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表结合药物管理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3-10-16南楠李雪贾立新
南楠 李雪 贾立新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252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1〕。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自身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及较长病程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各种意外事件〔2〕。此外,由于患者无法对自身疾病具有正确认知,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3〕。因此,如何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特殊性、难预测性风险特点,应用风险评估表结合药物管理训练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间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4〕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疾病患者;④无法配合完成风险评估及药物管理训练患者;⑤妊娠、哺乳期患者;⑥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⑦不愿参与研究患者。观察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4~75岁,平均(51.65±13.64)岁,病程平均(3.66±0.64)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5~74岁,平均(52.17±13.70)岁,病程平均(3.67±0.6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护理干预3个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宣教、用药指导、监督用药、睡眠指导、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观察组患者接受风险评估表结合药物管理训练护理干预:(1)风险评估表应用: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采用“六防”风险评估表〔5〕(防冲动、防外跑、防跌倒、防藏药、防噎食、防自弃)对其评估,按照不同风险等级予以监控及分层护理,具体评估细则见表1。该表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52,效度系数为0.853,总分为28分,分值越高代表发生意外事件风险越大。根据评分情况将患者划分为低(总分<5分)、中(总分5~9分)、高(总分≥10分)3个等级。干预措施:在患者一览表上用“△”做标记,并标识患者姓名、风险等级,并以不同颜色标识内容,红色:防冲动,绿色:防外跑,蓝色:防跌倒,黄色:防藏药,粉色:防噎食,黑色:防自弃,将卡片系于床尾。①低风险患者:无“△”标记,患者病情稳定,多愿意配合治疗。安置在二级病房中可视范围内活动,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动态,予以针对性知识宣教,30 min巡视1次,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娱乐活动,风险评估表放在病历中,每周评估1次;②中风险患者:黄色“△”标记于一览表左上角,患者经劝导后可配合治疗,表面上病情稳定,但仍存在意外风险。安置在大病房可视范围内,评估患者认知、意志、情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睡眠、服务配合程度、精神症状、行走步态,结合心理护理,确保患者可和人正常交往、正常睡眠、服药、进食,风险评估表放在病历中,每3天评估1次;③高风险患者:红色“△”标记于一览表左上角,患者多极度不配合治疗,发生意外事件风险高。单独安置在一级单人病房中内,并安排专人看护,防止一切可能引发意外事件因素。由科室护士长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并由当值护士每日检查护理措施实施情况,观察患者服药依从性、用药后不良反应、睡眠质量及个人卫生情况,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若患者出现妄想或幻觉症状时转移注意力,必要时约束保护,避免发生意外事件,风险评估表置于床尾,每天评估1次。由于患者意外风险会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因而需及时根据动态评估结果重新调整风险等级,予以相对应护理干预。(2)药物管理训练:①个体训练:由2位专业精神科护士对患者予以渐进性训练,2次/w,内容包含如何正确拿药、核对药物以及正确服药方式,鼓励患者单独完成各个环节,并及时纠正训练过程中患者出现的问题,反复训练直至患者可熟悉掌握整个流程,对表现突出患者予以奖励。②团体训练: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对患者进行训练,授课者为资深精神领域专家,45 min/次,共4次,授课内容包含服药重要性、药品分类、保管、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使其了解谨遵医嘱用药重要性,掌握药物分类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独立用药,并鼓励患者将自身真实感受向大家分享,积极参与病友间互动,提升其服药依从性。
表1 “六防”风险评估表
1.3 观察指标
①意外事件:包含暴力、自杀、噎食、跌倒、出走;②服药依从性:由责任护士记录并评估。完全依从:严格按照医嘱,正确独立服药;部分依从:需在督导下才可正确服药;完全不依从:无视医嘱,拒绝服药。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6〕评估,该量表包含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共计36项条目,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该表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43,效度系数为0.82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服药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服药依从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的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表现为大脑活动及行为异常,缺乏自理能力,尤其是受妄想、幻觉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时,常会发生危害自身及他人行为,而这种意外事件往往难以预测,一旦发生,无论是对患者自身还是护理安全均会造成较大损害〔7-8〕。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前期需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性予以护理干预措施,以避免非必要意外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9〕。
风险评估表系一种可筛查出具有或潜在较高意外风险精神科患者的评估工具〔10〕。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丧失精神症状支配及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伤人、自杀、冲动、外跑、跌倒等意外事件。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前,医护人员若仅凭经验判定患者病情,易导致主观臆断、护理不周等情况,从而引发意外事件,产生不必要医患纠纷〔11〕。应用风险评估表能让医护人员从患者认知、意志、情感等层面进行综合评估,得出客观评分,并以此筛查出具有或潜在高风险患者,给护理安全管理打下基础,有效提升护士对高意外风险患者关注度,加强应对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并施以预见性、针对性护理,从而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12〕。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合并服药依从性较差情况,增强服药管理是确保患者治疗疗效关键所在〔13〕。药物管理训练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身心状态,从多方面分析可能对患者服药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改进计划,沿用至后续健康宣教及服药管理中,纠正患者服药知识误区,增强其服药行为及信念;此外,药物管理训练以个体训练、团体训练等方式,提升患者积极性及自知力,帮助患者养成良好服药习惯。其中,团体训练给患者营造一个类似在院的真实社会环境,为其提供交流机会、倾诉平台,在充满信任集体氛围中,以示范、模拟、训练等形式使每位成员相互了解,明确疾病是大家共同心理困扰,因他人亦有同感而获得些许安慰。在团体中,患者逐渐消除思想顾虑,表露自身情绪,相互接纳,并学会合理宣泄情绪,同时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存在价值,学习新行为方式,消除疾病认知误区,逐渐转变观念,从而积极配合服药。
药物管理训练不但丰富对患者健康宣教内容、形式,而且对增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亦有重要价值,为当前较为理想的精神科护理管理模式〔14-15〕。
本研究将风险评估表与药物管理训练相结合,结果说明风险评估表结合药物管理训练可明显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为:①风险评估表应用能准确筛选出高风险患者,并对其重点监护,采取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②通过对患者健康宣教,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心理状态趋于平稳,消除自杀、自弃等念头。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风险评估表结合药物管理训练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原因为:患者在经药物管理训练后,能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有了详细了解,从而改正服药态度,配合治疗。此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风险评估表结合药物管理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风险评估表结合药物管理训练可明显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服药依从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