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高管、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3-10-16刘谷金单娅红刘林林
刘谷金 单娅红 刘林林
(1.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2.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一、引言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力量。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1年企业的研发经费相较上年提高了15.5%,并且明确指出要继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1]。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要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由此可见,提升国家的创新水平,首先要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使企业提升市场价值、保持竞争优势、增大投资回报等。
如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公司利益相关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公司制下,高管作为企业的核心决策者,其决策决定着企业的绩效水平。由高层梯队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可知,高管团队的年龄、任期、性别等特征与他们的价值观念相关联,可以用来预测企业的绩效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高管职业经历、学术背景等个人经历也会影响其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业绩表现[3]。目前已有的关于高管个人特征与企业绩效的文章主要是从高管的生活经历、工作经历、学术背景等方面展开的。而对于发明家高管而言,以往的文献主要分析了发明家高管对企业创新绩效[4]、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而鲜少有人以超前行动的视角来探究发明家高管对研发支出进而对绩效水平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鉴于此,本文以2010—2020年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相对已有文献,本文可能有如下贡献:内容方面,本文主要分析高管的发明家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了超前行动在发明家高管与创新投入之间的调节效应,弥补了相关领域的不足,为高管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方法方面,将双重差分模型引入本文研究中,以往大多数文献将高管的特征变量作为虚拟变量利用普通多元回归来进行研究,而本文将高管的发明家背景作为一个外部冲击事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具体分析企业拥有发明家高管前后产生的相对差异,这个差异反映了发明家高管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净变化。另外,双重差分法还能够控制面板数据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观察的固定效应,从而解决部分内生性问题。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发明家高管与企业绩效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管理者很难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决定了其如何处理所得到的信息,即管理者的早期经历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行为[5]。由于具有发明家背景的高管和拥有其他背景的高管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别,因此,这类高管提高了企业管理层的多样性。此外,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讲,他们具有专业、细心、谨慎、专注、有条理等优点。这些优势可以使他们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因此,发明家背景作为高管的一个特殊背景,必然会对其决策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表现。
早期文献实证分析了高管的个人经历对其管理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的财务经历[6]、教育经历[7][8]、从军经历[9][10]、海外经历[11]、生活经历[12]、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业经历[13]、政治关联[14]等都会对其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关于高管个人经历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徐莉萍等(2015)在对发生婚变的上市公司高管进行分析得出,高管的婚姻状况对公司绩效有较大的影响[15]。高管离婚加剧了股票波动,减少了资本支出,降低了负债水平[16]。高管的政府工作经历整体上不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但对政府工作经历进行区分之后,地方政府背景对公司价值的正面影响要显著大于中央政府背景[17][18]。曹海敏等(2020)研究发现,CEO的海外经历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拓展研究表明,CEO同时具备海外经历和工作背景复合型经历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9]。专利发明的经历使高管拥有相关经验和技术资源,对企业研发活动有更加全局的把握,可以给出更加高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提升企业创新活动的质量,加快创新成果的产出,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高管的发明家背景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
(二)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
作为一种优质的竞争手段,创新不仅可以引入市场中原不存在的产品和服务来帮助企业形成新的可持续盈利点,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但是,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长期过程。因此,高管的个人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还可能作用于企业研发活动的某个环节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创新投入是研发活动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购买技术设备、聘请专业研究人员开展研发活动的必要前提。没有资金,一系列研发活动就无法展开。高管是企业决策的最终拍板者,研发活动决策的通过,创新投入金额的确定以及最后研发成果的产出都会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影响。
