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声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3-10-17林碧瑾

大众文艺 2023年16期
关键词:装饰音声乐音乐

林碧瑾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2)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演唱可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提高孩子的四肢协调能力、模仿能力,情感表现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而由于多年来声乐教师的演唱能力、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出现许多“我以前怎么学,我就怎么教”的情况。作为专业的声乐教师应该多储备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根据孩子的声音特点和存在的不足调整训练方式和演唱曲目,而不是清一色演唱A曲目或是演唱B曲目。在少儿声乐教学中想要有突出的教学成果,必须学会“对症下药”。例如儿童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常见的五音不全、咬字不清、声带过度用力、气息保持能力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声乐老师应该给予“药方”进行调整,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越唱越好,越唱越有兴趣,找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少儿声乐教学的原则

(一)遵循儿童发声器官发展的自然规律

少儿声乐所涉及的儿童年龄范围在4~12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与成年人相比,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还不成熟,嗓音纤细明亮,音域较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护和发挥童声的音色特点,保持童声的自然和淳朴,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教师切记不可追求成人化,企图改变儿童音色[2][3]。

(二)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

在教学前教师要正确认识儿童学声乐的目的,不可用成人、专业艺考生一样的学习要求和上课方式进行少儿声乐教学。12岁以前的孩子在课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一个课时较长,教师可以以孩子感兴趣的曲目或是趣味性的练声曲进行教学,既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进行长期的声乐学习。

(三)功能性和趣味性结合选曲

在声乐教学当中教师不能有“我会弹什么曲目就教孩子唱什么曲目”“我会唱什么曲目就教孩子唱什么曲目”的教学态度。声乐教师需要研究曲目的功能性,在功能性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歌曲的趣味性,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能解决学生声音问题的曲目,这样才会事半功倍[4]。

(四)根据学生声音条件、性格定位声乐曲目风格

在声乐教学当中学生个人能演唱的歌曲风格是有限的,教师要有给学生能力定位的意识,在功能性选曲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学生的音色、音域、性格差异,选择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类型[3]。例如小茗同学音色明亮,音域较广,性格活泼开朗,则可以选择技巧性较多、速度较快、表演空间大的声乐曲目,反之,小红性格沉闷、音色沙哑、音乐较窄,则需要选择音域跨度不大,在中低声区演唱、抒情的曲目。给学生找到风格定位,让学生在声乐表演中找到自信,展示自己的声音特点,个性化的演唱,才能让学生特高学习兴趣。少儿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同时能起到美育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声乐,学会表达内心情感,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热爱音乐,热爱声乐。

二、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没有音准概念、五音不全

良好的音准概念是歌唱艺术表现、嗓音发声技术以及声乐艺术鉴赏的重要基础,究其本质是听觉的艺术,是听觉的技术。对于歌唱者来说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才能有效进行歌唱实践,提高演唱水平。这时期这类型的学生大多是后天对音高振动频率分辨能力不强,而由于对音高振动频率分辩能力低,该学生不懂得怎样调整自己的音高的位置(也就是调整声波的振动频率),所以出现音高偏差甚至跑调的现象[2]。

应对策略:在遇到这种类型的学生时教师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除极少数的先天性听觉神经有缺陷的孩子不能纠正以外,大多数的孩子都可以通过后天的练耳训练进行纠正。教学中加入大量的单音模唱、音程模唱、旋律模唱,并在模唱过程中通过听辩和学生自我实践调整,达到增强听觉记忆能力,提高音高分辨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气息不足

学会唱歌首先要学会如何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呼吸的方法直接影响歌唱者的发声状态。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学生出现气息不足属于正常情况,由于儿童呼吸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肺活量不够大,歌唱时容易出现气短、胸腹支撑力量不够的问题。

