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钢琴音乐创作80 年的回顾与反思(二)
2023-10-18张凡
张 凡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二、内蒙古的钢琴室内乐
本小节把钢琴室内乐分为器乐与钢琴的组合及钢琴重奏两部分。前者的创作,包括独奏乐器与钢琴或带有钢琴声部的室内乐,作曲界往往把其中钢琴部分的写作,看成是作曲能力的表现。因此,钢琴声部往往承载了作曲家的很多艺术设想;后者作为钢琴表演的重要类别,在教学过程中和舞台上都有众多的拥趸,最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在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弦乐与钢琴作品
“所以还是老百姓高明,他们的歌声老是那么新鲜,动人,优美。流露着真情,具备着最不可测的旋律的变化。”[9](8)特别喜爱中国北方民歌的作曲家马思聪(1912 年~1987 年),曾在1937年和1944 年分别创作了套曲《绥远组曲》(后名《内蒙组曲》,包括《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三首作品)《第一回旋曲》《牧歌》等共五首与内蒙古有关的小提琴作品(相关文献资料,可参阅丁芷诺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 版《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第一卷》之收录的内容。资料来源:张凡个人文献资料收藏),这些作品大都采用内蒙古民歌创作,钢琴声部写作非常的杰出。有趣的是,用马思聪自己的话说,“我没有到过绥远,但在绥远民歌中,我想象了塞外的黄沙、护甲、庙台与驼群的景象……”[10](9)但这些用内蒙古民歌创作的作品,对于马思聪漫长而瑰丽的创作生涯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绥远回旋曲》与《绥远组曲》,都是根据绥远民歌而作。从这两曲起,我开始进入利用民歌来创作的新途。”[10](9)
从钢琴艺术的视角看,笔者认为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塞外舞曲》(见图8,马思聪著《塞外舞曲》单行本的封面照片,北京音乐出版社1952 年版。资料来源:张凡个人文献资料收藏。扫描制图:张凡)。这首作品的“钢琴部分吸收了20 世纪初如格拉纳多斯、法雅、阿尔贝尼兹等西班牙印象主义作曲家的和声语汇”,[11](113)用钢琴模拟打击乐,用尖锐但不偏颇的和声与节奏,成功地营造出自己的“想象”。其中,非常值得作曲家们借鉴的是,一首动机简单的民歌,如何挖掘其内在的韵律,如何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钢琴去推动乐思的前进,以及如何在钢琴和独奏乐器间做一些个性化的平衡处理,然后,让它非常富有“舞曲性”等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非常成功的民歌器乐化实践,比单纯的为一首民歌编配钢琴声部,要艰难很多。
图8
《塞外舞曲》,据说,采用了《虹彩妹妹》的音调创作(可参阅钱仁平于2001 年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版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一书第102 页之详述),但笔者在一次与同仁采风过程中,收录到一首仍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地区流传的以《邋遢老婆》为曲名的民歌(见谱例1,谱例内容:内蒙古西部民歌《邋遢老婆》。资料来源:据马文辉2019 年7 月录制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红格尔图镇民间艺人张三青所唱《邋遢老婆》录音整理。记谱:张怀瑾。扫描制图:张凡)与这首名为《彩虹妹妹》的著名作品,有相似的开头。
谱例1
《邋遢老婆》这首民歌的旋律应该流传范围很广,黄安伦(1949-)所编《塞北小曲30 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年版)一书中收录的《在果园里》(乐谱见黄安伦编《塞北小曲30 首》)所采用的民歌,同笔者及同仁采访时记谱的民歌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尽管不是最早发表小提琴作品的内蒙古作曲家,但蒙古族著名作曲家莫尔吉胡先生的小提琴创作,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钢琴声部的写作。例如,他早期发表在《音乐创作》上的《车里山下》和《色叶尔》这两首小提琴曲创作作品,尽管是其年轻时的习作,但是无论是织体的设计或音乐氛围的营造,钢琴声部已经逐渐显露出莫尔吉胡自己音乐创作的特色。
2018 年,莫尔吉胡先生出版了《蒙古民歌主题小提琴独奏曲集》一书,收录了他创作所有小提琴小型作品(见下面的统计表格,表7,表格内容:莫尔吉胡《蒙古民歌主题小提琴独奏曲集》曲目简表。表格资料整理:蔡旭涛。设计制表:张凡),从这些收录其中的后来创作的作品看,我们更可以感觉到莫尔吉胡先生钢琴声部写作的精致:每一首作品都根据民歌主题的不同而精心设计,或提炼民歌素材、或进行色彩性创作更加得心应手,给人一种“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感觉。
