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研究

2023-10-17褚毅宏肖雪芹

现代食品 2023年14期
关键词:粮油粮食标准

◎ 王 伟,褚毅宏,张 艳,肖雪芹,陈 斌

(1.中储粮河南质检中心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46;2.赛默威(湖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必需品,是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解决温饱的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的重要政治问题。2008 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爆发,给全世界再一次敲响了警钟,粮食安全引起全球关注。由此可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靠发展粮食生产,也要靠搞好储备调节。历史上粮食治理的思想和实践,奠定了粮食储备“备荒、稳市、恤农”的基本功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储备运行模式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1 新形势下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检体系建设滞后

2017 年,国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国将建立与完善由 6 个国家级、32 个省级、305 个市级和 960 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和国家、省、市、县四级工作联动。然而,当前,基层企业质检室建设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质量安全管控的要求。

1.2 检验人员素质不高

①从事检测的人员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粮食保管员兼职化验员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质量检验工作受限。同时,相关检测机构间的技术交流也比较少,技术力量非常薄弱。②由于基层粮库大多在城市郊区或者乡村处,工资待遇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虽然近几年粮食承储企业对质检体系人才建设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自身并未构建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 “引才、惜才、育才”的环境和氛围,在人才队伍建设环节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和隐患。③质检岗位是较为敏感、“位低权重”的岗位,粮油质检队伍业务水平、政治素养有待加强。

1.3 软硬件建设有待提升

①基层企业检验设施环境较差,检测仪器设备落后,特别是承担收购政策性粮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及民营库点,仪器设备陈旧、缺失严重、老化严重。近年,国家对重金属和真菌毒素等主要食品安全指标高度重视,为了应对现场快速筛查,收储企业虽购买了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和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但成本费用较高,不同程度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等问题,粮食质量管控存在隐患。②仓房条件、基础设施较薄弱,科技储粮措施应用率低,存储设施仍然存在大量的简易仓房,仓房气密性差,导致氮气储粮、内环流控温等科技储粮设施无法有效应用,粮食出入库机械化水平不高,周转时间较长。③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绝大部分收储企业质检室未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未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未根据本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等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文件等构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做到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缺少制度保障[1]。

1.4 粮油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近年,在我国粮油标准化工作者和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已经形成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管理标准、检验方法、生产操作规范、机械设备技术规范和检验仪器标准等比较完整的粮油标准体系,涵盖了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领域。然而,在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4.1 现行标准间不完全对接

①现行标准行业间存在交叉现象,比如,在农业与食品检测方面,均对脂肪、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制定了标准,虽然实际操作过程应用的检测方法是一致的,但个别检测方法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给标准执行带来困难。②与国际标准不对接,例如,我国小麦和小麦粉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限量标准均为1 000 μg/kg,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于2015年审议通过了DON的限量标准,即未加工小麦、玉米和大麦DON限量为2 000 μg/kg,小麦粉等碾磨制加工品DON限量值为1 000 μg/kg,而欧盟原粮和成品粮中DON也是分别限定[2]。③部分主要粮食品种国家标准与生产实际不适应,例如,《稻谷》(GB 1350—2009),以出糙率作为定等指标,而加工企业是以出米率定价,出糙率与出米率及整精米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小麦》(GB 1351—2008)以容重作为定等指标,而在收购过程中,企业主要以品质指标定价。1.4.2 标准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现行粮油标准体系覆盖了粮食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领域,但彼此是各自独立的标准体系,不同领域标准之间体系支持力度不足。2016年以来,食品检测标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更新,但还未适应不断升级的粮食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标准制定一般侧重于产品的质量指标,较少关注粮食内在品质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提升,对粮油产品的要求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安全、口感、营养、功能等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相应的标准也应及时更新。然而,现有部分粮食标准甚至重大标准已多年未修订,经统计,目前粮油行业现行国标平均标龄8年,行标平均标龄 12 年,标龄在10 年以上的标准有 169 项,占标准总数的 27%。

1.5 管理部门责任不明确

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首要环节,没有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就无从谈起。①现阶段,粮食质量管理涉及农业、粮食、质检、工商、卫生等多个部门,这种多部门以不同渠道参与粮食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的模式,无法形成粮食从播种、生产、收获到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整个粮食流通产业链条的无缝质量监管衔接,暴露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条块分割中的体制弊端。②多个部门分头管理,职责不明确,在监管的某些环节未能实现无缝对接,出现交叉重叠,还有些环节没有部门监管,形成监管盲区,监管较为混乱。③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及信息共享,联动性不强,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推诿。

2 新形势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当前,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3],只有把握机遇、顺应改革,不断推动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才能为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提供坚实保障。对此,相关直属企业应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加强横向联系、纵向沟通,积极延伸产业链,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1 加快质检队伍建设

①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坚持以“引好才,用好才,留好才”理念来管理人才。②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针对粮油质检岗位,积极吸引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型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专业特长,提升基层粮食质检人员的业务素养。③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增强粮食质检系统人才危机感、责任意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4]。

2.2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①积极争取“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等国家项目支持,根据需要购置符合现代检测要求的检测设备,与感官检测合理搭配,以仪器鉴定为主。②有能力的企业可配置标准化、精准化大型精密设备,做好区域内粮食质检机构间检验设备共享互补,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效力。③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从组织、人员、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各个环节入手,完善和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

2.3 推进标准的持续完善

标准在粮油工作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我国粮油标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粗到细、从地方标准到国家标准,逐步向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接轨的发展历程。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促进粮食生产,提高其竞争力,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标准[5]。

2.4 加强组织保障

①加强组织保障,夯实责任,明确任务,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有力支撑。②在做好粮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强诚信建设,综合抓好粮食质量管理各项法规制度建设,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积极构建粮食质量安全社会共管局面。

3 结语

本研究主要从粮食收储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更要放眼未来,不仅要注重目前粮食安全状态的维护,更要关注粮食安全长期的发展。粮食质量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全产业链条的研究过程,需要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合力,对粮食质量安全措施进行深入剖析,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粮食安全标准。

猜你喜欢

粮油粮食标准
珍惜粮食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我的粮食梦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