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减负增效的探讨

2023-10-17赵禹年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知识数学

赵禹年

(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看待事物的方式容易出现片面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数学知识的讲授以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以及阶段属性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最终效果。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为数学的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进行多角度数学知识的掌握,从而辅助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质量,侧面实现减负增效[1]。所以,教师一定要抓紧学生的初中关键阶段,充分利用政策的便利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全面发展。

1.双减政策的内涵及要求

“双减”政策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界的全新要求,其中的“减”实际上主要是指以下两点,第一是减轻学生自身的课业压力,第二是减轻家长在学生课外进行课业辅导方面的压力。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校以及教师对“双减”政策的落实,政府在政策上给提供了多方面的解决措施,比如,教师在作业的设置方面考虑缩短作业时间、提高设计质量、减小作业难度等等。然而在深刻解读和剖析了政策的主要目的之后,理清思路紧抓脉络,将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在课程当中稳扎稳打,确保将其切切实实的落实到课程计划当中,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程,也是必须要冲破的难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的是,无论任何一个学科的课后作业都是对课堂所学课程的巩固和延伸,其主要来源和基础是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并将课上所学的内容运用课后作业的设置进行有效的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科素养。而对于课程方面来说,想要做到帮助学生减负并不难,难点在于教师需要在学生减负的同时,对于课堂的效果进行应有的保障,实现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对于初中的数学课程来说,这个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小学阶段相比设计的知识面要更加广泛,知识的深度与难度也更大,想要使学生的数学课堂达到减负增效,实现初中数学素养教育的提升,教师要严格遵守“双减”政策的要求,并利用政策之便利创新教学思维,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利用越来越充足的课堂与课后时间,设置多元化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入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开拓全新数学领域,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2]。

2.减负增效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以及能力方面的基础,培养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具备并加强适应社会发展速度以及周遭环境的能力,成为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优秀人才,初中的数学教育更是如此。教师不仅需要在数学的课堂中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其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开发[3]。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繁重的习题以及课程教学内容让教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教育,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会将自身的教学重点更加侧重于数学知识以及应试技巧的培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其他方面能力以及素养的培养。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学生减负增效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提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足够的时间解放双手和大脑,从而利用这段时间通过教师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对其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进行全面的锻炼,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有助于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提出,本身就是为了学生的减负,减负增效是在减负的基础上对于数学课程的进一步深化要求,因为学生在需要减负的同时也需要对知识进行获取,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4]。实际上所谓的增效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应该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教师的课程中实现减负增效有助于满足学生对数学多元化知识的获取,从而拓宽自身的眼界与思维广度,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实践,从而在实践中产生对知识全新的理解,以此达到“实践出真知”理念的完美践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一身更好的发展,使双减政策的落实拥有了更加深厚的意义。

2.3 有助于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前面已经提到,减负增效并不是普通字面意义上的减小负担、提高效率,而是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提升。为此,教师需要在课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思维,吸纳多元化的游戏融合方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数学课程计划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不断加强自我评价持续提升课程的内容以及效果,为初中的数学课程提供更加自由、愉快、高质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学习新型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对能够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法以及环节的设置进行不断创新与磨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探讨新型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持续保持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与新鲜感[5]。如此一来,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促进,同时,为了不断完善教学总结的完善性,教师之间也会不断的进行学习与探讨,在交流中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互相的促进与升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优化学校的师资力量。

2.4 有助于推动数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学生在这样的课程模式下,长期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并不能达到充分、细致、深刻、完全的效果,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很多的数学知识存在困惑,若问题没有及时的得到解决,就会是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从而影响其在数学学习成就上的进一步发展[6]。课程模式的变革是推动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会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增效”这一目的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师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上结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分层教学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逐步提升,这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之间促进数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减负增效的具体策略

3.1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结合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要想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不同的学生受上初中以前的经历以及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影响,对于数学基础值得掌握以及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等都会存在着一定发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以及行为之前,对学生的上述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并根据了解到的结果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尽量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符合自身能力的不同程度提升[7]。

比如,对于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也并不突出的部分学生,教师要注意在课程设计中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进一步的锻炼,使其在知识与技能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基础知识较好但学习能力较薄弱、数学技巧掌握不算扎实的部分同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多一些学习技巧的渗透,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更加多元化的数学学习技巧,从而进一步提升生其学习效率;对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双高的学优生来讲,教师可以开拓一些新型的高阶题型融入进这一部分学生的教学内容中,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锻炼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从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时间内实现更高的数学学习质量。以此层层递进的分层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课堂的减负增效[8]。

3.2 设计多元化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现课程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因此,教师在落实减负增效课堂时,要注意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在课堂中更加愿意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深入理解,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环节以及流程顺利进行,将课程效果发挥到极致。此外,在设计情境时,教师要注意在相关的情境中将生活化元素与数学知识进行合理化融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思维与能力,养成在生活中自如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进而从侧面实现学生课堂增效[9]。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同学作为函数变量的设计,“拼一个乐高玩具,甲同学需要10 天完成,乙同学需要12 天完成,现在先由甲、乙同学合作两天后,甲去做其他的任务,乙来单独完成,还需要几天才能拼完这个乐高?”还可以将本班同学的名字融入到题目情境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教师设计诸如此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后中,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分小组设计相同的题目进行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先算完成任务算出结果的小组获胜,比赛中实现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增加学生之间默契,促进教学效果的多元化有效提升。

3.3 结合翻转课堂设计开放性作业,充分实现学生减负

除了“增效”以外,教师也要在减负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教师可以分为课堂以及课后两个方面,对于这两个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翻转课堂进行实现。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革新,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将“教”与“学”颠倒,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转化成视频资料将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录制,并结合提前准备好的课件通过开放性作业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借助教师发送得人视频在课下进行课堂内容的提前学习,并在课上经过教师教学的进一步引导,将之前自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和运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指导以及帮助的角色,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乐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10]。教师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后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视频内容的自主学习,这就与以往的题海作业相比,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减负;在课上根据教师的讲解与引导能够更加快速地将已经自学过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快速的深入理解,这就也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

3.4 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效果持续提升

除了教学内容以及模式的创新外,教室还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自身的课程效果进行进一步总结,从而实现课程效果的持续稳步提升。为此,教师要明确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并根据这个目的对课堂中成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改良,还可以建立教学体讨论小组,整合多方面的教学意见,对课程效果进行更加全面的剖析,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良,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进一步有效落实[11]。

除了教师自身对课程效果的评价与改进以外,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应注重学生差异性,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评价模式来实现课程的减负增效,传统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秉持“成绩唯一性”教学评价理念,将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这实际上并不符合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应在原有教学评价模式基础上加以改良。比如,教师可以从评价方式上进行改良,开设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渠道,让学生在接受教师评价的同时,也有机会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在学生的反馈中教师能更真实的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进而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调整后续教学计划,这对实现课程教学“减负增效”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除了核心知识的掌握意外,还要对学生核心思维、核心品质以及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并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让学生找到未来课程学习的侧重点,并了解自己每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如此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清晰自己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此也能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经过2021 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初中的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有效实现数学课程的减负增效。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知识数学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