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斑秃取穴规律

2023-10-18潘教亦肖文珺刘芳李欣雨顾逸文谢思维

新中医 2023年19期
关键词:风池腧穴气血

潘教亦,肖文珺,刘芳,李欣雨,顾逸文,谢思维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3.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3

4.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斑秃是一种突发的局限性斑状秃发的病证,具有突然、迅速、反复发作的特点[1]。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斑秃人群日益增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斑秃属于中医学油风范畴,《外科正宗·油风》记载:“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2]中医认为斑秃多由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而血虚生风,或肝气郁滞血行不畅所致[3]。针刺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毛发新生[4]。目前临床针刺配合灸法、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等治疗斑秃疗效显著[5-7]。笔者通过数据挖掘手段汇总针灸治疗斑秃文献,对穴位使用频次、归经频次及特定穴频次进行归纳统计,并对高频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关联分析,从中找寻治疗斑秃的选穴规律,挖掘选穴倾向,为针灸治疗斑秃的临床选穴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建库至2022 年2 月有关针灸治疗斑秃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方式检索,文献语种限定为中英文。其中中文检索策略为主题词结合关键词的方式,检索词为(斑秃)and(针灸or针刺or 电针or 穴位or 刺灸)。英文检索策略为全文检索,检索词为(Alopecia areata)and(Acupuncture)。

1.2 纳入标准临床研究;明确诊断为斑秃患者;治疗以针灸为主要干预手段,可以合并其他中西医治疗方法;具有明确的针灸穴位组成。

1.3 排除标准非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但不限于动物实验类、综述类及Meta 类文章、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个案及验案报道类文章;重复发表的文献;纳入病例<20 例的文献;取穴报道不明确。

1.4 数据规范与数据库建立

1.4.1 数据库建立利用Endnote X9 软件建立筛选后的针灸治疗斑秃文献数据库,并利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针灸治疗斑秃数据表,2 名研究者对最终纳入的文献独立进行资料的提取和总结,包括干预措施、穴位的名称、归经、特定穴等。

1.4.2 数据库规范文献研究需要数据标准化,所有记录的穴位名称、归经、特定穴等均参考《针灸学》[8]进行统一和规范化处理。由第3 人核对录入信息。如果文献涉及多个证型,只录入主穴;如果文献为单一证型则录入主穴与配穴。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采用R version x64 4.1.3软件对使用频次≥25 的腧穴根据其所在的文献和处方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穴位环形数值热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8.0 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干预措施、腧穴、归经和特定穴的频次、频率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并绘制特定穴交集韦恩图;然后运用Python3.9.0 软件,采用Tanimoto 测度将使用频次≥25 的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降维构建二维及三维散点图;运用SPSS modeler 18.3 软件中的Apriori 算法设置支持度与置信度,对使用频次≥25 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构建关联网状图。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本研究通过阅读标题、关键词和摘要,检索五个数据库后初步得到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共304 篇,剔除重复文献117 篇后获得187 篇文献,仔细阅读全文筛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50 篇文献,最终获得137 篇有效文献,共计245 个有效针灸处方,1 240 条穴位数据,109 个腧穴,构建穴位环形数值热图,见图1。

2.2 干预措施分析见表1。通过对符合纳排标准的137 篇针灸治疗斑秃文献分析得出,实验组涉及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毫针针刺、梅花针叩刺、火针针刺、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艾灸等,大多干预措施采用联合手段,其中干预措施使用频次排名前3 位的是毫针针刺、毫针针刺+梅花针叩刺、毫针针刺+梅花针叩刺+药物外搽。

表1 干预措施分析

2.3 腧穴运用频次统计结果见表2。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针灸治疗斑秃文献分析得出,共涉及109 个腧穴,其中102 个经穴,7 个经外奇穴。腧穴总使用频次1 370 次,使用频次≥25 的腧穴依次为百会、三阴交、风池、足三里、肾俞、血海、头维、膈俞、太冲、肝俞、太溪、四神聪、神门、上星、生发穴、内关、大椎、合谷,其中百会、三阴交、风池位列前3 名。

表2 腧穴运用频次统计结果

2.4 腧穴归经及特定穴分析结果见表3、表4 及图2、图3。109 个腧穴共涉及15 条经脉,而选穴归经占比前3 位的经脉是:督脉(23 个)、足太阳膀胱经(18 个)、足少阳胆经(12 个),最常选用的特定穴是交会穴,共21 个。特定穴交集情况见图4。

表3 归经统计

表4 特定穴统计

图3 特定穴分布雷达图

图4 特定穴分布Venn 图

2.5 腧穴因子及主因子分析见表5。对使用频次≥25 的腧穴进行因子和主因子分析。①采用KMO 统计量和巴特利球形检验。KMO 统计值为0.534>0.5,巴特利球形检验值为0.001<0.05,2 项值均符合要求,说明该研究较为适合做因子分析;②通常主成分提取主要依赖提取特征值≥1 或者累计贡献率。本研究发现,前7 个提取特征值均大于1 且累计贡献率为63.3%,故提取出7 个主成分;③运用因子旋转的方法将所有载荷系数绝对值>0.4 的因子变量抽取成主因子组成变量。

表5 腧穴因子及主因子分析

2.6 聚类分析见图5。运用Python3.9.0 软件,将245 个有效针灸处方依据Tanimoto 系数利用PCA 降维法对其使用频次≥25 的腧穴进行K-Means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斑秃的腧穴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50 条)聚类核心为:百会、风池;第二类(25 条)聚类核心为:足三里、肾俞、肝俞;第三类(99 条)聚类核心为:百会、三阴交、风池、足三里。

