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2023-10-16曹海霞
曹海霞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给山丹县域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压力,也带来了很多思考,同时,暴露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预防机制,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成为当前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方面。为此,山丹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山丹县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全县共设置卫生计生机构316个。其中,县级机构10个(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计生协会、红十字会、药品配送服务中心、健康教育所、爱国卫生运动服务中心),乡镇级机构26个(卫生健康办公室8个<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卫生院9所<中心卫生院6所、一般卫生院2所、分院1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计生协会8个),村级机构212个(卫生室9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计生协会117个),城乡个体诊所及医务室61个,驻丹企业医疗机构5个,民营医院2家。全县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67人(编制内63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2人,注册护士709人,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6人(药师(士)、技师(士)),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87人,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编制床位1541张,实有床位 1487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10张。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7598万元建成山丹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投资10444.1万元建成5个县域医学中心及5个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投资4421.98万元优化提升县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投资3000万元提升仁汇医院康复能力。在县人民医院购置价值348万元的方舱CT一台,在中医医院配备价值400万元的方舱实验室,县妇幼保健院核酸实验室建成投用。投资6109.4万元的县医疗应急救治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投资9255.6万元的县中医康复疗养中心建设项目、投资3200万元的县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等正在全力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二)加速优化就医环境,基层医疗服务稳步提升。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均设有内科、外科、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药房、化验室、X光室、治疗室,配备了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三导心电图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和医疗救护车,建成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占比达50%以上,远程医疗服务量同比增加10%以上,确保90%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重症能够在县域内得到救治。坚持中西医并重,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均设有特色鲜明的中医综合服务区,94所村卫生室均配备了诊查床、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设施和电针仪、TDP神灯、中医治疗包等中医诊疗设备,常用药物配备均达80种以上。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县级医疗机构分别与省内外三级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19个,规范运行省级8个专家团队和8名山丹籍在外名医工作站,与省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邀请5名专家来山丹县开展为期1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传、帮、带”培育模式,逐步打破“高、精、尖”高层次人才匮乏和“老、中、青”人才梯队断档的不利局面。招聘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21名,为乡镇卫生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9名,县域医疗服务力量进一步加强。多渠道开展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订单定向医学生培训学习,加大对50岁以下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组织骨干全科医生1名、临床骨干医师6名和乡村骨干医生4名参加全市基层人才能力提升培训。评选省级优秀护士4名,市级优秀护士5名,市级优秀护士团队1个。
(四)加强质量控制监管,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严格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点,对依法执业情况进行督查整改,充分发挥7个县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职能作用,加大质控标准实施及重点技术监管督查力度,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推进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推行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日间康复等服务,提升病案质量质控水平。加强院感防控和医废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废弃物在院内的全过程监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医疗机构资源分布不够均衡。一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全县每千人口床位数、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0张、3.58人、4.77人,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但城乡资源分布还不够均衡;技术水平、重大疾病诊疗设备城乡还有差距。二是城乡医疗服务利用率差别显著。随着山丹县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县城居住人口大幅增加,乡镇卫生院平均病床使用率较低(仅为22.3%),位于城区的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平均病床使用率相对较高(为31.5%),城乡医疗服务结构失衡与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并存,医疗服务整体利用率有待均衡。三是社区卫生机构职能发挥不够。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致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健全,现有的清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清泉中心卫生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社區—医院”的新型服务网络还未形成,社区卫生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二)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一是医疗机构综合收入递减。受疫情影响,医疗机构部分人力、财力、物力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收入逐年减少,负担较重。县人民医院2020年至2022年综合收入为7689万元、8212万元、8541万元;县中医医院2020年至2022年综合收入为7636万元、6055万元、5699万元;县妇保院2020年至2022年综合收入为1871万元、2078万元、2097万元。除了县人民医院,其他2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后续发展后劲远远不足。
(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儿童、肿瘤、康复、慢性病等专科医院设置空白,口腔、眼科、妇产等现有专科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专科特色和优势不突出。各类医疗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科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特色品牌科室缺乏、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极度匮乏等问题。
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夯实医疗服务体系。夯实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个体诊所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全力推进县乡村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全县乡村医生诊疗率达到9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4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启动临床服务5大中心建设,在县域检验、心电和影像中心与乡镇卫生院互联互通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重点推动县级综合医院呼吸、感染、眼科、肿瘤、康复、介入、老年医学等7个学科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进一步扩充优质医疗资源量,年内将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打造为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积极探索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就医模式,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全县二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精细化线上预约、线上诊疗服务,多渠道提供就诊结果信息查询、缴费服务,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进程。
(三)健全社区服务网格。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高效的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基层医疗服务长效体制,配齐配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力量,补齐防治救治短板,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全力构建“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山丹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