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梦未来,园区魅力几何?

2023-10-18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23年18期
关键词:刘希邓超苏州

记者 邹孝听

安居乐业,并非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托得起这简单质朴的四个字。到底可不可以,生活在这里的人才有话语权。本期特别策划,记者与三位在园区生活的“新苏州人”聊一聊他/她们眼中,这座非凡之城的非凡魅力。

园区对人才的尊重让我决定回国

对邓超早有耳闻,他是美颂社区的热心居民,也是苏州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3 年前,放弃在加拿大的优渥生活,举家迁址苏州,在独墅湖畔开启人生新征程。

是什么原因将他吸引到此?在这个金桂飘香的秋季,邓超面向记者侃侃而谈。

贴心服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邓超是四川人,听他用“川普”描绘与这座新城的缘分,那种满溢出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丝毫藏不住。他直言当初萌生回国发展念想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国内其他城市,但最终让他选择苏州的理由不仅仅是可以享受到人才补贴政策,还有诸多让他难以抗拒的因素。

“我中科院读博时的师兄在苏州工作,他向我极力推荐园区。2009 年,我受邀回国,他让司机带着我在园区兜转。印象很深刻的是,下了高架,宽阔的街道和漂亮的绿化带映入眼帘,我不禁感叹这里的环境太好了。跟我在加拿大生活的城市渥太华有点相像,只不过这里更精致。”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坚定了邓超要来苏州工作的信念。他参观了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在校园里一边听大家介绍苏州的基本情况,例如苏州经济实力全国排名靠前,百强县苏州就占四个;一边了解这里的产学研环境和人才政策。“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一下子就能感觉到园区对人才十分尊重。”仅仅考虑了两三天,邓超就决定回国,加入苏州大学教研团队。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说服他太太。尽管过程不是十分顺利,太太但最终尊重他的个人选择,跟他一起回国发展。

回来没多久,一家人都觉得此次选择是正确的。“我来苏州第二天就到岗了,太太的工作也很快得到落实,孩子入学也很顺利,小区过个马路就是幼儿园,很便利。”邓超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深受触动的故事,“我和太太工作非常繁忙,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但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老年人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圈子呢?正当我们为这事苦恼之时,社区书记主动上门询问需求,我们得知社区就有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这样一来,老两口在带孩子之余也有了自己的玩乐时光。这才是我理想中幸福家庭该有的模样。”

软硬件环境一流,为招才引智赋能

邓超开玩笑称,十年前校长下班会说“回城里了”,如今随着园区不断发展,早晚高峰,车水马龙,这座新城已近而立之年,浑身散发着朝气,步伐愈加铿锵有力。

一流的软硬环境,让人生活得舒心

如果说他最初是被外在环境所吸引,那么经过与城市多年的相伴成长,在人文环境的浸润下,对这座城的喜爱程度会越来越浓厚。“我们学院这些年办了很多国际型大会,邀请了很多全球知名专家过来,前期我们会对苏州做一些调研,过程中对这座城市越来越有感情。双面绣很有特色,一边是园林、古镇,另一边是现代化的新城,尤其是金鸡湖音乐喷泉,很漂亮。”

邓超说,会议期间,他们会带外籍专家去逛逛园林、古镇,参观园区展示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园和纳米城的展厅,让对方更了解苏州。一些外籍教授对园区印象非常不错,他们都觉得这里很安全,待得也很舒适。疫情前,有两三个外籍教授每年都会过来待上两三周。

邓超来园区时三十多岁,明年园区也将步入三十岁的年纪。近年来,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他十分看好园区的未来发展。“我希望通过自身发展为园区贡献绵薄之力,期待学术界和产业界强强联合,加速产学研的转化,实现双赢。”

在这片沃土,实现最初的职业设想

一晃在园区工作、生活十三载,个人与城市相伴成长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个人梦想和城市梦想相融合的过程。邓超直言在这里实现了最初的职业设想。

“我在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研究方向偏应用学科,基于园区的产业优势,我协助钟志远教授创办了功能材料专业(偏生物医药方向),针对性地培养行业人才。我们每年都会安排大四学生到附近的公司进行六周左右实习,有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被公司任用。高校与企业联动,很好地促进了产学研转化。与此同时,我们也与周边企业达成横向合作,例如由团队牵头,与博瑞生物签署了1000 万元的合作协议,用于新药研发。”

