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艺术分析
2023-10-17倪静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手段,也是人类最根本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它是一种能够使语言变得更深刻的艺术形态,它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1]因此,要对一个时期的语言进行解读,须对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解。在当今,深入研究英美文学中的优秀作品,认识英美文学经典中的语言特征,对于理解其所处的时代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英美的文学创作受英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艺术环境所影响,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其作品进行研究,归纳其语言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学的内涵。本文基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美文学中的语言艺术,并提出相关的分析策略,以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学。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为英美文学提供了素材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在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其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中的早期文学文本以及神话故事中蕴藏的文学性有所传承。比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就参照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代表作《神曲》也从古希腊神话中收集了大量素材。因此,在跨文化视角下探讨英美文学,需要对英美文学的创作源泉,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有一定的认知,以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创作思维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学作品和神话故事中,往往具有英雄式的描写,展现古代人物不屈抗争的顽强意志,而这种体现人文色彩和英雄特征的创作思维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歌德创作的诗歌《普罗米修斯》,诗中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普罗米修斯为主,表现了诗人对时代发展的期望,赞扬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因此,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英美文学,理解英美文学中的创作思维,就要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创作思维对英美文学不同阶段发展的影响有一定了解。
(三)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中的语言词汇在英美文学发展中得到继承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大量经典意象和语言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语义上,英美文学对其有所继承和深化,赋予了更多样的含义,并得到了广泛使用。这既为英美文学作品增添了更丰富的文化韵味,又使作品的语言表达更加精准,吸引读者更深入地去体会作品内涵。在跨文化视角下探讨英美文学,也要对此有深入认识,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英美文学中语言词汇的运用。
三、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
(一)戏剧性独白
英美文学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神话故事的影响,继承了西方古典文学的一些特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在文本上,从人物视角到人物对话,往往构成了戏剧形式,语言上习惯性地大量运用戏剧性独白,形成了戏剧化的特点。[2]在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叙事性的诗歌以及小说,通常都侧重于通过对主角的情感变化和对自我追求的主体性描述来带动和推进事件和情节的发展。比如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哈姆雷特》,主角哈姆雷特就大篇幅地阐述过自己的内心独白,表达自身的迷茫,并对内心情感进行自我解构,以此展示自己与命运的抗争。戏剧性独白是英美文学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仍在各类作品中被运用,尤其在诗歌中更为广泛。其优点是把创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分开,强化了作品中人物叙事的客观性,使读者可以通过多重视角品读作品,既可以代入其中,体会人物的情感表现,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体会作者寄托其中的个人表达,这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文学层次,也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解读作品和联想作品的广阔空间。
(二)对经典的延伸和引用
英美文学作品通过对经典意象和经典词汇中语义的延伸和引用,丰富了文学创作和表达的形式。这其中主要包括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神话故事中经典形象、事件的引用,对经典历史事件的引用、對童话和寓言故事的引用、对典型的现实现象的引用,以及对日常生活中典型现象的总结引用等。英美作家通过这类引用,或反映所处时代的典型情况,或引申表达更深层次的文学信息。总而言之,英美文学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对经典的引用,促进了英美文化的传播。同时,读者要认识到,英美文学中的经典引用在某种层面上和我国传统文学中的“微言大义”有共性之处,都强调了对语义传承性的发挥,进而以经典解说进行文学阐述和文学解释,但因文学语言体系和文学发展过程的不同,这种引用还是存在差别的。因此,在跨文化视角下,在研究英美文学语言特征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的经典引用,需要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去理解其引用动机和语义的内在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3]
(三)语言精练
英美文学的内容多种多样,其创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英美文学在发展中受到了欧洲文学的影响,形成了语言精练的共性特点。一方面,其在创作中往往对欧洲各地的地方性语言,尤其是在不同地域中拼写和发音都存在差异的英语方言进行了通俗化精炼;另一方面,在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创作者在创作时也逐渐形成了提炼语义、精炼语言的创作习惯,对经典的引用更是促成了这一习惯的形成和持续,进而使英美文学形成了语言精练的特点。比如《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将主角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没有复杂的渲染,没有多余的文字,却通过人物将这一种深刻的思考表现了出来,也通过这种问题的矛盾性,展现了人物的内在矛盾,最终将剧情冲突提升到最高点。文学创作不仅是对生活的描述,更是对现实的一种思考,这种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其中的创作动机。在跨文化视角下,人们也要认识到,基于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的不同,语言的精炼在实际创作和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人们首先要对英语语言和异变的方言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体会到英美文学作品中英语语言的精炼特点和其中技巧运用的巧妙之处。
四、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艺术分析策略
(一)形成跨文化意识
