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大概念的界定与建构
2023-10-14智新萍
文/智新萍
小学语文课程存在知识点庞杂凌乱的问题,难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善、具体的知识体系。要想解决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就需要从高位教学角度俯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取存在内在关联的教学内容的大概念,以大概念为教学基准点重组教学资源,规划教学模块,并展开相应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拓展学习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大概念语文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相关界定
(一)大概念的内涵
大概念并非模糊的、庞大的概念集合,而是一个关键的概念锚点,是厘清不同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的核心[1]。从本质上看,大概念可作为培养学生认知、理解、迁移、应用思维能力的一种概念性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大概念通常以主题、结论、观点、理论、基本假设、有用的概念、反复提出的问题等形式出现。
(二)大概念的建构价值
第一,大概念的建构使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得以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人文性”这一要素,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本质,使学生体会文字内容中蕴藏的知识、哲学观念与科学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与人文素养。
第二,大概念的建构能使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加速。《课程标准》修改以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基于大概念展开教学工作,有利于挖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使学生在多种“大”活动中串联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教学改革中。
第三,大概念的建构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整合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解决了碎片化教学的问题,使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更突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对“学习单元”的建构,提升了教学流程的整体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使教学质量得到了真正提高[2]。
二、小学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建构思路
(一)基于大视野,明确建构目标
基于小学生语文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教师要明确积累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段内、学年内、学期内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整合阶段内教科书、教辅书中的语文基本知识,以知识模块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事实性层面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听、看、读、写的过程中掌握字、词、句、段,丰富语文知识储备。
基于小学生认知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明确理解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概念性层面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对认知能力差、认知能力一般、认知能力良好的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目标驱动下探索知识本质,理解知识的抽象含义,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的进阶。
基于小学生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着眼教材内外的教学内容,以开拓、进取的教学观念设计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推动学生实现从二维学习到三维应用的转换。
(二)基于大融合,调整教学角度
以统编教科书中关于语文教学“大融合”的内容为依据,教师可分析大融合的实施细节,具体如下:
1.读与写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在语言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表达四个方面,体现为读、背、写、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与写之间的内在关联,根据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2.知识与文化的融合
《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汉字文化、回归汉语文化做出了明确要求。基于此背景的大概念教学,要厘清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根据教学进度适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更丰富,实现对学生人文内涵的有效培养[3]。
3.自学与教学的融合
大概念是将教学对象的本质提取出来,围绕这一本质重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模块的一种抽象教学概念,强调通过建构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自学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解决被动学习的问题。
(三)基于大协调,优化教学格局
在建构大概念时,教师要做好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的协调工作,把教学资源平均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对教学格局的优化。
一方面,要协调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童话、议论文、叙事文等多种体裁的文章。针对体裁不同、主题不同、写作方式不同的文章,教师应采取与之契合的教学方法,用尽可能少的教学精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要协调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低学段的学生并不具备基本的语文技能,针对这一学段的学生,教师应将夯实语文学习基础作为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拼音认读、生字认读、字词解释的能力。中学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基础,但欠缺读、写的能力,针对这一学段的学生,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阅读鉴赏、改写、扩写、创作等方面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高学段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学科技能,针对这一学段的学生,教师可将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情感作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之情,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建构过程
(一)萃取大概念
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3”一单元的大概念教学为例,分析大概念萃取的方式,具体如下:
以《课程标准》为抓手,分析教学核心任务。教师应将“中华文化”作为萃取大概念的关键词,挖掘单元中《登鹤雀楼》《望庐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等课文中蕴藏的诗词文化、石文化、旅游文化,使学生聚焦文化学习。
以教学主题为中心,明确教学重点。《古诗二首》《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以“歌颂祖国壮美山河”为主题,教师可根据这一主题提取教学大概念——“爱祖国,爱家乡”,并根据这一大概念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读、悟文章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生字、生词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古诗词、文章的内涵。
(二)辐射大概念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分析“感受自然之美”这一大概念在教学中的辐射过程,具体如下:
1.分解教学大概念
立足课文实际内容,分析大概念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并将它呈现出来,具体如下:
《观潮》: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重点体现了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走月亮》:主要描述了阿妈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路上散步的故事,重点体现了月光下自然的美丽景色与“我”和阿妈的亲情。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描述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花牛歌》生动地表现了花牛在草丛中活动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推崇。
《繁星》:描述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繁星的不同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规划教学路径
四篇课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大自然的绮丽风光与奇妙的自然现象,根据大概念在课文中的具体体现,规划教学路径。
《观潮》: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感受。
《走月亮》: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联想阿妈与“我”走月亮的场景;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月下美景。
《现代诗二首》: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现代诗,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繁星》: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进一步体会作者观赏景物的感受。
3.审读单元内容
在完成教学大概念的分解、教学规划后,教师审读单篇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从教学主题、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大概念的契合程度,确保教学大概念的精准辐射。
(三)落实大概念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分析“析经典,读名著”这一大概念的落实方案,具体如下:
1.大活动促进自主学习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组织大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倾向,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师可根据单元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的内容,组织趣味观影活动。
《草船借箭》:播放儿童益智三国历史故事动画片《诸葛亮草船借箭》,借助生动、形象且富有趣味的儿童动画激发学生的故事阅读兴趣。
《景阳冈》:播放动物园录制的老虎的影像视频,播放动物纪录片中的老虎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老虎这一动物的特点,对“武松如何打虎”产生兴趣。
《猴王出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让学生对照动画片阅读课文,挖掘动画片中未演到的细节。
《红楼春趣》: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片段,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教师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影片、纪录片使学生感悟名著阅读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大任务、大进阶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2.大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析经典,读名著”这一大概念包括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让学生理解名著中字、词、句的含义,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赏析名著的方法。要想使学生在大概念课堂教学中由浅入深地探究新知识,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教学任务,由任务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如下:
任务1:《草船借箭》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是怎样的?你能够从哪些方面感知人物形象?
任务2:《景阳冈》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与小组学生讨论,说出你对武松的评价。
任务3:《猴王出世》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猴王是怎么成为猴王的?猴王的形象是怎样的?
任务4:《红楼春趣》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你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刻?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分析文章记叙方法、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方法等多种技能,实现阅读理解、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3.大进阶强化拓展学习
在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以将《空城计》引入课堂,并提出如下问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2)阅读文章第1 自然段,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3)诸葛亮的“抚掌而笑”是怎样的笑?人物当时的心理如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建构大概念,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有关键意义。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大”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发展,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促进教学格局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