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视域下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10-18王雅梅孔璐张静秦琼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医学

王雅梅,孔璐,张静,秦琼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69)

医学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基石,融入思政理念、职业素养、时代精神等元素,方能培养出致力于“健康中国”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1]。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处于正常或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2]。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推动了生命科学以及医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以分子生物学中的常用实验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既要培养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其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因此,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秉承“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原则,结合课程特点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融入思政理念,对如何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

1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具有融合课程思政的优势

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是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实验教学作为医学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特点使其具有对学生开展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多维度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体现和强化这些思政元素,在学生学习实验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技术方法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全方位融入思政理念,提升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依托专业课程,将思政教育全方位有机融入教学,强调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功能,是一种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5]。将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中,必须立足于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学科领域、研究进展、基本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秉承“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教学原则,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谐统一。

2.1 课程思政内涵融入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承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重任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我校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重新修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在大纲中除了设置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还新增了创新能力目标和道德素养目标。新修大纲注重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与科学素质的结合,同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课程思政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2 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凝练思政元素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本身就反映了科学家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的精神,这些思政元素多元化,综合交织在教学内容中。例如,在以分、切、接、转、筛展开的系统性重组DNA 技术的综合实验基础上,介绍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高科研设计能力,深入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与临床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通过系统总结,凝练出理想信念、医学人文、职业素养、科学精神、使命担当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验课教学中,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见表1)。

表1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思政元素及案例总结(部分)Table 1 Summary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ase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Partial)

2.3 优化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为拓展思政教育思路,引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探寻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契合点[6]。在实施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时紧扣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的内在联系,采用多种融入方法,力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激活学生内在驱动力的效果。例如: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第一次课“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在讲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时,强调实验报告相当于科学研究的实验记录、医生医疗过程书写的病例,务求真实记录,绝不允许弄虚作假,这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锻炼自己不断探索、寻找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的能力。在讲到实验室安全要求时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废弃物处理原则,并举一些事故例子表明违反这些规则的严重性,进一步拓展到环境保护、“健康中国”理念,强化对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在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时,以分光光度计、离心机以及微量加样枪为例,介绍我国在相关仪器制造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目前核心部件以及精密工艺尚需进一步研发,争取突破壁垒,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在“小鼠肝脏组织基因组DNA 的分离提取”实验教学中,讲完基因组DNA提取实验原理后,让学生思考提取基因组DNA 有什么用途。在学生回答“构建基因组文库、以基因组DNA 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时,引入我国学者在DNA 生物功能材料领域取得的进展:天津大学仰大勇教授团队利用生物质DNA 和离聚物创制可持续生物塑料。当学生看到用工艺简单、环保、可持续利用的DNA生物塑料制成的水杯时非常兴奋,深刻体会到中国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做出的贡献,以及科研创新的力量,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学习医学专业的自信心。

2.4 优化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为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结合实验课各个知识点,灵活运用案例式、问题式、情境式、引导式等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时代责任感、使命感。例如: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实验中,教师在实验原理部分拓展蛋白电泳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拓展介绍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的基本原理,以及武汉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新冠病毒的特征,自主研发成功新冠病毒S 蛋白和N 蛋白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可用于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检测,以满足高通量检测新冠病毒的需求。在拓展课堂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了解实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本领域我国的科研技术进展,增强了对医学专业强烈的认同感。在讲授“小鼠β-actin 基因的扩增与鉴定”实验时,讲解完PCR 实验技术原理之后,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实验室检测为例拓展介绍PCR 技术的应用,介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基本原理和检测用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进一步从核酸检测采样引入本校学生在疫情中投身防疫前线做志愿服务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结合疫情和国际形势充分认识到作为医学生的使命和担当,勤奋学习、不负韶华,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2.5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分析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尚缺乏完善的量化和评价指标。通过设计课前和课后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接受课程思政教学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和建议,不断改革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结合专业知识开展课程思政学习效果很好,90%的学生认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80%的学生认为科研素质得到了培养,为后续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70%的学生认为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坚定了学习医学专业的信心。

2.6 拓展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教育形式

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之外,教师设计了很多医学分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项目,进一步把思政教育拓展到第二课堂、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科研创新项目参与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或开展创新课题研究,训练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创新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一些学生参与研究项目后发表了相关领域的科研综述、撰写了科研论文、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大赛和生物创新创业大赛等,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品质。

3 提升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政素养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力量,面对新时期“三全育人”的新理念,要求专业课教师不能只注重对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思想价值的引领,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7]。而提升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是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

3.1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课程思政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教育部于2019 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我校在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过程中,以教师党支部为平台,向党员教师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培养教师的师德素养,提高育人意识,要求党员教师重视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引领,发挥教师党员的榜样力量,使师德师风建设初具成效。

3.2 加强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培训

我校鼓励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师积极参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融入金课建设”高级研修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等各项教学培训,并向全系教师分享经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学系还组织教师参与新版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深入挖掘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思政内涵,在教材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引入思政案例。同时学系还定期组织集中培训、集体备课、同行互相听课等,为教师交流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教学经验提供平台,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课程思政作为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紧密结合[8]。秉承“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教学原则,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特点和医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把握本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制订课程思政建设的合理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中,在提高学生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理论和实验操作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政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今后还要不断完善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出更多致力于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医学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医学、生命科学类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