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蕊:把居民的小事当大事办

2023-10-16梁伟

中华儿女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山水居民社区

梁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针对这一目标,无论是社区工作者,还是广大物业服务企业,都在不斷寻找增加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钥匙”。

这把“钥匙”,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沁山水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孙蕊一握就是15年。挨家走访调查居民家庭民意,为居民在小区门口建起公交站,引来四通八达的公交车;积极谋划、多方协调,借助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精神沁园”红色文化基地,使其成为彰显红色力量、凝聚党心民心、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阵地;抓好基层治理,加强资源整合,注重创新模式,发起并成立沁山水南社区“You·爱”志愿服务队……

除了这些工作的开展,孙蕊更多的还是与老百姓在一起。给师阿姨剪指甲,陪张师傅去医院,为身体不便的阿姨换床单、洗纱窗……这一件件老百姓生活中的小事,都成了孙蕊心头的大事。多年来,她的手机从不关机,也不静音,就是方便居民们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找到她。

孙蕊说:“我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不管用什么形式,把人凝聚到一起,让他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讲话到说心里话,从对社区事务不关心到关心。社区工作和老百姓接触最多,一定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居民的小事当大事办。”

“老百姓的认可就是最大的奖励”

北京远洋沁山水小区内,阳光下的乔木树影斑驳,北门的葡萄藤织出一片绿色图景,藤蔓漫无目地缠绕在木梁上。微风吹过,抬头看着蓝天白云和绿莹莹的小葡萄,令人心情格外惬意。在这里工作了十年的孙蕊,却从未有此般的闲情逸致。

“您好,我突然感觉头晕得厉害,家中就我一个人,能否陪我去趟医院?”辖区独居老人赵阿姨向社区发出求助。接到电话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刻赶往居民家中了解情况,确认赵阿姨行走能力正常后,立即陪同她前往医院就医。挂号、门诊、做检查……最后安全送回家。

师阿姨近期做饭时,不小心切到手指,找不到消毒用具。老伴瘫痪在家、行动不便,无法给予帮助,她只能电话求助社区。工作人员准备好棉签、碘酒、创可贴等消毒用具送到居民家中,帮助伤口消毒、包扎,并把消毒用具放置在家中易拿处。

25号楼的王阿姨背部受了伤,洗完澡后,不好上药,一个电话,孙蕊就上门了。这几年,王阿姨但凡遇上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孙蕊。“你就是我小闺女,有困难,我不找你找谁呀?”这样的话在沁山水南社区工作人员胡雪媛的耳中,就是居民对社区工作者最大的褒奖和肯定。

“我们主任一直和我们强调,社区居民的事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孙主任一副热心肠、两条勤快腿。讲话快人快语,走路更是风风火火。跟她去社区巡查,一没留神就‘掉队。手机步数榜上,她总占头一名。平均下来,每天走个10000步不叫事。”胡雪媛说孙蕊“坐不住”,找她说点事总得“见缝插针”。

“办公室要是不见人,肯定又进社区了。”社区工作人员张勤说,“你看她平时说话快,跟居民可有耐心了。遇上反映问题的,人家说多难听的话,她也不着急。”

在同事眼里,和孙蕊一起工作,她的热情和真诚总能感染身边人,而且出现问题的时候,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前两年,社区内地上装修,因为有噪音,社区内居民意见颇大,与施工方对峙,剑拔弩张,孙蕊站在中间进行现场调解,胡雪媛也冲了上去,她说,“当时气氛挺吓人的,但是跟着这样的领导,遇到什么危险,我也不害怕”。

这就是孙蕊,只要是和社区居民相关的事情,她永远不退缩。“不管什么工作,想干好就得靠勤奋。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再苦再累也值了。”孙蕊说。

18万平方米是沁山水南社区居委会的管辖面积。1443户居民,其中550户公租房,893户商品房,都是孙蕊的服务对象。这里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更是她时刻牵挂的亲人。

孙蕊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社区工作者,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尊老爱老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应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向有需要的老人伸出援手,为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帮助,让老年人的生活更舒心、更幸福,是我们社区工作者的责任。”

“老旧小区讲的是人情”

1982年,孙蕊出生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这个北京姑娘对于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师范专业毕业的她也曾经在幼儿园实习当过老师,但因为不精于唱歌跳舞,加上当时年轻的孙蕊感觉没有信心担负起孩子们成长的重担,义无反顾离开了教育行业。此后,她做过销售,进过广告公司,在报社也工作过,几乎每个工作都有不错的成绩和收获。

