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有效提问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探索

2023-10-15李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教学对策小学数学

李刚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既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合适的问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提问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以有效提问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提问;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若想以有效提问为导向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就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结合新课改要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以有效提问为导向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以问题为导向,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掌握课堂节奏,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上拥有自主权,这样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打造问题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验证教材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完善学生的答题思路,进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化抽象为具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打造问题课堂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输入和应试技巧的传授,忽视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另外,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在课堂上往往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主动性.加上数学的公式、定义、符号等过于抽象,对于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实在难以理解,致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抵触数学学习.

三、以有效提问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重点难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所有课程的开发都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是,教材是静态的,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所以教材的针对性在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将教材内容融入时代发展,也是當代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提问教学需要关注的内容.为此,数学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征,制订教学重难点,指明教学活动的方向.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送礼物的名义,用数学语言表达“位置”,要求对应位置的学生迅速站起来,以增加提问的互动性.提问过程中,一旦出现两名学生同时站立的情况,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产生此种结果的缘由,逐步启发学生关注“行”与“列”的含义与关系.然后,教师可使用电子白板展示班级学生的座位表,邀请学生随机说出行和列,或是由教师随意点一个位置,要求学生用行和列表示位置.在学生熟悉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让其他学生进行猜测.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好朋友的位置按照数对的形式进行记录,揭示数对的含义.之后,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说出(3,4)和(4,3)的区别,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将原来的座位示意图转变为格子图,标出原点,让学生直观感受格子图的作用.通过问题互动的方式,教师一步一步将严谨的数学表达法介绍给学生,带领其在主动探索中记忆知识内容,能够有效强调课程中的重难点.

(二)打造生活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打造生活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来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了解抽象的概念,还能化抽象为具象,减轻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其生活能力.此外,从生活中挖掘数学元素,将生活以数学化的形式展开,同样是一种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有效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究.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生活性,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四本图书的图片和价格信息,以此打造生活课堂.在提问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算式回答问题,引导其找出算式的特点,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然后围绕课题展开有效的互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思考二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相同,教师可以“2.98+0.56”为例,要求学生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询问原因,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针对性的活动建议,帮助学生明晰算理.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在笔算时如何做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相同?”让学生回顾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结合刚刚所学的知识,再次进行思考.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应要求双方说明理由.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挑选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讨论.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综合了情感、认知和行为环境等因素,蕴含丰富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同时,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的学习给出正确的指导,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篇点题,直接通过提问询问学生对于因数和倍数的了解预热课堂.然后,教师创设情境:“这里有12位体操表演者,请同学们用算式表示出你的排队方法.”提出问题后,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行学习,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接着,教师让学生就体操运动员的问题对“3×4=12”进行因数和倍数的阐述,说出其中的因数、倍数关系,再列举“0.2×4=0.8,3.6÷0.4=9,”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分类,明确研究范围,进而思考因数和倍数关系存在的条件.而后,教师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这个数能不能是0?为什么?两个数相除没有余数,那么这两个数是什么关系?”待学生思考后,教师再让学生明确存在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条件,列举一个含有因数和倍数的算式,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让学生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

(四)营造和谐氛围,促进深度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规划者、参与者,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针对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不愿自我表达的情况,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开口提出问题,表达自我.为此,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客观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给出的答案是否有意义,都要予以支持和鼓励,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给予学生尊重和信任,给学生创造一个敢想敢问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寓教于乐,在轻松的环境下向学生有效提问.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通过展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图形各自有什么特征,然后引出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圆柱的图片,联系日常生活,要求学生找出与圆柱形状相近的物品,加深学生对圆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遇到了哪些关于圆柱和圆锥的問题,并将有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与学生一起研究圆柱的特点,可以将尺子靠在笔筒的边上,向学生讲述直圆柱的定义,让学生根据实物仔细观察直圆柱有几个面、有什么特征,明确圆柱各个面的定义.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圆柱的高度定义,针对圆锥也是如此.最后,教师请学生交流一下对圆柱的认识及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物象.

(五)分层教学设计,进行针对性提问

不同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在认知规律、记忆能力和理解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的侧重点和学习方式,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置教学任务、开展任务型教学,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此一来,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彼此交流互动、相互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主动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打造任务型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此过程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日常和学期的数学成绩,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思维、记忆、理解以及数学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在划分层级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表明划分层级只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教学,而非区别对待,以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积极心态.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级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图;通过操作、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的纸片,挑选C层的学生回答图形的名称,然后将这些图形的纸片放到信封中,让学生一次性摸出圆,进而提出“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圆的”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之后,将圆形和椭圆形的纸片放入信封,同样让学生一次性摸出圆,建立对圆的直观印象,引出课题.教师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描述表面是圆形的物品,激活学生的感性经验,促进学生逐步归纳内化知识,从数学层面上认识圆,体会圆的本质特征.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尝试画出圆,挑选B层的学生分享画圆时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最后,教师让C层的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对圆形成系统的认识,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六)完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水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评价中要打破教师评价的权威性,提倡开展多元化评价,增加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因此,在小学教学评价中应该建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展示一幅学校的场景图,要求学生找出图像中出现的图形,思考怎么计算面积,仔细观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架构情境:“学校要修建一个长方形花坛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个花坛更大.”让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用方格进行比较,之后提升难度:“假如是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田地,还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吗?”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习到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进行假设,帮助学生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基础知识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态度、参与程度、回答的正确率等实际学习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科学公正的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再综合各方评价意见进行综合性评价,找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优化教学方案.

评价是人进行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中重要的组成环节,评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课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所处知识水平,设立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还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实行鼓励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找出并解决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促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有效提问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切实可行的.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分层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评价,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树立严谨求实的数学精神,强化质疑思维,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华.有效的提问策略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J].科技风,2020(04):30.

[2]林枝彬.以有效提问引领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2(17):27-30.

[3]林志浪.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1):190-192.

[4]杨金善.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2(02):71-73.

[5]慕克鸿.有效提问 推动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199.

[6]殷雪林.小学数学教师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15-116.

[7]王华.有效提问 提高兴趣———论如何通过课堂有效提问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导学,2014(11):88.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教学对策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