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2023-10-1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5 月29 日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的提法,强调高质量发展对于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据统计,2022 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 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3 亿人,专任教师1880.36 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2022 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6%。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方面,“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追求质量始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主线,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标。高质量教育发展旨在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囊括高等教育;既包括普通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既涉及正规教育,也包括继续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启智润心,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持续加强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还要努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锚定2035 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宏伟目标,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加大专门教育扶持力度。统筹建设好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个阵地,营造全方位、立体化、协调一致的育人新环境。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加法”。一方面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牵引作用,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加快高校分类管理的顶层设计,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全国布局。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汇聚地与培养地的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高校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深化科技体制和科技评价改革。持续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加快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体化部署,强调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而这次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为何要将三者统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要“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