2005年,机缘巧合,孙蕊成为北京社区公共服务热线96156的坐席员。“那时候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每个社区写材料,或者将社区活动发布推送出去。那一年对我来说挺难熬的,收入也很低,但让我对社区工作有了基本了解,感觉社工们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居民,处理的事情也很有挑战性,我感觉挺有意思的,愿意去尝试这样的工作。”孙蕊说。

带着这样的目标,孙蕊通过了北京市社会工作者考试,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社工。2008年10月,她就开始在西里西社区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八个月后,孙蕊又被调往永东北社区,这一干就是五年。孙蕊说,老旧小区讲的是人情,而刚参加工作的她显然是不懂的,北京女孩性格大多比较直,她说话也不懂技巧,经常得罪人。那时候,有社区居民遇到困难找到孙蕊,能解决的问题,她一定不遗余力去做,但凡解决不了的,她会直接告诉居民“办不了”。孙蕊说:“当年的我说话比较直,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样的回答让一些居民没法接受,有老同事发挥传帮带作用,教她如何做居民工作:“你做不了的,你可以告诉居民办不了,但是你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看看有没有其他解决的途径,如果能办更好,倘若实在解决不了,我们也帮他想办法了,这样,居民是不是就能理解我们的工作?”

孙蕊一点点去习惯,慢慢去改变,如何和居民沟通?怎么去处理家长里短?如何接触重点人群?她看着老社工们怎么去做,自己在思考的同时“有样学样”。社区的老书记有一本记事本,孙蕊发现他總是把处理问题的思考写在本本上,打从那一刻起,她也开始记日记,每天都总结,把这一天的工作情况做好记录,直到今天,这个习惯从未改变。

孙蕊说:“老旧小区的老党员特别多。老党员每天早上9点开始巡查小区,风雨无阻,他们分成十三个支部,每个支部承担的责任都不一样,我就跟着一起去巡查小区。我感觉这个传统特别好,因为大家一边巡查小区,一边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们教会我很多工作技巧和与居民们的沟通技巧。”

这五年的社区工作,孙蕊收获很大,一步步成长起来,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她说自己不仅仅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更明白了社区工作如何开展。孙蕊和当地的居民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她到了沁山水南社区后,还有很多以往的居民来看她。有人说:“小蕊,我就去看你一眼,看一眼就走,不耽误你工作。”那一刻,看着这些人的背影,孙蕊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说:“这或许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把‘你我他变成‘我们”

2013年底,沁山水南社区刚刚成立,孙蕊就开始“一肩挑”。因为社区刚成立,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从头开始,而这个团队很多都是新进社工,完全没有居民工作经验。为了将团队带起来,孙蕊把自己的经验一点点分享给大家。

“刚来的时候,办公地点都没有完全弄好,孙主任就带着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我当时啥都不懂,还有一些自己的小脾气,和社区居民沟通都很困难,她就手把手教我,带着我一起做工作。”张勤说:“每每遇到居民有新需求新问题时,她的习惯是先记录,事后再拉上我们进行研讨、走访,感觉居民们遇到的问题,她都会竭尽全力去解决,孙主任就是我的目标和榜样。”

居委会对社区住户不了解,居民对居委会也一无所知。“当然也有主动登门的,那是拍桌子的,踢板凳的。”孙蕊说。面对混乱的社区状况,她带着同事主动登门走访。每敲开一扇门,常面对猜疑、不屑、冷言冷语,甚至摔门。“您对社区有什么意见?”“愿意当楼门长吗?”重复着同样的问题,他们一行人不辞辛苦,用了几个月时间,访问了所有住户1443户,摸清了3000余居民的情况。谁家是孤寡,谁家是双职工,谁家有残疾人……居委会整理了多本台账,也集中总结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多个大难题。

孙蕊坚信作为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手勤、脚勤、脑勤、嘴勤”是必备的要素,所以在沁山水南社区,她会走到居民间,聆听居民诉求,向居民取经,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判和工作推进。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年三十依旧,以至于在沁山水南社区的十个年三十的晚上,孙蕊都是在社区度过的。

社区不仅仅是家长里短的小事情的堆积和解决,还要关注居民们的精神需求。凭借曾经的工作经验,她发现社区内红色基因氛围不浓郁,党员群众聚不起来。为改变这一现状,孙蕊借助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精神沁园”红色文化基地。

