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亲密伴侣暴力问卷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2023-10-16纪春磊刘心宇
张 雪 薛 严 纪春磊 刘心宇 徐 伟
滨州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64003 E-mail:zhangxue1538@163.com △通信作者 E-mail:xuwei1379@163.com
网络约会暴力(Cyber Dating Violence,CDV)又称为网络约会虐待(Cyber Dating Abuse,CDA)、网络亲密伴侣暴力(Cyber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C-IPV)等。它是指处于约会关系中的个体通过数字媒体来监视、控制、威胁、骚扰、施加压力或强迫约会伴侣[1-2]。该现象发生在约会关系中,暴力的实施者往往也是受害者[1]。国外的研究发现该现象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一项综述表明网络约会暴力的发生率从5.8%到93.7%不等[3];美国一项大样本调查研究表明,约12%的美国青年在过去一年里实施过网络约会暴力,约28%的学生报告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网络约会暴力[4-5];在大学生群体中至少遭受一种网络约会暴力的形式的发生率在50%到70%不等[6-7]。这一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对恋爱双方的关系造成极大的影响[8-9],还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导致个体低自尊[10]、增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10-11]、睡眠障碍和自残、自杀等行为的发生[12,5]。此外,研究还发现网络约会暴力对女性的伤害更加严重,网络约会暴力增加女性自杀的风险[13]。而目前在国内的研究中大部分集中于传统约会暴力,对网络约会暴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网络约会暴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刘玉莲和刘爱书[14]对网络约会暴力的特点、发生率和分布特征、测量方式和影响因素系统的进行阐述,为我国网络约会暴力的研究提供指导。
对网络约会暴力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展开,但已有学者开发出信效度较高且受到广泛使用的量表。其中,Borrajo等人的网络约会虐待问卷(Cyber Dating Abuse Questionnaire,CDAQ)[11]是使用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问卷之一[14],该问卷分为两个维度,即直接攻击和控制行为,且可以同时测量受试者的施暴和受害两个方面,该问卷适用于18~30岁的成年人,目前已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得到验证并广泛应用。国内学者吕春梅和张璐[15]对Morelli等人[16]的网络约会暴力清单(Cyber Dating Violence Inventory,CDVI)进行本土化修订,信效度良好。但这两个工具都是基于传统约会暴力修订而来,这可能会因技术的发展以及恋爱观念的更新,造成测量内容的不全面与落后[1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还开发了针对网络约会暴力受害单一维度的测量工具[17-18],而针对受害者单一维度的测量工具虽然仅仅包含一个方面,没有那么全面,但却避免了由于问题比较敏感以及社会赞许效应的影响,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准确[19]。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对网络约会暴力受害的工具即数字亲密伴侣暴力问卷(Digital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Questionnaire,DIPVQ)进行翻译修订,检验中文版DIPVQ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以期为我国大学生网络约会暴力受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1:被试来自山东和宁夏的部分高校,参考已有研究[20-22],选取恋爱时长大于1个月同时在过去一年中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66份。其中男性133人(23.5%),女性433人(76.5%);大一231人(40.81%),大二177人(31.27%),大三78人(13.78%),大四70人(12.37%),大五10人(1.77%);被试年龄为16~28(20.50±1.53)岁,恋爱时长为1~132(18.05±19.27)月。超过89%的人平均每天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超过3小时。
样本2:被试来自山东、内蒙古、安徽的部分高校,选取恋爱时长大于1个月同时在过去一年中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以恋爱时间大于1个月或分手时间小于1年的作为筛查标准,共回收有效问卷564份。其中男性133人(23.6%),女性431人(76.4%),大一178人(31.6%)、大二57人(10.1%)、大三104人(18.4%)、大四159人(28.2%)、大五66人(11.7%);被试年龄为18~28(21.52±1.91)岁;恋爱时长为1~108(18.18±18.96)月;超过85%的人平均每天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超过3小时。
1.2 方法
1.2.1 数字亲密伴侣暴力问卷 该问卷由西班牙学者López-Cepero等人[20]编制,用于测量大学生网络约会暴力受害的情况。量表采用5级计分(“0”代表“从不”,“1”代表“偶尔”,“2”代表“有时”,“3”代表“经常”,“4”代表“几乎总是”),共12题,分为两个维度,即控制维度(5题)和伤害维度(7题),无反向计分条目。量表得分越高,表明遭受网络约会暴力越严重。本研究经过原作者的授权同意后,对英文版DIPVQ进行中文版修订。中文版修订过程首先是经英语专业人士和心理学专业人士进行量表的中文翻译,随后由英语专业人士对翻译后的题目进行回译,形成问卷的初稿。其次对与本土化不相符的问题与原作者联系加以确定,使得DIPVQ中文版语言表达的更为清楚且准确,符合中国阅读习惯。最后将确定好的中文版DIPVQ在103名大学生中进行预施测,总量表与控制、伤害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5、0.85、0.93,这一测量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形成正式施测问卷。
1.2.2 冲突策略量表(Conflict Tactics Scale,CTS-2) 由Straus等人[23]编制,中文版由杨春梅[24]修订。主要用于测量传统约会暴力的实施与受害情况,问卷分为5个维度,共78个条目,按照事件发生的频率计分(“0”代表“从未发生”,“1”代表“1次”,“2”代表“2次”,“3”代表“3~5次”,“4”代表“6~10次”,“5”代表“11~20次”,“6”代表“>20次”)。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1.2.3 短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21) 该量表由龚栩等[25]修订。该量表分为3个维度,即抑郁、焦虑和压力,每个分量表各有7个题目,共21个条目,采用4点计分(“0”代表“完全不符合”~“3”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在这一维度的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94。
