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生活适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

2023-10-17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新教育 2023年26期
关键词:课标电梯情境

□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叶 元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生活适应课程是一门一般性课程,本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从事简单家务劳动、自我保护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和态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尽可能地成为合格、独立的社会公民[1]。

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面对各地各校个体差异显著的特殊需要学生,必须精心重组、有效整合国家课程,努力构建出符合学校、师生具体实际和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生本”课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定教”“以需定教”的实质性课程改革[2]。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科组依据课标,结合本地区、本校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分析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能力,提炼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完善生活适应校本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课标目标和内容,围绕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国家与世界为主题来编列教学内容,将个人有关生活自理的教学内容放置在相应的主题下。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情境相联系,引发学生思考和参与,引导学生体验和实践,并通过课后任务将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家庭、社会情境中,帮助学生在各种实际情境中提升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

一、遵循资源开发原则,因地制宜

按照课标的建议,生活适应教材的编写应遵循现实性、综合性、活动性和灵活性四项原则。科组成员在开发相关课程资源过程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做到教材的编写有据可依,贯彻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1.现实性原则

课标指出:“教材必须关注学生现实的生活,选择在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内容。教材要从国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等进行编制。”中山特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资源立足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出发,由浅入深,涵盖学生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均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部分内容凸显了中山本土特色,在此基础上的教学组织将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2.综合性原则

课标中提到应注意把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及国家与世界”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和整合,也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整合,以利于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在内容的编排上,中山特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资源将一些个人生活自理、文明礼仪、安全常识、规则意识等内容渗透在各个主题中。例如,在课标“个人生活”这一领域,低学段的目标包括“具有基本的个人生活所需的自理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这在低学段“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主题中的“讲究卫生”“穿脱衣物”“仪容仪表”等内容中都有体现。

3.活动性原则

课标要求生活适应教学应注重实践和操作,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形式要突出活动性,要注意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融合起来。中山特校的课堂教学强调“三化”,即生活化、活动化和个别化。生活适应课程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课堂内容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创设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认识、去操作、去实践,其认知、行动能力都会有一定提高,为真正融入社会打好基础。中山特校生活适应课程资源在活动设计方面特别关注学生的可参与性,遵循小步子原则,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融入课堂中。在个人生活自理方面,注意步骤的清晰性,从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便于学生一步一步掌握所需的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活动中学有所获。另外,一些活动还可以贯穿在多项内容中。例如,课标中“爱护校园公共设施,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的要求可以在学校卫生清洁的课堂活动中得到体现,同时可以拓展到更多领域,与保持家居环境整洁、爱护环境等内容相关联。

4.灵活性原则

课标对于教材内容选择、活动设计等也提出了要注意弹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中山特校生活适应课程资源涵盖培智义务教育阶段,内容逐层递进,难度螺旋上升。教师在选用相关资源时,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基础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再进行分层,确保该内容符合班级学生整体发展层次,同时兼顾部分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按照实际情境做出选择。例如,在重大节日前,可选择节日方面的有关内容;在经历一段特殊气候时,可以适时开展环境与气候、安全与自我保护等方面教学活动;在学校常规大型活动举行前,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资源进行相关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二、突出学科知识特点,学练结合

1.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兼顾

课程教学不应只注重知识传授,还应强调积极态度的形成,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在开发生活适应课程资源时,除了强调认知、操作方面的要求,还会通过相应的活动设计促使学生恰当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形成。例如,依据课标“学校生活”领域中的低学段目标,在课程资源中开发了“快乐的校园生活”这一主题,并设置了“我的班级”“懂礼貌,人人夸”“我是小导游”等环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学校生活的认识,学会遵守校园学习、生活规则,加强与校园人物、环境之间的互动。在“我的班级”中,将班级同学、老师的单人照片展示出来,并配以称呼,请学生认一认;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情景再现,照片主体应为本班学生、老师,让学生找一找班上的同学,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互相认识,能说出名字,表达能力差的学生需要学会指认,通过了解班级师生和教室环境,逐步增强班集体生活归属感;在“懂礼貌,人人夸”环节,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辨别哪些行为是有礼貌的表现,在此过程中学习常用的礼貌用语,除了会运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还需要知道礼貌用语使用的情境,从而正确拓展应用到生活情境,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礼貌行为,应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意识到有礼貌是好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不断巩固其行为。另外,还可以请学生参与情境表演,比如让学生做文明的小导游,带领小伙伴发现校园里的文明礼貌行为,其他学生评价,老师进行小结、点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感受集体的学习氛围,增强爱班爱校的情感,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分享,争做文明学生。总之,在课程中既有认知方面的内容,又渗透情感目标,二者在教学中得以兼顾。

