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动力干预结合六步癌症告知模型护理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3-10-16叶俊彦吴文菊余梦玲陶佳男姚文琴
叶俊彦 吴文菊 余梦玲 陶佳男 姚文琴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200443
肺癌患者在中晚期时多具有呼吸困难、疼痛、高热等表现,其痛苦程度非常人所能忍受,由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肺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则是当下常用的一类姑息治疗方式,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重复性强等优点。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体内的瘤块则明显缩小,由此为原本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产生可切除性,或为氩氦刀冷冻治疗创造条件〔2〕。但介入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无法彻底治愈肺癌,且介入治疗无法阻断较大瘤块周围子结节的供血小动脉〔3〕。多数患者对于介入治疗的认知不够,致使其术前常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的不良情绪,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则出现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表现,且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厌食等不良反应,同样影响其治疗及预后。传统的临床护理针对干预行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时,仅集中于改善其肺癌的临床症状,较少针对患者的认知进行改善,由此导致护理效果不佳〔4〕。而在动力系统的影响下,人则会逐渐产生相应的行为,针对患者的行为动力进行干预,即为干预患者的心理行为矛盾,可推动患者产生健康的行为〔5〕。行为动力干预同样具有其局限性,即过分强调患者自身对于疾病的认知,需患者自觉遵守相关行为准则。SPIKES则是具有针对性的癌症告知方式,其对于癌症患者可产生积极影响,即选择适宜的方式告知患者其自身情况,以减轻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6〕。SPIKES在西方国家医疗护理领域广泛应用,国内则鲜有报道。但SPIKES在实际过程中如何将其连续、整体地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则是需要长期研究的内容。本次研究旨在将行为动力干预与SPIKES护理进行结合,针对干预行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观察对其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感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22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1例。诊断标准:①参照《肺癌诊断及治疗进展》〔7〕中关于肺癌的相关症状描述,患者均具有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痰中带血等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消瘦及相关骨关节增生或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等,大多数患者其他器官受累;②结合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其肺部存在明显的肿块,中晚期患者肿块≥7 cm,且在肺门至胸膜间存在条状模糊阴影,伴有胸膜侵犯;③结合患者的细胞学较差结果,其痰液中可检出脱落癌细胞。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患者均可确诊为肺癌,且均为接受介入治疗;③患者临床资料、既往病史清晰,具有自主交流能力;④患者对本次研究应用的护理方法无异议;⑤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衰竭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②患者具有精神类疾病;③患者对于本次研究所应用的护理方法不予配合;④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沟通能力差;⑤患者病历资料不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文化水平及家庭月收入水平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2.1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时向其宣教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注意事项及预后等,若对患者隐瞒病情,则不向其宣教;在介入治疗前后组织患者接受认知干预,为其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式、优缺点、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配合技巧,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遵从医嘱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合理、按时服用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应对措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鼓励其进食新鲜的水果及蔬菜,注意饮食禁忌,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予以适当缓解。
1.2.2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
1.2.2.1行为动力干预 术前24 h时组织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交流态度,注意微笑及抚触、眼神交流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引导患者对护理人员进行倾诉,鼓励患者诉说自己内心想法,尽可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待明确患者的内心需求后,给予患者专项的心理干预,即引导患者冥想康复状态,由此使患者建立自信心及安全感,并在患者后续的治疗过程中鼓励其保持良好心态。
结合患者间心理的矛盾差异及需求,并参考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等予以具体分析,为患者建立个体健康档案;结合患者的个人意愿为其制定健康行为指导计划,即包含生活方式、饮食、睡眠、运动、精神放松、科学治理、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干预措施。
在具体实施措施前,应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使其明确该行为指导计划的相关内容、重要性,并结合视频宣教、介绍成功个案等方式重点突出健康行为方式对患者疾病的影响;组织患者间进行沟通,引导患者分享自身康复经验,护理人员则为其指正不良行为,增进患者的认知,促进患者认真执行计划的相关内容。
在患者结束介入治疗后当天,护理人员开始监督患者完成健康行为指导计划的内容;在精神放松方面,引导患者在每日完成治疗后利用20~30 min的时间向患者宣教成功康复的病例,并促使患者对恢复产生相应的兴趣及动力,为患者消除抵触情绪;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在护理人员进行3次示范后,患者应自主完成后续的训练,或在家属的协助下完成;护理人员应每日定时对患者的健康行为指导计划内容完成情况予以检查,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并对其行为转变效果进行评估;患者若存在效果不佳情况,则应及时为其调整计划内容,后引导其继续进行。
1.2.2.2SPIKES护理 SPIKES护理分为面谈准备(setting,S)、感知评估(patient's perception,P)、患者信息需求度(invitation,I)、知识信息供给(knowledge,K)、应对情绪(exploring/empathy,E)、策略与总结(strategy/summary,S)等6个部分,具体如下。S:由科室内的1名护士长、1名主治医师、4名责任护士共同组建SPIKES护理团队,其中护士长负责对SPIKES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并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主治医师则负责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予以分析,并制定诊断计划,责任护士则负责后续的量表发放、收集,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在SPIKES护理活动开展之前,由护士长进入数据库查询SPIKES的实施步骤及方式,并组织团队成员学习;主治医师则对肺癌的发病、治疗及预后等知识进行讲解;邀请成功恢复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经历演讲;团队内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对SPIKES流程进行模拟。P:在向患者告知检查结果前,主治医师应以开放性的提问对患者的认知程度予以评价,即询问患者“您明确自身具有哪些疾病”“疾病对您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等。