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17王德玲
王德玲
(会宁县韩家集镇云台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18)
引言
在新课标的改革环境下,合作阅读在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了合作学习阅读所具有的意义。合作学习阅读可以锻炼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逻辑,并可以强化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敏捷性。从而也可以锻炼小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夯实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而在此进程里,小学生合作阅读时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激励他们进行自由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合作学习阅读的教学模式要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进行不同的实践活动,指引小学生在众多的合作阅读活动中参与进阅读教学里。
1.阅读教学的现状
1.1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正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照着规定的教材内容教授,但很少积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教学也采取了填鸭式的方法,让学生只知道如何与老师一起学习,却不懂如何自己学习?没有培养出正确对待知识的观念;或者教师会滥用课堂教学活动,往往在形式上超越了现实,导致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忙碌了半天,这不仅大大浪费了课堂上有效的教学时间,而且在课后,学生对这门课的知识也模糊不清,成绩不佳,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优质教育科学的目标。面对这些教育挑战,教师需要反思课堂教学的形式。
1.2 教学效率低下
小学语文教学是中国现代人文学科下的一项基础性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在于培养他们的基本人文素质。在语言阅读教学中,因为教师重视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没有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小学学生的自制力往往很差,学习理解能力也差,其学习困难主要来自于老师在教学中的错误指导,在课后的复习和活动中缺乏老师监督,学得太快,忘得也快。而第二天的课堂上,则需要借助新课的学习知识组织学员的整体复习,导致课堂效果较差。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合理的学习观念,这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1]。
2.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对策
2.1 营造质疑问题环境,组织学生合作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提问环境,通过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使他们能够通过联合讨论建立互动关系,实现了共同阅读和促进的目标。特别是,在一种有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与学生的阅读组织合作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指引学生主动提出问题[2]。教师在课堂上应选择最适合的主题文本的内容,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课题环境中,然后通过问题引领他们走进课题讨论中,启发他们的课题意识,引导他们的疑问,由学生带着问题和班级同学展开探讨,然后是一个联合阅读环节。第二,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在共同的阅读中,学生之间的反思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而学生在冲突的影响下,会回到原始文本中寻找答案,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3]。
例如:在进行“登黄鹤楼”教学中,语文老师提出了: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你有过登高的经历吗?经过小组团队之间的讨论和研究,团队中的小学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第三,激发学习者自己反思,让学生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学生在共同阅读时已经对文章进行了理解和研究。为此目的,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表达意见的时间,确定主题,指导小组根据课文的成果进行思考,并总结合作学习会议,提高其合作阅读的意识。
2.2 以角色扮演,促进合作阅读
为了让小学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现的文化情感,小学生必须立足于作品的历史环境,总结作者的亲身经历,进入作者的灵魂,从而真正理解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受[4]。老师们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集体角色扮演和相互沟通,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文本中的人物,探寻更多关于文章情节的信息。在人物扮演游戏中,教师首先要确定人物扮演的所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基础的了解,熟悉文本的故事环境,从而掌握课文中每个人物的形象特点,让学生有一种替代的感觉,教导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确定演出的目的,让小学生做好表演的预备。其次,教育学生选择人物表演并进行分类锻炼,不同人物间就如何表现展开探讨,彼此激励,进一步提升表现力。最后,老师要求各组展现学习的成绩,并且使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回归到表演的人物情感中,并通过对人物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5]。
2.3 通过班级辩论,进行合作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引导小组间对指定的问题进行怀疑提问,并使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小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文本研究,提高阅读能力。利用集体辩论展开学生之间的合作阅读学习,这种辩论方式对听、说、读、写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练习。各个小团队在争论、表达双方的观点,以及各组人员在倾听、记录正反方意见,此外,完成一系列辩论的过程是训练阅读、口语和写作的过程,而辩论的进程中也是在锻炼小学生逻辑思维,可以更加有效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按照合作阅读的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辩论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有争议的主题,激发学生思考、研究、辩论和讨论。老师从具体的课文开始,全面地发掘文章的含义,以文章为依据,通过多角度的开放式提问,学生可以对老师指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课上,语文老师对“牛郎与织女可以相见吗?”进行了提问,让正方和反方的都知道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是进行积极准备辩护的方式。其次,教师必须检查讨论时间。总的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应限制辩论最多不超过15 分钟的阅读合作时间,让学生总结和表达他们的观点完整呈现,从而达到目标的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教师应加强监督、指导和评价,及时纠正双方的错误意见和错误观点,防止脱离主体,使他们能够根据主体展开讨论。另外,老师也可以分组进行考核,对各小组的成绩予以反映,增强合作阅读的有效性。
2.4 利用竞赛活动组织小组阅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言阅读阶段,通过竞赛进行联合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参加小组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活动扩大学生的研究思路,同时提高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教学中,教师结合成语、古诗背诵、古文阅读,举办竞赛,设置必填题,和一些有关的中国历史内容设置抢答题,在这种多样化又富有兴趣的竞赛活动中,小学生的主体能力被有效的激发了起来,他们能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比赛活动,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加强自己的学习知识,也可以学习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同时在老师和同伴的引导下,进一步增强自信,老师进行课堂督导检查,确保竞赛活动圆满完成,向获胜班级颁发奖品。
2.5 在课外进行合作学习阅读
合作学习阅读的模式要融入应用于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中,更要融入学生课后的拓展阅读。在传统的课堂学习方法下,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后并没有时间和空间在一起进行合作学习阅读。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教师也可以在课后阅读中运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通过虚拟空间进行合作学习阅读,并动员他们在课后扩大阅读的倡议,使他们能够在共同的监督下共同成长。
例如:学生在阅读完《爬山虎的脚》一课后,老师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内容相似的作品,然后让他们利用线上平台一起阅读、共享作品,并要求他们回家观察一株植物,了解它的生长环境,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水果等。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它们,在线交流信息。这使小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主观主动性,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自学意识。其次,教师要重视经验,进一步完善课后阅读方法。老师应该注意学生在课后确定阅读目标的效果,并根据学生核心素质成长的方向,减量提质,以强化学校对学生的层次性、阶梯化培养。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老师应按照班级教育任务制定课后读书目标,确定诗词的从易到难,对学生读书水平作出相应的要求,这可以帮助不同层级的小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共同学习阅读,实现因人而异的个人学习,使学生得到更多地知识,有效地提升他们合作阅读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培养对学校教育有着重大的作用,而合作阅读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在阅读上的质量,对他们而言,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认知方式,对于小学生在教育领域亦或者其他领域的教学中都能带来重要的作用。而合作阅读方法的养成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小学生还处于教育的朦胧阶段,所以,学校语文教师的引领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们在对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阅读教育上应该进行分组设计和正确引导,使他们可以在教育中更有效的激活思维潜力,并且可以埋下合作阅读,团结与互助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