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CK-MB、IL-6、IL-10水平与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3-10-14饶建锋李珊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27期
关键词:危重症入院重症

饶建锋 李珊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乙类自然疫源性传染疾病[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及肾损害为主要表现,且常伴有心脏损伤[2-3]。中国既往为EHF 的重疫区,近年来随着社会基本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疾病知识的普及及免费疫苗的接种,EHF 总体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小型暴发的风险一直存在[4-6]。目前国内判断EHF 病情程度与预后状态主要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与体格检查结果进行主观评价,缺乏客观实验室检查指标,这不利于临床医生及时早期采取贴合患者病情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治疗策略,易延误患者病情。因此,寻找评估病情发展严重程度与判断预后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显得十分必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脏中肌酸激酶的特殊成分,属于肌酸激酶的一种亚型,只存在于心脏中,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均是炎症发生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可及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8-9]。但以上指标是否与EHF 的发展、预后存在关联,临床上鲜有报道。基于此,本文特分析EHF 患者血清CK-MB、IL-6、IL-10 水平与病情程度、预后的关系,以期寻找出评价EHF 病情发展的客观观察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9 年6 月—2022 年6 月于南昌市第九医院感染科进行治疗的EHF 患者6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符合EHF 诊断标准[10];②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③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肾脏疾病;②慢性疾病;③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依据临床分型[11]将患者分为以下三组,轻症组(n=28,轻型、中型患者),重症组(n=19,重型患者)及危重症组(n=13,危重型患者)。

1.2 方法

(1)血清指标检测方法:收集所有患者入院第1、3、7 天清晨空腹上肘静脉血5 mL,室温下静置45 min 后以3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取血清,用干式荧光定量分析仪(酶速率法)检测CK-M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IL-10 水平,检测所用试剂盒均来自上海联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2)随访及预后: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疾病转归情况,并对出院、离院和转院患者进行为期90 d 的电话或微信随访,记录患者存活或死亡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法;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K-MB、IL-6、IL-10 预测EHF 预后的诊断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2 三 组 患 者 入 院7 d 内 血 清CK-MB、IL-6、IL-10 水平比较

轻症组入院第1、3、7 天血清CK-MB、IL-6、IL-10 水平均低于重症组及危重症组(P<0.05),重症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危重症组(P<0.05);轻症组、重症组入院第3、7 天的血清CK-MB、IL-6水平均较第1 天低(P<0.05),危重症组入院第7 天的血清CK-MB、IL-6、IL-10 水平均较第1 天低(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入院7 d内血清CK-MB、IL-6、IL-10水平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入院7 d内血清CK-MB、IL-6、IL-10水平比较(±s)

*与本组第1 天比较,P<0.05;#与重症组比较,P<0.05;△与危重症组比较,P<0.05。

组别 CK-MB(U/L)IL-6(pg/mL)第1 天 第3 天 第7 天 第1 天 第3 天 第7 天轻症组(n=28) 26.24±8.19#△ 20.16±6.53*#△ 16.37±4.02*#△ 25.26±7.19#△ 18.12±4.41*#△ 13.34±4.62*#△重症组(n=19) 36.57±9.54△ 30.18±8.59*△ 24.64±6.11*△ 41.98±13.04△ 31.14±9.65*△ 22.63±7.54*△危重症组(n=13) 47.22±12.23 42.26±9.75 35.39±9.26* 64.23±20.26 52.02±15.30 42.37±13.68*F 值 22.192 35.063 43.696 41.707 58.416 55.453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IL-10(pg/mL)第1 天 第3 天 第7 天轻症组(n=28) 26.12±9.43#△ 15.33±4.28*#△ 10.37±3.58*#△重症组(n=19) 40.63±8.27△ 34.48±5.64*△ 21.63±3.41*△危重症组(n=13) 56.42±9.46 42.32±7.28*# 29.32±5.68*#F 值 51.253 132.597 107.232 P 值 0.000 0.000 0.000

2.3 入院第1 天血清CK-MB、IL-6、IL-10 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血清CK-MB、IL-6、IL-10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s=0.562、0.355、0.301,P<0.05)。

2.4 不同预后结局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血清CKMB、IL-6、IL-10 水平比较