2017年4月,“精神沁园”红色文化基地挂牌,占地1200平方米,由红色文化空间、传统文化空间、文化欣赏空间、文化创意空间、文化活动空间组成,全年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地。依托这一阵地,沁山水南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为党建协调委员会提供议事协商场地,积极引领各类组织、居民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生活垃圾分类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共同推进区域发展。

在“精神沁园”红色文化基地参加高质量、高频次、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对沁山水南社区居民来说就是“文化大餐”。经常来文化基地“打卡”的居民杨翠兰说,这里让人体会到家的感觉,不但可以在“家庭大书房”读书、写字、画画、弹琴,还能在“会客厅”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聊天。

“疫情期间,虽然红色文化基地闭馆,但线上活动不停,我们结合社区防控工作,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及形式,组织开展抗‘疫书画展、垃圾分类、朗读等各种‘云课堂。”孙蕊说,经过几年运作,社区形成了“朗读者”“中华志愿者送福进万家”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品牌,辐射带动作用成效显著。

除此之外,沁山水南社区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You·爱”志愿服务队。队员成立之初只是“You·爱”青年团支部的拓展与延伸,由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组成,针对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志愿服务。

出乎孙蕊的意料,“You·爱”志愿服务队阵容在党建引领下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先是退休老党员、老街坊参与进来,后来驻区社会单位也加入进来。服务队也由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150余人,成为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的重要平台。

“因为耳背,跟人说话太费劲了,现在有了这个赠送的助听器,说话不用大声喊了,看电视也不用开大音量了。”87岁的杨老先生笑着说。原来,沁山水南社区党支部联合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党支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学部研究所党支部、京东健康听力中心、武警总医院等单位开展爱耳日主题公益活动,通过科普讲座、现场听力检测及助听器捐赠活动等活动形式,推动爱耳护耳知识的普及,帮助10位老人重回有声世界。

孙蕊说:“这几家单位都是社区共建单位,也是服务队的成员。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便民服务活动已成为服务队日常。我们一定要把‘你我他变成‘我们。”

“好的社区治理一定是有温度的治理”

“服务群众光有真心和热情还不够,更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隔着电话、隔着门,心是贴不紧的。了解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不仅是在花园广场拉家常,在居委会里搞活动,更要挨家挨户敲开门、走进屋,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孙蕊说。

沁山水南社区常住人口2853多人,年轻人上班、孩子们上学、老年人买菜购物……对公交需求较大。提起社区周边的公交站点,居民们颇有怨言。原来,社区附近的公交站点有不少,但每一个都不近。不少居民向社区反映,莲石路上没有临近的公交车站点,希望能在现有的莲玉桥东站和远洋山水小区南站之间增加一站,便于大家出行。

听闻居民诉求,孙蕊开始谋划,报告给八宝山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街道发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作用,第一时间吹哨区城管委、交通支队、市城养中心等相关部门召开会商会,组织人员现场勘查,研究增设配套公交站点的可行性。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下沉沁山水南社区的干部也积极了解情况,及时将群众的呼声反馈给区交通委、公交集团、交通支队等部门。

最终,在各部门积极推进下,公交集团在莲石路辅路设立莲玉桥西公交车站,增设为472路、890路站点,并于4月15日进行472路车首站停靠,顺利解决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看着居民们出行方便了,孙蕊也笑了。

每当解决好社区内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孙蕊总是很快乐很满足。她说:“不怕反映问题,就怕不来反映问题。我的心态其实很简单,为居民服务,为他们多办些实事,多解决困难,咱工作不求名不求利,为的就是一份踏实与责任。”

在沁山水南社区,好多居民大妈都亲切地叫孙蕊“闺女”,她的贴心与好脾气让社区居民觉得很亲切。在孙蕊看来,和社区居民交道打得多了,居民和自己就成了一家人,家里有啥事,她当然要管,还要负责任地管。

顾了大家就顾不上小家。提起自己的儿子,上一秒还在笑着的孙蕊扬起了头,可是泪水还是忍不住往下流。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更别说督促孩子的学习了。她说自己的好脾气都留给了社区居民,对儿子完全没有耐心,常常发脾气,学校老师来电话,说儿子发烧了,她说“给吃点药吧”!但是社区的某个阿姨要是发烧了,她可能五分钟就会敲开对方的门,所以对于孩子,她是亏欠的。

今年,是孙蕊在社区工作的第16个年头。作为居民的贴心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她一件件都记在心里,她说:“只有到居民中去,才能听到他们最真实的心声;只有让居民参与到社区的决策过程中,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好的社区治理,一定是有温度的治理。”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猜你喜欢

山水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一处山水一首诗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山水》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