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

2023-10-18汪庆玲马羚易东阳李进杨策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活页中药模块

汪庆玲,马羚,易东阳,李进,杨策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000)

2019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也提出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出了方向和遵循。作为新型教材,活页式教材将“活页”与“教材”进行灵活结合,有工具性、规范性、有效性、重组性、科学性等特点,相比于传统教材,有选择性好、扩展性强、记录性优、学习过程与成果佳等优点[1-2]。活页式教材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中涉及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活页式教材研究鲜有报道[3-5]。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我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中药的来源鉴定,能熟练使用性状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以及理化鉴定方法判断中药真伪优劣,培养学生在质检岗所需的药材检验能力以及医院、社会药房、企业所需的中药采购、验收能力;同时为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作为药检人的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结合中药鉴定技术传统教材特点以及学情可知,传统教材编写模式已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信息化发展方式,学生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等现象。基于此,充分发挥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提升素质的目标。因此,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具有必要性、紧迫性和前沿性。

1 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材现状

1.1 内容陈旧,未及时对接发展前沿

在内容上,传统中药鉴定技术教材大篇幅引用《中国药典》相关内容,因篇幅所限,仅附有少部分知识链接或知识拓展,附图方式仍沿用传统的二维形式,且所附图片数量少,整体内容虽理论严谨、完整性好、专业性强,但内容形式单一,不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更新时间上,传统纸质版教材修订周期较长,更新时间晚于最新版《中国药典》,导致内容陈旧,未能及时跟进最新标准,且缺乏与行业前沿新技术、新方法的对接,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

1.2 排版固化,易形成被动学习态度

早期高职教材在编写初期没有很好契合高职自身的教育体系与发展模式,教材多根据普通本科教材改编而来[6],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传统教材亦如此。根据自然属性差异,传统中药鉴定技术教材大纲中,中药被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及其他类,学习难度不同。学生根据不同中药类别的自然属性差异,逐类进行学习,前期的新鲜学习劲头随着无差异化学习模式的持续逐渐淡化,学习激情减退,学习效率逐渐降低。文字记忆学习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易形成被动学习态度,后期学习成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1.3 信息化资源较少,不利于深度学习

该课程传统教材配套的信息化资源较少,形式较单一,主要为图片、视频、微课、在线课程等,且需登录网站学习,不便于课上相应教学资源的及时调取和学习。针对已有信息化资源,更多采用鼓励学生课后自主登录网站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时间、空间上缺乏便捷性、灵活性。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性状特征、主要成分含量等均存在差异。传统信息化资源中的中药图片、视频多较为单一,无法全方位展示中药细微的性状特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大部分学生对中药的性状认识流于表面,缺乏举一反三能力。

2 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活页式教材开发思路

2.1 重构内容,灵活选择教材内容

在对行业、企业、专业、学生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接岗位工作过程及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及课程特色,突破传统教材模式,采用难度进阶式和工作活页式方式重构教学内容。

2.1.1 难度进阶式重构打破传统教材重理论的自然属性分类方式,而以工作岗位为基础,结合中药使用频率的差异,将大纲中药分为常见中药、不常见中药、少见中药3 个模块,结合学情,每个模块下的中药以难度递进方式排列。实现新手入门,以由易到难进阶式的方式学习,借鉴闯关模式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

2.1.2 工作活页式重构掌握四大鉴定方法是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的基础,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关键。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将中药来源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方法、显微鉴定方法、理化鉴定方法的理论及鉴定方式等顺次单独列成4 个模块,进行活页式装订,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掌握四大鉴定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各模块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学生可跟随教师学习相应鉴定方法,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自学、查缺补漏,还可根据鉴定任务单独学习每种鉴定方法的理论知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2.2 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管理方法,帮助学生制订OKR 认药计划表并运用于活页式教材中(OKR 识药计划表见图1),借助此表采用阶段能力目标达成要求驱动学生学习,每个阶段对接岗位能力要求,以真实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驱动学习。课前学生自主搜集、查阅、分析、归纳、总结资料,进行记录,团队合作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中融合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点评,查缺补漏,精讲核心知识,并适时使用奖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将核心知识记录在活页式教材专门的空白区域以供高效学习。

