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有效提高的措施分析

2023-10-15丘永强

大科技 2023年43期
关键词:精益绩效评价工程施工

丘永强

(梅州市威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4600)

0 引言

建筑工程各种工程质量问题多发,工程质量问题有很多原因,抢工期降低质量、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对建筑工程工程的质量控制,关系到建筑主体的安全可靠性,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工程事故,损害人民生命安全,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于工程项目十分重要[1]。如何解决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成为当前建筑工程工程必须探讨的问题之一。

1 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决定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国内的“豆腐渣”工程案例不胜枚举,这些施工质量不过关的工程,把控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就是对建筑工程工程安全稳定性的有利保障。

一方面,控制施工质量可以维护公众利益,满足客户需求。众所周知,施工质量关系到一个工程建筑的生命,无论是建筑的各项功能建造还是建筑的美观,这些都要建立在工程项目主体结构安全,建筑能够正常使用的基础之上。当前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需求更加精益求精,不仅仅要求住所可以遮风避雨,对于绿色节能、采光通风、功能建造,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只有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由此可见,控制施工质量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也是维护公众的利益,避免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工程质量建设事故频发,国家、政府部门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也十分重视,出台了众多的政策、法规以及施工质量规范标准。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推动建筑行业施工质量高效、高标准、高水平的管理[2]。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控制问题

2.1 施工中质量控制监督体系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中监督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离不开监督体系,监督体系可以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对此重视度不足,忽略了监督体系的建设,不仅会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事故频发,间接增加了施工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损害了企业形象。

建筑工程工程不断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工程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了。当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如下:①施工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由于施工工程数量增多,施工现场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施工人员,这就导致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影响工程建设质量。②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场钢筋、混凝土、模板、砌块以及各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等各种现场材料的管理不到位,进场验收质量控制不严。还会有个别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成本,选择质量性能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材料质量的监管不严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引发安全事故。③施工质量监督不严。在施工过程中,不利于发现施工漏洞与弊端。施工纰漏难以发现,积重难返,很容易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落实是否到位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高低,具不完全统计,30%的施工项目在施工节点验收时出现整改或者返工的情况,这些都是施工过程监督不到位造成的[3]。建筑项目质量控制阶段如图1 所示。

图1 建筑项目质量控制阶段

2.2 施工中质量控制技术方法落后

一方面,管理人员不会时刻指导技术交底,一线施工人员由于专业素养不够或者偷懒现象,导致工程技术施工不标准。另一方面,是工程各行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施工质量如何,难以透视发现。管线排布是否合理、孔洞位置预留是否准确等难以发现隐患所在,等到施工完毕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只能返工拆除上一个建筑工序的施工。传统的施工技术方案在制定时,只能根据工程经验、观察结果来推断是否可行。这些方案往往不一定是最优技术方案,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施工建设项目指标。

2.3 施工质量控制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施工质量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反应施工质量的好坏。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精准把控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出现次数、无效检查、设计错误、工程预造价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施工进度、剩余工作以及客户满意度等众多评价内容。通过合理把控这些测评内容才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然而,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思维僵化、传统保守,不能与时俱进更新绩效评估过程。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监督体系

首先,要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设领域的规范标准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根据不同的工程、建设规模、施工工期、投资成本以及建筑类型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使得质量控制过程有理可依,符合建筑行业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发展趋势。其次,制定完善的制度。将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控制方法、目标效益以及职责划分,全部制定出完善的制度。使得整个施工过程科学化、制度化。最后,组建专业的监督队伍。要求监督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洞察出施工质量漏洞所在,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同时,监督人员也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和标准来查验施工质量,不可以为了蝇头小利就放宽验收标准,导致施工质量漏洞,最终积重难返,造成工程事故。

3.2 运用BIM 新技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传统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过于保守与落后,当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引进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施工质量管理,这使得管理过程更加信息化、可视化与智能化。BIM 技术以一种结合网络平台,系统全面的汇总工程信息,保证所有信息数据可视化、共享化的技术,有效避免工程建设的不确定性,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

