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传达空间的氛围与气息
——以伦敦中国城为例

2023-10-15冯雅莹

大科技 2023年43期
关键词:华人中华空间

冯雅莹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中国城是一个主要族群为华人的大型非中国的城镇或者港口区域。但是,现在中国城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因为事实上一些中国城的族群是泛亚洲区域的。甚至更无棱两可的定义是中国城是一个中国族裔郊区。在我看来,中国城是一个在国外中国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帮忙的区域,让在外的中国人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和陌生的环境,让他们更便利的生活,以及保护和巩固在外华人的权利与权力。无关于它是在城市或城郊区域,和它大部分的人是否为华人,更重要的是在里面的华人是否有很牢固的关系连接。

虽然第一个中国城是在利物浦形成的,当时19 世纪初许多中国人来大英帝国做茶叶、棉花和丝绸的贸易,但现在伦敦中国城是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伦敦中国城(简称“中国城”)没有一个很确切和官方的区域定界。现在的中国城在靠近Soho 区域的Gerrard Street 和Lisle Street 的周边范围。在中国城里面,华人餐馆、少数的其他亚洲餐馆、华人超市和华人商品店铺是主要的商业,其他像是律师事务所、旅行社、理发店、语言学校等的商业补充了中国城里的其他服务需求。通过走访和访问,毫无疑问地中国城最主要的族群是华人,大部分来自于香港,并且最近越来越多是来自于福建省。另外,非华人主要是游客,然而还有一部分是在中国城工作的本地人和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移民。

1 形象

1.1 中国城是一个中国的“城”的原因

在分析中国城如何产生这种独特的中华气息之前,非常有必要去说明它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息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跟周边环境一样的华人聚集地。这可以由Henri Lefebvre[1]关于空间产生的理论以及Jean S.Phinney 和Anthony D.Ong[2]关于种族身份认同的理解进行解释。

Henri Lefebvre 指出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并通过提出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组合,分别是空间的实践、空间的再现和再现的空间,来进一步的解释他的理论。而对于这三元辩证组合,Derek Gregory[3]是以具体空间被抽象空间殖民化来阐明空间的再现与再现的空间之间的关系的。但是在王志弘[4]看来,作为一个总体的分析架构,这个理解忽略了空间的再现与再现的空间组合可能性。

并且,根据Henri Lefebvre 的定义和Derek Gregory的理解呈现出来争论的两方,王志弘认为空间的再现和再现的空间的比较与对立明显是一种政治的状态。通过此,能更容易地理解权力关系和抵抗的差距与基础。然而,这并不是如此的简单。王志弘引用了Walter Benjamin[5]的论述来阐明再现的空间,如艺术和象征,并不只是抵抗性的,也是可以像空间的再现一样是统治性的。因此,他总结空间的再现不是统治性的和再现的空间不是被统治的和抵抗性的,而是都是政治与矛盾的空间载体。

基于以上的理论和解释,中国城内中华氛围即“再现的空间”,可能是一种华人的抵抗同时也是一种英国人的统治。华人通过华人的习俗、生活模式和符号来刻画中国城,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巩固华人权力和抵抗其他势力的方式。同时,英国政府通过支持、推广和宣传中国城成为一个中华文化的旅游景点来为华人建立一个很强烈的文化形象,以此来逐渐削弱华人的政治形象,达到控制他们在英国对政治的干预与影响。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产生这种中华氛围的目的可以由心理学理论来理解。Jean S.Phinney and Anthony D.Ong 认为民族身份认同是来源于人们对于一种群体、文化和特定的环境认知。他们通过分析民族身份认同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来研究民族身份认同本身。责任感与依附感是民族认同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探索欲则是对民族身份认同的发展进程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了它,个人的责任感会减低和更容易受新的体验而改变。据此,中华的氛围与气息对于中国移民和英国出生的华人去维持和形成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这种氛围,中国移民可以找到家乡的归属感以及英国出生的华人可以在中国城内探索他们的民族身份。

