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勃拉姆斯《圆舞曲op.39》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3-10-16沈欣悦

戏剧之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圆舞曲古典主义

沈欣悦,景 佳

(1.江汉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2.江汉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一、勃拉姆斯及《圆舞曲op.39》

(一)勃拉姆斯中期创作风格

勃拉姆斯中期的音乐风格日渐纯熟,他在德特莫尔德宫殿任职期间接触到了风格多样的合唱曲,为勃拉姆斯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当时的新德意志学派引领的音乐潮流,并非勃拉姆斯心中所求,他竭尽全力抑制当时高涨的浪漫派狂潮,在当时受到瓦格纳等人的反对和不理解。倍感孤单和无助的勃拉姆斯只好将自己的创作向更加严谨的古典主义音乐形式靠拢。

即便在同一作品中,勃拉姆斯的创作时而让人感到深沉、严肃、矛盾,时而又让人感到无比轻松、愉悦。《圆舞曲op.39》创作于1864 年,属于勃拉姆斯创作中期的作品、勃拉姆斯这个时期的作品将古典主义的严谨规整与浪漫主义的鲜明个性融为一体。虽然勃拉姆斯热衷于使用无标题的纯音乐形式进行创作,但他的作品中仍然充满浪漫主义特有的抒情特质。

(二)勃拉姆斯《圆舞曲op.39》背景

《圆舞曲op.39》创作于1864 年冬,整套作品共16 首。1862 年勃拉姆斯从汉堡来到维也纳,与在汉堡屡屡受挫不同,维也纳人的热情与包容给予勃拉姆斯最大温暖和鼓励,这让勃拉姆斯重拾自信,在维也纳期间受到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的影响创作了这套钢琴小品。

(三)《圆舞曲op.39》曲式分析

古典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曲式结构均衡、严谨,这对勃拉姆斯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勃拉姆斯的钢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古典主义特点,比如他的这首作品在曲式结构的选择上,都以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为主。

这16首作品在调性关系上整体在四度关系以内,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同名大小调和关系大小调;在曲式结构方面,单二部曲式有6 首,单三部曲式有10 首,以单三部曲式为主,曲式结构较平衡,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特征。

二、《圆舞曲op.39》的演奏技法处理

(一)《op.39》中手指技术研究

由于《op.39》的音乐形象多样,音色层次丰富,很难将乐曲中的不同音色准确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通过合理触键,身临其境地去融入音乐本身并且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才能更细腻地诠释出自己想要的音乐。

在演奏弱的部分时,运用指腹的位置触键,用手腕带动手掌的方式演奏,通过手指紧贴琴键方式将力量往琴键里“送”,才能够得到更加柔和悦耳的音色。

在演奏强的部分时,要快速、准确地下键,不能犹豫,手指整体绷紧,用指尖触键,声音要坚定,有时还需要结合手腕、手臂、身体的力量,以达到最佳的音响效果。

例如第一首乐曲1~8 小节,以柱式和弦为主,虽然谱面上标注的是跳音,但整体演奏时,时值不能过于短促,而应做到“断”中带“连”,音乐整体不可拆分,演奏时的声音要比较亮且有张力。这一部分在音色上比较宏伟壮阔,富有交响性,高低音部分触键必须整齐且坚定有力,四个声部整体需呈现“交响乐团”齐奏的音响效果。9~16 小节,以级进音阶进行为主,力度层次起伏大,整体演奏时注意手指的连奏,触键由浅到深,旋律的情绪上要表现出深沉的情感。这一部分在音色上比较轻快优美,富有流动性,第一声部的主旋律采用贴键弹奏的方式演奏出流动性,第二声部的音程及和弦触键依旧如此但力度轻于前一乐句,为主旋律提供支撑,增加乐曲整体的和声效果。从作品整体看来两个声部属于齐奏式结构,在演奏时的拍点,触键方式以及乐句的呼吸均要保持一致,从听觉上应呈现出两个声部合二为一的效果。

要想让每一个声部都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达到一种类似于“交响乐团”的立体效果,就必须控制手指的触键与演奏者双方的配合,就像歌唱者和伴奏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否则在音色上面便没有了层次感,而失去本该有的和声效果。

(二)速度与力度的层次处理

在速度方面,勃拉姆斯的这套作品大部分乐曲具有古典时期速度统一、节奏规整的音乐特色,而个别的乐曲的弹性速度、自由节奏,又体现了浪漫时期的音乐特色。但作品作为一首圆舞曲,思考如何将其表现得更富有层次是更值得推敲的。

在速度的处理上,应该把握适度原则,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勃拉姆斯本身并不喜欢夸张的创作手法,在作品中也不会使用太多炫技的音乐材料,所以我们在这首作品的速度处理方面要有一个相对的比例。

在力度的运用上,笔者认为应当将乐句的旋律走向和谱面的力度记号结合分析。这16 首乐曲旋律层次丰富,和声效果立体,因此,在力度控制方面,首先要分析旋律的走向,其次要将每个声部分别练习,达到音乐层次多,整体音响效果均衡的特点。其实强和弱都是相对的,强弱往往建立在对比之上,对于强弱的表达应基于对作品的剖析。

(三)四手联弹中声部的平衡

四手联弹要求演奏者必须有聆听他人演奏的能力,并将自己的声部融入到两个人共同创作的音乐中。四手联弹不仅需要运用大脑的协调力来控制自己的双手,还要通过听觉来聆听并及时调整音乐的整体效果,培养合作者间的配合与默契。