BIM 具有设计可视化、参数化以及碰撞检测可视化的优势,通过BIM 建模软件(Revit、Naviswork 等)建立建筑模型,将传统的二维图纸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设计师可以通过模型发现设计方案弊端,为业主提供多套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业主可以根据三维模型对建筑方案的直观选择,促进业主与设计师之间对设计方案的有效交流[4]。BIM 模型中结构构件的修改是通过参数的调整实现的,参数化设计的本质是个别参数的调整,不改变模型建立的构件之间关系。因此,参数化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模型的生成率和修改率,快速提供多种设计方案。将完整的设计信息整合到一起,经过模型的碰撞检测,工程师可以在施工前发现结构与设备、线路管道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时对碰撞点和不合理处进行修改。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质量管理的效率,提前发现设计的不合理,进行图纸修改,避免二次返工。

BIM 模型在建立时,预制构件的型号、材料、尺寸等信息皆编入参数化模型。传统的模板设计方案,只能通过图纸和文字介绍来编制,一些复杂的结构构件难以把控。BIM 虚拟模型可以对模板工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例如:选用的杆件、构架质量是否过关;校检荷载的最不利取值等。BIM 模型三维显示的特点,有利于审核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细部构造等工作,有效降低危险性,提高施工质量。

BIM 技术将信息化、可视化等优势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等方面,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提供信息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实现高效管理施工[5]。

3.3 构建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绩效评价体系

精益建设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建设生命期角度出发,降低整个建设阶段中的各种浪费,追求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最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的一种低耗节约的生产模式。其实现核心为将精益生产引入项目管理过程中,提高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

基于精益建设思想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绩效评价是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各个建设环节的任何活动,通过分析所得绩效数据,对目前方案进行调整改进。精益建设中建立精益组织,即利用绩效评价系统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方案指导,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实现项目质量管理的持续优化和不断完善。其具体实现技术手段如下。

(1)精益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采用6S 精益管理技术,集中堆放有利于分类整理便于寻找,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堆放杂乱产生的安全隐患以及成本增量。6S 精益管理技术是精益建设中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安全指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性。精益现场管理技术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不整洁或堆放杂乱产生的安全隐患;及时清扫,保持一个整洁的工作平台,集中堆放,分类整理便于寻找,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施工习惯,保持安全隐患意识,可以有效降低工地安全事故。

(2)看板管理。工作人员根据看板信息来了解物料流动,进行相应的产品配备生产。看板管理技术以TFV理论体系中F(流)为基础,是施工线程控制建造流程的技术,可以实现拉式准时生产,即从客户需求为起始端,到后续建设所需的技术、资金、材料、人力、设备等,从后向前拉动生产建设。施工相关人员,通过看板的安全警示可以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施工操作;还可以从看板中获取质量要求,安要求进行施工,提高建设质量。

(3)末位计划者体系(last planner system, LPS)。末位计划者体系即根据上层指令,各级交互计划与控制,通过“拉式”工作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订计划,提高项目计划执行的可靠性。末位计划者体系可以充分调动项目各级的参与度,确保项目在实施建设之前已经将各个环节所需准备完全,运用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来协助完成整个项目的计划调整。末位计划者体系实现流程如图所示,首先,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制定主计划,主计划在制定过程中,不仅仅上层参与,各个工作层都要参与。其次,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工期、成本等作为约束条件,结合实际条件,分析能被执行的目标计划。实现了应该被执行的工作向能被执行工作的任务转化。再次,基于前两个任务计划,制订一个近期(3 个月)的计划。最后,基于近期计划制定一个更详尽的周计划,即下一周实际执行的工作。这是末位计划者承诺将要执行的任务。

精益思想的施工质量管理将施工流程、技术管理以及人员配合三者更好的整合起来,达成战略目标以及消除浪费,有效的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绩效评价[6]。

4 结语

通过对存在的问题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监督体系、运用BIM 新技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构建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应用BIM 新技术使得施工过程更加可视化、信息化,更有利于进行质量控制,总结结论如下。

(1)完善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监督体系。首先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设领域的规范标准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其次,制定完善的制度。最后,组建专业的监督队伍,要严格按照制度和标准来查验施工质量。

(2)运用BIM 新技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利用BIM可视化、参数化以及碰撞检测可视化的优势,建立BIM建筑模型,将传统的二维图纸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经过模型的碰撞检测,及时发现结构与设备、线路管道之间的矛盾冲突,对碰撞点和不合理处进行修改,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质量管理的效率。

(3)构建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基于精益建设思想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精益建设中建立精益组织,即利用绩效评价系统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方案指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精益绩效评价工程施工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创业从精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