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女祠清懿堂砖雕艺术的田野考察及研究

2023-10-17孙玲玲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砖雕徽州雕刻

杜 媛 孙玲玲

(1.2. 安徽工程大学 设计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徽州女祠——清懿堂,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地处安徽省歙县棠樾村西,是在徽州独特的自然地貌和文化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地域概念“……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隋唐时称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直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 年),辖统‘一府六县’……”[1](7)所谓“一府六县”,即是指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安徽省。在徽州历史遗存中,徽派建筑的成就,最为人瞩目,其中徽派建筑中,又以徽州祠堂为最。

通常的民居祠堂建筑,因受等级制度的影响,不能采用色彩及斗拱。所以,建筑装饰尽可能利用一些复杂的工艺加以装饰,随后便形成了以“徽州三雕”为主要工艺技法的建筑装饰艺术。其中,徽州砖雕的发展源远流长,艺术价值尤为重要。砖雕艺术是徽州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的反映了徽州人民的民俗风情、精神追求、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是古徽州人民智慧的结晶。

1994 年,徽州砖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典雅精致的清懿堂砖雕最具代表性,为此,笔者于2023 年2 月10 日至11 日,来到安徽歙县棠樾村西端的清懿堂,实地考察了有关清懿堂砖雕的历史发展、保存现状、艺术特征及制作工艺等情况,并深入探讨了清懿堂砖雕的审美价值及如何保护、弘扬砖雕等的相关问题。

一、清懿堂建造历史渊源与保存现状

(一)清懿堂形成的原因

徽州祠堂建筑的兴起,不仅源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更是与徽州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密不可分。徽州人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家族的和谐与传承,认为家族的荣誉和声望,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因此,祠堂作为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徽州人对于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在徽州人的价值观中,孝道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是一种徽州人基本的道德底线。因此,祠堂的建造,不仅是为了祭祀祖先,更是为了表达子孙后代对于先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宋代的大儒朱嘉,曾在其所著的《家礼》中,就曾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有关祠堂的礼制。朱子《家礼·卷一·通礼·祠堂》开宗明义“此章本合在祭礼篇,今以报本反始之必,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守,所以开业传世之本也,故特著此冠于篇端,使览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而凡后篇所以周旋升降、出入向背之曲折,亦有所据考焉。然古之庙制不见于经,且今士庶人之贱亦有所不得为者,故特以祠堂名之,而其制度亦多用俗礼云……”[2](11)

清懿堂地处现在的安徽省歙县棠樾村西端,建于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 年),是在徽商鲍志道家业兴旺后,与其弟两淮盐法道员鲍启运花费重金建造的。主要是为了纪念对徽商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鲍氏族人中之女性的。据史书记载“徽州棠樾鲍氏是清代最富有的商业世家,资产达三千万两白银。鲍志道是十八世纪扬州八大盐商其中之一,其弟鲍启运也是清代著名的徽商。”[3](53)鲍氏与贾与儒、贾儒结合,由贾入官,官商结合。鲍氏家族,无论在经商上,还是在为官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鲍志道、鲍启运发迹后,先后修建了世孝祠(孝子祠堂)、敦本堂(男性宗祠)和清懿堂(女性祠堂)。鲍氏家族的兴旺与强盛,为清懿堂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清懿堂建造保存现状

此次的实地调研,笔者首先对清懿堂的外部环境及砖雕保存的情况,进行了勘察(见图1,拍摄内容:为清懿堂外观的样子。图2,为笔者杜媛在仔细观察清懿堂的砖雕目前保存的现状。图1 和图2 的拍摄时间:2023 年2 月10 日上午9:00。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清懿堂外。摄影:杜媛,张语洋)。

图1

图2

清懿堂,作为中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女性祠堂。其建造的布局为五开间,三进两天井,依次为门厅、清懿堂主厅和寝堂与享堂,宽16.9米,进深48.4 米,高11.5 米。建造面积规模宏大,气派非凡。