在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有其特有的風土人情、风俗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而语言是文化发展的载体,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学发展和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在阅读和研究英美文学作品时,要自觉形成并加强跨文化意识,站在跨文化视角解读作品中的语言,才能领略到其中的韵味,进而深刻理解英美的文化特色,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交流和融合。在跨文化视角下,通过对英美文学的深入研究,还可以使读者突破传统的阅读思维方式,从不同的文化角度认识英美文学的历史发展和文学语言特征,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
(二)尊重地域文化差异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惯,这些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4]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分析其语言特征时,须按照尊重文化差异的原则,充分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创作出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对作品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所认知,并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其中展现的不同语言、不同人文风俗、不同文化面貌等。因此,在跨文化视角下,需要人们站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考虑中国本土文学与英美文学的差异,认识到其不仅仅在于语言方面存在不同,也因各自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差异,存在着不同的创作个性。一方面,要尊重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之间的差异,认识到这种差异造成的英美文学创作之间的区别和独特性;另一方面,要站在跨文化视角下,尊重英美文学和我国本土文学创作之间的差异,认识到两者在语言运用、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5]同时,也要认识到其中超越地域的文学创作中所存在的共性思想,这有利于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欣赏和解读英美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语言特征。
(三)明确英美语言差异
英美文学以英语为媒介,在语言表达、技巧运用等方面存在共性,尤其在美国文学发展早期,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于英国文学的,但随着其各自的发展,在语言运用上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既包括文学发展的差异性,也包括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性。美式英语源于英式英语,因此,在基本的语言语法框架上与英式英语是相同的。但受到地域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具有相同意义的英语词汇拼写,以及习惯用语的使用等都有一定区别,这进而影响到了英美文学作品中规定语言的表达。[6]跨文化视角下,在阅读分析英美文学的文本时,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从中体会到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不同的语言魅力,以促进跨区域的文化和文学交流。
(四)把握时代特征
从跨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作品,必须对其所反映的时代有所认识,才能够深刻理解创作者在作品中潜藏的基于所处时代所形成的特有艺术表达。在阅读鉴赏时,要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体会不同时代下文学思潮的碰撞,加深对文学创作时代性的认识,进而感受不同时代英美文学作品的魅力。只有这样,读者才能立足于时代,深入认识英美文学作品,对不同时代的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探究不同时代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存在的互通性,最终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与进步。
(五)分析语言逻辑
分析英美文学的语言特征,不应仅局限于对作品文学层面的解构,还要归纳出其中的语言逻辑、使用动机和由此形成的表现效果,进而领会其深层内涵。英美文学在语言表达上,侧重于体现出文学情境的创设和英语语言运用的联系,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魅力。[7]例如海明威的经典作品《老人与海》,其通过简练的词语,将出海钓鱼的危险跃然于纸上,并将一个坚强勇敢的男人形象鲜活地呈现给了读者。这其中词汇的运用和出海情景的营造紧密连接,并有效影响了读者的情绪。由此可见,英美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能够通过独特的语言技巧,呈现情节画面并与读者建立联系。在跨文化视角下,只有认真阅读、归纳、总结作品中文本的语言逻辑,以及语言运用的动机和效果,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编排、人物塑造和内在的文化意蕴,进而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六)拓展阅读广度
跨文化视角下,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特征,要以扩大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广度为前提。比如在阅读《飘》时,先要了解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这就需要读者收集整理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并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特征,因此,要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和内在表达,保证作品赏析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七)提升阅读深度
英美文学的阅读,是一个拓展自身文化视野的过程。在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必须深入理解、挖掘其中的文学内涵。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阅读目标,并依据阅读目标对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和自我评价,从而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纵向深度理解。
五、结语
从跨文化角度探讨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必须在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背景,通过横向的交互性阅读和纵向的深入挖掘,对其进行细致解读,如此,才能保证读者对作品的深层含义有更深的理解。在当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关系日益紧密。在这一形势下,不断总结英美文学的语言特征,并将其与国内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可以使相关研究者和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其在创作思维、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从英美文学中汲取优秀之处,促进中国本土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敏敏.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特点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1):79-81+86.
[2]吴薇.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10):116-117+132.
[3]陆凤珍.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分析[J].名家名作,2020(09):104-105.
[4]蔡静媚.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01):22-24.
[5]赵思奇.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探析[J].参花(中),2022(01):101-103.
[6]邓娟.论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特点[J].北方文学(下旬刊),2020(11):134-135.
[7]李梓宁.跨文化视角下西方文学作品的鉴赏[J].参花(中),2023(02):113-115.
(作者简介:倪静,女,硕士研究生,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