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2023-10-15闫晶晶广东凯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3年27期
关键词:预警财务信息

闫晶晶 广东凯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引言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如经济衰退、自然灾害、金融风险等。这些风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声誉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随着商业交易的复杂化程度的加深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设备、人员和资金等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经营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如何在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规避风险的目标。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概述及其必要性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概述

1.企业内控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等手段,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规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目标,同时这一过程必须遵循法律、规章和市场公认的商业道德准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在合法、合规、效率、经济和可靠性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减少内部偏差,防范内部和外部风险,并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策略、运营、人员、技术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和流程来实施。综上所述,企业内控管理工作,主要是从企业稳定发展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以合理分配资源为目的,管理控制企业的各项资源,维持企业发展中的稳定性。

2.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会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发展和投资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足所导致的。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必要性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系统能够监控和满足企业内部的各项要求,减少不合理的资源浪费、风险和误操作,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2.规避财务风险和保障可持续经营:财务风险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会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和风险。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和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符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准则: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应遵循法律、法规和市场公认的商业道德准则,建立符合要求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4.提高投资者信心和声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对企业的信任,提高企业的声誉。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能够降低企业风险,从而推动企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内控管理视角下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防范意识不强

内控管理视角下,防范意识不强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当企业缺乏防范意识时,就很难发现和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可能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风险:一是财务作假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如果不完善,可能会导致财务人员通过虚构、篡改财务数据和信息,来掩盖实际经营情况、追求个人或集体利益等目的,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和声誉损失。二是现金流管理不善风险。若企业缺乏防范意识和有效的现金管理制度,可能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流动性问题、现金流量不足等问题,从而造成财务崩溃和经营危机。三是税务合规风险。如果企业缺少防范意识和税务合规管理制度,可能会导致企业未能全面、规范地管理财务数据和税务信息,存在未纳入税务计算或逃税的行为,从而引发税务风险和法律责任。四是非法集资风险。企业如果缺乏防范意识和风险意识,可能会涉足非法融资、虚假宣传等活动,或者是被非法集资人利用进行资金挪用、贷款欺诈等手段,导致企业资金的巨大损失和声誉受损。

(二)制度建设滞后

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性不断增加,在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方面,企业应当注重制度保障,在内控管理视角下,因为制度建设滞后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完备的内控制度和制度监管。企业没有制定完备的内控制度也没有对制度进行有效监管,造成企业内部的审核过程不完善和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和规则意识较低等现象,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和风险的逐步放大。二是长期没有对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企业制度如果长期没有进行优化和完善,就可能存在过于僵化、不符合实际需要的问题。这样,企业在面临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变化时,就难以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措施,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和管理失控的风险。

(三)缺乏预警机制

在内控管理视角下,缺乏预警机制会导致企业出现以下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由于未能及时识别和预警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可能会只关注短期效益,而非长期稳健的运营策略,使其责任心和业务判断力不强,进而难以在面临各种外部环境和内管理风险时做出及时、明智的决策。二是企业资金流失严重。当企业缺乏预警机制时,有可能涉足风险较高的业务或投资项目,让企业陷入不断的资金短缺和现金流失情境,而这种情况较难及时察觉和有效控制,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剧,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企业破产和经济失误等情况。三是员工行为不规范。如果企业缺乏预警机制和监控措施,则员工有可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其他不当手段,从而违规、制假而带来重大财务风险,同时这种行为若未被及时发现和追究,还会破坏企业的信誉和声誉。四是投资决策失误。如果企业缺乏预警机制,对于投资和经营决策缺乏理性、可靠的分析和判断,就可能出现偏离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和错误的资源配置决策,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四)技术手段滞后

在内控管理视角下,因为技术手段滞后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不健全。技术手段滞后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来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例如,企业护网软件被黑客破解,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泄露等情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和声誉。二是业务流程烦琐低效。技术手段滞后会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变得烦琐低效,影响营收和投资回报率,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客户流失,加剧公司经济风险。例如,企业在处理财务流程时,存在低效的人工操作、冗余的步骤、手工数据传输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和信息错误,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防范意识

