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3-10-17赵红娟
赵红娟
(平凉市崆峒区西大街小学 甘肃 平凉 744000)
伴随新课改的落地,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各级教学改革的热点,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与国家课程有效吻合,还要重视对本土资源的有效挖掘,更要体现以生为本的。尊重学生主体性价值,体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服务劳动教学常态化,彰显实践育人本质。让学生在劳动中接受知识,提高劳动技能。通过丰富多元劳动实践,绽放学生生命活力,推进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全面落地。
1.“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小学劳动教育育人工作的开展,要有效纠正“重学习、轻劳动、重成绩、轻动手”的问题,将劳动课程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独立出来。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助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养成。通过劳动过程,让学生丰富获得,快速成长,习惯养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劳逸结合常态发展。
1.1 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养成
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所必须要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时对学生自由发展、长远成长、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生从小接受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实践的自主性、独立性,推进学生劳动创造。结合学生个性需求,鼓励学生劳动展示,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任务突破,内容实践,多元参与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学习自信。让学生以劳动付出收获多彩成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
1.2 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决策权。而在课程实施推进与评价工作开展中,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反思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效收集,结合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同时,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不断更新劳动课程的内容、形式,这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能力水平,让教师在课程研发、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有更好地专业性发展,这样才能推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常态化运行。
1.3 有效提高学校育人活力
五育并举工作指引下,学校教学要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着力点,推进课程模式全面改革。重视对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的有效运用,进一步释放学校育人活力,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教师合作创新为依托,形成学校育人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通过劳动课程让学校育人模式有效创新,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同时,达成五育并举的目标,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鲜活育人模式。尊重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育人为本,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完善学校育人整体构架,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时代新人。
2.“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体现
“三位一体”校本劳动课程的开发,要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五育并举工作落实,以实践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因而课程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助力学生意义学习。尊重学生自身获得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能力,提高素养。
2.1 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意识
“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自身劳动意识为核心目标,从根本上纠正当前小学生不爱劳动,劳动技能掌握匮乏的现状。通过特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效衔接,推进学生劳动实践,助力学生劳动体验,加深学生劳动认知。让劳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推动学生劳动素养提升。
2.2 生活化资源的开发运用
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倡让学生开展劳动实践,还要能够运用生活资源作为基本素材。通过劳动体验,让学生关注现实世界,积极活动参与,从小事做起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基本意识,并通过劳动实践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渗透和素养引导,彰显劳动教育的多元育人价值。例如,让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通过垃圾分类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树立基本劳动意识的同时。通过垃圾分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能源危机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基本方法,养成基本垃圾分类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实践,服务学生日常生活。
2.3 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落实,涉及到很多知识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除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过程外,还要重视学生非知识性能力素养的发展,让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意识,在劳动实践中升华认知,养成美好的品德。例如从节约用纸入手,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从思想上去接受勤俭教育,认知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学会节约资源。更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高学生勤奋好学意识。这些不是单纯知识获取,需要学生非知识体系的完善及学生自身素养的升华,能推动学生更好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完善成长。
2.4 形成学生个性化成果集
小学阶段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成就欲望,他们会积极的付出努力,也渴望获得一些有效的成果,并得到来自外界的鼓励和认可,因此“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要将学生的多元化成果有效收集,肯定学生制作的一些创意小作品,以图片、视频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一些劳动心得写成小作文,学习报告等形式有效收集。将学生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有效记录,形成学生个性化成果集。将劳动时间、学生个人成长与核心素养发展有机结合,成为学生精彩童年的真实写照。
3.“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
“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科学而完善。因此,在课程类型方面,也要兼顾学生自身特色,让劳动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切实提高学生劳动实践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1 主题型课程