60 例患者随访90 d 发现存活54 例,死亡6 例。存 活 组 入 院 第1、3、7 天 血 清CK-MB、IL-6 及IL-10 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 天的血清CK-MB、IL-6 及IL-10 水平均高于第3、7 天(P<0.05);死亡组入院第1 天的血清IL-10 水平均高于第3、7 天,CK-MB、IL-6 水平高于第7 天(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结局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血清CK-MB、IL-6、IL-10水平比较(±s)

*与本组第1 天比较,P<0.05;#与本组第3 天比较,P<0.05。

组别 CK-MB(U/L)IL-6(pg/mL)第1 天 第3 天 第7 天 第1 天 第3 天 第7 天存活组(n=54) 38.27±11.46 33.42±8.40* 26.72±6.05*# 36.84±8.92 32.37±5.62* 26.52±7.06*#死亡组(n=6) 53.42±9.25 47.58±9.81 40.31±9.16* 68.36±18.41 56.41±12.58 47.39±11.42*t 值 3.119 3.857 4.951 7.255 8.569 6.345 P 值 0.003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组别 IL-10(pg/mL)第1 天 第3 天 第7 天存活组(n=54) 35.26±5.63 31.29±5.48* 24.28±3.46*#死亡组(n=6) 58.36±7.44 46.87±6.91* 37.41±3.43*#t 值 9.242 6.445 8.825 P 值 0.000 0.000 0.040

2.5 患者入院第1 天血清CK-MB、IL-6 及IL-10水平预测预后的价值

入院第1 天血清CK-MB、IL-6、IL-10 水平及联合检测均对EHF 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P<0.05),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最高,其AUC 为0.849,敏感度为98.14%,特异度为59.16%。见表4、图1。

图1 入院第1天血清CK-MB、IL-6、IL-10水平预测预后的价值

表4 入院第1天血清CK-MB、IL-6、IL-10水平预测预后的价值

3 讨论

汉坦病毒呈泛嗜性感染,可在感染人体之后,迅速攻击人体免疫应答系统,激活炎症通络,引发机体炎症因子大量异常释放[12]。且随着病毒大量繁殖,逐渐侵入深层肝、脾、肾及心脏等组织,并随血流流入机体各靶器官进一步繁殖,致使组织器官病变、功能受损,严重危害感染者生命健康[13]。

本研究发现,患者病情越严重住院第1 天血清CK-MB、IL-6 及IL-10 水平越高,且以上指标与病情严重情况呈正相关,说明CK-MB、IL-6 及IL-10可以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分析原因可能为:EHF 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患者发病过程中CKMB、IL-6 及IL-10 水平可间接衡量心肌损伤与T 细胞免疫。其中CK-MB 是反映心肌受损程度的特异性酶学指标,EHF 病毒的直接作用、机体免疫反应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炎性递质、氧化应激反应等病理变化均可致使心脏组织结构功能受损[14-15]。而IL-6及IL-10 均是由Th2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6 及IL-10 升高可能是因为EHF 病情发展诱导免疫应答,而同时Th2 型细胞因子会进一步抑制Th1 型免疫应答,导致Th1/Th2 失衡,Th1 型免疫应答过度低下,导致免疫系统不能产生足量的Tc 细胞及Th1 型细胞因子,细胞免疫功能遭受抑制,机体发生过度炎症反应,不能及时清除体内病毒,患者感染持续进展,病情加剧[16]。因此,患者体内CK-MB、IL-6及IL-10 水平与患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与谢青等[17]的研究结论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生存组患者入院第1、3、7 天CK-MB、IL-6 及IL-10 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且ROC 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 天血清CK-MB、IL-6、IL-10 单独及联合检测均对EHF 预后有预测价值(P<0.05),说明入院第1 天CK-MB、IL-6 及IL-10水平可以用来客观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其原因可能在于:汉坦病毒引发重症感染时,机体大多处于异常应激状态,促炎介质IL-6、IL-10 等大量合成与分泌,适当的炎症反应虽有助于机体清除病毒控制炎症,但当炎症通路被过度激活时,促炎与抗炎介质平衡失调,失控性炎症反应发生,免疫系统杀伤、破坏汉坦病毒感染靶细胞和抑制汉坦病毒复制及表达等相关功能均受到抑制,累及心肌细胞,致使机体器官损伤程度加重[18-21]。因此,CK-MB、IL-6 及IL-10 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病情较重,病情转归相对困难,此时,临床需要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以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所以CK-MB、IL-6 及IL-10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综上,EHF 患者血清CK-MB、IL-6 及IL-10水平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以上三者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且以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高。

猜你喜欢

危重症入院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