莫尔吉胡先生《蒙古民歌主题小提琴独奏曲集》一书的最后一首小提琴创作作品《故乡》(见谱例2,谱例内容:莫尔吉胡先生创作的小提琴曲《故乡》的前奏部分谱例。文献资料来源:莫尔吉胡著《蒙古民歌主题小提琴独奏曲集》,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8 年版。打谱制图:张凡),使用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牧歌》为主题,为了引入悠长的旋律,他利用民歌主题元素精心设计了一个音组,这个内涵丰富的音组,一直使用到旋律再次变化的进入。一方面与主题产生节奏律动的对比;另一方面也随着音强与和声的变换,体现了音乐情绪的丰富,有热度、有纠结、有不舍,还有回忆,正如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故乡”那百感交集的情愫。
马头琴与钢琴的创作是内蒙古作曲家的独特领域。早在1958 年,供职于内蒙古歌舞团的作曲家杜兆植先生,就发表了马头琴独奏、钢琴伴奏的《摇篮曲》(见谱例3,谱例内容:杜兆植先生创作的《摇篮曲》开始部分的谱例。资料来源:选自1958 年第4 期《音乐创作》杂志。打谱制图:张凡)。这首马头琴独奏、钢琴伴奏的作品,充分考虑到当时传统马头琴的音质特点,对钢琴声部进行了设计。在音高、织体方面,给马头琴留下了充分的表现空间;在引子部分,从钢琴较低音区开始的分解上行,后半程和弦音聚集并加厚,音量反而减弱,巧妙地描绘出浩渺的草原,繁星当空,静谧幽深的夜晚景象。
除了创作有这首《摇篮曲》作品外,提到杜兆植先生,必须得提到的另一件事就是他为马头琴编配钢琴伴奏的创造性工作。从齐·宝力高的《万马奔腾》《叙事曲》、纳·呼和的《特木尔布哈》到李波的《遥远的敖特尔》,可以说杜兆植先生是中国当代马头琴艺术发展的见证者,这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智慧的为马头琴编配钢琴伴奏的工作,往往被音乐理论研究者所忽视,但是,却获得了整个马头琴创作、表演领域的艺术工作者的尊重,其中的经验与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在这一领域中的其他践行者,如福宝琳编配的《命运》、叶尔达编配的《朱色莱》等马头琴与钢琴作品,都是非常优秀也是极具特色的钢琴作品。
谱例2
谱例3
(二)钢琴与弦乐重奏
2001 年前后,笔者有一次去杜兆植先生家里去上课,只见他书桌上放着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三重奏乐谱,杜兆植先生正在那里凝神创作。见我到来,他给我讲起了一段乐乐坛史话:1882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一首钢琴三重奏作品,为的是纪念不久前去世的他的好友、钢琴家鲁宾斯坦。1893 年,在柴可夫斯基去世后不久,同为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的拉赫玛尼诺夫,按照相同的结构也创作了一首钢琴三重奏作品,以纪念柴可夫斯基。杜兆植先生给我讲这段乐坛佳话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他正着手写一首钢琴三重奏作品,就是后来命名为《遥远的边疆》(见谱例4,谱例内容:杜兆植《遥远的边疆》引子部分。资料来源:选自杜兆植音乐作品集《室内乐曲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打谱制图:张凡)的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所以,笔者一直认为这首作品,也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人。
谱例4
室内乐的创作,可以展示出一个作曲家的创作基本功,而且,其成功与否,往往与作曲家本人创作时的情感氛围,联系紧密,是一种非常个人化、个性化的创作产品。《遥远的边疆》就是这样,既充分体现出其创作者杜兆植先生当时写作的格调,又让我们能感觉到作品中厚重的人生思考——钢琴声部在音乐形象形成过程中,不仅是陪衬、烘托了主题气氛,更发挥了自己的特点,承担了重要的艺术使命。
(三)钢琴重奏
钢琴重奏是一种特殊的室内乐形式,常见的类型,包括用两台钢琴演奏的双钢琴及八手联弹,还有用一台钢琴演奏的四手联弹和六手联弹。从作品数量上看,双钢琴和四手联弹的作品占绝大多数。钢琴重奏曲,除了本身具有独立且独特的审美特质外,还具有“缩谱”的功能,即代替成本较高的表演方式进行作品的声响效果展示。对于钢琴学习者而言,钢琴重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伴随着钢琴学习的整个阶段——尤其的在启蒙阶段,颇具重要的教学功能;历史上,钢琴重奏曲目的积累较为丰富,再加上交响乐等大型作品的缩谱,可谓蔚为大观。因此,钢琴重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内蒙古风格的专门双钢琴音乐创作作品很少见,出版的就更少了。目前,仅见两首作品:第一首是陈怡(1953-)创作的《蒙古族民歌》,选自其双钢琴组曲《中国西部组曲》(乐谱见蒲方编《华人女作曲家现代双钢琴作品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8 年版),是《中国西部组曲》的第二乐章,创作于2007 年,为中国双钢琴音乐作品的经典文献,使用了《嘎达梅林》和《牧歌》两个主题;另一首是贺翔(1978-)以内蒙古西部音乐风格创作的双钢琴音乐作品《喜庆》(贺翔著《乡音·乡琴》,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5 年版)。
