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痰瘀互结论治淋巴瘤

2023-10-17安洁心邢晓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5期
关键词:津液瘀血淋巴瘤

安洁心 邢晓静

(1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 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2)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淋巴瘤的发生率约占3%,且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在我国,传统化疗方案与免疫抑制剂、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使得大部分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得到了改善。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疲乏、发热等不良反应[2],其产生的血液学毒性(如骨髓抑制)以及耐药性也同样需引起重视。淋巴瘤的分类较多,不同亚型的侵袭性与恶性程度不同,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和预后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对每种分型制订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在中医古籍中并无“淋巴瘤”病名的记载,根据对淋巴瘤的病因病机以及症状症候的认识,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石疽”“痰核”“恶核”等范畴[3]。历代医家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较复杂。本文将从痰瘀互结的角度对淋巴瘤的中医诊疗作一综述,为淋巴瘤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1 淋巴瘤的病因病机

目前对于淋巴瘤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痰、毒、滞、瘀、虚5个方面。《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中提到:“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搏,血涩结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则气结聚而皮厚,状如痤疖,硬如石,故谓之石疽也”。陈卫健等[4]认为,淋巴瘤的核心病因在于产生“癌毒”。肖尧等[5]认为,淋巴瘤的病机在于淋巴玄府郁闭进而导致气津运行失常、痰浊瘀毒胶结。1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淋巴瘤的6种常见症候要素中,痰结与血瘀的分布比例分别为92.1%和56.1%,痰瘀互结证所占比例为57%[6]。淋巴瘤以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以炎性因子促进淋巴细胞增生为病理基础。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炎性因子和中医范畴内的痰瘀一样贯穿全程,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7-8]。

1.1 痰瘀的形成 《灵枢·痈疽》提出“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亡血家不可发汗。”《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营卫生会》:“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皆可说明津血同源,皆由水谷精气化生而成。阳化气,阴成形,阴精为病,表现为不足和留滞,为痰为瘀。痰和瘀在临床表现上有很大不同,但实质都是阴精为病,也可相互影响。

1.2 淋巴瘤的发生

1.2.1 痰 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与痰密切相关。有研究者整理了近30年来中医论治淋巴瘤理法方药的文献,发现最常见的淋巴瘤实性证候要素为“痰结”[9]。痰性黏滞,易阻碍气机,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运化失常导致津液输布障碍,则会加“痰结”,积而成核,形成肿块,与淋巴结肿大在局部的表现相似。《丹溪心法》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类证治裁》中写道“结核经年,不红不肿,坚而难移,久而肿痛者为痰核,多生耳、项、肘、腋等处”。《灵枢·痈疽》载“其痈坚而不溃者,为刀马挟缨,急治之”。痰性变化多端,产生的病机和症状极为复杂,痰可伤阳化寒,可郁结化火,伤及阴津,亦可与风、寒、湿合而为病,从而出现多种复杂的临床表现且病情多变、迁延难愈。《丹溪心法》指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清代的高秉钧在其《疡科心得集》中提出:“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淤血浊气痰滞而成。”认为肿瘤是实邪,似于“体阴”而“用阳”,不能单纯的将其归为阴邪或阳邪,这种复杂的属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肿瘤难以根治的特点[10]。痰浊的黏滞性、浊物的富集性更为肿瘤生长提供了土壤:痰浊的病理特点与肿瘤细胞病理结构改变相似,这将更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11];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内环境所影响,其代谢产物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其所处的内部环境[12]。由此可见,痰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且与病情发展的各个阶段紧密关联。

