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度探索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2023-10-18康俊彪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危险源实验室培训

康俊彪

(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122)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的规模扩张迅速,各类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形势较为严峻。与工业安全事故相比,高校实验室事故造成的后果(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相对较小,新闻媒体报道引发的热度稍低。也正是如此,很多人忽视了这类事故在高校中产生的巨大危害。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人们每天都需要接触、处理、判断海量的信息和数据。而高校的一线科研及实验人员需要每天阅读、处理和分析种类与数量繁多的最新数据,要设计或操作一些新的实验或研究,而这类研究可能多数是前人未做过的实验或研究,没有以往的经验和对比可以做辅助判断,新实验或研究的危险性增强,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此类安全事故原因多为极个别科研人员、教师或学生安全意识弱及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

本文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借助全校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进行了“五位一体”的深度探索:以“实验室安全环保知识考试系统”为代表的一体化平台抓好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知识考核、安全技能培训、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的建立、保密安全意识强化等5 个方面的工作,以进一步设置高校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安全红线”,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1 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1.1 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现状

英美两国实验室为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分类、分级、分区域设置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设有各类别、各区域的安全进入门禁(主要是电子门禁)[1]。特殊区域实行网络安全密钥,以达到实时审批、实时监控的目的。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起步较晚,相比于国外,各高校暂时还未专门制定实验室安全准入的强制性规章制度,还未在校园内形成普遍共识,但越来越多的高校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建立实验室安全第一道门户——准入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预防作用。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相关实验室准入制度或准入措施。近年来,王国强等[2]介绍了浙江大学采取实验室安全准入考试系统和校园身份识别防范系统等措施。郭万喜等[3]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考试系统。张琳等[4]阐述了清华大学在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立和推行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吴莹[5]梳理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主要做法。

1.2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不足

尽管采取了以上种种做法,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2.1 高校实验室往往对第三方准入人员的约束力不够例如临时参观访问人员及携带物品、到开放实验室进修学习、预约实验的师生员工及携带物品、上门供应实验器械耗材的第三方员工及其携带物品是否都执行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尚未可知。很多实验室对此类第三方人员的准入没有丝毫约束,也没有精细的全过程管理,极易造成安全漏洞,引发不安全的行为。如果对此类人员长期打折扣执行准入制度,那么造成的实验室安全隐患会越多,安全漏洞也会越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极大增强,甚至还有可能造成高校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机密、商业机密泄密,从而危害国家财产安全。

1.2.2 有的高校实验室对夜间准入制度执行有所变形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基本上都是在编在岗的高校教师。在白天时段,安全责任人肯定都全员在岗,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但在夜间时段,安全责任人基本按时下班,只能安排留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研究生进行夜巡。由于研究生本身的责任心、年龄、学历和相关实验室安全知识水平都参差不齐,有的研究生可能极其负责,能够很好地执行夜间准入制度,但有的研究生很可能没有将实验室安全责任实时放在心上,容易忽视或忽略一些不安全行为,从而引发事故。这种夜间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报道并不少见。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前提,效率是实验室运行的生命线,两者要相互协调,更要有先有后,唯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谈效率才有意义。

以上所述情形都需要高校各级各类实验室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深度探索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以确保实验室安全万无一失。而如此高标准、高要求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必然要对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有更深刻内涵、更广义范围的理解和执行策略。以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含保密教育)与准入管理实施办法为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应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详细可行的实施办法,具体见图1。

图1 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内容Figure 1 Content of safety access for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大数据时代下,一体化平台不易受线下突发因素的干扰(如疫情防控期间仍可以正常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能够更有效地保障实验室安全、有序、高效运行。以“师生员工的事无小事”为原则,借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一体化平台,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师生员工少跑路”,努力为实施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2 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度探索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2.1 深化对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认识,做好顶层设计和严格监管

目前,很多学校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人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例如,不少高校通过将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构建了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的责任追究体系。但对于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制定、执行、评估、考核等工作,并没有引起校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和支持,致使部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形同虚设。高校要从上到下深化对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认识,更新观念,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规划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校级层面的设计。各二级单位要实施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根据本单位实验室房间的危险源特性和可能造成危险的严重程度,划分实验室安全准入类别和等级,制定相应可行的准入管理办法,对实验室安全准入实现分级分类监控和管理。各二级单位同时要对存在安全危险因素的实验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严格审查承担化学、生物、辐射等安全隐患的科研人员的准入要求(特别是夜间实验)。确保实验室具备相应的条件后才能批准开展对应的实验,切实把一线科研、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2.2 开发建设权责明晰的校级一体化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辅助决策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尽量以数据分析辅助决策,而不是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和直觉。通过分析全部数据,在宏观层面上更好地把握前沿的、新型的实验或研究的特点,做到防微杜渐。