中国当代著名女作曲家辛沪光(1933 年~2011年)创作的交响诗《嘎达梅林》,是新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音乐作品,其双钢琴版本由中央音乐学院李莪荪教授改编(见谱例5,谱例内容:交响诗《嘎达梅林》双钢琴版,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内部使用乐谱。资料来源:张凡个人文献资料收藏。扫描制图:张凡),供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学使用。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交响乐改编的双钢琴作品,往往作为双钢琴曲目来进行演出,李莪荪教授改编的这个版本,一方面充分考虑交响乐“缩谱”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考虑到钢琴演奏者的弹奏体验,具有良好的舞台效果。
谱例5
内蒙古青年作曲家任冬伟(1979-)创作的钢琴八手联弹《漫翰风情》(见谱例6,谱例内容:任冬伟创作的八手联弹《漫翰风情》曲谱的结尾处谱例。资料来源:张凡个人文献资料收藏。扫描制图:张凡),是一部复三部曲式的单乐章小品。快板使用的是内蒙古西部的漫翰调《王爱召》,这是一首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脍炙人口的民歌,又名《上房瞭一瞭》。该民歌词曲版本众多,1943 年时,它就被《绥远民歌集》(其乐谱,可参阅李凌编《绥远民歌集》,桂林:立体出版社 1943 年版) 收录,而《漫瀚调》(其乐谱,见王世一,柳谦,张皇编著的《漫瀚调》,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年版)一书收录的版本,较为常见。在《达拉特文史》第一辑(可参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达拉特旗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5 年版编辑出版的《达拉特文史·第1 辑》一书第91 页之详述)中,详细记录了这首民歌的来龙去脉。中段慢板,采用的是另一首民歌《眊妹妹》,其流传范围更广、版本更多,又名《北京喇嘛》或《罗圈儿腿》,目前,最流行版本的歌词“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五十里路程来眊亲亲你”,是内蒙古著名作曲家王星铭先生,根据民间艺人任三女、贾全贵的坐腔山曲儿整理改编而成,其中的唱词“眊你跑成哥哥罗圈儿腿”流传最广。
《漫翰风情》的创作,并不试图体现这两首爱情民歌的叙事性,也就是说并没有进行一般叙事音乐结构的设计,而是从三个方面深挖民歌本体来保证乐曲的主旨、趣味和风格。首先,抽取民歌要素形成动机,例如引子部分,采用了民歌《王爱召》初始的三音组快速循环,既预示着音乐主题的出现,又营造了嬉皮活脱的乐曲氛围;其次,律动外现,作曲者通过体验民歌本身的律动,将它作为伴奏或音乐结构的延展,来凸显其特色,例如交替节拍的使用和切分,还有附点节奏型的强调等;再次,作品中的大小二度音响,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风格感,使用四度叠加和声产生的,而有的则是气氛性的音色模拟,让人很容易感受到内蒙古西部音乐中的独特色彩。作曲家这种创作方式,让人想到作曲家兼钢琴家储望华大量使用二度音程以追求中国音乐韵味的钢琴音乐创作策略。总体上看,这首作品风格鲜明、音乐诙谐,体现了内蒙古西部区的文化风貌。这首作品处理素材的手段,与青年作曲家李剑创作的四手联弹《蚂蚁之舞》(该作品的乐谱,可参阅周广仁,陈丹布合编的《拾朝花·帕拉天奴少儿钢琴作品比赛获奖优秀作品》,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年版)较为类似,可以对比探讨。
1961 年,由北京音乐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钢琴四手联弹曲集》,是中国钢琴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本书,里面收录了中国作曲家创作、改编的最早的一批优秀的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其中包含了由中央音乐学院胡慧明教授改编自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1903年~1999年)的交响诗《森吉德玛》。这是笔者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钢琴重奏作品。