朱焱和张孟昌(2013)基于“特征—行为—后果”的研究范式,得出以下结论:管理团队的人力资本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较大影响,并且,创新投入在两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0]。张璇(2015)基于同样的研究范式,得出CEO特征通过影响创新投入进而作用于企业的绩效水平[21]。胡燕华等(2018)在对CEO专业技术背景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中,也证实了创新投入的部分中介作用[22]。拥有发明家背景的高管善于发现市场中潜在的创新机会,更加重视创新活动的开展,倾向于加大企业的研发支出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创新投入在发明家高管和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超前行动的调节作用
具有发明家背景的高管更善于利用企业内外部的资源来开展创新活动,并且快速将企业的研发投入转化为专利产出[23]。但是高管的战略决策会受到企业内部创新氛围的影响,如果企业内部的创新积极性不高,企业的创新活动就无法展开。具体而言,企业的超前行动水平会影响创新投入规模,也会影响发明家高管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投入程度[24]。创业导向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采取创业导向战略的企业一般具有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行性三个基本特征[25]。先行性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前瞻性。具备先行性的企业往往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取竞争优势:一是率先生产出市场中原不存在的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新的服务,由于是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中不存在同类竞争者,企业可以抢占市场份额,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二是企业已经在市场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在客户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即使有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也可以保持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26]。由此可见,超前行动可以使企业抢先取得市场份额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发明家高管而言,超前行动会使他们积极寻找并努力把握市场中存在的机会,通过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市场中不存在的产品和服务来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企业本身的超前行动水平太低,发明家高管的创新意愿就会和企业整体的创新氛围相悖,从而产生相反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超前行动在发明家高管与创新投入之间起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与数据
本文选取科创板和创业板1575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来分析发明家高管、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动态关系。面板数据的时间长度为2010—2020年。同时,本文通过以下方式筛选研究样本:剔除只有一年数据的样本,剔除交易状态异常的样本,剔除主要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最后得到5803个有效观测值。
1.企业绩效(Score)
与其他市场相比,科创板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一般来讲都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这类企业要积极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因此,此类企业的业绩波动比较明显,绩效水平难以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本文参照《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9》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维度,在充分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之后,选取了12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相关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本文使用熵值法构建企业绩效指标过程如下: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X`ij=
(2)对指标进行比重变换:
(3)计算指标信息熵:
ej=-k(S1jlnS1j+S2jlnS2j+S3jlnS3j+…+SnjlnSnj)
(4)计算信息熵冗余度:
dj=1-ej
(5)计算指标权重:
(6)计算综合得分:
Score=X`ij*wi
2.发明家高管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did,即企业高管具有发明家背景的虚拟变量。借鉴虞义华等(2018)[4]的研究,发明家高管的虚拟变量是通过CSMAR数据库收集并整理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20年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个人特征数据,并基于佰腾网(Baiten)手工搜集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有发明家经历之后所得。此外,为了避免姓名重合,对高管的简历信息进行了仔细对照。如果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有一个具有发明家背景,则定义该企业拥有发明家高管。
3.创新投入(LnRD)
创新投入不仅是对企业即将展开的研发活动的保障,而且反映了企业对于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企业来讲,需要努力进行创新来抢占市场份额、维持竞争优势进而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借鉴王佳(2020)[27]的研究,本文选取研发投入的对数来衡量创新投入。
4.超前行动(PRO)
采取超前行动的企业会积极寻找市场中潜在的机会并努力把握这一机会,抢占先机,加大投入研发资金,生产出市场中并不存在的商品来获取核心竞争力并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借鉴龚雪芹(2015)[28]的研究,本文选取留存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超前行动。
5.其他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size):企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企业对研发支出的投入和企业的获利水平。本文选取总资产的对数来衡量企业规模。
(2)企业成立时间(time):以往研究表明,企业成立的时间长短会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从而影响企业对于研发支出的投入和企业的业绩表现。本文选取企业成立年限加一的对数来衡量企业成立时间。
(3)股权性质(soe):国有企业,soe为1;非国有企业,soe为0。
(二)模型设定