“科研方面,我们得到了国家、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本人主持2 项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参与2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这些国家级项目的申请离不开平台的支撑,感谢苏州这片创业沃土,给了人才广阔的空间。”

13 年,邓超的个人梦想在此生长,他感慨园区让他不仅拥有个人成就感、获得感,同时也有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今年,他的小儿子在独墅湖学校上初二,家附近就是学校、邻里中心,吃完晚饭去湖边散散步,生活得简单而美好。

想在园区退休

刘希的婚纱是在虎丘婚纱城买的,尽管那时候她还没来苏州工作。她也未曾想到之后会和这座城市再度结缘。2016 年,因家庭原因,原本在香港工作的刘希开始将目光瞄向了长三角,上海和苏州是优先项。最终因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一封Offer,刘希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启了新的旅程。

在她的传统观念里,园区应该是一个新开发区,人烟稀少,没有生活。但来了之后发现在这座新城,人和环境相得益彰。如今她更是想把这里当作职业生涯的终点站,她笑着说:“我们有几位老师都想在园区退休。”

全家总动员,看中园区宜居宜业的环境

对未来生活之城的选择,刘希属于比较谨慎的。在拿到西浦的Offer 后,她父亲开车带着她的母亲和祖母一起到园区考察,大家都对这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他们眼中,园区是一个非常干净、非常新,生活节奏不急不慢的地方。尤其是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校云集,充满青春活力。

如果说园区最初吸引刘希的是西浦国际化的工作环境,“我们系就像一个地球村,同事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等不同的地方,与国际完全接轨。”那么真正在这里生活过后,在和她产生更多连接之后,刘希的心完全被吸引住了。“园区虽然叫作工业园区,但她完全不是水泥森林,相反,她懂得留白,为城市留足了公园、绿地空间。此前的3 年,我和家人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深度游,每次都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在独墅湖和阳澄湖畔骑行;去白塘植物园、白鹭园散步;去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诚品看演出,参加艺文活动;去金鸡湖美术馆和李公堤看展……”

悠闲的湖畔生活

传统文化与现当代艺术交相辉映

中文系出身的刘希对地方文化比较看重,她希望自己能够在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生活,而园区恰好能满足她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去年10 月,在第四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期间,刘希特地购买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1 排1 座,她表示很开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有非常丰富的戏剧、音乐剧演出,还有交响乐、芭蕾舞剧等,我经常能够遇到我的外籍同事们。我目前在人文社科学院中国研究系教戏剧文学,经常要带学生参加艺文活动,在Isuzhou 公众号上面每周都有全英文的活动预告,非常方便!”

类似的艺文活动在园区有很多,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一句话:“苏州的文化重在于化,将历史的、人文的、当代的、世界的文化融化到我们每个人心中。”园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不仅发展和推广现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

“园区有不少文化遗产,每逢初一、十五,高垫庙、玉皇宫、土地庙等地会有大量穿着传统的水乡服饰的原住民出来赶集,现场非常热闹,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传统手工艺品。“在园区这样现代化的地方,还能看到这些场景,真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刘希称,在城市化进程中,让新移民和原住民都能获得适应自己的生活空间,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人和环境相得益彰,为园区规划点赞

如今刘希已在园区生活了7 年,她对这里越来越满意,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园区的认可,“西浦是我在园区的第一份工作,我也希望是最后一份。”刘希直言想在园区退休,这里工作环境好,生活又方便。把这里当作职业生涯的终点站一点也不为过。

“园区社区治理做得非常好。SIP 红色管家作为社区服务的窗口,居民在社区生活遇到问题时,可以答疑解惑、出谋划策;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了很多便民服务;居委会组织的亲子活动、老年人义诊对有孩子和老人的家庭十分友好。我母亲是网格群小组长,负责在群里发布便民信息,我父亲早上刚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免费体检。”刘希笑称她同学说退休后要到有网格员的地方生活。

采访时,刘希对园区的规划赞不绝口。家的两头分别有独墅湖邻里中心和翰林邻里中心,可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以及今年新开的园区国际融合服务中心,办证十分便捷;星湖街隧道、独墅湖南隧道、金鸡湖隧道的开通,让出行变得更加快捷。当然,还有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很好地解决了人才对子女的教育需求。“我刚来苏州工作的时候,女儿在上海读书,我发现园区其实也有很好的教育环境,所以我女儿3 岁就转学来苏州,就读于园区的国际学校。现在一切都很好,我们很享受这种不急不慢的生活状态。”刘希如是说。

苏州的气质是很多城市模仿不来的

对程弦的采访约在她居住的小区会所,穿过满溢着消毒水味道的健身房,上2 楼,一片视野开阔的落地窗跃然眼前。记者不禁感叹这里的居住环境真好。从金鸡湖畔到独墅湖畔,程弦似乎和湖挺有缘分,程弦直言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说起与园区的缘分,她娓娓道来。

《现代苏州》:您什么时候来苏州工业园区的? 基于什么样的缘由?

