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视域下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3-10-14舒翠青

名师在线 2023年22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家国情怀

文/舒翠青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培养社会化生活能力的重要阶段。一线教师要想紧跟时代教育浪潮、培养贴合社会需求的智慧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由于爱国、爱党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形式简单、模式固定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已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教师需在了解当代家国情怀教育内核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内容、四史教育对学生学科学习的影响,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视域下家国情怀的培养意义

(一)落实常识教育,提升文化水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生活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家国情怀是与学生生活融合交织、存在紧密关联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在渗透家国情怀的同时向学生展示国家建设历程,相关教学内容的普及不仅能使学生收获宝贵的生活常识,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

(二)培养积极心理,构建正向“三观”

家国情怀教育是积极、健康、正确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家国情怀培养,为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心理。小学时期的学生尚未形成固定的“三观”,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失去基础判断力。在小学阶段为学生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培养志虑忠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学生构建正确“三观”提供内在驱动力。

(三)强化道德建设,实现立德树人

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学生强化道德建设,有助于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普及家国情怀教育过程中,学生受大量名人故事、优秀品格的渲染,逐渐产生明辨是非之能力,对正与邪、善与恶、对与错、好与坏产生正确判断。学生“知荣辱”后,方能“正衣冠”。在正确思辨能力的指导作用下,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规范个人行为,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成为遵循道德准则之人。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视域下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落实“四史”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落实“四史”教育,是有效培养家国情怀、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史的有效策略之一。“四史”教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称,教育内容各有侧重点,整体围绕中国近现代国家发展史展开。读史使人明志。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学生普及“四史”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佐证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认识看待国家发展历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对国家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坚定不移地建立爱国意志[1]。

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自然物产和名胜古迹,体会中国地大物博、山川异域的国土特征,明确“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这一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我国抗战名胜古迹》。微课视频以近代与现代对比镜头的方式记录了井冈山、宝塔山、嘉兴南湖、杨家岭、南泥湾、金沙江等著名革命景点。将抗战时期影视作品剪辑与今天和平安定的纪念景点相对比,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进步与变化。学生倾听历史故事,观看微课视频,对国家的归属感与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体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是丰富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有效策略之一。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想落实精神教育,教师应从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习记忆、调动学习情感等方面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是贴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切入点。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语言引导、探究问题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延展学生想象力,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收获沉浸式学习体验,对家国情怀产生深刻印象[2]。

例如,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铺设的方式调动学生感官体验,促使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产生深刻感悟,进而萌生家国情怀。为此,教师在情境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经典曲目《爱我中华》,初步营造热烈、浓厚的爱国氛围,请学生从歌词中提取关键词展开本课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我国少数民族极具代表性的微课视频和图片,以此丰富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全面认知。教师又为学生找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代表团入场的视频片段,为学生播种民族平等、团结、共治理念。在歌曲、视频、图片等信息载体作用下,学生收获沉浸式课堂学习体验,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

(三)拓展中华文化,培养民族认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拓展中华文化知识,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认同的有效策略之一。中华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极具代表性的国家形象象征。中华文化体现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可以将中华文化与教学主题相融合,以拓展、关联知识的方式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为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做好铺垫[3]。

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对我国著名民间艺术产生基础了解,感受民族艺术的多元性,由地方民间艺术想到地方人文内涵,体会人类社会活动对民间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从民间艺术作品中感受民族智慧。本课教学内容围绕“民间艺术”展开,而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由民间艺术主题延展至中华文化,创设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促使学生培养文化传承历史,塑造家国情怀。教师选择实体教具中国结、布老虎、面人、剪纸、刺绣、荷包、京剧面具等中国民间艺术载体带入课堂,请学生传看,并逐一讲解每件物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背景。

小学生经过观看、触摸,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双感官,对民间艺术产生直观、新奇的认知。教师借此机会向学生渗透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为学生普及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生受兴趣的指引,在课外积极展开自主学习,探究民间艺术的多元化存在形式,由民间艺术延伸至国家形象,对培养家国情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生活教育,落实爱国行为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加强生活教育是落实爱国行为、树立生活教育观念的有效策略之一。家国情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爱国主义精神、能自觉践行爱国行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家国情怀需要学以致用,只学不用无异于纸上谈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较少,教师难以通过短时间教学深刻落实家国情怀。因此,教师需为学生设计实践类课后作业,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发掘爱国行为,感受爱国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形式,自觉维护家国精神,践行爱国行为,以此达到最终教育目标,发挥教育价值[4]。

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围绕乡土教育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从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经济发展等角度了解家乡特点,促使学生认同家乡之美、体会家乡文化。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探索,感受家乡特色,在乡土教育中落实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故乡、家园、祖国的归属感。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探索主题:以多元化方式记录家乡山水美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家乡区域的山水景观,以拍照、绘图、文字等方式记录家乡山水之美,对家乡山水背景及传说故事展开综合探析,提升了对家园山水、民俗的了解。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领略了家乡的山水风光,在深度体验中产生对家乡的喜爱、眷恋之情,促使家国情怀教育得到进一步落实。

(五)组织社会实践,深化家国认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深化学生家国情感、强化思维认知的有效策略之一。实践和理论犹如教学的双翼,辅助学生深化认知,感受知识作用于生活的实际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集体社会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家国认知,体会个体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与国家的交流共存方式,感受家国情怀的实际意义。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周遭生活环境、群众行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植入爱国主义观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精神[5]。

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污染的含义、现状及负面影响,为学生初步建立环保意识,促使学生自觉、自发地维护可持续生活行为,为环境保护贡献个人力量。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展开本课教学,让学生走出校园,观察周遭环境污染程度,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及存在形式,体会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质作用。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在树林捡垃圾、宣传白色污染、义务清扫街道等,引领学生以实际行动为家国做贡献。在实践作用下,学生重视个人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让涓滴爱国精神汇成江河,发挥庞大的民族精神力量。

(六)开展多元活动,营造爱国氛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家国活动,是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培养家国情感的有效策略之一[6]。活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凝聚专注力的特殊教育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校园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氛围,促使学生在特定家国精神环境中获得精神感召,潜移默化地养成家国情怀。教师可以从节日入手,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清明节等,创设主题活动,营造校园爱国氛围;也可以从特定纪念日入手,通过对同胞的追思,强化学生的家国凝聚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爱国主题活动,在爱国氛围中培养家国情感[7]。

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升国旗了”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围绕“升国旗”这一活动展开,旨在向学生渗透国家升旗仪式全过程,帮助学生适应升旗仪式规则,了解升旗背后的故事,初步建设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升旗仪式综合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升旗仪式,认识仪式上的爱国元素,掌握升旗仪式礼仪,促使学生以庄严肃穆的情绪面对升旗。小学生活泼好动,行为习惯一时难以养成。教师在升旗仪式活动中应注意监督学生行为规范,针对个别错误行为予以提示。教师要做好道德榜样,以自身行为为学生提供有力指导,促使学生向典范看齐,规范自身行为。在长期的坚持下,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表现良好,能从校园爱国活动中落实爱国主义精神,有效培养家国情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教学内容入手,为学生普及中华文化知识、落实“四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化家国认知,提升思维水平;从教学模式角度出发,以创新教学模式、组织社会实践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构成有效链接,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家国情怀,在实践中落实精神教育;从日常活动入手,开展多元化家园活动,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作业,是落实爱国行为、营造爱国氛围的有效措施。家国情怀培养应从娃娃抓起。在完善家国教育方面,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家国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略谈“家国情怀”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五老”情怀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