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23-10-16于航高航王利舟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校教育信息技术

于航?高航?王利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信息时代,只有培养信息化人才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以高校教育为例,阐述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思考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以往传统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也为教育模式系统的改革优化提供了机遇。从这一层面分析,高校需要积极总结并归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融合点,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对策。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生源类型的多样化

在信息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及使用的背景下,高校教育也有着办学多样化、教育对象广泛的特点,因为类型较多,所以应保留较为明显的教育特点。信息化教育正在向着地域、实践、教育群体优化层面发展,不仅可以加快高校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也能进一步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育内容整改的快速化

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不仅重视和谐、开放教学环境的构建,还重视通过网络与师生共享和创新知识。为全面实现这一指标,传统教育内容应当更为开放化、动态化,在确保学科领域知识点都相互关联的同时,重视培养教学开放化的设计队伍,使教师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避免教师在未来开展教学时消极应对,这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1]。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批量化

在高校各科信息化建设布置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网络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在专业化教学模式的支持下,使学生可以通过跟进课程内容形成创新意识,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多种资料共享及在线交流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也可以掌握更多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二、教育信息化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可以说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动力,对教育而言,教育信息化不仅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也能够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提升其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最为重要是可以优化学生们的学习模式,是保障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手段。

(一)有利于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基础教育环境

教育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为人才培养营造出有利于其形成创新意识的环境,對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教育信息化也可以通过网络构建起学生与多个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科技创新的趋势。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利用网络交流更具便捷性的特点,让学生们能够在跨专业间进行学习交流,有助于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知识基础。网络课堂及网络教学讨论区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学活动成果及资源的共享,教师也可以及时调整和研究教学方向,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阶段和交流阶段遇到的各类障碍,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现代化教学软件丰富了教学方式,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全面优化和丰富了教学过程及教学手段,也促进了课堂教学与外部的联系,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教育信息化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再借助多媒体视听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还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另外,教育信息化可以营造出反思性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探索提供更大空间,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与发展。

三、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常见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建设效果较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长时间都是以粗放型为主,硬件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产出不成正比,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育信息化设施利用效率较低

在高校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设施中,许多设备被闲置或没有被高效利用,教育信息化设备应用较少,缺乏配套的信息化技术课程,大部分课程只停留在初步探索层面。对于大部分高校课程教学而言,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演示工具,在辅助现代化教学时无法实现预期目标[2]。另外,还有部分高校建设的信息化教室越来越多,使教师对多媒体过于依赖,授课经常以播放视频为主,讲述知识的时间不断减少,同时因为网络课程的增加,减少了对实践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仅靠讲解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发展需要。

(二)教育信息化设施集约度较低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集约度较低这一问题会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为高校资源共享程度偏低,虽然部分高校构建了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各部门都是独立系统,没有实现有效共享,使信息技术教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环境,进而导致教育信息的集散功能较弱[3]。

(三)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

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相对薄弱,这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基础知识则是学生继续学习的根基,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能力较差,难以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化的知识与概念时,这对于学生学习发展和进步有一定地影响。此外,在知识学习阶段,如果教师忽视或不激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们的参与度也会随之降低,难以提高其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与教育信息化相应的制度体系及队伍建设不完善

我国诸多高校都已经设置了信息管理部门,但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制度体系并不完善,使得信息部门的职能体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部门管理分散,缺乏协调和统筹信息化工作、技术人员较少、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严重。

四、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始终坚持以生为本

在高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阶段,应当做到以生为本,教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此强化其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开展教学应与时俱进,不可过于强调知识,而需要重视教授学习方法,使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会举一反三[4]。教师也应当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思维,不再将自己当做课堂主体,将自己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启发者与引导者,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并为学生答疑解惑。例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预习并在预习阶段总结学习难点,之后在课堂中加以讲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自主学习习惯。

(二)构建问题情景及角色情景

大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都会将自己当做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其个性特点相对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知识充满期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开展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掌握和深入理解知识内容[5]。

例如,在进行《获取和浏览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构建教学情景:同学们了解老师的情况吗?如果老师将自己的基本信息都放入计算机中,你们如何获取和浏览这些信息呢?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好奇心。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引导:如何使用计算机中的网上邻居来浏览其他计算机中的信息?通过这一提问与前一个问题相关联,从而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之后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来倾听教师讲述的知识点,如计算机操作技术与操作方式等,教师可以教授如何使用网上邻居浏览其他电脑中的信息资源、如何通过资源管理器浏览存储在本地的资源、如何打开各种多媒体文件等,分步骤来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地帮助作用。

另外,还可以构建角色情景,引导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中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变成教师,教师变成学生,学生在课堂中讲述知识点,再由教师来做出评价。

例如,在进行《制作演示文稿》这一课程教学时,学生需要重点讲述素材搜集、素材加工、制作文稿以及演示文稿等知识点,教师应记录学生们的表现和知识讲解的情况,进行统一评价,找出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强化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有效性[6]。

(三)应用多样化的训练模式

在开展大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练习十分重要,而信息技术动作的练习需要确保模式的多样性,不可一味地重复训练某一知识点,多样化的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便是相同的项目也需要不断改变训练模式。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堂教学后上机练习,以此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已学知识,使学生可以在完成知识学习后,立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实施任务型教学,借助设置任务及考核奖励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快速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进行《高级动画制作》教学时,可以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五到六名学生,每组学生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来制作动画,在上交结果之后先引导每个小组互评,然后教师再评价并判定最终结果,获胜的小组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7]。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在小组内部各司其职,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互能力。

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具有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重视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信息应用能力,但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极大地影响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时多为学生营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力的人才。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

在日常教学开展阶段,教师应当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构建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为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应当强化学生在实践阶段的效果,校方可以与大企业之间沟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以此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实践平台与机会。在校企合作中,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行模式及相关信息,也能够及时获取企业招聘信息,减少在实习阶段可能出现的一些投机分子,有利于提升实践互动效果及效率。

(五)强化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中,做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为教育信息建设奠定强有力的基础[8]。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对于教育信息化人才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教育方式需要与时俱进,还应更新知识内容,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强化知识存储量。另外,还应当依照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建设及培训,建立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模式,积极鼓励师生自觉参与其中。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师生转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掌握信息技术与信息工具,并在科研及学习中有序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提升促进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五、结束语

结合全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诸多动力,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完善教育体系,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和调整教学手段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于航 龙芯中科(太原)技术有限公司

高航太原理工大學国内合作处

王利舟 太原理工大学大数据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李建波,杜祥军,李琳.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21,9(06):13-17.

[2]吕凤岐.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评《现代教育技术》[J].中国油脂, 2021,46(04):163-164.

[3]李红艳,李田甜.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J].教育观察, 2020,9(33):88-90,94.

[4]奚雪峰,张兄武,付保川,等.新工科“五新”背景下IT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0(06):68-74.

[5]成慧翔,李凯丽,赵晓艳,等.基于“新商科+信息技术”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2):129-130.

[6]刘付刚,郑爽,陈晓洁,等.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01):208-209.

[7]王怡.信息技术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 118-119.

[8]张立浩,朱宗强,李艳红.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人才培养“四度”保障分析——以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261-263.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高校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