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023-10-17朱佳佳

现代食品 2023年14期
关键词:甜味剂液相色谱

◎ 朱佳佳

(新郑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河南 新郑 451191)

液相色谱技术具有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度高等优势,将其与其他仪器联合使用,能够极大提高检测精度,拓展应用范围。目前,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工作中应用广泛,可用于食品添加剂检测、有毒害物质检测及营养成分检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生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日常温饱,更注重营养均衡。在此背景下,相关检测部门应提高液相色谱技术应用水平,借助液相色谱技术实施食品成分分析,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的食品环境。

1 液相色谱技术概述

1.1 液相色谱技术原理

液相色谱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高压输送流动相,借助吸附剂分离成分,在专业检测设备的作用下,实现持续检测目的。该技术可通过色谱柱、记录仪、进样器等装置,对食品进行精确、全面的检测及分析[1]。

1.2 液相色谱技术特征

①压力大、速度快。在食品成分的分离过程中,液相色谱技术主要是利用样本中的不同成分,通过色谱柱的速度差异,完成成分的分离,从而对其进行检测。在常规的方法中,液体受到阻隔很难通过色谱柱,难以进行迅速检测,而液相色谱技术采用了高压传送设备,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传送速度更快。②精度高。在检测过程中,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的灵敏度及精度较高,能够有效保障检测结果。③适用性强。液相色谱技术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基本上可以实现各种类的食品成分检测。此外,液相色谱技术不受挥发性、气化等因素干扰,即使对于高沸点、稳定性较差的有机物,也能够实现快速分离,确保检测精度[2]。

1.3 常见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及设备仪器

①吸附色谱法。在该方法中,吸附剂是食品成分分离的主要载体,可避免对固定相的污染。但检测人员应注意流动相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通过多次试验明确检测效率最高的流动相与固定相。②分配色谱法。该方法以液体为检测载体,食品分子能够平衡在两相之间,借助分子成分分配系数的差异性,快速分离食品分子,从而提高检测效率。但该方法检测过程复杂,检测人员需明确检测的具体要求及检测规律,按照规程操作,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检测失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③离子交换色谱法。该方法可借助不同离子的交换能力差异分离食品成分。这种检测方法的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且交换过程具有可逆的特征,一个样品可实施多次检测。这类检测方法在农药残留及食品毒素检测过程中应用广泛,可准确掌握农药残留量及食品毒素含量。在具体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在离子交换平衡后实施色谱分析,以此提高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液相色谱检测涉及诸多重要的设备仪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要做好设备的检验工作。①贮藏罐。本装置主要用于存储流动相,贮藏罐的构造由电池搅拌设备和圆锥容器组成,圆锥容器的容积为1 L。在液相色谱检测工作实施前,检测人员应先展开脱气处理,避免出现气泡。此外,在分析过程中,流动相和固定相二者之间的反应是重点关注内容,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可添加惰性气体或实施加热[3]。②高压泵。在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填料大多为细小颗粒,这就会产生阻力。为消除这种情况,检测人员需采用高压泵,高压泵具有极强的抗腐蚀能力。在测试时,检测人员应科学调整输出压力,一般应维持在40~50 MPa。高压泵流速比较稳定,而输液泵主要是恒流泵和恒压泵,两者的作用各有不同。其中,恒流泵负责摆正液体流量,恒压泵可实现压力稳定输出。③检测器。检测器不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当前,检测器类型多种多样,检测人员要根据食品特征和检测要求,选择相应的检测器。

2 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 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2.1.1 甜味剂

现阶段,人们对食品口味要求的提高,造成了食品中甜味剂的过度添加。食品中的甜味剂主要分为营养类和非营养类2种,食品甜味剂检测主要针对的是无营养类的人造甜味剂。目前,常用方法是借助液相色谱技术,检测甜蜜素、糖精钠及阿斯巴甜,此类甜味剂成本较低,被食品生产企业广泛添加到食品生产中,甚至出现超量使用的情况。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可对甜蜜素、糖精钠和阿斯巴甜等3种甜味剂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从而判断3种甜味剂在食品中的含量是否超标。通过液相色谱技术检测饮料及食品中的甜味剂含量是非常有效的。