应对策略:①在学习如何呼吸时,我们要结合医学解剖图给孩子们具象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构造和工作原理。讲解歌唱时不同的器官的工作状态。学习科学的发声理论知识非常重要,是后续声乐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声乐技术技巧知识的基础。②在教学训练中可以唇颤音的练习方法提升气息保持能力,训练中要注意学生的肩膀是否上抬,在唇颤音练习的过程中胸腔和腹部是否处于扩张状态。单一的练声曲会有些枯燥,我们可以将练声曲的旋律和节奏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唱练声曲的过程更有趣味[4]。③解决学生的气息不足问题结合功能性选曲如《送别》《同一首歌》《小白船》等抒情长拍、中速或是慢速的曲目进行学习演唱,曲目的丰富性是让学生持续对声乐感兴趣的关键。

(三)咬字不清

导致咬字不清的因素有很多,例如:①地方口音的影响,咬字时上下唇肌肉不积极主动,呈慵懒懈怠状态;②舌头灵活度不够,在某些声母的发音上比较笨拙,如平翘舌音转换时,舌头从齿音转向翘舌音的过程中出现舌尖不能往后卷的情况。③说话或是歌唱咬字时舌面整体用力导致咬字含糊不清,发L声母的拼音时舌尖不能弹起。

应对策略:①在训练中加入开口音训练,如a、o等元音字母,在学习歌曲前带领学生有感情色彩地、字正腔圆地朗诵歌词,在训练中可以给学生代入日常生活常见的口腔动作,如张开嘴巴啃苹果的口腔动作,通过反复的口腔打开练习,让学生牙关变得积极主动。在结合带有开口音《黑猫警长》等歌曲,运用歌曲中“啊,黑猫警长”歌词训练学生口腔机能。②解决唇部肌肉懈怠的问题可以使用ma、mo、mi、mo、mu交替练习,让唇部肌肉得到充分的运动。③训练舌尖灵活度可以通过L声母为主的拼音训练,可以从单一的li逐渐转换到li、lo、lu多个元音练习,生动有趣地训练舌头灵活度。在平翘舌音辩证训练时可采用手势辅助法,通过手掌模拟,zh、ch、sh发音时舌尖翘起,舌尖触碰硬腭前端,再进行发音[5]。④训练舌头独立行动能力可给学生练习“la”,练习时要求学生打开口腔,用手指按压下巴,下巴保持不动,尽量使用舌尖独立发音,锻炼舌尖的弹力。选曲时选择速度较快且歌词带有L声母的曲目,如《种太阳》《嘀哩嘀哩》等,通过《种太阳》里的“啦啦啦啦种太阳”乐句和《嘀哩嘀哩》里的“嘀哩嘀哩嘀哩哩”乐句训练学生舌尖的弹力。⑤改善咬字不清还需从日常的学习习惯开始,学会有感情、字正腔圆地朗诵歌词,或是在学习新的声乐作品时加入朗诵歌词的环节,提高学生咬字吐字的准确性。

(四)节拍不稳定

声乐初学者容易出现节拍不准确,存在忽快忽慢、没有匀速拍点现象。节奏和音准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基础,节奏、音准的准确性是音乐作品演唱的基本要求。

应对策略:①针对出现此情况的学生,从基础的节奏模仿开始,教师示范节奏后学生通过听辨,储蓄听觉信息,将教师的节奏还原出来;②在学习新作品时,加入念歌词的环节配合打拍,促使学生加强对该节奏的记忆;③在学习歌曲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跟随音乐打拍演唱的习惯,或是教师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运动让学生感受到律动,从而提高学生节拍的准确性。④此类学生的曲目选择要侧重节奏规整、音乐伴奏节拍明显的声乐作品,如《桥边姑娘》《童话镇》《蝴蝶泉边》等作品。

(五)喉部用力过度

喉部用力过度表现在脖颈周围肌肉绷紧、下巴僵硬导致学生注意力在喉部,从而先拉紧声带抬头发声,或是往前伸头演唱。长期用喉过度会给儿童的声带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学生存在此问题时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要解决此问题,只有科学发声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快乐地成长。

应对策略:①让学生了解气息通过声带的工作原理,教师可在官方医学科普网站寻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气息通过声带的工作原理。②肢体和精神回归放松状态,利用“吹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口腔打开,气流自然输出时喉部以及脖颈处于自然状态,在利用“吹蜡烛”

