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治意识素养的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研究
2023-10-17贾恩彦
贾恩彦
(平凉市灵台县第一中学 甘肃 平凉 744400)
随着我国对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素养以及让公民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重点议题。高中生身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应该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为了增强高中生对法治的意识,促使高中生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强调了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的重要性。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高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政治教师实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1]。高中政治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从而在生活中践行法治行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1.基于法治意识素养的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现状
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能够对知识有所掌握,但是由于被动的学习,也只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的能力。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学校法治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仅有的几次实践活动中,还可能只是形式化的,起不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作用。作为成千上万学生人生当中重要的转折点,高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着重强调学生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就是因为过度的追求分数,导致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基于法治意识素养的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加速推进依法治国,为了真正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强国,不可或缺的就是要大力促进全体民众遵守法律,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近几年,我国高中生违法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因为高中生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再加上缺乏法治意识的正确引导,最终导致这些高中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其内容和目的都和养成法治意识素养同出一辙。基于法治意识素养的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不仅对学生政治知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还能促进学生对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2]。
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一生奠定基础。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不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高中政治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一定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3.基于法治意识素养的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策略
3.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培养法治意识素养的主要阵地就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学生则负责接受教育。教学过程呈现出单向的“培养”动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展开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知识的持有者和传授者,为求知的学生提供主要的知识来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积极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结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让学生围绕“如何实现科学立法”展开讨论,并提出可行的建议。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与思考,对科学立法的内涵,以及如何推进科学立法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3.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政治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高,其教学内容综合性较强,也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活动融入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当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更加深入。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开展活动,或者可以面向社会开展公共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公益思想和奉献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3]。
例如: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学习中,提到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讲述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法治社会的内容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就学校所在社区准备根据当地相关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当志愿者,去路口帮助交警指挥交通,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法律普及。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素养,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3.3 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活动
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在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方面都大不相同,初中政治重视的是道德伦理,高中政治大部分都是分析问题,注重的是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就意味着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时,不仅要完全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熟练运用到生活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只是一味的讲述,只会让学生觉得高中政治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4]。
例如: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根据课本内容向学生讲授: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等,很难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来带动学生学习,如隔壁王大爷由于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便于居委会签订协议,居委会一直照顾王大爷的生活起居和养老送终,等到王大爷寿终后其财产全部归居委会,居委会也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王大爷,其子女从未尽到赡养义务,得知王大爷去世后,都从外地赶来争夺遗产,最终未能如愿。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知道孝亲敬老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得到法律的支持。
3.4 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法治内容
对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是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工具就是课本,学生学习的知识也都源于课本。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课本知识了然于心,但是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充,从而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5]。
例如: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把课本上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进行完全的掌握,之后再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融合到教学当中,让学生意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通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