1.2 中国城的形象变化

全球不同地方中国城的形象都不是固定和像现在这样子的。当一些新的机遇出现和华人的地位提高的时候,全球的中国城的形象也随着发展而变化。根据有关的调研,在建立伦敦中国城之前,公众与政府对华人是充满敌意与歧视的。在19 世纪50 与60 年代之间,中国城已经建立和被视为危险的地方。当Soho 区域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剧院区之后,中国城也成为人们娱乐后的一个便宜餐饮的选择。在1961 年,第一个华人社区中心成立,多个华人组织也随后建立。之后由于中国城的繁华发展以及安全的法律身份原因,中国城慢慢变得以商业空间为主而不是以居住为主。多得Westminster 议会的更新改造项目,中国城被设计为一个步行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且牌坊、凉亭和石狮子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地标。所以伦敦中国城也不例外。现在提高后的中国城形象也是从以前是一个危险的区域演变成现在受喜欢的公共空间而来的。

2 元素

空间实践可以被理解为参与者在建立包含各种与社会空间有关事物的网络的过程。这个网络是非常复杂的,和参与者是具有展演性的。为了进行更清晰的分析,我提取了在这过程中的3 个基本元素,分别是人与关系、活动、以及空间与场所。并且多加一个没有在那些理论中提到的维度,就是时间。虽然这四个元素可以各自地分析,但是他们在社会空间里面是一体密切联系的。通过这些分析,我尝试证明是什么营造出在中国城内这种特别的中华气息。

2.1 时间

时间是一个看不着并且容易被忽略,但却是在我们生活和生活的空间中最基本的元素。在中国城中,就像其他地方一样,人、活动和空间组织会因为一天的不同时间和工作日或节假日而不同。从早上各行各业的人开始装卸货,各种为开店前的准备。12 点过后,中国城开始为仅步行区域,游客和各式人群开始变多,街道变得越来越热闹,各种活动持续发生和交织直到晚上所有的餐厅和商铺关门。以个人的体会中国城相比伦敦甚至英国的其他普通街道,一天内各种活动发生的时间段以及每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活动是有差别的。中国城的活动时间是根据华人和英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而调整的。

根据笔者的观察,每天在中国城内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周末,基本是遵循着一样的模式。但是,在某些节日的时候,街上的活动和氛围就会变得很不一样了。例如,在中秋节前后,货架上摆满月饼,满布定位的广告和活动的通知,还有在Gerrard Street 的中央上方挂上很大的中式灯笼。在当天晚上,中国城会变得更加人山人海和热闹。这些节庆的日子并不只是在中国国内是特别的,在中国城内也是特别的。这些节日让中国传统使得华人和非华人感觉像是在中国那样。

2.2 人与关系

人作为空间中的人类参与者,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元素。这元素应该从他们的人际关系来进行分析。在中国城内,华人与非华人以及华人内部之间的关系是两组最主要的关系。很明显,华人与非华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城内是最突出的。“外国人”来这体验中华文化与氛围,华人提供服务与场所让他们感受到这些氛围。就好像在中国城内,非华人是客人而华人是主人的感觉。并且华人与英国人之间的冲突会加强这种感知。例如曾经有一个住宅项目要求迁走那个标志性的亭子,一些华人组织起来抗议并声称中国城并不只是一个商业区,而是他们华人社区在英国的身份认同中心。因此,无论华人与非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或者是有冲突的,华人作为在英国的少数族群,他们通常都保持着那条看不见的边界在外人与自己人之间。而中国城这个非华人感觉像是外人而华人感觉像是主人的地方,就是这个边界划分出来的具体空间。

事实上,在华人内部也存在着和谐与冲突。很显然,华人们能从中国城内的华人朋友和团体找到帮助、支持以及熟悉的环境去适应生活。就像是当我去一个广东菜馆吃午餐的时候,那位华人经理会免费送我一份饭后甜品,这是我在国内甚至也没有遇过的。类似这种事情会让我这样的一个黄皮肤讲粤语的人感受到在这里我是受欢迎的以及是被认可为他们的一份子的。我相信,对于其他华人来说,在中国城他们能找到一种有形的和精神上的连接,就像家一样。

