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域下化解冲动行为的实践研究

2023-10-15丁丽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中教师

丁丽

[摘    要]教师恰当地运用心理学,通过观察法、文献法了解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总结出化解学生冲动行为的具体方法。如通过释放负面情绪、赋予缓冲时空,能让他们稳定情绪;通过积极倾听、抓住症结,能让他们梳理事件细节;通过道歉、握手等方式能促使他们化解矛盾;通过相互提醒、陶冶积极性情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控制能力。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心理学视域展开的,能帮助学生化解冲动行为,促使他们心理更加健康。

[关键词]高中教师;心理学视域;化解冲动行为

心理学认为,冲动倾向是一种因为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又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并伴有冲动行为,其主要特征是情绪不稳定和缺乏对冲动的控制能力,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突发性的暴力行为。冲动倾向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变化,可能缓解,但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人际关系的障碍,表现为对亲友和邻居的敌对态度。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高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基于心理学视域研究冲动倾向,探究如何化解学生的冲动行为,培养其健康积极的心理。

一、稳定情绪,引导自我调适

(一)冷一冷,释放负面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出现冲动行为,这种冲动倾向和外界的强烈刺激有一定的关系,也和长期不良情绪的积压有一定联系。当学生出现冲动情绪的时候,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反而会造成“火上浇油”的情况,因此要采用冷静疗法,让学生先安静下来,缓解负面情绪,然后再引导其倾诉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间吵架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将他们拉开,不一定急于了解情况,而是让他们分别处于不同的空间,各自冷静下来。对于争吵中被动的一方,教师主要采用关怀安慰的方法,不能空洞地说教,比如可以轻轻抚摸对方的头发,或者让他坐下,用手按着肩膀给他力量,让他相信老师会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此外再给他们送上一杯蜂蜜茶,食物心理学表明,甜味的食物有助于缓解人的情绪,所以蜂蜜茶、红糖水等有助于起到安抚作用。对于性格急躁,在争吵中处于主动攻击位置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给他们播放舒缓安静的音乐,让他们进入到唯美、惬意的艺术场景中,音乐心理学认为古典乐作品能对焦虑症起到音乐治疗的作用,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感到轻松,血压也能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可以优先选择这类乐曲。遇到问题时,教师用心营造宁静的空间来替代批评训斥,让学生先行冷静下来。

冷静疗法并不等于将学生丢在一边不去管他,教师要通过一些能展现爱心的小细节,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的心情放松,从而愿意主动倾诉自己的想法。

(二)缓一缓,赋予缓冲时空

在“冷一冷”之后,教师还要为他们设置更大的缓冲空间,起到“缓一缓”的效果。这时候一般采用自主思考法,让学生回顾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让他们有时间能反思自我。教师则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找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了解情况,以便设计出后续处理方案。

在学生冷静下来后,一般会连续抛出一系列问题,让冲动的双方都冷静思考,先行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在后续的工作中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找到思想上的症结。问题一般会围绕若干个“为什么”“怎么办”“如何”展开,先是围绕事情本身提出“为什么”,如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和他人争吵打架?”“当时参与的人还有哪些,为什么自己要对这个同学发怒?”“这件事情对自己是否很重要,为什么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还可以试着思考自己以后要怎样解决问题:“如果以后还有同学故意挑衅你,你应该怎么办?”“在争吵后,自己和同伴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子?如何能修复裂痕,维系以前的亲密关系?”“如果遇到他人争吵自己该怎么办?如何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情绪,不参与到他人的争吵中,还要争取帮助他人消除争端?”这些问题让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有助于后续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缓一缓”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在学生的身边聊天、开玩笑,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事情不严重,又或者感觉教师并不在意这件事情,这样不利于后续事情的处理。所以,教师要尽量安排学生在心理辅导室等安静的地方,抛出一连串“问题”让其冷静下来反思。

二、反思问题,梳理事件细节

(一)说一说,学会倾听

在经历一段時间的自我反思后,学生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了深刻认知,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偏差,有的只是自我思考,还是无法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心理学认为心理行为偏差是个体存在偏离大多数正常人的心理行为现象,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可塑期,所以此时要加以引导,让他们消除负面心理要积极健康地面对人生。