整座建筑,以硬山式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外观为其主要特色,惟有后进部位为歇山式阁楼。女祠入院,正对的漏窗门厅外,设有栅门一排,五开间砖雕八字墙、深四步梁用三柱、中柱间,装有抱鼓石的“仪门”,院墙、大漏窗等,组成了一个院落空间。女祠院墙所承载的独特的等级分割的礼仪功能,具有礼法制度意义上的凸显尊卑、划分区域的功能。

大门两边八字墙雕刻细致,外观精美。堂内供奉七个女子的牌位,皆为家族里出名的贞节烈女。主厅内“清懿堂”巨匾在照壁正中高悬,以“清懿”为名,取意为“清白贞烈、德行美好。”[4](43)其中还有一块“贞孝两全”(见图3,拍摄内容:清懿堂正厅的牌匾。拍摄时间:2023 年2 月10 日上午10:00。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清懿堂正厅。摄影:杜媛)的横匾悬挂在享堂内,此横匾是中国晚清时的名人曾国藩所书。另一处享堂的正上方,悬挂着“福我云礽”(见图4,拍摄内容:清懿堂的享堂牌匾。拍摄时间:2023 年2 月10 日上午10:30。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清懿堂。摄影:杜媛)四个大字的牌匾。

图3

图4

二、清懿堂砖雕装饰的艺术特点与制作工艺

清懿堂整体建筑的砖雕装饰艺术,广泛分布在清懿堂的门楼、门罩、窗楣、照壁和八字墙等处的建筑装饰中。它采用高浮雕、圆雕和镂空雕刻等技法,在青砖上刻画出生动的人物、花鸟、虫鱼及八宝、博古等图案,形成错落有致、栩栩如生的效果。

徽州女祠清懿堂的营造,就其徽派建筑艺术而言,在当时可谓是徽派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作。从清懿堂建造装饰内部来看,与其他祠堂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在于其砖雕技艺的凸显上,八字墙砖雕,继承了传统徽州建筑装饰细致、典雅的表现手法,不但在雕刻技法上别出心裁,而且,在雕刻的装饰题材方面更是十分丰富。通过象征性的图案雕饰,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徽派建筑独特的审美价值;另外,女祠清懿堂的砖雕技艺,表现出形式风格上的多元与繁复,其视觉形式感上,含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充分折射出明清时代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意蕴。

(一)题材内容的丰富性

传统的砖雕,虽附着于建筑之上,但以其精致的外在形式与丰富的内在意蕴,不仅能极大地增加建筑艺术的表现力,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精湛的砖雕,还可以通过象征性的形象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内容,反映住宅主人在精神层面上所崇尚的人生理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望。

因此,传统装饰性砖雕的题材选择,常采用寓意吉祥的题材,以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徽派建筑砖雕的题材内容,大体包括人物故事、祥禽瑞兽、植物花卉、博古器物等几大类。然而,由于建筑装饰的特殊性,砖雕无法直接描绘诸多吉祥题材物体的具体细节,只能通过象征、借代、比喻、谐音和隐喻等方式,来传达其特定的吉祥寓意。例如,通过特定象征意义的装饰纹样、动植物、器物等形象,通过单独或组合的形式,来表现特定的题材内容。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装饰纹样的情况。据笔者在女祠清懿堂实地调研时的细心观察,发现女祠清懿堂的整体建筑,从外观上看,显得低调、内敛,其砖雕的装饰纹样也与这一建筑风格相适应。但观看其内部,却发现女祠清懿堂砖雕的装饰纹样极其精致。祠堂内有许多造型各异的石柱础,还有极尽雕饰的砖雕八字墙,另外,还有象征着门第的门枕石和门簪整座祠堂可谓雕梁画栋。在八字墙砖雕的表现上,尤为突出。是从装饰外观上看,墙的上部,为一对呈“八”字分开的花墙砖雕,下部的设计,为石质的须弥座。须弥座在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中被广泛使用,它打破了传统的原有形制,整体雕刻精美。在墙柱体的上方,采用仿照木坊、檐和栏的结构布局,并陈设神龛。整个墙体的边缘部分,以锦纹图案装饰,此寓意当为富贵长存之意,象征着鲍氏女性吉祥绵长。整个八字墙砖雕的上下两部分,都雕刻着流畅的如意纹(见图5,拍摄内容:清懿堂门厅八字墙整幅砖雕装饰纹样。拍摄时间:2023 年2 月10 日上午10:30。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女祠清懿堂内。摄影者:杜媛),通过巧妙的空间处理,传达出一种平安吉祥的寓意,同时,也表达了徽州地方的女性,对远方亲人的一种期盼与挂念。