双重差分法是将制度变迁和新生政策视为一次外生于经济系统的准自然实验,观察政策这一外生因素对被解释变量产生的净效应。本文将高管的发明家背景作为一个外部冲击事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进一步分析发明家高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
为了检验上述影响,本文设立模型(1):
Scorei,t=β0+β1didi,t+β2Xi,t+γt+δp+ξi+εi,t
(1)
didi,t为解释变量。didi,t分为个体维度的分组变量treat和时间维度的分组变量period。treat区分的是企业是否拥有发明家高管,period区分的是企业拥有发明家高管的时间。依据DID模型进行处理:(1)构建变量cmcyear,该变量表示上市公司拥有发明家高管的初始年份。对于拥有发明家高管的企业,如果小于初始年份,didi,t为0;如果大于初始年份就满足treat和period两个维度,didi,t为1。对于没有发明家高管的企业,初始年份这个变量就是缺失值。(2)变量cmcyear本身起到了treat的作用,也兼顾了period的作用,由此可以得出didi,t的值。Scorei,t为被解释变量。Xi,t为所有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成立时间(time)、股权性质(soe)。γt为年份固定效应,δp为地区固定效应,ξi为行业固定效应,εi,t为误差项。
式(1)表示发明家高管对企业绩效的效应评估。分析发明家高管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需要将中介效应融入双重差分模型。因此,参照温忠麟等(2005)的中介效应[29]设立模型(2)~(4):
Scorei,t=μ0+μ1didi,t+μ2Xi,t+γt+δp+ξi+εi,t
(2)
LnRDi,t=α0+α1didi,t+α2Xi,t+γt+δp+ξi+εi,t
(3)
Scorei,t=θ0+θ1didi,t+θ2LnRDi,t+θ3Xi,t+γt+δp+ξi+εi,t
(4)
上述式(2)~(4)依次表示中介效应检验的三个步骤,若式(2)中的μ1显著,式(3)中的α1和式(4)中的θ2均显著,则表明存在间接中介效应。分析式(4)中的中介直接效应θ1是否显著,若显著,则继续判断α1、θ2/θ1是否同号,如果两者同号,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式(3)可以检验发明家高管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但是分析超前行动对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则需要将超前行动融入双重差分模型。因此,参照温忠麟[29]的调节效应建立模型(5)~(7),具体如下:
LnRDi,t=τ0+τ1didi,t+τ2Xi,t+γt+δp+ξi+εi,t
(5)
LnRDi,t=ω0+ω1didi,t+ω2PROi,t+ω3Xi,t+γt+δp+ξi+εi,t
(6)
LnRDi,t=φ0+φ1didi,t+φ2PROi,t+φ3didi,t*PROi,t+φ4Xi,t+γt+δp+ξi+εi,t
(7)
上述式(5)~(7)依次表示调节效应检验的三个步骤,若式(7)的φ3显著为正,则表示超前行动起到了调节效应。
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设定与具体定义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本文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结果可知,高管具有发明家背景的样本占总样本数的62%;样本企业对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差异,且样本间超前行动水平悬殊,这说明在这些技术相对领先的企业,超前行动水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此外,样本企业的规模和成立时间相差不大。发明家高管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和超前行动水平都高于没有发明家高管的样本企业。初步分析表明,高管的发明家背景可能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此外,从控制变量的均值差异检验显著性来看,本文对控制变量的选取也比较合理。
表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基准回归
为检验发明家高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DID模型进行基准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发明家高管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验证了假设1成立。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三)平行趋势检验
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的前提是在冲击事件发生之前,所有样本企业绩效的提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发明家高管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DID模型进行平行趋势检验。本文以发明家高管事件发生的当年作为基期,考察冲击当年(current)、冲击之前(pre=1,2,3,4,5)和事件冲击之后(post=1,2,3,4)的时间动态效应,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拥有发明家高管前的5年里,相关系数和置信区间的趋势很不稳定;拥有发明家高管之后的4年里,企业绩效都有了明显提升,并且发展趋势更加稳定。
图1 平行趋势检验
(四)安慰剂检验
为了得到发明家高管的冲击给企业绩效提升带来的净效应,本文重新在所有的样本企业里随机抽取处理组,并随机生成冲击发生的时间,循环进行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安慰剂检验
由图2可以看出,随机生成处理组和冲击时间并循环500次试验之后,大部分冲击系数都聚集在0附近,而不是聚集在进行安慰剂检验之前的相关系数处。这表明前述式(1)基准回归的结果不是随机得到的,存在冲击事件的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1.PSM-DID估计
为了缩小样本自选择偏差,本文采用 1∶1无放回的最近邻匹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将股权性质、成立年限、企业规模作为匹配变量。匹配前后变量的均值及误差变化情况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匹配前后各个变量的均值基本没有区别,而变量的标准偏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图3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匹配之后各个变量的标准偏误更靠近0。因此,本次匹配消除了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的部分特征差异。
图3 匹配前后各个变量标准化误差变化情况
表5 匹配前后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变化情况
本文在进行上述一系列检验之后,采用PSM-DID的方法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排除样本偏差之后,进一步验证了发明家高管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表6 PSM-DID的回归结果
2.滞后期数