I:结合患者在患病后对于知晓自身情况的迫切心理,在对患者进行疾病告知时,需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引导性提问,以此评估患者对于知晓疾病信息的需求度;若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信息采取回避态度,则应与其家属进行疾病检查结果的交流。K:在了解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及态度后,由主治医师告知其检查结果,并指正患者认知中的误区,在告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交流技巧以减轻对患者的打击,如采用“我们有个不好的消息向您宣布”等类型的句式,并避免对患者应用医学专业的名词,且切忌使用警告类的句式;在告知时应尽可能保持平和的心态。E:患者在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后,常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如怀疑、沉默、焦虑、愤怒等,此时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情感支持,即以以往治疗成功的患者为例,向患者传递积极治疗的信息,并组织患者接受健康宣讲,重点讲述疾病过程中不良情绪对机体及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扭转患者的错误认知;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关心及鼓励。S:在告知患者其疾病信息后,责任护士应询问患者时候了解自身情况并做好治疗准备;患者若准备好接受相关治疗,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作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患者若未准备好接受相关治疗,则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进一步开导,使其明确治疗的目的与意义,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1.3 评价指标
1.3.1希望水平 应用Hearth希望量表(Hearth hope index,HHI)〔8〕对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对现实及未来的态度、应用积极的态度及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等3个维度,共包含12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在1~4分,总分为48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HHI量表评分。
1.3.2自我效能感 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Schwarzer,GSES)〔9〕对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10个条目,每隔条目具有“极不符合”“不符合”“符合”“极符合”4个评价标准,分值在1~4分,总分为40分,评分方式为正向评分,即患者得分越高,其自我效能感越好;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后的GSES评分。
1.3.3生命质量 应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10〕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该简表共含8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感及总体健康;总分为100分,评分方式为正向评分,即患者得分越高,其生命质量越好;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HI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HI量表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试验组患者对现实及未来的态度、应用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3个维度评分及HHI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对比
2.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SE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SES量表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试验组患者GSES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GSES量表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肺癌患者的护理不应仅停留在简单的宣教层次,应结合患者个人深层次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动力情况进行分析,后针对其行为动力进行重点干预〔11〕。而知情同意则是患者在医疗行为中应明确自身病情及治疗措施等相关信息,并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12〕。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其主治医师在进行病情告知时,多选择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进而由患者家属代替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由此致使患者对于自身情况认知不足。行为动力干预基于需求、动机等动力系统,即促使患者的欲求成为需求,是机体延续及发展生命的客观条件〔13〕。对患者的行为动力进行干预,即为参考患者的心理行为矛盾进行针对性干预,为患者养成健康行为提供必要条件。SPIKES是对癌症患者进行告知的一种沟通方式,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接受能力、文化水平等进行告知,最大程度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14〕。白玉玲等〔15〕研究表明,应用SPIKES护理老年肺癌患者,能够改善护患间的沟通效率。本次研究则对患者的行为动力与知晓情况进行干预,即从源头为患者解决心理行为的矛盾,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3.1 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HI量表评分对比无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HI量表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试验组患者对现实及未来的态度、应用积极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3个维度评分及HHI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由此说明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希望水平。即提示在以上两种护理模式的共同干预下,患者能够充分认知自身情况,并社会及家庭的支持下对当下自我状态、治疗目标及未来生活产生了积极期望,患者愿意采用积极的行为面对肺癌情况,结合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持续联系,由此表现出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的社会功能情况则显著优于干预前的状态,这与苏越等〔9〕研究结果相类似,故试验组患者表现出更为良好的希望水平。
3.2 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SES量表评分对比无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SES量表评分均有所提升,但试验组患者GSES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由此说明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即提示在以上两种护理模式的共同干预下,患者转变了以往的错误认知,并加深了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结合医师、护士及家属各方面对于患者的监督与支持,由此患者更易于明确治疗意义,其自我效能感则得以提升,这与李春霞等〔4〕研究结果相类似,故试验组患者表现出更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3.3 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对比无差异;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由此说明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命质量;即提示在以上两种护理模式的共同干预下,患者的内在动力与主观能动性得以提升,患者更加愿意遵从相关护理措施安排,结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配合,由此可有效减轻其肺癌的临床症状及介入治疗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促进其机体朝良性结局发展,这与李敏等〔11〕研究结果相类似,由此试验组患者表现出更为良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行为动力干预结合SPIKES护理针对干预肺癌介入治疗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希望水平,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及生命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