的方式演唱“WU”的练声曲,循环练习。

(六)音色尖亮

声音尖亮的情况在童声演唱中也非常常见,一是由于学生在演唱时胸腹没有给予气息支撑,导致声带过度拉紧,而发出的“尖亮”的声音。二是由于学生演唱时口腔不够打开,没有充分运用共鸣腔体所致。

应对策略:①加强胸腹支撑训练,在演唱情况下学生要积极主动运用胸腹肌肉支撑,才能使胸腔容积扩大,气柱体积扩大,达到扩大共鸣腔的目的,使音色更饱满[2]。②让学生养成字正腔圆的咬字习惯,调整发音的位置。③运用字词密集、具有诉说性、处于中声区的歌曲转移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不过多关注音色和喉部发力,诉说性的演唱可以使喉部得到放松,中声区的音区让学生演唱时音色处于正常状态。

(七)装饰音演唱不清晰

在少儿声乐教学当中,学生演唱装饰音颗粒不清晰是常见的。一是学生在演唱装饰音时唱成滑音的问题,二是学生演唱两个以上装饰音时音准位置偏低,装饰音时值过长,不够灵巧。

应对策略:①演唱原谱,将装饰音的旋律分解慢速练习,带入歌词的韵母慢速练习,旋律熟悉之后再进行原节奏、原速度练习。②代入对应的歌词韵进行加入二度环绕音阶练习,韵母发音准确、二度环绕音准准确的基础上加速练习,解决学生装饰音音准位置偏低、笨拙的现象。③给学生进行五度以内的下行音阶练习,训练学生下行音阶颗粒性和灵巧性。许多曲目都有装饰音的技巧,如《心墙》歌词中的“晴朗、芬芳”,《贝加尔湖畔》歌词中的“如水的夜里、冰雪的深情”都含有装饰音的技巧在其中,学生要将这些技巧演唱到位,必须将该装饰音的技能单独训练。

(八)肢体表演问题

少儿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肢体表演也非常重要。许多学生在演唱时不敢做肢体表演,在演唱过程中肢体表演比较胆怯、拘谨、僵硬。导致表演曲目不够“完整、丰富”。

应对策略:①面对胆怯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增加肢体动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表演的自信心,将表演潜能激发出来。②肢体表演拘谨的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心理上有紧张情绪,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放松情绪,代入歌曲感受音乐情景,从细节上调整学生表演动作,做到视觉上美观、大方。③部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不懂如何进行肢体表演,教师此时应该给予学生动作示范,学生以模仿的形式进行肢体表演的学习。④在演唱当中,肢体表演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根据歌词特点进行动作编排,如“花开、阳光、明亮”等词语,手掌张开往外画半圆的方式表演,“星星、眨眼、闪光”等词语,手掌根据音乐节奏握拳后五指张开,根据音乐节奏重复,在歌曲最后一句歌词,通常让学生将手臂伸出同肩宽,手指贴紧手掌向上,往外划四分之一弧度作为结尾动作。在声音技巧的基础上,加入自然大方的肢体表演,才是真正的声乐表演。教师要不断发现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展示个性化表演。

(九)音乐素养问题

音乐素养包含乐理、视唱、听音、音乐鉴赏等,可以理解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应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是每一个音乐学习者入门必修内容。音乐素养反应审美价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有助于提升音乐听觉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拓展文化视野[6]。

应对策略:①保证声乐课堂的高效,设立音乐素养为独立课程,将听音、视唱、乐理知识、音乐鉴赏融合一起,学生在音乐素养课堂系统地进行乐理、视唱、鉴赏知识的学习。②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与音乐素养内容融合,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作曲家创作风格等角度了解作品,让学生学会在人文和审美的角度去感受音乐。声乐学习不仅是提高演唱技能,而且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结语

在少儿声乐教学中,教师应细致观察不同少儿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结合少儿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灵活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规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高效率解决问题。在教授学生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爱祖国、爱家长、爱学习、爱劳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才能逐渐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质的、热爱音乐的学子。

猜你喜欢

装饰音声乐音乐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音乐
板鼓与大鼓音乐中的装饰音演奏探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