考虑到发明家高管事件冲击以外的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业绩表现,模型内生性问题也可能会对企业绩效的变化产生影响,故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滞后期数处理,结果如表7所示。表7分别列示了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滞后1~5期的处理结果。由表7可知,在拥有发明家高管之后的前两年里,发明家高管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但是提升效果不太明显。从第三年开始,发明家高管对企业绩效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相对稳定。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成立,即发明家高管的确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表7 滞后期数的稳健性检验
3.固定效应回归
为了使结论更可靠,本文采用固定效应多元回归模型再次进行回归,构建新的模型(8)~(10):
Scorei,t=ϑ0+ϑ1preceoinventori,t+ϑ2Xi,t+γt+δp+ξi+εi,t
(8)
Scorei,t=π0+π1preinventori,t+π2Xi,t+γt+δp+ξi+εi,t
(9)
Scorei,t=ρ0+ρ1ceoinventori,t+ρ2Xi,t+γt+δp+ξi+εi,t
(10)
上述式(8)~(10)式中,式(8)解释变量中的高管指的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式(9)中解释变量的高管仅指董事长,式(10)中解释变量的高管仅指总经理。结果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上述结论仍然稳健。
表8 构建新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
(六)影响机制检验
1.中介效应检验
前述研究表明,发明家高管可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而本部分结合前述理论,研究发明家高管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依据前述步骤依次进行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依据前述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可知α1、η2/η1均大于0,因此验证了假设2成立,发明家高管主要通过增大企业的创新投入来提升绩效水平。
表9 中介效应检验
2.调节效应检验
前述研究表明发明家高管可加大企业的创新投入,而本部分结合前述理论,研究发明家高管促进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依据前述步骤依次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在控制行业固定效应时,超前行动没有在发明家高管与创新投入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但是在不控制行业固定效应时,超前行动正向调节发明家高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这说明,超前行动正向调节了发明家高管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不存在行业差异。
表10 调节效应检验
(七)异质性分析
1.所有权性质异质性分析
企业的股权性质不同,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就会出现差异。本文根据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属性将样本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结果如表11所示,国有企业高管的发明家背景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作用,而非国有企业中发明家高管会显著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这可能由于国有企业有着更为复杂的经营目标,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因此,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支出挤占了用于开展创新活动的资金。此外,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聘任时会受到行政干预,晋升机制也不以业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高管的代理人身份更加突出,并且为减少决策失误,也会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
表11 所有权性质异质性分析
2.发展阶段异质性分析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树立的目标和面对的约束也不同。本文根据企业成立年限是否超过15年,将样本企业分为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结果如表12所示。结果表明,在成熟期企业中高管的发明家背景对企业绩效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是由于成长期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在这个阶段企业首先要生存,所以没有很大的动力去进行创新;而处在成熟期的企业大多数都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对于他们来讲,首要目标是保证市场份额不会丢失,因此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去提升企业的业绩。
表12 发展阶段异质性分析
3.地区异质性分析
企业所在地区不同,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本文根据公司所在城市是否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将样本企业分为北上广深企业和非北上广深企业两种类型,如表13所示。结果表明,不管公司所处位置在哪里,高管的发明家背景对企业绩效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明家高管通过加大企业的创新投入来提升绩效水平,企业加大投入进行创新不受时空限制。
表13 地区异质性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聚焦于发明家高管的冲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检验了高管的发明家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和多角度异质性问题。研究表明,高管的发明家背景可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发明家高管主要通过加大企业的创新投入来提升企业绩效;超前行动正向调节发明家高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国有企业高管的发明家背景更能显著促进企业绩效水平提升;发明家高管的存在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在成熟期企业中更为明显;对企业按照所在城市分类,结果表明,无论企业所在地在哪里,高管的发明家背景都可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高管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业绩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科学合理配备高管团队成员,提高发明家背景高管占高管团队的比例。第二,企业要合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加大创新投入以提高绩效水平,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第三,企业应该积极寻找并把握市场中潜在的机会快速实现自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