图5

女祠清懿堂的植物花卉砖雕题材,也十分引人注目。我们发现,随着中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进步,宅邸与家居建筑的装饰图案,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程式化表达,而是与人们的情感和内心紧密相关的。以梅、兰、竹、菊、石榴及松树等装饰图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砖雕(见图6 和图7,拍摄内容:清懿堂门厅八字墙砖雕题材中的植物题材。拍摄时间:2023 年2 月10 日上午10:45。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女祠清懿堂内。摄影者:杜媛),包含着徽州民众对品质的追求和吉祥寓意的表达。清懿堂的植物题材,一般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类似于传统花鸟画的构图形式,反映出明清时期画家的花鸟画创作,对砖石雕刻艺术所产生的影响。

图6

图7

在雕刻的表现技法上,将植物和动物的题材组合,既有单独作为装饰出现的形式,也有与其他题材相组合而出现的形式。这些图案具有生动的写实效果,再结合动态和静态的艺术元素,使得整个砖雕画面,展现出极具生命力的艺术气息。动物和植物组合的题材内容,不仅保留了单独的具有美好寓意的特点,而且,还产生了别样的具有谐音的吉祥语汇,例如“喜上眉梢”的砖雕画面,就是由喜鹊和梅花的枝干组成,寓意喜鹊报喜,象征着好事将至,喜事连连。

另外,还有展示风景的砖雕题材。徽州是一处集清新水乡和独特建筑于一身的地方。从女祠清懿堂的砖雕题材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幅展示园林山水的雕刻作品,它们展现了不同的景象,如高山风景、小桥流水人家和山林风光。尽管这些作品的画面内容有相似之处,但是,每一幅山水风景的砖雕作品中,物体所显现的位置都不同,这表明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见图8,拍摄内容:清懿堂门厅八字墙砖雕中的风景题材。拍摄时间:2023 年2 月10 日中午11:00。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女祠清懿堂内八字墙。摄影:杜媛),砖雕中的花、草、树、木、房屋和小桥等物件,都精心雕琢,展现了徽州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街景交相呼应,展现了徽州地区的民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宅主人对家乡故土深深的热爱之情。

图8

女祠清懿堂的砖雕题材中,动物的题材也有不少。

古时候,人们将天、地、人、物、道德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以“物”为载体,来寄托情感,赋予其意义,即所谓“以物传神”。[5](58)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动物的形象和由这些动物名称所派生的谐音,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吉祥的含义。写实的动物纹样,包括喜鹊、蝙蝠、小牛、蝴蝶等形象,形态逼真,雕刻手法精细,与传统中国画有着密切关联。虽然有的形象有重复出现的情况,但却是以不同的造型形式再现的。如蝴蝶纹样(见图9,拍摄内容:女祠清懿堂门厅八字墙砖雕蝴蝶题材。拍摄时间:2023 年2 月10 日中午11:00。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女祠清懿堂八字墙前。摄影:杜媛),既可单独作为边框的装饰,独立雕刻于八字墙的边框之上,也可与其他植物相组合,作为一幅完整的砖雕装饰图案出现。同样的题材,不同的组合形式,在传达出美好寓意的同时,又为观者带来多元变幻的美感体验。

