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2023-10-17柴国卿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柴国卿

(会宁县郭城驿华峰初级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26)

引言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注重学生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深度与持续性,为学生构建以交流探究为主的学习环境,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由数学教师单向灌输数学知识的教学形式,以此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性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遵循减负增效提质的教学原则,合理衡量知识教学、课堂互动以及教学活动。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

1.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数学教师要落实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基于学生在心理特征、学习特点以及知识水平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确保通过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针对优等生,数学教师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针对中等生,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针对学困生,数学教师需要以巩固学生基础性数学知识为主,加强学法指导,让学困生以获取试卷中基础知识的分数为主。

1.2 注重学生思维引导

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水平,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以往,数学课堂教学以数学教师为课堂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理解长期以往,学生便易于失去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初中数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同时还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参与,让学生可以积极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理解切实掌握数学知识,因此需要数学教师通过设问启思的方式加强教学的引导性。

1.3 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完成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其完成解释以及应用的过程,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标注与勾画,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分析与思考的统一,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于数学活动形式的理解以及认知[1]。

1.4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学习思维与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数学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也需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数学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为前提,加强课堂的引导性与开放性,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对教学进行动态化的丰富与调整,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按照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以整体视角将因材施教与层次化教学进行共同落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引导。

2.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要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数学教师能够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确保教学符合学生心里特征与思维认知的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作用,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即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在此过程中,虽然多数数学教师都能够针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目标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教学对策,但实际的教学效果普遍难以达到数学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依旧存在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学生因素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初中教育作为初级教育,其培养目标并不是培养专业的人才,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层次的多数学生,教学速度以及教学难度也以该阶段学生为主,而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知识基础以及思维水平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于统一化教学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上述背景下,高于平均学习水平的优等生往往存在听讲效果较低的情况,而低于平均学习水平的学困生在学习时也易于感到困难,学习能力处于两级的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无法好的良好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的提升不够明显。此外,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遵循增质提效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作业的精简性,以至于在课堂中讲解作业内容的时间更多,讲解知识的课堂教学时间有着一定的减少,同时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加,课堂探究学习与独立分析问题的时间减少,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以及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中仅仅是按照数学教师的教学进行学习,或是在课堂互动环节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对于数学知识依旧处于知而不解或是半知半解的情况,学习效果较低。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只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符合学生学习层次的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主观性的驱动下自主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作为一门具有严谨性特点的课程,其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学生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无法通过短期的学习获得明确的学习成果,而多数数学教师都能够迅速的掌握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情况,即对数学课程有着充分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在课堂发言与课堂互动环节中也有着较高的主动性,而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普遍惯于安静听讲,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甚至存在分神、开小差的情况,学习氛围更加沉闷枯燥,因此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低于具有一定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数学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2]。

2.2 教师因素

一方面,观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对于教学方向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而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足,选择的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变化速度较快,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方法也有着多方面的差异,而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虽然能够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确定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学流程的衔接性以及整体教学环节的平衡性,但仅仅是以自身的教学思维与视角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较为单一,固定性较强,没有结合学生表现出的差异化特点,针对的教学群体以中等生为主,以至于教学内容无法面向全体学生,与部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符,对于优等生而言,部分数学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与延伸,对于学困生而言,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较为难懂,从而造成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课程的认知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相较于小学数学知识,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更加显著,学生只有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转变过程,并掌握正确学习数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思维,才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层次,而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没有注重学生数学概念的培养,在备课时也仅仅是以宏观的教学内容作为框架,以至于部分学生因缺乏清晰的数学概念而对数学知识不理解,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也易于感到无从应对,而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便是部分数学教师认为认知概念的学习较为简单,并不具备过多难度,因此在教学定位上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展开分析为主,并让学生直接分析问题,对于概念的讲解并不具备充足的重视,通常都以口语讲解的方式进行带过,不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也以机械式记忆的方式为主,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较为僵硬,当学生在分析具有综合性的复杂问题时,学生往往无法通过数学思想探究出有效的解题思路[3]。

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3.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教学环境的构建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数学教师要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注重教学课堂构建的实效性,在遵循“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具备的影响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学习。情境教学法作为具有实用性与泛用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背景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对知识从学习、理解到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完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的过程,形成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完成自我提升以及思维发展。从客观角度来看,数学作为一门具有生活化特征的课程,其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可以应用到学习当中的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从知识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于部分数学知识的初步认知通常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将教学的设计重点从教材转变为生活,选择与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符合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易懂,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学生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提出座位是依据电影票中排与列的数字确定,在此之后,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剧院第6 排、剧院第3 号、剧院第6 排第3 号三个条件,让学生说出哪一条件可以确定座位,以及另外两个条件不能确定座位的原因,引出“确定平面中某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值”的概念。在此之后,数学教师可以以班级学生的座位为情境,以a 代表排,以b 代表列,用(a,b)的形式表示学生座位坐标,并随机进行点名,由学生回答座位坐标,或是随机设计座位坐标,由学生指出该座位的学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思考座位坐标中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4]。

3.2 结合问题驱动,加强教学导向性

初中数学新课改明确提出,数学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意识,让学生在掌握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的基础上,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具有导向性的功能,数学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性,促使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问题导向性的引导下完成对问题思考与分析、应用与解答、总结与概括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实现思维的深度参与。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回忆有关三角形性质的知识,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形的性质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猜想与假设,并让学生根据数学教科书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与思考,阐述对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的看法,提出自身的观点,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关键内容对概念进行提炼与总结,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概括,或是提出分析思路,在此之后,数学教师便可以导入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合问题对相关知识进行展开,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概念。

3.3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学习行为表现特点上也不尽相同,统一化的教学难以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分层教学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核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效教学,让学生基于自身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数学教师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障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数学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必须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基于自身得到提升,通过开展分层教学的方式实现教学的全面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分式方程》一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前,首先需要掌握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数学知识基础、思维灵活程度作为分层标准,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提升组与拓展组。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如要求基础组学生掌握必学的基础知识,要求提升组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基础知识,要求拓展组学生注重自身创新性思维与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若想要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必须要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学习环境氛围建设,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化、灵活化,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问题驱动加强教学导向性,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莲心宝宝有话说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