1.2.4 关系质量指数量表(the Quality Relationship Index,QRI) 由 Patrick等编制[26],中文版由邱莎莎[27]修订。该问卷较为精简,被广泛应用于测量亲密关系满意度,共6个条目采用7点计分(“1”代表“非常不赞成”~“7”代表“非常赞成”),得分越高说明其对于所处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6.0对两个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再采用Mplus 8.3对样本2进行数据结构的验证。
2 结 果
2.1 项目分析
采用题总相关法对样本1进行项目分析,计算量表各个项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结果发现,量表各题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均大于0.30(r=0.37~0.77,P<0.001)。
2.2 效度检验
2.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样本1进行是否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检验,结果表明数据KMO值为0.89,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644.48(P<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omax斜交旋转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提取出3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6.89%。其中第三个因子仅有10、11两个题项,不具有代表性,故删除。删除之后重新对剩余10题进行因素分析,KMO=0.89,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190.15(P<0.001),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两个,与原量表一致,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39%,见表1。
表1 因子载荷与共同度(n=566)
如表1所示,所有项目的共同度均大于0.3,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两个。其中因子一的各项题目与原量表中的伤害维度题目一致,其方差解释率为51.69%;因子二的各项题目与原量表中的控制维度题目一致,其方差解释率为12.70%。
2.2.2 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Mplus 8.3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如图1所示(图中均为标准化解)。结果表明在删除了10、11题之后,中文版DIPVQ的两因素结构拟合良好(χ2/df=3.31,CFI=0.97,TLI=0.96,RMSEA=0.06,SRMR=0.03)。
图1 DIPVQ验证性因素分析
2.2.3 校标关联效度 对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约会暴力受害受暴与短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冲突策略量表呈正相关,与关系质量指数量表呈负相关。同时两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说明因子间所测量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表2 效标效度检验(r,n=564)
2.2.4 聚敛效度 采用问卷的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结果表明在删除了10、11题之后,数字亲密伴侣问卷的CR为0.92,AVE为0.55。其中,伤害维度的CR为0.89,AVE为0.59;控制维度的CR为0.79,AVE为0.49。因此,DIPVQ的效度良好。
2.3 信度检验
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DIPVQ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伤害、控制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7、0.77。因此,DIPVQ的信度良好。
3 讨 论
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群体为被试,翻译并修订了DIPVQ,并检验了其信效度。项目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题项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均显著,说明各题项反应水平的高度一致性。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与原量表相比,两个维度各删除了一题,即第10题和第11题。通过与原量表的核对以后发现,第10题是“他/她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发送请求性行为,即使知道你不喜欢他/她这样做”;第11题是“他/她会通过互联网向你的朋友或熟人发送一些信息来给你制造各种麻烦”。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很少会受到来自男朋友/女朋友在明知自己不喜欢的情况下通过电话或网络发送请求性行为或是向熟人发送信息来制造麻烦的困扰。这可能是跨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性行为这一较为隐私的话题谈及的较少[15],尤其是在明知对方不喜欢的情况下。此外,亲密关系理论也表明人际关系的相互交往具有一定的隐私[28]。大学时期个体相对来说远离原生家庭,相对独立,此时所体验的亲密感往往是个体自身与男朋友/女朋友两个人的事情,很少会将其他朋友或重要他人卷进亲密关系中给自身造成麻烦。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中的各项拟合指标良好,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DIPVQ中的控制维度的AVE值未达到0.5的统计学标准,这可能是由于题目较少(仅4题)和数据结果偏态所导致的,但也接近0.5,且其余潜变量的AVE值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这也表明了各潜变量中的题目对所有题目的解释程度较高[29],具有良好的聚敛效度。
本研究中的冲突策略量表、短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与DIPVQ呈正相关,关系质量指数量表与其呈负相关。一方面反映了这三者和网络约会暴力受害之间的关系,即DIPVQ与冲突策略量表、短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呈正相关,与关系质量指数量表呈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也保持一致,即作为传统约会暴力受害是网络约会暴力受害的一个重要预测源[4,30];大学生遭受网络约会暴力之后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31];同时也会对自身的恋爱关系满意度造成一定的影响[32]。另一方面也表明了DIPVQ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
综上所述,DIPVQ的各类信、效度指标均符合测量学要求,中文版DIPV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约会暴力受害的测量研究工具。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完善。首先,本研究在进行问卷修订时并未增加一些符合中国大学生恋爱中实际情况的题目,仅仅将DIPVQ进行翻译,可能会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未来的研究可以加以完善;其次,本研究中的各项指标较之于原作者的指标仍有些许不足,可能是由于取样的不足造成的,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