图9

在清懿堂八字墙砖雕的中间位置,工匠师傅巧妙地融合了富有寓意的图案和花纹进行雕刻。如采用了象征女性尊贵地位的“金枝玉叶”图案,图案两侧对称地装饰着铜钱和树叶,在“金枝玉叶”的中央部位,雕刻着一只小牛,它低身俯首,躺在母牛身躯的下方,展现了妇女哺育后代的伟大之处,并通过这一造型形象教化后人树立“百善孝为先”的价值观念。另一侧的“蝴蝶南瓜图”上,刻有翩翩欲飞的蝴蝶环绕在南瓜的两侧的画面,整个画面栩栩如生。这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柔美,还隐含了“多子多福”的寓意,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见图10,拍摄内容:女祠清懿堂八字墙砖雕“跪拜母恩”和“蝴蝶南瓜图”题材。拍摄时间:2023年2 月10 日中午11:00。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女祠清懿堂内。摄影:杜媛)。

图10

(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明清时期,徽州砖雕艺术形成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在徽州地区从事建筑雕刻的工匠师傅们,开始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他们与文人、富商阶层,日渐交流频繁,致使雕刻艺术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及情感意蕴等,均得到很大的改变和提高。另外,崛起于徽州的新安画派、徽州版画等绘画艺术流派和画家同仁团体,对徽州砖雕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徽州当地的新安画派艺术家,他们抒发胸中意气,以画明志,强调师法于自然的写生理念,不临摹古人的绘画技法,注重表现事物本身的外部特征。在技法上,侧重线条的塑造与创新,还有适当的墨色渲染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徽州清懿堂砖雕制作的工匠师傅们,大量地借鉴新安画派中画作的内容、构图手法及审美情趣,使得砖雕艺术具有了强烈的绘画性特点。

在清懿堂砖雕的创作过程中,整体的建筑装饰设计及工匠师傅们雕琢的过程中,融入了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对个性的追求, 以人格化来突显艺术形态,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并丰富了徽州砖雕艺术的内涵。尤其是清懿堂砖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字墙砖雕装饰形式,突破了中国传统艺术强调对称和变形的技法,使得画面的构图和布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看上去如同一幅形象非常传神的中国传统花鸟画面。在一块不过尺许的砖坯布局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注重虚实与意境,以美景抒发情感,体现出发轫于徽州的新安画派枯静幽灵、秀逸雅致的艺术风格,凸显了砖雕整体风格更加端庄精致,将建筑雕刻艺术价值提升到一个较高的美学境界。

(三)建造形制的均衡美

女祠清懿堂内的八字墙砖雕,是根据徽州当地传统的美学理念而设计建造、精心雕琢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墙面两侧的装饰,异常精细,即使是单面墙上的砖雕装饰,也是遵循着对称的法则进行设计实施的。例如,八字墙上的枋砖部分,雕刻成仿木元宝墩造型,不仅要左右对称,更重要的,是要成对成双地出现。这是因为徽州的传统地域文化,非常强调并崇尚“好事成双”的偶数观念,追求吉祥的传统意蕴。在这种追求吉祥、平和、富庶、美好的传统思想的浸染和熏陶下,女祠清懿堂的砖雕采用了对称的题材构思和造型形式,形成左右或上下对称的结构关系。这种稳定的内在力量,使图案的视觉中心,能持续保持着一种平衡和舒适感。在空间上,以有序如二方连续等形式呈现,展现出秩序、调和、变化和统一的直觉感官效果。因为,在徽州当地人看来,对称的图案给人以安全、舒适、和谐和幸福的感受。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虽然对称带来了和谐的感觉,但过于严谨的布局,往往会给人以呆板和单调的感觉。因此,女祠清懿堂的设计建造者们,追求基本上遵循了一种“适度变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清懿堂砖雕中,适当地在稳定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追求形式的和谐统一。每一个完整的砖雕画面,被分割成相对封闭和开放的一个个图案,通过封闭的主题图案,来展示清懿堂所要传达的传统寓意和道德观念。与此同时,利用植物蔓藤作为开放的图案边饰,以协调和减轻画面的单调感。刚硬的直线边框与柔和的曲线和曲面相结合,使清懿堂砖雕的图案构成,不仅注重线与面的结合及节奏、韵律,还在造型上形成了大小和方圆的对比,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徽派砖雕艺术(见图11 和图12,拍摄内容:女祠清懿堂八字墙砖雕建造布局的对称形式。拍摄时间:2023 年2 月10日上午11:00。拍摄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女祠清懿堂内。摄影:杜媛)。