1.2.2 瘀 瘀血又称“恶血”“衃血”“蓄血”,是因血行不畅而使血液凝聚而在脉中或脉外形成的病理产物。气虚或气滞导致推动血液无力,血液不行,久而成瘀。瘀血阻碍气血运行,久而形成积聚。因此认为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可与其他病理因素相合,演化出多种病情变化。《医宗必读》中记载:“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13]。《素问·调经论篇》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14]。基于这一理论,陈可冀[15]对于癌肿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即虚瘀毒相互胶着,日久形成癌肿。高中度等[16]观察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高黏状态。以上研究为临床治疗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1.2.3 痰瘀互结 在中医理论中,痰湿体质被认为是多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发生的基础,痰浊这一致病因素与肿瘤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7-18]。“百病皆因痰作祟”,痰随气升降,影响人体经络、气机、血行等方面。津液输布异常,日久凝聚为痰,痰阻气机,导致气难行血,血脉凝滞,或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形成瘀滞。痰瘀同源,痰为津液所形成之病理产物,瘀血属于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津血同源,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互为因果。痰瘀同病,痰滞则血阻,形成瘀血,瘀血属有形之物,阻滞络道,气机失调,络中之津不能出脉外,络外之津,不能入脉中,津液积聚化生痰浊[19]。《血证论》指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痰饮、瘀血,而痰和瘀作为病理产物,又相互胶结导致病情迁延难愈[19-20]。

2 从痰瘀互结的角度论治淋巴瘤

传统医学认为,肿瘤的病机为正气亏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进而形成瘀血,瘀血又与痰、毒相互搏结,形成癌肿。因此在治疗上,大多选择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活血散瘀并且与扶正、祛痰的药物结合使用。章宁静等[21]通过对471例肿瘤患者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发现活血化瘀药的使用位列第4位。既往诸多活血化瘀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相关研究认为,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等进而抑制其生长和转移,同时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流动[22-23]。李蒙[24]研究发现,丹参在常氧状态下,可能通过抑制VEGF与MM-9的表达抑制肺癌类干细胞样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肖移生等[25]研究发现,水蛭提取物可以一直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与阻止白血病细胞HL-60进入S期有关。Eungyoung等[26]研究发现,当归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下调MYC表达进而导致B淋巴瘤细胞的凋亡。

既往从痰瘀互结的角度多用来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27-29]。如姜老在治疗冠心病时,除应用黄连温胆汤外,还自拟方君通络和通络化痰汤治疗痰瘀各自为重以及痰瘀并重的证型,在治疗上也常佐郁金,丝瓜络达到痰瘀兼顾的效果[30]。淋巴瘤的基本病机可归纳为痰瘀结聚阻络,在治疗上应以化痰祛瘀为主[31]。浙贝母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张明智和王小倩[32]的研究证明,夏枯草可增强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的疗效。研究证明白花蛇舌草有抗肿瘤作用[33]。在临床上,周郁鸿教授尤善用上述消癥散结的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34]。孙雪梅教授在治疗恶性淋巴瘤时多用药对,如僵蚕配水蛭,两药相须加强破瘀之力,又如,应用墓头回配合石见穿使用,既能解毒,又可散瘀祛痰[35]。周仲瑛教授在临床常用穿山甲等药物活血化瘀,除此之外周教授认为淋巴瘤日久会耗伤气阴,因此在治疗上也常用滋养阴精以及补气的药物[36]。《黄帝内经》认为脉不通,则津液不行,津血停聚痰瘀生矣;气能布摄津、血,气虚则布津无力,津不布则水液内停,水停日久则成痰;气虚则不足以摄血,血停脉外,形成离经之瘀血;痰瘀互结,久积成核[37]。因此,在治疗淋巴瘤患者时除了化痰祛瘀,还应注意调和气血,以改善人体气津血循环,消除痰瘀产生的根本病机。

3 小 结

从痰瘀互结的角度论治淋巴瘤,在治疗上不仅要重视痰瘀同治,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疾病的症候类型、病情发展等情况兼顾扶正。以病程为例,早期淋巴瘤患者正气尚未损耗,实邪更为明显,“百病皆由痰作祟”,实邪又以痰浊为要,故对于早期淋巴瘤患者应加强化痰之力;当病情发展至中期,由于长期受实邪侵袭,患者自身正气损耗,易受外邪侵犯,此时在治疗上应该将祛邪与扶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晚期患者实邪虽仍在,气血虚衰更为明显,因此应主扶正辅以祛邪。在病程中出现瘀血证候时,要加强活血化瘀。除了重痰瘀以外,用药时多选用党参、山药等药健脾益气,对于瘰疬肿块效果较好[38-39]。也可配合薏苡仁、郁金等药,增强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体统循环,以延缓病情发展。

猜你喜欢

津液瘀血淋巴瘤
基于《伤寒论》从广所论“津液”探讨“津液载邪”的理论内涵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