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18年赣南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沙门菌血清型及耐药性分析*

2023-10-14谢美燕廖晓卿温婷张杨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7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沙门赣南

谢美燕 廖晓卿 温婷 张杨

沙门菌是一种较常见的肠道病原菌,同时还是一种典型的食源性致病菌,其不仅易诱发急性肠炎、败血症,还会引起各种肠热症的发生,如副伤寒、伤寒等,除此之外,还是一些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如疫情、食物中毒等[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越来越多见,沙门菌的耐药状况也越发严重[2]。目前细菌性肠道感染没有有效可靠的疫苗,多通过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因此,对儿童沙门菌的耐药性规律以及血清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无论是对抗感染治疗的确切开展,还是实施公共卫生监控,均有重要价值[3]。本文对2017—2018 年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沙门菌肠炎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本院住院的感染性腹泻患儿共824 例,患儿年龄1 个月~14 岁,平均(4.78±0.62)岁,男467 例,女357 例,患儿所在地:章贡区204 例,南康区279 例,赣县区341 例。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检查明确为感染性腹泻;(2)资料完整;(3)均为江西赣南地区儿童。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胃肠疾病(如胃溃疡、胃息肉等);(2)致病原因非沙门菌感染;(3)先天性脏器异常。研究已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分离细菌与鉴定。取适量大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Compact 型)开展沙门菌菌株鉴定,筛选出可疑菌落,实施分离与纯化,采用多种方式(如显微镜镜下观察、培养基观察、生化反应等)对可疑菌落进行初步评估,以《沙门菌血清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为指导,明确为沙门菌,最后再用自动鉴定仪,实施生化鉴定。(2)血清分型。明确为沙门菌后,便可实施血清学分型,实验的基本原理为:沙门菌抗原与沙门菌诊断血清抗体之间发生抗原抗体凝集反应。首先将1 滴O 多价血清A-F 滴在玻片上,采用无菌接种环,取低渗营养琼脂(1%)平板上适量的菌落,与多价血清相混合,成乳液状。摇动、倾斜玻片,混合1 min,且对着黑暗背景观察,如果出现凝集现象,便是阳性反应,与此同时,于玻片的另一区域上,滴上1 滴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开展有目的性的凝集试验,参照结果对O 抗原进行判定。以同样方法对H 抗原相对应的第1、2 相进行检查。针对H 抗原存在不凝集的菌株,或者是仅单相凝集的菌株,则于低渗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苔边缘取菌凝集。最后把凝集的结果进行调整,形成抗原式,对照Kauffmann-White 沙门菌抗原表,检索血清型。(3)沙门菌药敏试验。围绕所分离的沙门菌,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药为对象,采用Kirby-Bauer 法开展药敏试验,依据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手册当中的标准对结果进行判读。选择英国Oxoid 公司生产的药敏纸片、药敏培养基MH 琼脂。另用鼠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ATCC14028)实施质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药敏结果根据WHONET 5.6展开统计,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培养的结果

824 例患儿标本当中,检出46 株沙门菌,检出率为5.58%(46/824),17 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 株弯曲菌,1 株志贺菌。2017 年检出沙门菌21 株,2018 年为25 株。两年沙门菌检出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549)。

2.2 各年龄段沙门菌检出情况

2017 年、2018 年都以1~6 岁有最高的检出率,但与<1 岁、7~14 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728、0.064,P=0.393、0.799;=0.042、0.032,P=0.836、0.857),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沙门菌检出情况

2.3 沙门菌季节性分布情况

沙门菌流行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2017—2018 年沙门菌均以夏季、秋季分布为主,且均高于同年春季、冬季[χ22017年(夏季与春季、夏季与冬季)=9.976、7.466,P=0.001、0.006;χ22017年(秋季与春季、秋季与冬季)=5.090、4.725,P=0.024、0.029。χ22018年(夏季与春季、夏季与冬季)=5.710、3.947,P=0.016、0.047;χ22018年(秋季与春季、秋季与冬季)=8.419、6.349,P=0.003、0.011],同年夏季、秋季分布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沙门菌季节性分布情况[例(%)]

2.4 血清分型结果

在46 株沙门菌当中,可将其划分为11 个血清型。对于鼠伤寒R 型而言,其实为鼠伤寒血清型相对应的粗造型,划入到鼠伤寒血清型当中,肠炎血清型、鼠伤寒为主要血清型,其在非伤寒沙门菌(NTS)中的占比>50%,见表3。

表3 血清型分布

2.5 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

对所检测的抗生素全部敏感的仅2 例(4.35%),耐药性最高的是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次之,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样存在耐药性情况,对亚胺培南没有耐药性情况,见表4。

表4 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肠道感染是一种多发生于儿童的感染性疾病,多由原虫、真菌、细菌或病毒等致病,其中,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为弯曲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等,特别是沙门菌当中的NTS,已经成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典型诱因[4-5]。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已基本绝迹(本研究两年期间没有检出),NTS 已经成为赣南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原菌,此结果与文献[6-8]的结论相一致。NTS 血清型具有多样性特征,通过对46 株沙门菌开展血清分析得知,无论是鼠伤寒沙门菌,还是肠炎沙门菌,都是最典型、最常见的血清型,尤其是鼠伤寒沙门菌位居首位,本研究结论与文献[9-10]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但需强调的是,本研究结论也与部分研究的结论不同,提示NTS 感染存在地域、气候差异性[11-12]。2017—2018 年均以1~6 岁有最高的检出率,表明赣南地区儿童急性胃肠炎沙门菌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1~6 岁。此外,本地区NTS 胃肠炎存在常年发病的特点,并且高发季节为夏秋两季,其在2017—2018 年总发病例数中的比重最高。原因在于夏秋季气温高于其他季节,有着较大的空气湿度,因而为沙门菌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条件,此时,沙门菌等细菌更易经多种途径对食品造成污染[13-14]。此外,人们食用没有经过高温处理过的食物也是造成此季节该病高发的主要原因[15-16]。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感染性腹泻儿童,滥用抗生素不仅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甚至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7-19]。本研究通过药敏试验得知,2017—2018 年赣南地区儿童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较高,提示这两种药物不适宜儿童细菌性肠炎的经验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氯霉素、氟喹诺酮等药物耐药性较低,可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但需指出的是,由于儿童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于儿童并不适用[20-21]。

综上所述,2017—2018 年赣南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沙门菌感染常见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对磺胺类、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较低,临床上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以减轻细菌的耐药性。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沙门赣南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氨苄西林钠合成工艺研究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沙门菌噬菌体溶菌酶LysSHWT1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2013-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流行特征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