想要让声部间的关系保持一致,演奏者就必须将每个声部都演奏得很清晰,还要有针对性地突出应当突出的声部,伴奏的音量要小一些,尽量不要把所有声部音量弹得一样。一般情况下,第一声部演奏者的右手往往演奏主旋律,所以在力度、律动等方面要更加强调,而第二声部演奏者就不能像独奏一样更重视右手,两个外声部在演奏时应该突出一些。有时为了强调主旋律,第一声部演奏者左右手需要演奏相同的旋律,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音乐材料来调节声部间的平衡。演奏者需要在练习时正确分析声部间的关系,在演奏时根据现场的音响效果和情绪的表达,对音乐进行多层次的力度控制,从而达到声部间的平衡与协调。

第四首乐曲1~8 小节主旋律在第一声部的右手,从本身音色来看第一声部的旋律色彩较鲜明,但如果演奏时不注意第二声部柱式和弦的控制容易导致声部失衡,因此第二声部在演奏时需随着右手的旋律起伏进行强弱处理。(17~27 小节)主题形象再现,但织体加厚,音乐情绪更激昂高亢。第一声部的主旋律由单音变为柱式和弦,第二声部主要织体未发生太大的改变同样以柱式和弦为主,为了避免第一声部大量的八度和弦掩盖住第二声部的和声进行,因此在演奏这一段主题再现时两个声部触键都应该更深,尤其第二声部应该加入更多手臂的推力以此来与主题形成对比。

三、《圆舞曲op.39》的音乐特征

(一)主题旋律与音乐形象的二重性

古典主义受到理性思维的熏陶,追求明确的思想与完美的形式,旋律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音响效果均衡,音乐跨度不大,音乐主题通常以短小的动机催生出丰富的乐思,整部作品的主题趋向简明、统一;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注重内心的情感的表达,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旋律内在层次丰富、变化多样、注重抒情,组成音乐的材料多种多样,因此作品主题旋律各异,一部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多种风格的主题旋律。

第二首乐曲在音程旋律悠扬婉转,以级进为主,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都带有迂回的音阶进行的特点,在听觉上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受。1~9 小节从主调E 大调开始,以四小节为一句,无论从旋律的走向还是力度的变化来看,两个乐句都基本保持一致;10~17 小节转到E 和声大调,依然以四小节为一句,但旋律起伏更加频繁,为安静柔和的音乐增添了一些紧张的色彩;18~26小节再现1~9小节,延续了1~9小节旋律的特点,最后渐弱结束在主和弦上。所以这首乐曲无论从曲式结构还是从旋律线条来看都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特点。

第十四首乐曲是这套组曲中篇幅最长的一首。音乐对比明显,主题动机丰富,音乐性格是充满矛盾的,不断的强弱转换给音乐形象带来强烈的戏剧色彩,作品中不仅每个乐段之间对比鲜明,不同乐句之间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这首乐曲主题动机更丰富,但各部分材料在音程关系、节奏、织体上又有一定的联系,包括最后也是通过发展主题动机,增加和弦内音,使和声效果更饱满,让乐曲呈现出了交响乐团的效果,从而结束全曲,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点。

(二)节奏的二重性

节奏是一种表现音乐风格的重要手段,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在这一方面具有巨大的对比。古典主义时期的节奏布局主要以固定的乐句结构为主,充满着规整的律动,偶尔乐曲内部也会出现细微的不规则变化,但不会有很大比例的自由节奏出现;浪漫主义时期以不规则的节拍以及复杂的切分音作为其主要特征,在创作上不再守旧于古典的结构而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这就使得浪漫主义的音乐作品在情感的抒发以及个性的塑造上具有突出优势。

第三首乐曲,不论是第一声部还是第二声部,整首乐曲都只运用了一至二个节奏型,乐段方正,乐句划分规整,结构极其清晰匀称,节奏均衡,旋律对位也十分清晰。

第十一首乐曲(1~16 小节)在节奏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体现了勃拉姆斯在节奏的处理上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与古典主义严谨的对位风格大相径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音乐内在充满紧张感与动力感,同时带有一定的即兴色彩。由此可见,勃拉姆斯并不反对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古典主义元素和浪漫主义元素相结合。

四、四手联弹教学在高校中的重要性

四手联弹是钢琴二重奏的演奏形式之一,指两个演奏者同弹一架钢琴。四手联弹版本的《圆舞曲op.39》能让学生们学习到与独奏时不同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多声部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也能更为细致深入地去理解作品和演奏作品。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四手联弹的演奏中,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除了要演奏好自己的部分,还要根据同伴的演奏特点及时做出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在提高自身演奏能力的同时充分理解每个声部的变化,了解每个声部的特点,逐渐形成相互倾听,相互配合的演奏习惯。

(二)提高学生的多声部思维能力

四手联弹的教学对于学生音乐的分析能力、声部的平衡能力、多声部思维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四手联弹教学与独奏教学比较而言,在音量、音色、节奏、乐句的呼吸、伴奏与旋律的配合上都更加严格,通过开展四手联弹教学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结语

二重性指一种事物同时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性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本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学艺术思潮,这首作品中恰恰将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交织起来。勃拉姆斯的创作体现了19 世纪新古典主义的特色,他的这套作品中,丰富的和声,大量的和弦让每首乐曲呈现出的是都交响团的音响效果。

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与学习,对于如何将这首作品中的演奏技术和古典与浪漫二重性的音乐特征融合起来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对于不同时期作品的演奏和四手联弹作品的教学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演奏古典时期的作品时应当严格按照谱面的标记,演奏浪漫主义时期作品时应当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演奏四手联弹作品要处理好两个人的情绪统一,演奏时要有自主倾听并配合的习惯。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握作品风格,准确定位作品特点,同时也为今后演奏和理解其他钢琴作品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让更多人了解四手联弹这种演奏形式,共同推进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圆舞曲古典主义
大海边的浪漫圆舞曲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节日圆舞曲
快乐圆舞曲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黑色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