另一方面,华人社区被描述为一个分阶级的社区。华人社区确实里面存在着等级与冲突。华人雇主会以一个非常低的薪酬雇佣一些新手甚至一些非法中国移民,因此雇主能获取更大的利润。这绝对是种剥削。并且,由于越来越多的移民来自于中国大陆,他们部分会觉得在一个粤语环境中不适应,同时那些主要来自于香港的老移民,会担心原来中国城的特色会因此而改变。总的来说,所有这些和谐与冲突其实跟在国内是相似的,这让中国城弥漫着正反两面的中国气息。而在英国的少数族群的身份添加了些有别于国内的新特征。

2.3 活动与行为

每一天,中国城都非常繁忙,人们在工作、溜达还有通勤,各种的活动和故事每一刻都在发生着,有人在约会、在跟朋友聚会、在旅游甚至像我这样做实地调研。他们在买东西、卖东西、吃东西、等着、聊着、拍照甚至只是走着,表面上这些行为跟在其他地方和国家日常的行为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都暗含着一些被西方行为模式影响过的华人特征。例如,在一个华人店主的小店里面买东西,我会尝试跟他讲价,但在中国城外的小店,我是连想都不会想着要讲价的。根据一位在国内的外国人朋友,在中国,讲价其实对于外国人来说也是个有趣的事情。虽然在西方国家的当地市场和市集里面,讲价也是有发生的,但是这通常会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交易特长。

有一些中华的活动和行为只会在传统节日中发生,如中秋节和农历新年。毫无疑问,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在拥挤的中国城里的人大部分是华人。在一些节庆活动中,也会有大量的“外国人”,甚至他们有可能比华人还要多。某学者认为一些节庆活动像是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比起对华人本身对旅客有更多的意义。这些适应于西方环境的中华活动和行为模式是另外一个渲染出中国氛围的因素。

2.4 空间与场所

营造中华氛围最直接了当和有效的元素绝对是空间,在本章节中指的是具体的空间。中式的街道、商店、餐厅还有建筑构造,所有这些带有中华特征的非人类参与者都在给予最直接的中华氛围的体验。在文化氛围的方面,在表面上看来,中国城比现代的中国还具有中华文化氛围。

中式的风格特征如下:①颜色。中国城大部分运用了红、黄、绿还有黑这些古代中国皇家御用的颜色。根据相互依赖的“五行”的理论,使用这些颜色是有其对应的象征意义的。②中华的图案。这个通常被应用于像窗和门的构建上。这些图案也是有各自的意义的。龙是很常用的图案。它作为中国的象征通常被用在餐厅和超市的商标上。另外,中文字在这个背景下也属于图案。并且中文字有很强烈的象征让人感觉在华人的区域内。③材质。大部分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的。相反,西方的是砖石结构的。事实上,在西方的现代房屋设计中,木结构也是非常普遍的。然而木结构会被覆盖住为了保护结构和其他因素。在中国城,在现有的砖石结构房子上做成防木结构的房子。例如,中国城内的某中餐馆如图1 所示,餐馆斗拱只是被作为立面装饰而非起真正的结构作用。④装饰物。在节日时候,街道上和店铺前挂满了的中式灯笼,在墙上、窗户上、门上贴着的对联和祝福剪纸,这些都是充满着中华氛围的装饰物。

图1 中国城内的某中餐馆

3 结语

通过这个论文的调研,我理解到营造空间的气息与氛围不单只是通过物理的和具体的元素,甚至更多的是通过精神的和象征的元素。华人在英国作为少数族群,我们有一段为了更好的社会地位而努力的历史,这形成了现在如此繁华和特别的华人社区——中国城。这里就像家一样的地方,在外华人通过中国城的独特中华气息找到了他们的依附以及归属感。

猜你喜欢

华人中华空间
何为“华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