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3-10-17刘家亮
刘家亮
(会宁县汉家岔镇中心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活和情感发展和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生活态度以及道德观念都在成长和学习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利用传统浅显的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很多难以理解深奥的道理以及无法吸收的法治基础知识,因此转变教学方法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授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主动性较差、思想不成熟、认知能力较差等特点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策略加以引导,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改变教学策略将教学质量提升,将课堂由传统变得高效。教师需要摆正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改变固有观念,将基础法治观念教育从小做起,为社会的教育和法治事业作出贡献,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打牢基础。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能忽视其对小学阶段学生思想和道德的正向教育作用,教师应努力为下一代青年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优化教学手段,丰富知识传输方式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随之增多,不仅有线下教学,也有线上教学工具的加持。线下在学校教室上课时,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应多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将课件通过多媒体全方位,更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动画或者视频展示书本的案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将道理更深刻的向学生传输,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则可以通过家长利用线上教学工具完成课后巩固,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家长发送视频并简单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学习,后回答问题。线上学习的设置不仅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及时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知识的传播途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此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二年级《我们不乱扔》这篇内容中,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理解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道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展示有鲜明对比的现象,例如在校园的一些乱扔垃圾的图片和干净整洁的校园的图片、河流上漂浮的垃圾的图片和清澈有游鱼的河流图片、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的环境和遵守秩序干净的场所等等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讨论他们的看法,最后通过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判断一些行为是否可行,课堂结尾再升华主题,让学生学会对人的行为能力进行基本判断。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在线上发布一些和家庭生活相关的任务,例如收拾整理好家里的玩具拍照上传,维护家庭卫生等,培养学生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将课堂内容高效表现在真实的场景中。
2.设计多样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课本,又不能脱离基本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变为系统上促进思维的教学。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不同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则多以引导和指导的身份完成课程教学。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以及专业能力水平,不断创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及提升。教师通过设计不同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比如,《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课中,第一板块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这一话题含有主观意志,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方式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或是语言表达,或是动作表演,或是绘画展示等等,积极鼓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认知。第二板块是“我们的学校不简单”,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仅限语言表达出自己认为学校的哪些方面不简单,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了解。第三板块“有了事情找哪里?”教师可以设置情景问题,例如当学生在学校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一些困难时,找什么部门能够求助等不同情景,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进行情景演绎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问题。整个课堂教师通过指引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堂活动,一层一层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达到教学目的,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3.紧跟社会时事案例,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新闻,时事政治等等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新闻资源,搜集信息案例,然后与课本内容结合,带领学生从课本内容延伸到深入地分析现实案例,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吸收。但是,教师在收集信息资源时,需要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资料来源的权威性,考虑学生对新闻事件的接受程度选择性的筛选搜集有价值且典型有教育意义的素材,为课堂教学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不限制学生对案例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学会从社会新闻中得到对未来生活的启示,不断培养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比如,在《慧眼看交通》这个话题的讲解中,学生对交通很感兴趣。教师首先可以用幻灯片图片介绍生活中的交通方式以及中国从古至今交通发展历程的简述,吸引学生注意力。而这一节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教会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生命。教师介绍完交通的基本概况后,可以播放一段有关车祸,交通堵塞,鸣笛的噪音污染等让学生对交通问题有明确认知。接下来,教师则可以根据视频内容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提出应对方法,再回归实践,讨论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能否解决交通问题,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通过对实事案例的分析以及讨论实际生活的运用,教师巧妙地将课堂内容高效转移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达成以教促学的教学效果。
4.采用分组合作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分组合作的方式能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划分小组,根据课堂内容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小组产生良性竞争,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在为班级同学分组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提前做好功课,合理分配小组成员,选择恰当的小组组长,为顺利进行小组活动奠定基础。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可以有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分工协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精神,弥补小学阶段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欠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中,五年级学生对张衡、祖冲之、鲁班、宋应星等古代科学家都有所了解。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设置分组分享以“我所知道的一位古代科学家”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进行时,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的分工加以指导,教导学生配合完成任务,例如,小组中性格开朗、喜欢演讲的学生可以分享小组探索的一位科学家;组内性格细腻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负责记录团队讨论的重要信息等。需要注意的是,小组讨论时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场景,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及时处理问题,分析利弊,做出选择。如此,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课堂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面。
5.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在教授学生之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素养,其次,时刻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增强作为老师的公信力。教师在讲授各种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论知识时,应思考如何将理论与生活联系,真正做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为其所有。培养核心素养是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高效课堂一项重要法宝,教师应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贯穿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可以增强体验感悟的方式,立足生活情境,投入感情的渲染和烘托,调动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的单元学习中有三篇内容,分别是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教师在进行此类养成式教育时,需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化感受如何尊重,如何宽容他人,如何反思自己,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些情感的真正内涵。教师可以分别导入三个情景故事,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学而不思则罔的深刻道理。教师在这单元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两方面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在生活中养成反思的好习惯等。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健康全面成长,教师则是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构建高效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首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行为的表率,其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落实,仍需要多方努力,比如需要学校提供硬件设施,构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教师阶段性的教育培养目标,需要教师提前为每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授课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