2.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

生活适应校本课程资源在编写时经过细致讨论,其中重要一点即是分析本校学生在生活适应学科领域的能力现状以及学生的已有经验,做到课程内容立足于课程标准,同时又符合学生实际,通过合适的活动设计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该单元内容中有收获。例如,在课标设有“国家与世界”这一领域,在课程资源中设计相关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并结合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在五年级的课程资源中,设计了“我的家乡”一课,从中山的地理环境、特色美食等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出发,逐渐过渡到中山文化、周边城市等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内容,到了高年段,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再将相关知识延续、拓展,引导学生认识广东省、初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识,整个内容前后联系,逐渐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再比如,在家庭生活领域中年段有“参与家务劳动”的目标,设计了“使用洗衣机”的学习内容,在前期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家长、生活老师的反馈,了解到班级学生对常见家电认知方面存在一定优势,能够指认或说出家中的电器,但是在实际操作电器方面还难以完成,尤其是独立操作时,学生难以记住连贯的操作程序,通常都需要教师的提醒或协助,家长也较少给予学生独自使用洗衣机的机会和操作指导。基于此,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与本课有关的经验基础,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并学以致用。

3.情境体验与实践操作并举

生活适应课程的目标之一在于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程资源在开发和选择上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重视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及其中的关键技能,在帮助学生了解、熟悉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提升使用生活资源、利用社区服务的能力。如在“社区生活”领域,课标中提出在低年段设置“学习安全使用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施”的内容。电梯作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载工具,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境比较多,校园、小区、商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这些也正是学生参与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掌握电梯的使用成为学生所需要的一项能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梯、安全乘坐电梯可作为课程资源中一项内容。教师可利用校内的电梯这一容易利用的资源进行相关教学,先向学生说明电梯的各项组成部分、搭乘电梯的安全事项等,之后再带学生到电梯处,指导学生认识并操作相应的按键。在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搭乘电梯的安全事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都会接触电梯,而且不少学生对于搭乘和操作电梯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从学校的电梯入手,先讲解操作步骤,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搭乘电梯的真实情境中。类似利用社区资源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具体实践提升参与社区活动能力的内容在校本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有较多体现,比如“称重”“超市购物”“饭店用餐”“家门口的公共汽车”“文明小观众”“气温与生活”“认识和使用家电”等,都有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实践的活动设计和任务安排。

三、关注资源运用效果,行成于思

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在使用和开发教材时,应准确把握课程性质,认真落实课程目标,逐渐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4]。在具体实施时,应该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充分落实分层教学的目标,提升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设计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操作和实践的机会。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山特校生活适应科组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反思,也逐渐发现一些不足:

第一,生活适应课程资源内容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有所欠缺。在资源开发环节,各学科基本按照本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目标制定、内容开发和活动设计,学科之间协作不足,导致在同一主题下学科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知识较为分散,重复性内容时有出现。

第二,“社区生活”“国家与世界”等领域由于涉及校外场所、情境和实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开发的资源数量不足,质量有限,可考虑将VR 等技术融入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校外教育资源,同时,可增加一些对国家、世界的基本认识,以及法律法规、公民教育等方面内容,尤其加强对高年段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和分析,设计更加适宜的课程内容和资源。

第三,社会快速发展,有影响力的新事物、新事件、新科技等层出不穷,课程资源中的部分素材稍显陈旧,应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当然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加强分析和斟酌,做到合乎实际,宁缺毋滥。

第四,部分主题下的资源层次性不够,逻辑性欠缺,应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开发体系,形成资源开发规范,同时弹性化设置部分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便于不同学段教师合理地利用已有资源。

教师在开发与使用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学习、反思、研讨,逐渐解决问题。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行动中,要同时关注这些资源在课堂中的运用效果,通过课堂观察、目标评估、内容评价等方式,调整、修订、完善课程内容,同时应考虑将校本课程资源纳入合适的资源库体系中,便于教师搜索、使用。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将会为后续完善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标电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被困电梯以后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电梯不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