图1 《中药鉴定技术》教材中的OKR 识药计划Figure 1 OKR drug identification plan in the textbook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3 对接岗、课、赛、证,坚持成果导向

结合中药技能大赛、行业比赛、执业证书考试、岗位要求,明确学生需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采用OBR(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学理念,融合真实岗位工作任务,引入岗、赛、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明确学习要求和成果达到程度,以学习成果检测形式定期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将检测链接附在活页式教材中,强化职业教育特色。同时融合本校学校企业双主体、学生学徒双身份、课内课外双渠道等特点,丰富活页式教材内容,重视学生成果的获得。

2.4 针对个性化学习,多维度开发信息化资源

在原有的信息化资源基础上,结合活页式教材优势,积极开发多形式、多维度信息化资源。开发符合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特色的中药学习系统、认药考试系统、虚拟仿真软件、性状显微互动系统、中药小游戏App、3D 中药图、中药高清动态图等,相关资源以二维码方式附在活页式教材中。学生通过学号注册,可扫码随时随地学习。游戏模式的信息化资源贴合现代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积极研发新形式的教学资源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解决传统认药、考试方式费时费工以及实训教学难示教、少交流、缺共享、难检测的弊端,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效果查缺补漏,借助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

2.5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贯穿教材始终

结合专业特色、课程特点以及岗位职业要求,深挖思政元素。将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内容、信息化资源中,润物细无声地实施思政教育。随着中药鉴定技术的深入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例如,通过案例分析、示范操作,强调“严控关卡,规范操作”;通过《本草中华》等优秀纪录片及相关典故、老药工经验,谨记“传承精华,去伪存真”;通过探究实践操作细节,感悟“见微知著,勤行明理”;通过不断试验、结果验证,明确“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围绕识药、辨药、制作药膳、魅力中药展示等深化课程内涵。

2.6 构建多方位评价体系

基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自主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鉴定学习行为综合管控系统。该系统包含中药性状互动系统、物联显微互动系统,借助硬件数据采集和软件数据分析的支撑,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将中药鉴定的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纳入数据化管理,将学、练、考、做融为一体,形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自测、认药考级、知识趣味测试等整个过程的综合性数据,并通过综合管理系统自动分析,实现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可评可测。将多方位评价体系纳入活页式教材各模块,不断开展“做中学、学中测”,通过评价体系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同时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综合了解,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从而提高知识、技能。

3 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设计

将中药鉴定技术知识化整为零,分为中药鉴定基础知识、中药鉴定方法、常见中药、不常见中药、少见中药模块,具体模块设计见表1。中药鉴定基础知识核心介绍中药鉴定的定义、来源、发展历史、依据、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等;中药鉴定方法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导入四大鉴定方法的学习,进行“中药取样操作—原药材检验—中药饮片检验—粉末形态中药检验—成方制剂检验”的流程设计,选取取样操作、完整形态中药的鉴定、饮片形态中药的鉴定、粉末形态中药的鉴定、成方制剂形态中药的鉴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均包含植物、动物、矿物和其他类中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将常见中药、不常见中药、少见中药3 个模块分别以难度递进方式排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进阶学习。各模块内容采用活页式装订,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随时进行增减、取用、替换。每个模块附上相应二维码,“书网融通”,并及时进行更新。整个教材内容贯穿思政教育,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

表1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活页式教材的模块设计Table 1 Module design of loose-leaf textbook for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

4 结语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学生既需要掌握传统中药鉴别方法,熟知中医药文化,还需要与时俱进,掌握现代鉴别方法。由于传统教材存在诸多弊端,未能充分体现教材的本质作用,因此急需开发新型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主动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对接岗位发展前沿,及时跟进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笔者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及学情等进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以期为同类型教材的开发提供一定借鉴,更好地推进“三教”改革。

猜你喜欢

活页中药模块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活页教材开发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研究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基于“1+X”证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巧用“活页习题” 融汇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