第一,通过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风险意识。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知能力,通过对人员意识的改变,革新工作观念,加强员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知和理解,让员工知道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和危害,同时根据已经发生的风险案例,强化员工对风险的预判和防范意识。第二,加强内部沟通协作防止风险。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协作机制,为员工提供在发现潜在风险时可以及时沟通协作的平台,避免风险被忽视,在第一时间将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第三,引入外部专业机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专业机构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和预防,例如引入风险咨询公司或税务审计机构,由专业人员对公司的业务进行审核和监控,发现潜在财务风险,并及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第四,正确规范内部财务管理流程。企业需要建立科学严格的内部财务管控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规范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进行合乎规范的审批授权、财务流程控制等,对于避免财务风险以及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五,加强实际风险效果评估。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财务风险评估和评估结果的后续跟踪,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漏洞和弱点,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风险管控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二)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是企业内控管理中防范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下是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按照内部控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将统一的刚性制度、硬性规定,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制定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策略,公布内部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强内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和维护,对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应进行定期审核和跟踪。二是审慎制定预算计划。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和计划,制定财务预算、策略和执行计划等,通过制定详尽的预算,并跟踪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防止因管理盲点和预算不合理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三是建立审批及授权机制。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的审批和授权机制,规范审批流程,制定合理的授权规定和权限范围。授权的过程应该考虑风险的相关因素,如员工资质、监管要求等进行权责分离的规定,制作权责清单。审批人应该具有资质、技能,严谨认真处理审批事项,增强企业的风险审慎性。四是加强内部审核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审核机制,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内外部业务特点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和工作要领,在日常运营中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审核,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优化。通过内部审核发现财务异常、漏洞或解决偏差,实现随时发现企业风险点,及时动态进行控制和修正。

(三)建立预警处理机制

结合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的目标,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预警和处理,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和处理机制的功能。一是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财务特点和情况,制定合适的预警指标和阈值。通常,企业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确定预警指标,并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确定相应的阈值,做到风险早期发现、早期警报、及时应对。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预警信息做出迅速反应,及时梳理相关信息和数据,回溯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和持续性增长。三是增强内部风险信息交流。企业内部各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及时发现发生风险的端倪,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提高预警信息对财务风险的感知和认识。四是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企业应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明确处理流程和具体措施,及时做出应对决策,并迅速动用应急预案。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包括应对人员、应急模式等,确保在应对措施上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地控制风险。五是建立预警信息的监控和分析体系。企业应该建立监控预警信息和分析预警信息的体系,对预警信息的来源和程序进行监控,分析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预测能力,通过不断调整和提升预警指标和阈值,优化预警机制,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

(四)引进大数据技术

以下是企业内控管理中如何引进大数据技术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种主要方式:一是确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企业应该建立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范围,明确适用的领域和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需要保证软硬件设备设施配置的全面性,在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使用中,进行及时的更新,淘汰老旧设备,通过大数据来进行风险管理、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二是确定数据来源和整合渠道。企业需要考虑大数据的来源和整合渠道,应建立数据整合系统,收集完善的信息数据,并考虑不同的数据来源、精度,保证数据标准规范统一。三是建立风险模型和数据分析模型。企业应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和风险模型,对不同的财务风险事件进行模拟分析,并根据模型的反馈信息,调整企业的财务决策,进行最优化的资源分配。四是加强数据安全和重要信息保护。企业应该加强数据安全和重要信息保护,加强数据加密和存储,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大数据安全和重要信息的有效保护。五是加强大数据技术使用和运维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和运维管理,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培训,明确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建立今后维护和更新的流程和人员组织。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外部信息获取和分析的机制,对行业信息和市场动态等进行分析和应用,及早掌握市场情况变动,切实制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对于一个企业的业务和经济活动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有效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不断地加强,持续更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风险的变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预警财务信息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订阅信息
水利财务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展会信息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