一名学生在倾诉自己为何会和他人争吵的时候说:“我和他都喜欢打篮球,但是他每次都穿着名牌的球鞋,他的球技也很好,所以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但是他们不愿意和我一起玩,我当然生气了……”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可提出若干问题进一步了解情况,一是对方是否故意炫耀家庭富有,是否故意展示名牌球鞋,是否因为其他人没有穿名牌球鞋而辱骂、羞辱他人。二是对方是否用言语或行为故意挑唆他人不要和自己打球,是否嘲笑过自己的球技。该学生微微一愣,表示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倾诉就不难发现,该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自卑、仇富等负面心理,所以在他人并没有直接“表现”的情况下,就通过联想等方式认为自己处于劣势,不良心理长期挤压后才有了这次爆发。所以后续工作重点是要让该学生试着用健康的心态处理同学关系,消除自卑心理,让同学关系向良性发展。

在学生倾诉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倾听,了解学生在缓冲期都考虑了哪些问题并判断他们是否存在心理偏差情况,然后采取下一步行动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二)理一理,抓住症结

“理一理”是指在发现了学生的思想症结后,要引导该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找到思维和心理上的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的方法。这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尝试解决问题。

一名女生在吃饭的时候,认为旁边走过的男生将口水喷到了她的饭碗里,于是和对方争吵,对方并不认可,认为自己当时距离饭桌还有一定距离,其他同学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该女生却恼羞成怒,将饭菜都扔在了男生的身上。在反思中,女生认为自己之所以会出现冲动行为,症结就是自己爱干净。教师引导其进一步深入思考:“当时食堂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同学,你为什么不认为其他同学吐了口水,而一定认为是这位同学呢?”“因为他平常就穿得脏兮兮的,身上也黑黄黑黄的,肯定好几天没有洗澡了。”“可是,其他的同学都没有这样的感觉啊,你有没有闻到对方身上有臭味呢?你可以再想想,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讨厌这位同学呢?”该女生反复思考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因为在下意识中就觉得农民工的孩子就是脏,觉得他没有洗澡,哪怕他换了新衣服,我还是会这样认为。”至此该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根源是轻视体力劳动者和他们的子女,问题找出来了就方便后续引导,帮助其消除这种错误观念。

心理学认为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找到心理动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用循循善诱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性看待问题,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最终在自我反思后发现自己错误并承认错误。

三、化解矛盾,力求双方融合

(一)道个歉,坚持先轻后重

在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教师要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力求双方和解。道歉是化解矛盾的主要形式,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冲动,是因为感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和侵犯,如果双方能围绕事情的轻重问题先后道歉,那么就容易让他们了解彼此的内心情感,进而起到化解矛盾的效果。

两名学生争吵,一名学生嘲笑对方父母离婚,是没人要的孩子,而对方则打了嘲笑者。在道歉过程中,教师让他们先分清轻重,因为对方的话语而殴打对方,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打人者要首先道歉。然后再引导被打者思考,如果没有自己的言语挑衅,对方是否会打自己呢,所以被打者也要因为自己的言语不慎而道歉;被打者道出:“我嘲笑你父母离婚,真的是太不应该了,但是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这样的玩笑你能够接受……”教师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因为这种自找借口的做法显得不够真诚,很难弥补朋友之间的裂隙。“如果你真的是对方的朋友,就应该知道对方家中出现变故,正是他伤心难受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玩笑合适吗?真正的朋友,难道不应该在这种时候安慰对方吗?”该学生从而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更真诚地道了歉。

心理学家哈丽特·勒纳博士认为“对不起”有特殊的魔力,能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很多人会启动心理防御模式产生戒备心,又或者在道歉的过程中给自己找借口逃避责任,理不清因果关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先搞清楚事情的轻重和前因后果,然后再道歉,提升用“道歉”化解矛盾的成功率。

