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3-10-18李涛韦雅光师家豪汤旭东张熙刘朋锐骆娜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人口学医学院问卷

李涛,韦雅光,师家豪,汤旭东,张熙,刘朋锐,骆娜

(湘南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急救事关人民生命安全,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深受社会关注。进入21 世纪,各国开始重视普及本国居民急救知识技能,具备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许多国家居民的基本能力。我国居民对急救知识了解较少,特殊职业人群的知晓率只有12.85%,只有9.11%的居民了解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更少的居民了解“黄金四分钟”概念[1-2]。中国2021 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 836 万人,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有大幅度提升。2020 年普通本科在校人数与2010 年相比增长了35.83%。大学生活动范围广,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而意外伤害事故威胁着大学生的生命安全。随着社会发展、救护观念更新,提高公民急救素养、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逐渐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3],提高大学生的急救水平是一件紧急且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加强和改进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工作,组织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湖南省郴州市某综合性大学2018 级至2020 级各个专业学生共计357 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限定为2018 级至2020 级在校就读、取得知情同意并能独立完成试题的本科在校大学生。排除拒绝参与调查、无法独立完成试题及非本科的在校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使用改良版胡苏珍[4]编制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4 个模块的内容:(1)人口学特征。主要有性别、院系和户籍等。(2)急救知识包括15 道单选题,每题答对计1 分,否则计0 分。(3)急救态度包括5 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满分为25 分,得分越高表明其急救态度越积极。(4)急救行为包括7 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满分为35 分,得分越高表明其急救行为水平越高。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系数、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53、0.752 和0.906。同时调查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获取途径。

1.3 抽样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除去在外实习学生,随机抽取5 个班。样本估计方法如下:查阅文献,计算理论样本量为216 人,为控制应答偏倚,样本量为216×1.1=238人,为控制整群抽样偏倚,样本量为238×1.5=357 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组成员发放调查问卷,被调查者以不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者当场收回问卷。共发放357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2%。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Excel 录入数据,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

2.2 地方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

地方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题目回答正确情况见表2。15 道急救知识题目全部答对的32 人,占9.1%。其中题目“鼻出血的处理”有104 人回答正确,正确率最低(29.6%);题目“皮肤烧烫伤的处理”正确率最高(100.0%)。

表2 地方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题目回答正确情况[n(%)]Table 2 Correct answers to questions of first aid knowledge for collegians in municipal colleges[n(%)]

2.3 地方高校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院系、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的大学生在急救知识掌握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医学院系学生得分高于非医学院系学生,参加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得分高于未参加过急救培训的学生;不同性别、院系、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在急救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学生群体在急救态度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地方高校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collegians'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first aid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y characteristics in municipal universities(±s,score)

表3 地方高校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collegians'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first aid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y characteristics in municipal universities(±s,score)

人口学特征急救知识得分急救行为得分急救态度得分性别男女P院系户籍医学院系非医学院系P城市农村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P是否P 13.1±1.5 10.6±1.8 0.046 13.7±1.3 10.1±2.7 0.003 12.3±1.5 11.4±0.8 0.814 13.5±0.5 10.1±1.6 0.009 16.7±7.6 19.5±5.8 0.038 21.8±1.3 15.9±4.2 0.018 19.8±2.4 17.1±5.6 0.732 21.2±2.1 16.3±2.4 0.016 19.8±1.8 20.9±1.1 0.431 21.9±0.9 18.6±2.3 0.854 20.2±1.6 21.1±3.2 0.937 21.5±1.7 19.4±3.1 0.895

2.4 地方高校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急救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必要性及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意愿

接受此次调查的351 人中,大部分(283 人)参加过急救培训。另外,非医学院系大学生对于掌握急救知识必要性的认识和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意愿十分强烈。94.0%(330 人)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而“愿意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学习急救知识技能” 的大学生占被调查者的87.5%(307人),详见表4。

