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融模式的系统化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与创新

2023-10-18刘国花李哲馨庞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专业课程育人

刘国花,李哲馨,庞敏

(重庆文理学院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2160)

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它对于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有效地、针对性地在专业课中融入并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每门专业课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依据系统化建构思维和整体性设计理念,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课程建设,基于双融模式进行课程思政实践,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收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三重育人效果[2]。

1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1.1 教书育人需要理念创新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思政课程为主,但是这些课程专业性、理论性很强,加上思政教师对各个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专业背景不是十分了解,不能和学生形成共鸣,思政教育不能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多数学生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其课程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教育效果不够理想,迫切需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共同发挥育人作用[3]。同时在专业课教学中,由于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加快,教育功利化现象日趋明显,“重教轻育”的观念亟待更新。

1.2 思政教育需要系统建构

思政教育目前虽已渗入专业课领域,但由于多数专业教师育人的能力亟待提高、育人意识比较淡薄,任课教师着重关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深入地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没有广泛地研究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体系、积极地研究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更没有针对性地结合每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去明确每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重点,对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使课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未形成系统化的育人模式[4]。

1.3 学情特性需要方法革新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因此它的知识内容主要建立在微观层面,其理论深奥、知识繁杂,某些作用机制和代谢机理较为抽象、晦涩。作为大二刚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学生来说,普遍反映该课程较为枯燥、难以理解。而以往授课时主要拘泥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刻板生硬、不够灵活,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没有很好地创设学习环境,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生物学科创新发展的要求。

1.4 知识架构需要体系创新

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科的基础,它要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讨各种生命现象,包括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理、病理、生命起源和进化等,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目前大多数版本的生物化学教材有十四五个教学章节,结构框架冗长、繁杂,知识点散乱,没有深入研究相关章节知识之间逻辑和生命的本质内涵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归纳、组织、整合,不够系统精炼,缺乏系统性,让学生望而生畏。同时由于生物化学是生物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重视程度高,因此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势在必行。

2 系统化和整体性设计理念的思政教育模式

2.1 依据系统化建构思维,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和核心内容(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目标和核心内容Figure 1 Objectives and cor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2020 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明确每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重点,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纲要》精神指导下,认真分析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依据系统化思维确定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和思政核心内容,做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2.2 秉持整体性设计理念,系统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资料

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应依据一条主线、四个层次的整体性设计理念(见图2),全面系统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条主线、四个层次具体为:首先应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引入和专业知识相契合的德育元素、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只有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才能保证德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大纲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章节的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将课程思政内容呈现、传递给学生,使得课程思政得以实践。最后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可通过学生和同行两个层面的教学评价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意见反馈和教学反思以实现持续改进。

图2 一条主线、四个层次的整体性设计理念Figure 2 The holistic design concept of a main line at four levels

2.3 开展“双融”创新实践,使课程思政有形有料

2.3.1 融合知识逻辑和思政内涵,重构教学体系生物化学的课程目标即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将原本冗长的章节和繁杂的课程内容,融合生物化学知识关联的内部逻辑和思政内涵,原来13 个教学章节的内容重构为三大生物化学思政教学体系(见图3),包括生命之基、代谢之妙、遗传之真,分别对应第一部分生命之基础物质:核酸、蛋白质、酶、糖、脂等;第二部分物质代谢之奇妙之旅;第三部分遗传信息传递的保真和稳定。重构后的教学体系,内容精炼、逻辑严密、抓住要义,充分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所在,即生物体有遗传变异和新陈代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理解世间万物为何会生生不息、物竞天择。

图3 重构思政教学体系Figure 3 Re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2.3.2 融合现实生活和思政要义,制作教学微课生物化学即生活中的化学,课程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度较高,鉴于此特点,收集生活中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如洗衣粉为什么要加酶?烫发是基于什么原理?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对减肥产品(左旋肉碱)你了解多少?将这些内容制作成既融合现实生活,又能够融合课程思政核心要义的教学微课或录制微视频,每个微课或微视频5~10 分钟,视频内容主题鲜明、体系相对完整、应用性强且育人效果突出[5],使学生在感受生活之趣、领略科学之妙的同时,培养学生求真达美的精神品质,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生物化学的原理与规律去解释和论证某些相关的社会或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实证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3.3 融合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针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革原来的教学方法。第一,建立4 个学生兴趣小组,分别是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科技中的生物化学、故事中的生物化学和健康中的生物化学,通过让学生主动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组织研讨、展示汇报4 个途径,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理论方法的科学探索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和科技创新中的应用。第二,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逻辑性较强,前后章节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每章结束后,学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前后联系、归纳对比相关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第三,针对生物化学知识点抽象、枯燥的特点,通过引入生活中熟悉的案例,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同时运用案例法、类比法、模拟教学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第四,开展探究式或项目式教学,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引领示范,形成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创业价值引领、学生参与实践等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开展实践项目和科技扶贫,将科研与实践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2.4 以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全面检验课程思政效果

课程思政的目标不仅仅是教师教书和育人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知识、能力是否提升。教师层面:通过教学资料的编制质量、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课程思政微视频、课程思政公开课展示效果来检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否提升。学生层面:通过学生对自身发展或职业规划的调研报告、学生科技兴趣小组专题研讨、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创新成果汇报展示等,来检验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效果。只有以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才能全面、科学地检验课程思政的成效(见图4)。

图4 围绕两个提升全面检验课程思政成效Figure 4 Comprehensively 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wo improvements

3 结语

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同时也是价值引领的阵地,如何系统、全面、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是每一门专业课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课程思政的难点所在。基于此背景,在《纲要》精神指引下,基于系统化和整体性设计理念,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建设思路、实践运用、成效检验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将教书与育人、理论与实践、显性与隐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落在实处,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塑造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