(二)握个手,建立良好关系

在道歉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如可以通过握手、拥抱等方式,帮助双方消除内心的罅隙,再一次建立良好的关系。心理学研究实践表明,双方的握手或拥抱能衍生出爱意、信任感和安全感,能促进彼此坦诚沟通,所以教师要安排严肃、正式的握手仪式,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同学之间,如果因为一次打架就关系破裂,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很多遗憾。所以教师组织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学生,一起参与“重归于好握手仪式”。在活动中,双方先面对面说出想和对方重归于好的若干个理由,如:“每次放学和你一起回家,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日子”“想念你妈妈做的红烧排骨”等等,每说出一个理由,就是对往事的一次美好回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能离开这样的好友。此后再让他们相互握手,通过长达三分钟的握手,彼此感受对方的温度,再次回忆曾经的温暖时光。同时,班干部还要拍摄这个温馨的场景,将照片打印出来分发给他们作为纪念。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双方反思:“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生中也不可能有一辈子不吵架的朋友。希望这次争吵不会终结你们的朋友关系,而是成为另一段友谊的开端。”

人类学家范热内普认为,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有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仪式感。当同学关系濒临破裂的时候,如果能通过特殊的握手仪式让双方重归于好,则能让两人的友情进入到新的阶段,友谊也能更为长久。

四、理性控制,培塑良好品质

(一)提个醒,学会辨别真伪

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在不满、愤怒、悲伤等时候,大脑会形成神经系统暂时性联系,所想的都是那些让自己不满、愤怒、悲伤的事,以致于这种情感会变得更加浓烈,直到失去控制,做出冲动的行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控制自己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品德。采用多元化“提醒”策略,能帮助学生时刻警惕自己的负面情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方法提醒自己,如在家中或教室中贴小纸条,寫上“不要发怒”“冷静”等文字。此外还可以发挥同伴效应,当自己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让同学及时提醒自己。反思法也是自我提醒的好方法,当自己要冲动的时候,就回顾一下上一次冲动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一名学生自诩“讲义气”,常常因为“抱打不平”而和他人争吵,他在口袋里放上了纸条随时提醒自己。当有同学再次提出:“有人欺负我们班的同学,我们快去教训一下他们。”该学生摸到了纸条,又反思了上一次因为类似的事情和他人打架,险些被记过处理。于是这一次他学会辨别真伪情感,认为:“为帮助同学而打架,不是真的对同学好,我们还是报告老师或校领导,让他们出面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对方实在很过分,我们还可以选择报警。”通过多元方式自我提醒,能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醒”要和反思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要时刻提醒自己,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反思自我,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与恶。

(二)笑一笑,陶冶积极性情

曼狄诺定律认为,当人们遇到挫折、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能看到他人的微笑,就能感受到温情,所以微笑是人际关系中最佳的润滑剂,能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同样,在陷入困境的时候,如果能对自己笑一笑,看看自己的笑脸,也能陶冶性情,激发积极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将微笑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先对着镜子笑一下,告诉自己昨天的所有烦恼,今天都能靠努力解决问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笑一下,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思考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在他人遇到麻烦的时候,用微笑来安慰对方,并给他们提出可行性建议。当别人挑衅自己的时候,用微笑当成还击的“武器”,告诉对方冲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冷静下来,分析是非曲直,才能快速解决问题。让微笑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微笑软化冲动,化解矛盾。

精神科学家萨尔瓦多·蒙塔万方认为冲动是人类正常行为举止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变得“病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微笑化解生活中的各种负面情绪,消除冲动行为,获得自我成长。

教师基于心理学研究学生冲动行为的具体表现,并采取稳定情绪、引导反思、化解矛盾、指导理性控制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学会理性观察问题,探究事件因果关系,学会理智地面对心理问题并走出困境,用更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顾秋花.高中生负面情绪疏导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9(06).

[2]刘风发.高中生心理冲动成因分析及疏导[J].教学与管理,2020(31).

[3]高月新.关于农村高中生自控力问题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高中教师
高中教师心理压力及对策
探析高中教师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农村高中教师负面情绪积淀原因及对策
高中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