表4 地方高校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急救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必要性及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意愿[n(%)]Table 4 First aid training,necessity of mastering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willingness to learn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ollegian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y characteristics in municipal universities[n(%)]

2.5 急救知识技能的获取途径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技能的途径较为丰富,其中网络、电视媒介为主要途径(54.1%)。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以网络为主,但传统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详见表5。

表5 获取急救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Table 5 Main way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first aid

3 讨论

3.1 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对于急救知识技能的关注,目前已出台多项政策积极鼓励学生学习急救相关知识技能。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宣传,普及CPR(心肺复苏术)和相关的急救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是目前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5]。《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把心肺复苏等项目列为中小学生必学急救知识,并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急救知识技能虽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大众对其掌握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 年中国应急救援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仅1%,而发达国家的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率非常高,美国达33%,德国达到80%[6],日本达90%以上[7]。由此可见,我国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有待加强,以点带面可能效率更高,大学生则是很好的切入点。从表2 可知,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回答急救知识题目的正确率不高。这可能与高校忽视第一目击者救护能力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有关,对掌握急救知识技能必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形成科学、可行、系统的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体系。

3.2 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急救培训需求,因地制宜高效培训

本研究调查显示,80.6%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急救培训,有一定急救知识基础,且87.5%的调查对象愿意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学习急救知识技能,学习意愿强烈。在急救知识技能获取途径方面,主要以网络、电视媒介为主,通过课堂教学、社区宣传栏、参加相关机构培训的学生比例较低。非医学院系的学生在急救知识、急救行为得分上都低于医学院系学生(P<0.05)。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的急救培训需求,学校要整合资源,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3.3 建立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体系,是开展急救培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大学生急救培训体系存在非标准化问题,即培训内容过于单一且不系统,大学生对于日常基础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急救技能运用较差。当前高校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内容偏重日常基础急救知识技能,对于突发事件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有所忽略,导致大学生学习的急救知识技能不够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形成系统的急救知识技能体系。当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面向主体不够广泛,系统性培训较少,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培训则更少,没有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标准化、普及化与实战化的培训模式与统一的培训方案,因此探索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体系是当前高校有效开展急救培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 建议

4.1 立足实际,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

大学生接触急救知识的方式、途径多样化,且社会、学校等积极进行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因此其普遍对急救知识较为了解。但由于日常生活中较少遇到紧急事件,缺少实操机会,以至于大部分学生不熟悉意外紧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开设医学系的综合性院校应基于临床技能中心,借助相关教学医院及附属医院的师资力量,建立重点培养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的体系,通过模拟各种突发状况让学生切身体会急救现场,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先进的人体仿真模型能有效增加大学生学习急救知识时的趣味性,以兴趣和真实作为驱动,可在短时间内帮助大学生迅速掌握急救技能[8]。通过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提升大学生急救能力和社会认同感。

4.2 打造多样化培养途径,建立科学化培训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借助网络,建立规范化急救知识技能线上课堂,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发挥校院合作的功能,邀请医学专业教师开办线上讲座,强化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建设线上课堂的同时还应重视线下课堂的作用,加大急救知识技能的宣传力度,设立校园急救知识技能宣传栏,提升学生急救意识;采取专业学科教学与急救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线下教学课堂;创新培养方式,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将现场实操、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升学生掌握急救知识技能的能力。高校要结合时代特点和自身特点,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打造多样化培养路径,形成科学的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体系。童玲等[9]调查发现,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对大学生掌握急救知识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亦可加强线下理论与操作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

4.3 明确层次化培养目标,制定个性化培养内容

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应该采用分层级的方式设定培养目标,根据每一层级的需要制定个性化培养内容;还应根据医学与非医学院系的学生设定分层级的培养目标,因为医学院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所以较非医学院系的学生培养目标层次应该更高,培养内容难度也应有所提高。在分层级的培养目标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稳定提升医学与非医学院系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

猜你喜欢

人口学医学院问卷
新乡医学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问卷网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易富贤学者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空间分布地域性的再研究
员工能量的内涵、结构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