创始地硅谷,园区同样有着旺盛的科技创新活力,加之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能够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推广落地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对于我们这类需要服务各行各业的企业来说,与各行业进行交流融合并最终促使研发成果落地,是技术成熟及产业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另外,对于技术革新来说,同行业的展会交流和学术研讨,也是促进整个产业技术加速迭代更新的必要条件之一。”

超集信息目前服务的客户由长三角地区辐射至全球,覆盖了智慧医疗、教育科研、智能驾驶、工业制造等各个应用领域,特别是帮助了不少园区企业降低了科学计算门槛,为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进行智改数转诊断、快速导入高效制造执行数字化系统,助力绿色工厂的转型升级。管永升说,8 月27 日,2023 长三角算力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计算行业及算力领域交流大会,一方面给园区信息技术企业以交流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园区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园区这张名片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对外合作交流时非常具有含金量的信用背书。

围绕技术攻关、数据分析、超算服务等关键环节,园区建设了苏州市软件测评中心、工业信息安全综合服务平台、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国科数据中心、苏州超算中心、工业信息安全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平台,全面系统服务当地及其周边地区的软件产业稳健发展。在发展数字贸易方面,依托“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加快推动跨境数据有序流动,园区正探索建设数据跨境流通试点特区,打造全国首个地级市数据出境安全合规服务平台。

作为科技创新先锋军,园区将探寻出一条更有发展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转型新路。

一流创新生态,开拓科研新赛道

近年来,园区始终以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聚一流科技人才,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和极具活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完备的产业体系、成熟的市场化环境、完善的协同创新网络和周到细致的服务,给诸多企业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清谱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欧阳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决定在2021 年将公司总部落户苏州国际科技园,致力于推动小型质谱产品,同年,欧阳证获评园区重大科技领军人才。

20 世纪,国际质谱市场95%以上处于被进口仪器企业垄断状态,出于对自主研发质谱仪器的重视,我国提出了“突破关键技术,主攻专用小型质谱仪自主研制”的目标。2014 年,欧阳证带领研究团队归国,作为我国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加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重点建设清华大学质谱仪器研究中心,开启了清华精仪人引领国际即时化学检测的研发之路。在他的带领下,清谱科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原则,其专攻研发的小型质谱分析系统,成功填补了国际市场上小质谱非挥发有机物检测的空白。

通过开辟小型质谱分析系统这一新的赛场,清谱科技瞄准全新场景和客户群,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在小型质谱分析系统领域,成为了国际上的领导者和标准制定者,受到了国际质谱巨头和全球质谱圈的关注。其推出的最新产品“Cell 微型质谱分析系统”,具有更小的体积和优异的性能,将质谱技术的应用从工厂、实验室拓展到更广阔的使用场景中,为个性化医疗、快速检测等领域提供了又一有力分析工具,也是构建未来即时化学检测完整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

多年来,园区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瞄准未来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进行产业布局,不断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优化科技服务、建设专业创新载体。

苏科贷、园科贷、创新积分贷等债权融资产品,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模式,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了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国首个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省药监局审评核查苏州分中心等,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国际科技园、生物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专业园区,打造“全球化创业方向”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获评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10 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34 家。随着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园区将全面建设为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猜你喜欢

园区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