主题型课程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开发而成的综合性课程资源。主题型课程的开发可以确定一级主题,再结合学生自身能力水平,开发出多个不同的分级主题。通过内容的整合,结构的延伸,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实践尝试,进而将基本生产性劳动与学生社区家庭劳动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认知。以“水果和蔬菜对我们健康有益”这一劳动专题为例,主要针对小学阶段很多学生挑食、偏食、营养不均衡,而开设的主题型课程,推进中鼓励分年级、分学段让学生进行各色创意活动。一二年级学段让学生进行了果蔬创意拼摆活动,学生们发挥奇思妙想来创作各种创意水果画拼摆。将生菜变成了翱翔的雄鹰,用胡萝卜做出栩栩如生的小鱼,苹果切片做成多彩的风车,还有学生将橘子做成了小螃蟹,西红柿形成了绽放的花朵,黄瓜也变成了片片的莲叶,别有一番生活趣味。中年级阶段则让学生们尝试用一些常见的食材来制作凉菜,将淡而无味的水果加上各类凉拌汁,形成一盘盘特色佳肴。高年级阶段则让学生尝试将各类蔬菜制成熟食,形成餐桌的美味佳肴。这样的创意劳动体验活动,体现了学段的衔接,主题内容丰富多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水果蔬菜的热爱,也能让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均衡饮食,科学饮食,远离垃圾食品。
3.2 创新型课程
创新型课程是基于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优秀创造力,引领学生跨学科学习,展示奇思妙想的重要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劳动校本课程开发,既有利于学生当前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还能更好地构建有效育人体系,对应知情意行多个层面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有效体现劳动过程的趣味性、学习形式的丰富性。以层层递进,助力学生劳动素养学习提升。创新型课程可以从基础性项目入手,让学生尝试变废为宝,积极开展各类创意设计。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体悟劳动精神,可以让学生尝试变废为宝,运用手边的材料来制作沙包,设计投掷类玩具,用一些布条,闲置的购物袋开展劳动实践。还有学生找来了自己小时候穿旧的衣服,制作了形式各样的沙包、海绵球、小巧的棉坐垫。还有学生制作了一些兔子造型,乌龟造型的投掷玩具。这样的创意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实践,感悟劳动服务生活的多元价值,又为学生课后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助力。创新型劳动体验活动的落实还可以延伸社区,让学生积极尝试。例如学校设计了“给小动物做一个家”社区服务创意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材料来设计制作小动物的家,并投放到社区的各个角落,供动物休息和居住。学生们用棉花、泡沫、吸管、塑料、铁丝网、树枝、木片等各类材料制作了形式多元的鸟笼、花架,还有学生制作了一些较大型的可以供流浪狗、流浪猫休憩的小屋。这类科创实践活动给学生劳动实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能够让他们学会更好地关爱动物、保护自然。
3.3 服务型课程
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实,既要关注一些基本的生活生产性劳动,还要关注服务性劳动,构建学习任务群,提高学生对劳动的综合性认知,服务性劳动课程的设计能培养学生多元化劳动意识。首先在校内学校成立了小记者站,负责向全校师生传递校内要闻,采集学生中间的一些好人好事进行简单报道,也鼓励学生投稿,通过校园广播站宣读播报。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图书管理服务工作小组,负责图书馆的日常书籍摆放整理、分类、统计等各类服务性工作。以校园为单位开展一些服务性劳动实践,能增强学生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基本的岗位责任意识,对学生参与完整劳动体验具有重要助力。服务型劳动的推进,还要辐射社区,让学生进入公共图书馆、活动室、文化艺术馆、革命战役纪念馆等场所,担当小小志愿者,成为小小讲解员,进入交通指挥岗,维护交通秩序等,各类服务型劳动课程的推进,既能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劳动经验,还能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另外,学校带领学生进入当地的敬老院、孤儿院,开展一些公益劳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关怀生命、热爱生命的基本素养,更能深化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3.4 社团型课程
聚焦“三位一体”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价值,以社团为平台,兼顾学生兴趣基础,推进多元实践,充分彰显劳动育人的本土特色。以学生自愿,协同组织的方式,推进丰富劳动实践,彰显儿童课程综合育人真谛。例如小学手工折纸社团的同学们,在元宵节制作了各色的灯笼,用以装点校园,形成了良好的节日氛围,科学社的同学们还自制了一些闪光小灯,挂在灯笼周围,文学社的同学们为每盏灯笼设计了一个精致的谜面,大家齐心协力形成了多元成果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在教师节期间学生社团也制作了各类特色手工向教师致敬,国庆节期间向祖国献礼,中秋节期间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冰皮月饼,各色贺卡等精彩成果。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智慧、创意、感悟,充分感受劳动创造的多元价值,也助力了美好校园的有效构建。
4.“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式
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依托,开发“三位一体”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可以将日常生活性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有机结合,搭建多元化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学习探索的需求,让劳动实践课程真正因地制宜,切实可操作,让学生真正成长为爱劳动,会劳动,善劳动的美好少年。
4.1 体现课程资源系统性
为了推进“三位一体”校本劳动课程的落实,学校编撰了《小学生劳动手册》,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劳动,从资源上推进学校、家庭、社区资源的有效开发,还从指导学生健康生活,提高学生和责任意识的角度,设计了丰富多元的劳动体验活动。校本手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也充分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从新教师上探索课,月末的达标课,最后汇总成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研讨课。结合手册的内容,制定了科学完善的实施方案,立足学生学习情况及学校自身资源优势,推进了课程资源的统整性开发。真正将劳动校本课程变成了学生所喜爱的热门课程,以劳动教育滋养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2 凸显劳动实践的科学性
劳动课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为推进学生劳动实践,鼓励学生个性彰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开发“三位一体”校本劳动课程,要凸显课程组织的科学性。既要涉及多元劳动实践任务,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活动的顺序,劳动的强度进行增删、补充和调整。在劳动体验中除了进行一些直接劳动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及时分享自己的劳动经验,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多个层面入手,对学生学习参与的过程、学习成果、责任意识、自身体验创意与创造等多个层面进行科学评价。校本劳动课程的落实要从基础课向延伸课、拓展课、跨学科综合实践过程有效扩充,让劳动育人更具生命力,促进学生全面学习体验。
4.3 关注劳动成长的衔接性
“三位一体”校本劳动课程的开发与推进,要在整体规划上体现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的有机结合,还要重视对劳动课程本身的多元育人价值有效挖掘。从活动策划到学生劳动体验,再实施过程中的多元评价,要能构成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推进学生潜力开发,照顾学生个性需求的成长性育人体系。将综合目标有效统筹,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在劳动体验中体现劳动的开放性,还要对学生的各类劳动成果及时收集。让劳动过程不仅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更能辐射家庭,服务社会,将劳动意识之根学生心底,促进学生劳动成长,体现全面育人特色。
总之,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要体现育人的灵活性,重视课程结构体系的完整构建,在实施方式上,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活动开展进行灵活的调整,以更好地推进课程功能最优化。“三位一体”劳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及时接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方面的一些反馈意见,推进校本课程与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衔接,凸显劳动体验的连续性、系统性,让劳动课程的形式更丰富,切实将劳动实践过程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