图5 穴位聚类分析二维图

2.7 关联规则分析见表6、图6。对使用频次≥25 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25%,置信度>70%,共产生14 条规则,其中二项关联规则为7 条,三项关联规则为4 条,四项关联规则为3 条。15 条规则中最高置信度为93.94%,最低为70.64%;最高支持度为31.43%,最低为10.61%,所有规则增益均大于1。根据支持度排名,二项关联规则中三阴交→足三里最高为31.43%,其置信度是70.64%;三项关联规则中排名首位的是三阴交→百会→足三里为19.18%,其置信度是75.81%;四项关联规则置信度均为11.84%。

表6 高频腧穴关联规则

图6 高频腧穴关联规则网状图

3 讨论

中医认为斑秃主要由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血热生风等所致[9],故平补肝肾、补养气血、调和气血及阴阳平衡、清热祛风等为其主要治疗方法。针灸治疗作用总体上可概括为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三个方面,且补虚泻实为针灸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8]。通过针灸治疗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并通过相应补泻手法改善肝肾功能,补益气血不足,祛除风邪等,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从而使斑秃得到明显改善。

根据干预措施分析,针刺治疗或有针刺共同配合的治疗方法占比高达70.6%,其中有梅花针叩刺法参与治疗的占比达45.2%。梅花针叩刺可使脏腑气血得运,经络得疏,扶助正气,祛除邪气,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和新陈代谢[10],为治疗斑秃的典型疗法。

在腧穴使用频次方面,针灸治疗斑秃高频腧穴中的前5 位依次为百会、三阴交、风池、足三里、肾俞。百会使用频次最高,其属督脉,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之会,又位于头部巅顶之处,且头为诸阳之会,针刺百会穴可安定神志、升举阳气、熄风潜阳[11]。赵宁侠等[12]通过临床实验发现,艾灸健康人百会穴可使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脑部外周及动态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脑部血液供应明显改善,充分说明针灸百会穴可通过对大脑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改善斑秃。三阴交位居其次,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可健脾益血,亦可调补肝肾。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灵枢·热病》云:“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故针刺风池可疏散风邪、通络解郁、理气养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针刺足三里配合局部梅花针叩刺,能使诸经和利,气血通畅无阻达于头部,从而祛风养血生发,即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肾俞则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素问·长刺节论篇》有云:“迫脏刺背,背俞也。”故背俞穴能治疗肾脏所对应的疾患,使用恰当的针刺补泻手法可对肾精亏虚型斑秃有较好疗效。

根据归经和特定穴统计分析得出,排名前3 位的经脉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头部病证及相应内脏疾病均在其主治范围;膀胱藏津液,司气化,有主汗、排尿的作用,在肺气配合下敷布于体表,成为太阳之气,所以足太阳膀胱经气有保卫体表,抗御外邪入侵的功能。足少阳胆经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故叩刺该经有助于阳气生发[10]。特定穴使用广泛,其中交会穴使用最多,针刺交会穴能同时对多经脉、脏腑起作用,从而更高效地治疗斑秃。

通过对腧穴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主因子,发现公因子1 为头维、肾俞、肝俞、四神聪、百会、上星、生发穴,7 个腧穴定位于头颈部或腰背部,其中生发穴可调整局部经络气血,促进毛发再生,在临床实践中常被作为主穴治疗脱发且疗效显著[13];整体主治脏腑对应肝、肾,穴位配合体现局部治疗特点。公因子2 为生发穴、神门、太溪、大椎、三阴交,神门、太溪分别归属心经与肾经,心肾为水火之脏,配合取穴可凉血润燥;大椎为诸阳之会,刺之可疏通阳气,行气活血,配合三阴交可阴阳双补。公因子3 与公因子1 相仿,也起局部治疗作用。公因子4 为太冲、风池、膈俞,风池与太冲的配伍遵循表里配穴原则,可疏通气血,清利头目;同时配合八会穴之血会膈俞,有活血化瘀、清热通络之效。公因子5 为大椎、足三里,二者合用可益胃生气。公因子6 为血海、三阴交,血海属于脾经,健脾补虚、行气活血功效较强[14],配合三阴交滋阴健脾行血生血。公因子7 为膈俞、合谷,配合取穴有助于气血运行,亦可见调和气血对治疗斑秃极为重要。

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大致分为3 类,第一类包含百会、风池,第二类包含足三里、肾俞、肝俞,第三类包含百会、三阴交、风池、足三里。有研究显示,针刺百会、风池可改善患者头部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功能以促进毛发生长[11]。足三里配合肾俞、肝俞,可达理脾胃、补肝肾、调血络之效。百会、三阴交、风池、足三里恰为使用频次位于前4 的穴位,其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作用如前,配合使用疗效更佳。

由腧穴的关联规则分析可见,二项关联规则中三阴交→足三里的支持度排名最高,三项关联规则排名首位为三阴交→百会→足三里。足三里和三阴交的配伍既升阳益胃,又滋阴健脾,有振阳而和阴之效。配合有“三阳五会”之称的百会可养血生发,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本次数据挖掘结果已初步显示,针灸治疗斑秃取穴有规律可循。斑秃的病因不仅为局部毛发功能的改变,更是整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表现[15]。经过分析临床取穴及其配伍规律与斑秃的病机、病证相符,可为针灸治疗斑秃的临床选穴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风池腧穴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