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韵万变 幽香千年

2023-10-15程应峰

阅读时代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制墨徽墨用墨

程应峰

墨,在中国古代书写中不可或缺。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书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工整有致的人工墨品始于汉代,其原料取自松烟,最初用手捏合而成,后来使用模制,使墨质变得坚实。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最后模压成形。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蜀纸麝煤添笔媚

就墨而言,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人造墨,那时,主要是用水中漂浮的松炭制成。春秋战国时期,人造墨因为质量优,广受推崇。东汉时期,墨开始趋于工整,相继涌现了一些名墨产地。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利用古松墨制成的名墨,因为质量上乘,受到众多书家的喜爱。在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这时,出现了一些油烟墨,造墨业开始进入新境界。明末之后,出现了笔墨业的又一个高峰,墨文化更为人们所重视。

鼎盛时期的墨业和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同步,故康乾盛世亦为制墨盛世。其时,墨的生产品类迭出,观赏性大为加强,最高等级的墨为“御墨”,也就是皇帝自己的书写用墨。清代内务府御书处,设有库掌、匠役,专攻制墨。其中,“御墨”中的“集锦墨”为墨中上品。

清代制墨虽以“御墨”为最,但不仅仅只有“御墨”,民间百姓特别是文人墨客亦离不开用墨,因此,当时已形成派别林立、各有所长的墨业。名人自制的收藏墨业开始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一些精品墨魅力凸显,开始走向世界。流存于世的一些古墨,可供今人把玩、研究,了解古代制墨工艺与用墨文化,从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穷奥妙。

“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关于墨,杨万里《春兴》中说道“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韩偓《横塘》中,更有“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之句,彰显着墨文化的韵味悠长,意趣横溢。

一点如漆香色润

在制墨行业中,最著名的要数“徽墨”。徽墨,即徽州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

徽墨,以江南古徽州的休宁、歙县、婺源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历代名家辈出。从史料看,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致使制墨中心南移。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江南歙州,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造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南唐后主李煜得奚氏墨,视为珍宝。遂令奚超之子廷珪为“墨务官”,并赐李姓作为奖赏。李廷珪所制的墨,精坚如金玉,被宋人称为“天下第一品”,庆历年间,其墨价值高达万金。此后,制墨高手纷纷涌现,徽州墨业进入第一个鼎盛期。

宋元时期,徽州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墨中添加药物制成药墨。由于药墨有治病养生的功效,因此人们用墨之余开始藏墨,墨开始由实用品向工艺品的方向发展。

至明清时期,徽墨制作技艺突飞猛进,徽墨图案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也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名工与名品层出不穷。其时,徽墨制作有四大名家,即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開文,其中汪近圣和胡开文都是绩溪县人,他们对徽墨加以改进创新,制成了有如“金不换”的文苑珍品,使徽墨具备了“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徽墨,按原料不同,可分为松烟、油烟、漆烟和超漆烟等品种。其中最名贵的是超漆烟高级油烟墨,配方非常讲究,以松烟、桐油烟、牛皮胶、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进行调配制作而成,可谓“一两黄金一两墨”。

这类墨,散发出紫玉光泽,用于书法,色泽黝而能润;用于绘画,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受到历代书画家的推崇,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源远流长墨中事

古有墨翟,称墨子,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出身平民,精通手工技艺,可与鲁班相比。

墨子以墨为姓,与墨的制造或者墨的使用有关。墨用于书写竹简、木简,在丝帛上绘画,木工使用墨斗打线等等。墨子既精通木匠手艺,又拥有大量图书,是因为他本就是一个图书制作人。具体来说,就是加工制作竹简、木简,这需要很高的木匠手艺:制作或使用墨和毛笔,在竹简、木简、丝帛等载体上写字画画;制作或者使用绳子、韦编,把竹简编成卷册。“墨翟”的含义是“用墨在衣服上绘画翟羽”,这正是墨子家族赖以谋生的重要职业。

到了宋朝,有一位卖墨人叫潘谷,被称为“墨仙”。他经常挑着装墨的竹筐,在大街小巷四处游走。潘谷做的墨,远近闻名,号称“遇湿不败”,被誉为“墨中神品”。虽然潘谷的名声很大,但他却毫不在意金钱,任何时候,他做的墨都只卖一百钱。潘谷之所以被称为“墨仙”,不仅因为他会做墨,而且更通墨,据说他不用看不用闻,就知道眼前的是什么墨。潘谷随意自在的性格,如李白一般洒脱,以至苏轼给他的悼诗都是:“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

时至今日,“喝墨水”泛指读书学习,肚子里有知识才叫有墨水。而在古代,是实实在在要喝墨水的:一是为了处罚。古代科举制度严格,主考官如果发现考生字迹潦草、丑陋,可以当场处罚考生喝墨水。二是为了解渴。《梦溪笔谈·故事一》有云:“至试学究……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沈括所描述的宋代科举考试,考“学究”的过程中,考场条件非常严格,考生口渴时,只能以喝墨水止渴。三是为了治病。古代的墨,采用松木烧成灰,再加入鹿胶、香料、乌金、玄香等中药,反复捶打而成,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就添加了中药,因此优质古墨常用来兑水给患者口服,有一定医治效果。

古人崇尚“名有书卷气,人有文墨香”。无疑,这是对可以传世的文字笔墨的认同、肯定。如果说,某个时期、某个地方有文香墨韵,那定然是特别的褒奖。这种褒奖,让某个时期、某个地方具有了灵性。这种灵性恰似无形的资源,无尽的财富,于一种潜在的状态下,给人以憧憬、渴望和向往。

墨韵是境,境由心造。作为复合色的墨色,虽然不如纯粹单一的颜色招人喜欢,但它蕴含的寓意极为丰富。文人画士爱以墨色渲染自己的心境、情感、寄予,也许,这正是原因所在吧。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制墨徽墨用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风骚千年 匠心徽墨
墨:我的历史黑不溜丢
微思考
潘悦艺术作品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
五里亭外墨烟张
《徽墨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