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情景剧教学法的应用探微

2023-10-17姚晓蕾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情景剧创设法治

姚晓蕾

(启东市惠丰小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随着启东市课堂高地建设的不断深化,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尤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革新过程中,奋斗于七尺讲台上的园丁们群策群力,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情景教学法,积极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微情境剧的创设与应用是情景教学法的具体体现,其主要手段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趣味化的微小情景,或者是直接安排学生参与微情境剧的表演和点评,从而诱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加强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微情景剧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的策略研究”是南通市级研究课题,作为一名核心成员,必须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中去,为圆满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1.小学道德与法治微情景剧教学法的内涵

教学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基本符合的氛围,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通过联想与想象,进一步拓宽学生高阶思维视野,为课堂教学效率创造外部条件。微情景剧教学法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十分契合,由于小学生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师在课堂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自身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重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法治素养,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2.农村小学品德与法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思想上认识不足,没有理清微情景剧的本质

微情景剧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践行相应的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有些教师对其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在缺少过渡和铺垫的情况下,盲目创设微情景剧的教学氛围,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诸如部分教师认为,创设情境剧可以满足的目的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大搞形式主义,但忽略了微情境局本质属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与创新,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

2.2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但部分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记忆与巩固,往往采取“注入式”教学手段,学生即使能够在课堂上背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但不能从本质上理解与应用,尤其在开展微情境剧教学过程中,必须安排适当的时间来完成;否则,在操作时比较容易引起教学时间和节奏上捉襟见肘的现象,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另外,有些学生心中即使感受颇深,也不能正确表达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缺乏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因此,迫切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紧扣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全面贯彻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既要关心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又要鼓励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弱的群体,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2.3 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易产生直观体验

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是一项系统化工程,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教师即使在课堂上讲的非常生动,学生也未必真正能够深层次理解。目前,使用的新教材是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写,但许多知识还是比较抽象,教师只有创设生机勃勃的情景,才能诱发学生产生直观体验,才能学有所获,感有所悟,道德与法治素养全面发展。诸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以下案例版本同)《我学习,我快乐》一课时,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同身受,逐步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真谛。

3.小学品德与法治微情景剧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和重要意义

3.1 验证本课题的应用原则

3.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体现了新课标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法,都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绝不能越殂代疱,否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未雨绸缪,在备课时除了在仔细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每一堂课的重难点之外,还要全方位了解每一位学生身心特点与求知所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星空中翱翔。

3.1.2 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开展微情景剧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实践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创设轻松愉悦别的情景,以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荡起亢奋的情感涟漪,饶有兴趣地完成学习任务,为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铺平道路。

3.2 实施本课题的重要意义

3.2.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打开高阶思维的闸门,并在分析、讨论和总结中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进一步缓解学生的压力,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小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当学生遇到疑惑时就要及时予以适度的点拨和指导,不断加深他们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与应用。

3.2.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微情景剧教学法是课堂高地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觉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诸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新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相应情景的创设来实现抽象化向形象化的转变,从而活跃师生互动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发展。

3.2.3 有利于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可以切身感悟微情景剧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在课堂上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每一堂课后进行及时反思与总结,以利发扬自身的特长,弥补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教学与教研水平;同时,弘扬推陈出新的精神,深入研究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注重学材重构,感悟“教无定法,贵在有效”的真谛,想学生求知所思,给学生思辨所需,解学生情境表演所惑,为全面搞好课堂高地建设铺平道路。

4.小学品德与法治微情景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4.1 紧扣三维目标,营造师生互动探究情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时难免产生困惑,教师一定要面对现实,着眼长远,做到未雨绸缪,科学指导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积极构建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活动,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学生在学习《规则在哪里》一课时,由于难于深层次理解规则的内涵与意义,教师可以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活动,着重讨论现实社会生活中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具体规则;然后,各个小组指派代表走上讲台发言,其他学生予以适度补充,从而加深了他们对生活中常见规则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规则,可以安排擅长表演的学生分别扮演交警、行人、司机等不同角色,要求其他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予以点评,从而轻松掌握一些交通规则的含义。