2.1.2 防腐剂

将防腐剂加入食品中,通常是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使食品实现长期存储而不会腐烂,这也是现代食品生产加工中常用的防腐方法。以山梨酸为主的防腐剂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地用于食品保鲜,一旦过量使用将对食品卫生和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钠盐、苯甲酸等化学物质,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可准确检测防腐剂成分,防止有害成分超标,保证食品安全。此外,液相色谱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的优点,可以对防腐剂中的成分含量进行精确测定,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1.3 抗氧化剂

食品暴露于大气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氧化现象,对食品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使食品在存放一段时期后仍不发生氧化现象,可向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但是,一旦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添加过多,就会对身体造成负面作用。现阶段,国家已对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制定了标准,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抗氧化剂进行检测和分析,进而确定食品中抗氧化剂的含量[4]。

2.1.4 色素

在进行食品色素含量分析时,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天然色素和人造色素进行快速的识别。例如,借助液相色谱技术与C18柱分离梯度洗脱系统,可快速检测出色素中的日落黄与柠檬黄,进而短时间内区分人造色素和天然色素。

2.1.5 香料

在食品中加入香料,不仅能提高食品的香气,还能掩盖食品的其他风味,给食用者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部分不法企业为增加食品销量、减少生产费用,违背有关法规及规范,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调味品而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香料的含量和成分检测过程中,可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对香料添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再将其与检测指标进行对比,进而分析食品的安全性,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消费者的饭桌,引起不良后果。

2.2 在有毒害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2.2.1 药品残留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杀虫剂及化学药剂,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与液相色谱技术相比,常规的药品分析方法无法对药品进行精确、迅速的分析,而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可对常用的杀虫剂及化学药剂进行成分分析。此外,液相色谱技术也可用于检验和分析动物药品和其他相关药剂。例如,在兽药检验过程中,可借助液相色谱技术检验食用肉类,或检验促进动物新陈代谢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杀虫剂等。

2.2.2 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主要包括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素等。霉菌毒素会在食品中大量滋生,且易被人类误食,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危害。此外,霉菌毒素会在食品加工中得以繁衍,进而对生产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对霉菌毒素进行检测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配合衍生测试方法,可对其进行色谱的比较分析,精确分析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含量。

2.3 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中的微生物既有对人类健康有利的成分,比如酵母,也有对人类健康不利的成分,比如沙门氏菌。如少量摄取,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大量摄取,会出现呕吐、腹泻等严重的中毒症状。而借助液相色谱技术可实现食品微生物检测,例如,借助液相色谱技术检测玉米中的黄曲霉素B1含量,检测过程简单、快速,且费用低廉。

2.4 在营养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2.4.1 糖类

食品的口感很大程度上是由糖分决定的,糖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极为重要。在食品加工时,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在食品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可根据不同糖类的特点,使用液相色谱技术分析糖类[5]。此外,某些糖类具有还原性、遇水即溶解等特点,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对某些糖类的准确测定,故需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对碳水化合物进行测量和分析,对各种糖的差异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提升糖类食品的检测精度。

2.4.2 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常规方法大多是采取维生素萃取的方法,然而该方法的检测效率不高,而且受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此外,在一定的时间内,食品的质量变化也可能会影响检测效果,而利用C18反向色谱柱和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实现对维生素的快速检测。因为维生素具有一定的特性,所以在检测工作开始前,检测人员应规划好检测时间,科学把控外部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使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检测。

2.4.3 氨基酸

氨基酸的主要成分为酶和蛋白质,受氨基酸本身的特性影响,氨基酸在高温下将会受到直接的破坏。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和C18反向色谱柱,可以快速高效地分离氨基酸。在检测氨基酸内在物质时,还可以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对分离时间和分离进度进行细致的设定,提高氨基酸检测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甜味剂液相色谱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色谱》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缩略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蚂蚁爱吃“糖”吗
新型甜味剂——甜味蛋白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紫脲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油中的DPA和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