图11

图12

(四)清懿堂砖雕的制作工艺

笔者在徽州歙县棠樾村女祠清懿堂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的典籍资料和实地走访一些徽雕工匠的后代,了解到徽派砖雕制作工艺的整个过程,现将其梳理归纳如下。徽派砖雕的用料和制作,都极为考究,砖雕成品之所以能经得起几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雕刻的材质砖,是经过繁复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

砖雕自选料开始,至整个工艺结束,需要30多道工序。

徽州砖雕是采用当地上乘的、粘性好、无沙粒、细腻的泥土。取泥这一道工序,就要经过选、切、晒、碎、筛、淘等工艺流程的处理。淘,是要经过前面的工序处理完以后,将泥浆倒入一个泥池,与水搅拌,然后流入下一个泥池,通常要经过四至五道泥池,然后,打开槽门,导入低池,在泥土沉淀下去后,再把水排干,把沉淀下来的泥土,堆在泥塘中,然后让水牛蒙上眼睛,反复过往踩踏,成糊状稍干后,即可做成砖坯,然后入窑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要掌握火候和封窑时的浇水程度,所以,要充分掌握其技艺,砖色以淡青色为最佳。大青色即老,质地太硬,全灰色即嫩,不能太老或太嫩,老不易雕琢,嫩刀刻易碎。

砖雕制作的主要工具包括凿(分平凿、斜凿、三角凿、圆凿等)、弓锯、牵钻、木槌、磨石、错刀、棕刷及绘画的画笔等。

若制作考究的徽州砖雕,可基本归纳为下面几道工序:

1.选坯:选取质量上乘、易于雕刻且细密的砖坯,按需要切割成所需尺寸;

2.定稿:根据切割后的砖坯尺寸,在砖面上勾勒出要雕刻的图案,进行最终确定;

3.打坯:通过打坯工艺,雕刻出整体画面的轮廓,确定前景、中景和远景等部分。在此阶段,艺人需熟悉传统题材和画面构图,熟练掌握各个细节;

4.出细:在整体画面的轮廓大致完成后,再进行精雕细刻。工匠师傅将画面中的人物、树木、亭、台、楼、阁和山水等元素,逐一细致地凸显出来;

5.修补:修补工艺,通常用于修复断裂部分或局部的沙洞。在此之后,还需进行细致的润饰工作;

6.过刀:在修补和润饰完成后,再次进行雕刻,也被业界称之为“过刀”工艺;

7.拼接:完成雕刻的砖块,被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砖雕作品;

8.安装:拼接完成后的砖雕作品,被安装在墙面上,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三、女祠清懿堂砖雕的审美价值

传统的中国艺术,注重体现善和美,始终浸泡和融合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以展现出其独特的情调,成为人们审美意识的外化形象。“古代艺术通过意象的表达”。力求达到音与心、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的艺术美。”[6](143)在建筑装饰领域里,由于传统的惯性和文化的积淀,建筑装饰也深深烙下时代的印迹和审美特征,徽州的女祠清懿堂也不例外。

可以说,其砖雕的美,是既属于精神的,也属于物质的,是建筑装饰传统工艺和文化理念的结晶。清懿堂的砖雕,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技法,展现出多元化、图案化、规律化等特点,将自然形态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通过象征和寓意的表现方式,使女祠清懿堂的砖雕艺术,展示出古徽州的民情风俗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充分体现了古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徽州文化艺术的精华与名片。同时,女祠清懿堂砖雕的造型,也体现了明清时期“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时尚和审美标准。