吴应炬(1926 年~2008 年),是中国著名的动画音乐作曲家。1964 年,他为创作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曾到内蒙古草原上采风(可参阅《人民音乐》2009 年第5 期程兴旺《简素丰盈流逸美 毕生影乐铸“童心”——吴应炬动画电影音乐艺术特征及其历史评价》一文第48 页之详述),这部动画片的主题曲《草原赞歌》之后被运用到多种体裁的创作中。钢琴教育家李斐岚于上世纪70 年代改编成了四手联弹版本,难度适中,段落层次鲜明,是最受欢迎的内蒙古风格的钢琴四手联弹作品。
著名作曲家辛沪光大约在20 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创作有一首钢琴四手联弹《可爱的金丝鸟》(见右图,谱例7,谱例内容:辛沪光创作的钢琴四手联弹《可爱的金丝鸟》谱例片段。资料来源:南京艺术学院莫嘉琅教授个人文献资料收藏。扫描制图:张凡),是一首由一个节奏自由的引子开始的3/8 拍子的小品,是作曲家为数不多的钢琴作品之一,作品“轻快、活泼”、“优美”(这是辛沪光先生乐谱手稿中的演奏提示——作者注)。
谱例6
2011 年,为庆贺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赵宋光先生八十华诞,星海音乐学院举行音乐沙龙,首演了赵宋光先生根据蒙古族民歌配器编曲的双钢琴和西洋管弦乐重奏的《蒙古族民歌八首》。对于这部作品,用作曲家自己的话说是“保持民歌自身的原生态面貌,用器乐重奏来给歌唱伴奏,走进大草原蒙古包里促膝唱奏,是我几十年来的梦想。”下面的表格,是根据赵宋光先生自己所写的曲目介绍整理后制作的表格(见下面的表格,表8,表格内容:赵宋光先生根据蒙古族民歌配器编曲的双钢琴和西洋管弦乐重奏《蒙古族民歌八首》简介。设计制表:张凡),可以了解赵宋光先生这组作品的基本信息。作品演奏技术难度并不大,基本保持了民歌原有的模样,并未进行横向上的结构性的扩张,但里面所蕴含的纵向的和声观念,与赵宋光先生所编《99首蒙古民歌精选》一脉相承,具有“赵式”风格。
谱例7
《凯旋》(见谱例8,谱例内容:作曲家福宝琳根据蒙古族史诗音乐主题旋律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凯旋》谱例片段。资料来源:张凡个人文献资料收藏。扫描制图:张凡),是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福宝琳根据蒙古族史诗音乐主题旋律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作品收录在她的钢琴曲集《琴的梦》(福宝琳编《琴的梦》,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年版)一书中。作品描绘了史诗中战争后凯旋班师的场景。这是内蒙古本土的音乐家目前唯一出版的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宝琳给马头琴、三弦、四胡与钢琴创作曲目编配的室内乐作品,也很有特色。
谱例8
青年作曲家马文辉(1986 年~)创作的钢琴四手联弹《奏鸣曲》,素材取自内蒙古西部二人台传统曲目《挂红灯》《十对花》和牌子曲《八板》,题献给作者的同乡,门楼调艺人赵金玉(二后生)。与同样题献给二后生的、作曲家杨勇根据内蒙古二人台曲调创作的小品《二后生》(该乐谱,可参阅杨勇改编的《故乡的歌·中国旋律钢琴改编曲四十首》,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22 年版)相比,情绪与旨趣显现出另一种特色。作品中用钢琴模拟枚、四块瓦等二人台伴奏乐器,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活泼愉快,像二人台艺人走街串巷,招揽观众,热闹非凡;第二乐章为单三部曲式,模仿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的《小奏鸣曲》(该乐谱,可参阅王立平《钢琴独奏曲·小奏鸣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年版)第二乐章的写法,描绘了“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思念走西口的亲人,哼唱着忧伤的歌儿”的场景;第三乐章回旋曲式,主题采用著名的内蒙古西部民歌《挂红灯》的主题,欢快热烈。这部作品音乐结构清晰、技术难度适中、风格纯正,是非常好的教学、表演用四手联弹曲目。
青年作曲家马文辉,长期致力于内蒙古音乐风格钢琴重奏作品的改编和创作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余部作品问世,并得到展演(见表9,表格内容:青年作曲家马文辉改编的钢琴重奏作品目录一览表。设计制表:张凡)。
下表中所列曲目都是从现有的其它体裁或形式(包括钢琴独奏曲、交响乐、室内乐等)的音乐作品改编而来。从作曲的技术层面看,这一工作并没有多少复杂的技术要求,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认为这种工作乏味而缺乏意义;从音乐创作的层面看,这类改编尽管牺牲了音色,但是降低了技术门槛和表演成本,也为原作添加了新版本;从传播的角度看,考虑到钢琴学习者的数量,这种改编方式最大的功用之处,就是普及了这些作品并加强了这些作品的传播范围。在钢琴教学领域,这些富有内蒙古地域特色的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