程弦:来园区前,我和我先生在新加坡生活了很多年,我们都是工程师。2008 年,他所在的公司在园区有收购计划,他有机会回国发展,并转型管理岗。两年后,我辞去了在新加坡的工作,正式搬来园区。换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们也做了些功课,园区开发建设以来,经过了多次转型升级,不断筑巢引凤,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现代苏州》:聊聊对这里的初始印象。

程弦:2008 年,我回国探亲,在园区住了一个月。当然,第一印象觉得这里整洁、时尚且现代化的道路和新加坡很像。但自然条件(四季分明)和居住条件都要比新加坡好。我们当时住在师惠坊,这里比新加坡组屋区人口密度低很多,闲暇时去金鸡湖边走走,感觉很惬意。

《现代苏州》:您觉得园区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程弦:出国前,我在体制内工作,会牵扯到很多人际关系。到了新加坡后我发现现代化的服务体系对老百姓十分友好,不需要考虑太多的人情世故,就能生活得很便利。坦白说,刚回国的时候,因为我和先生在苏州都没有所谓的熟人人脉圈,担心很多问题需要托人解决。

但来了园区之后,一系列的“顺利”非常出乎意料。尤其是孩子上学问题,我们只是通过小区附近的一则招生广告,报名参加了考试,就这样进入了大家口中的“星字头”好学校。后来我们还了解到这所学校是我儿子在新加坡读书的姊妹校。后来我儿子考上了苏州中学园区校,获得德威奖学金,有机会进入剑桥大学深造。不得不说,园区在教育层面做得非常好,星湾、星海成立了教育集团,很多新学校拔地而起,积极践行教育均衡化。

其实挺感激园区的,这座新城搭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一路领跑,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服务,让普通人在这里也能实现梦想。我儿子今年从剑桥毕业,回国加入华为工作,他现在的状态很好,精神很饱满。听到儿子说“不仅仅是自己有收获,也在为国家出力“,我倍感欣慰。

《现代苏州》:请您分享一下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苏州工业园区相较于国内其他园区,“产城人”融合的特点十分显著,您有切身体会吗?

程弦:园区提供了优质廉价的公共服务,吸引了很多人才。其实除了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每个人一定也想在这座城市生活得舒心。这些年园区的变化肉眼可见,我们现在居住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经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衣食住行都很便利。

市政工程润物细无声

很多人得知我儿子考上了剑桥,都慕名找过来请我分享经验。我去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都做过线下或是线上分享。后来,我想着索性办几场公益讲座吧,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邻里中心的民众联络所借场地,没想到很顺利地就借到了。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园区的社区治理,居委会拉近了楼宇间居民的距离,不善于主动破冰的我后来还成了居民小组长。邻里中心集合了生鲜菜场、餐饮美食,修理铺、洗衣店、照相馆等便民服务中心,还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很好地满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

《现代苏州》:分享几个园区您喜欢去的地方吧。

程弦:我曾去往世界各地旅游,走下来真心觉得园区最好。这里的公共设施一流,市政工程就像绣花针一样,润物细无声,公共厕所、休息遮阴处、骑行道、跑道……职能部门不经意间做了很多民生工程,让老百姓在细微之处都能感觉到用心。我喜欢去金鸡湖、独墅湖步道散步,也喜欢去白鹭园、独墅湖公园逛逛,家附近就有公园和图书馆,出行很方便,我很享受这种生活,可以说在这边生活确实很舒心。

《现代苏州》:明年,园区即将步入三十而立的年纪,您对这座城市有何期许?

程弦:苏州的气质是很多城市模仿不来的,中西合璧,描摹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面绣,充满烟火气息。未来我希望园区能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吸引到更多高层次人才,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底气更足,生活得更幸福。

猜你喜欢

刘希邓超苏州
你悄悄蹭,我偷偷嗑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奋斗的青春最精彩
邓超 带着热爱和梦想奔跑吧
邓超:我幻想自己是个外星人,水瓶星的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