清懿堂的砖雕艺术,融合了中国江南地区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它以线条的形式表现出装饰图案的内在结构和轮廓,呈现出有韵律的动态特征和勃勃生机。仔细观察、欣赏清懿堂的砖雕,我们还注意到,徽州匠人十分注重点、线、面和所塑造的形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造型手段和技法,将丰富的客观事物,布局在方寸之间,呈现出多维度、多视角的观察手段和审美趣味。这些特点体现了徽州传统雕刻艺术的特征,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总之,女祠清懿堂砖雕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彼此成就,相得益彰,是之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凸显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清懿堂砖雕艺术所引发的思考

徽州传统建筑中的砖雕装饰,不仅仅是满足了该地的建筑实用装饰功能,也满足了当地民众的文化审美的需求。笔者通过深入徽州当地考察女祠清懿堂的砖雕,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民间建筑装饰方面的工艺水平、雕刻艺术、美学追求及社会面貌、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多元文化信息,充分感受到徽州传统砖雕艺术所具有的极高的建筑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还包括其自身多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科技发展的价值。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模式的变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砖雕装饰艺术,正在走向式微,逐渐消失,并且,由于时间的久远,徽州女祠清懿堂的砖雕也由于种种原因遭到部分程度的残损和破坏,这是令人十分心痛的。笔者在徽州古民居走访的过程中,还发现有很多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古民居,现在尚未进入文物保护的行列,且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维修资金等原因,这些古民居及其砖雕艺术,不断地遭受自然残损甚至人为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呼吁,要加强砖雕文物的保护,有效地维修和保护古建筑,使其能够继续闪耀光芒。

笔者认为,古建筑的保护,需要从多管齐下,多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加强对广大群众进行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同时,古建筑的保护,也需要结合当地居民的自身利益来考虑,使他们成为保护的主体。当地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进行常年的维护和修缮;其次,保护依附于古建筑之上的砖雕艺术,需要合理地保护古建筑本身,当地应对古民居来一个普查,并进行科学的鉴定,对有价值的砖雕等建筑构件,也要提出明确的保护责任和要求。对于那些确实无法维修的古民居,主管部门可以收购其中尚有利用价值的建材和构件,用于古建筑维修;再次,在进行砖雕保护与维修的同时,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砖雕的原有工艺风格,以便为后人进一步的研究这一工艺技法提供有价值的实物资料。传统的砖雕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堆砌法和雕刻法,需要进行严格而繁复的工序和步骤,对于不同类型的砖雕,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古徽州传统民居,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式建筑流派,徽州砖雕装饰,则更是有其独特的审美元素和形式语言,无论砖雕的造型,还是图案,都是徽派建筑风格特有的标志。砖雕不仅是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通过保存和传承徽州砖雕这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结 语

徽州女祠清懿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历史遗产,是多种价值的集中体现,其装饰的内容,不仅仅是表面的图像构成,更是承载着对传统文化储备和组织的累累硕果。建筑设计者和工匠师傅们,将丰富的知识素养转化为雕刻的物象再现,以朴素淡雅的形态、巧妙的建筑构造及人与环境的紧密相融,创造出既有真实故事情节,又富有情趣美感的砖雕建筑装饰画面。这些图案和构造,是徽州民俗文化的真实再现,也是工匠艺人们创造力的完美体现。在徽州文化底蕴中所孕育出的砖雕艺术,不仅具有其本身独特的审美特点,更能从研究的角度折射出徽州本土的文化、艺术、人文等多元因素。虽然,女祠清懿堂已经被政府立项保护。但是,通过笔者对女祠清懿堂的实地考察,可以看出部分砖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徽州砖雕艺术的流逝。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以来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问题,但一些普遍性问题在保护清懿堂以及其砖雕遗产的过程中依然存在。

总而言之,清懿堂砖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需要后人深入挖掘,保护祠堂中的砖雕文物,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产的保护,更是对古徽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兼有现实与长远、学术与实际的意义。

猜你喜欢

砖雕徽州雕刻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徽州绿荫
On art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雕刻时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