要不断提高实验室安全相关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开发包括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知识考核、安全技能培训、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立与风险管控、保密安全意识强化等5 个方面的一体化平台,建设一个全校统一的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够自动生成记录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准入的信息及数据,既能够让广大高校师生实时登录、学习、培训、考核、领取证书并得到相关授权,也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安全准入制度深度融合(具体见图2)。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该校以“实验室安全环保知识考试系统”为代表,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建设一体化平台。为进入该校各级各类实验场所学习和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生、本科生和外聘科研人员提供各类培训、考核,还提供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如通过对以往的平台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及时为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提供线索,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库存补给提供优化方案等。

图2 高校各级各类实验室安全准入工作流程示意图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afety access workflow for various levels of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在校级构建的一体化平台当中,各二级单位(指二级院系)是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培训和考核的主体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是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监管和协同单位。如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可作为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全校性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印制和发放验室安全知识手册;管理维护一体化平台,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校级准入培训和考试;监督、检查二级单位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与准入管理的情况。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和加强学生实验室安全准入的教育管理工作,可由人事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教务处、研究生处应指导有重要危险源的学院和专业开设有学分的实验室安全准入相关课程,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修。学生工作处应协助相关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实验室安全准入的专题培训。通过一体化平台的权限管理系统赋予二级院系以及各级主管实验室安全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对应权限,让二级院系及各类实验室为准入人员提供不同实验室各具特色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知识考核、安全技能培训等。

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各二级单位可通过“实验室安全环保知识考试系统”组织师生做好培训考核工作,在规定时限内通过网络考核且取得实验室安全考试合格证书的师生,可以通过一体化平台权限管理系统赋予师生进入各级各类实验室某段时限准入的权限,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或指纹锁等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针对高级别实验室的权限赋予,各学院、研究院(中心、所)还可以通过该系统组织本单位师生开展具有学科特色和实验室特点的专项培训并且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赋予相关权限,保证实验室安全。

2.3 开展线上线下双结合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执行准入制度

培训应当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从道德伦理教育入手,牢固树立“人是最宝贵的”理念,真正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习内容可以包含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环境保护教育、实验室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实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危险区域要害部位辨识、实验室防护装置使用培训、消防器材使用培训、自救逃生方法培训和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等。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可借助信息化技术采取课程教学、教育讲座、专题培训、考察学习、参观展览、案例教学、工作简报、在线教育培训、互联网工作群组交流学习、专项安全整治、微视频作品展播、知识竞赛、安全月活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消防演练和自救互救演练等多种形式。

2.4 及时开展实验室危险源物品准入制度的深度探索,建立数据库

各高校要加强对实验设施、设备及物品等重大危险源的规范管理,如进入各级各类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辐射类物品等。采取信息化手段,在采购、运输、储存、准入、使用和处置等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有助于及时消除危险因素。目前已建立并实施重大危险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危险源物品准入制度的试点高校的数量仍然较少。目前,危险源物品安全准入制度在一些高校实施和建设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过程中往往被忽略,而严格规范各类危险源物品准入制度才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同时,准入的危险源物品不仅要求采购的产品必须质量合格,还要求各类危险源物品进入实验室前就要制定好该类物品的消毒处理和使用方案。尤其对于一些具有潜在危险(如携带未经严格消毒处理的物品直接进入细胞间等)或特种仪器设备设施(如各类易燃气瓶),应当在特定的存放或使用的实验室内安装相应的实时检测系统,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例如某高校实验动物中心严禁私自带物品进入屏障,所有需要进入屏障的物品,必须在该校相关系统上登记(可提前线上登记),并在消毒灭菌岗位教师现场检查监督的情况下,方可进入屏障内。

2.5 强化实验室人员的保密意识,杜绝实验室泄密事故

此类泄密事故多因实验室人员保密安全意识薄弱、保密安全措施过于简陋或窃密人员技术手段比较隐蔽、先进。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尚且经常被窃取,何况与个人未紧密联系相关的公共实验室的科研秘密。所以高校要强化各级各类实验室师生员工的保密安全意识,真正杜绝实验室泄密事故。承担涉密科研课题的实验室要经常对有关人员进行保密安全教育(特别是对核心技术人员),并定期检查保密工作落实情况,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临时来访或参观的人员应由到访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进行现场严格的准入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准入制度、安全知识、防护技能、注意事项、保密事项等。参访过程中,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应实时留意需要保密的范围和内容,确保不泄密。

3 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高校实验室准入制度应该得到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并且严格执行。时代在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飞速迭代,各高校要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借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快建设全校实验室安全准入一体化平台,更系统、更全面、更高效、更便捷地为实验室的高效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危险源实验室培训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