4.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先导,启迪性强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尤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顿时悬念,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只有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执教,《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时,先直接展示如下问题:一是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具有科技含量的?当你从超市购买到密封玻璃瓶装罐头时,如何打开快捷安全?为什么在罐头盖子上轻轻敲打几下就能够轻松打开了?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思考解决上述问题,最后要求一个学生到讲台上示范巧妙开启罐头的动作,从而加深学生对科技本质的理解。

4.3 创设音乐情境,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音乐来源于人们的劳动,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尤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合理创设音乐情境,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起互动合作的桥梁。

例如:教师在执教《伸出爱的手》一课时,为了帮助萌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火花,可以直接打开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并且要求学生起立一起跟唱,从而活跃了师生互动氛围,让同学们懂得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在平时善于利用友爱的态度和眼光来对待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4.4 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倡导“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灵活创设真实化、趣味化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会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在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执教《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教师先可以打开PPT 展示繁华市场上的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唤起美好生活的回忆;然后,各个学习小组成员讲述自己与父母一起到超市购物的经历,从而自然产生认识价格的情怀,不仅激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且切身感悟浓本学科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拓宽了认知视野。

4.5 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水平,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理念。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微情景剧表演的热情,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引导学生通过主动表演各种角色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实现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向净化心灵升华。

例如:在学生学习《我的家》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学习小组课前彩排趣味化的家庭生活片段,以便在课堂上开展家庭角色表演比赛,中秋赏月吃月饼、“六一儿童节”的趣事、除夕吃年夜饭、一起游公园和看日出等微情景剧目不暇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受到小家庭的无比温暖,从而提升了热爱生活的情感。

4.6 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民族认同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充分说明科学理论的诞生都需要经过人们参与实践性验证。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填写,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心不在焉,但动起手来都欣喜若狂。因此,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平台,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吃穿住话古今》的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如此调查摸底:一是学生向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咨询吃穿住的情况;二是通过互联网与书柜中文献资途径,从吃、穿、住方面了解我国人民在古今不同时代具体需求与水平,让学生初步人类社会的进步历程,感悟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诱发民族认同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时时处处蕴含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重学生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例如:教师在执教《走进大工厂》一课时,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一些工厂,以利他们在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的形势,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理,有效避免空头说教的现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7 优化评价机制,提高微情境教学效率

在实施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微情境剧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过程性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总结与反思过程中拓宽知识视野,巩固学习成果。

4.7.1 有的放矢,提升过程性评价效果

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整体性的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不够全面,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只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与总结,才能提升过程性评价效果。

例如:当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我们的班规我们订》的重点知识后,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各个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个人学习计划与班级合作计划,既要表扬比较优秀的各种计划,又要针对部分不完整的计划予以点拨性指导,从而让学生制订出合理、合规的班级发展计划。

4.7.2 即时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过程性评价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发言第一时间作出“一分为二”的评价,才能确保在各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评价的应有价值,才能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与总结,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例如:“网络新世界”一课的内容主要体现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由于农村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不多,了解的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因此,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必须迅速、及时地予以评价,一旦发现片面对待网路游戏时,就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与总结,进一步深化过程性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4.7.3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自评与互相点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性评价不仅需要教师发挥点评者与引导者的作用,而且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首先要自觉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敢于发现相应的不足之处,加深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其次,发挥互相评价的优势,虚心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乐于介绍别人的批评意见,大胆纠正自身的不妥之处,构建生生和师生互评平台。当然,教师在学生自评与互评过程中,还要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作出相应的改进与完善,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夯实基础。

践行小学道德与法治微情景剧教学法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深刻领会“微情景剧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的策略研究”的核心所在,深层次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不断优化微情景剧教学环节,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同时,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实践经验,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新课程理念,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表演情境、音乐情境、实践情境和问题情境的创设烘托课堂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合作氛围,为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情景剧创设法治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情景剧)一江之水
浅议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剧创作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