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实践探究
2023-10-14任洮琴
任洮琴
(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幼儿园 甘肃 定西 730500)
在幼儿园中,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活动之一就是区域活动。而在新时代下,通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动幼教改革向前发展,区域活动也成为有力的助推器。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全面素质,而且也为幼儿提供了个体活动空间,让幼儿的兴趣得以挖掘,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使其选择适合于自身的活动积极投入其中,释放天性,建立自信,提高素质。
1.明确教育目标,掌握教育现状
精准施策,也就意味着幼儿园要清楚地明白当前幼儿教育的具体现状与存在问题,要能就问题的归因进行深度的挖掘,真正找准背后的影响元素后,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走进新时代,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更新自我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不断完善教育目标。在具体的区域活动实施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不断改进、完善、创新教育方案,从而提高幼儿园自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目前,一些幼儿教师大多数都已经更新了教学理念,树立了现代育人观念,并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如开展多样化的趣味性游戏活动,或者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这些方式都有效改善了传统幼儿教育的不足以及弊端。但是,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分关注幼儿的安全,在幼儿参与活动时会提出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要求。其主要的教育目的也仅仅让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但是关于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方面还略显不足。这也使得幼儿自主性在条件限制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围绕存在的这一问题,幼儿教师则需要反思分析,在区域活动中不断突破一些陈旧理念的束缚,切实放手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释放自我天性,自由自在地玩与学习。
2.围绕区域活动,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结合幼儿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其他语言、艺术以及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需。幼儿园可以通过设立贴近幼儿需求的活动区域,如,“小小种植户”蔬菜区,小护士医院,“剪剪剪”理发店,“茄子辣椒”农家小院,“画画动动”美工角,“阅读越爱读”图书角,“我是设计者”建筑区等。通过合理布局,凸显各个区域活动的流动性、特色性。幼儿园应进一步通过固定区域的打造,如,将“我是设计者”建筑区、“小护士”医院以及“阅读越爱读”图书角等作为固定的区域,其他则可设为可流动的活动区。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方面,为幼儿提供可自由选择,也能确保安全的、凸显幼儿自主性的操作与探究的良好环境,使幼儿在投入区域活动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要切实细致观察、理解幼儿的认知所需,通过紧紧围绕幼儿这一中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内容与科学投放材料,投放材料上还要就幼儿的开展状况加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评估。通过幼儿所处的阶段以及教育目的的不同,投放与之相匹配的材料。如此,幼儿也能在区域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起来,不断锻炼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积累经历、丰富体验。
3.区域活动中,教师扮演好多重角色
幼儿选择适宜自己活动的区域,并在该区域活动中自由自在的发挥自己的个性,释放天性,不断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发展自我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而教师作为旁观者,需要扮演好多重角色,既需要细致入微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各种表现,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的角色,切实在区域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不断动手动脑,同时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使幼儿能够自发的围绕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究与操作。结合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参与的具体表现,教师也要对其给予一定的帮助。当幼儿遇到一定的困难时,随时给予指导,让幼儿能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深入体验。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们要确定好具体的规则,让幼儿能够提前熟知规则,从而确保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活动,提高幼儿的自律性以及自主探究能力。教师鼓励幼儿既选择自己喜爱的区域活动,还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去体验新的区域活动,不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探索欲望。期间,对幼儿所产生的一些创造力以及闪光处表示充分的肯定、表扬以及鼓励,让幼儿在取得一点点小小成功后体验到快乐,进一步打造和谐而愉悦的区域活动环境。
4.各项区域活动彼此渗透,加强区间配合
开展区域活动,教师既要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区域活动,同时也要能加强区间之间的配合,彼此渗透、融合。既能使各个区域凸显各自的特色,又能在相互联系中不断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可持久的兴趣。如,引导幼儿玩钓鱼游戏,可形成系列性的区域活动。先让学生将钓来的大鱼送到“天天快乐”娃娃家中,让大家做做菜、烧烧饭。再将大鱼送到“小小数学家”数学角,学会有规则的排序。再将大鱼送到“红绿黄”小菜场中,让幼儿学着买鱼、卖鱼。通过这些活动的系列开展,幼儿可以接受到一连串的生活知识,同时还能体验到轻松与愉悦感,作为小主人会不断获得丰富的体验,获取更为丰富的日常知识。
5.玩中做做中学,促使幼儿产生可持续兴趣
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过程。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获得教师的支持以及帮助指导,使幼儿不断提升适应能力,并且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开展做一做、玩一玩的区域活动,实际上也能满足幼儿探求新知、体验感受以及心情愉悦的需求。当需求被激活之后,幼儿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此时,通过满足幼儿所需,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内心动力不断得以驱动,真正发挥自我的主体性,投入到活动中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比如,开展“小小发现者”的探究性区域活动时,让幼儿动手操作做一做“沉与浮”的小实验。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发现,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会浮在水面,可有的却会沉到水底,这一现象让幼儿感到非常的疑惑以及好奇:为何不同的物品会出现沉或者浮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尝试将不同物品放在水里,并且设计一张记录卡,卡片上标明各种物品的图样,当某一物品放在水面时浮上来,就打出对勾,而有的物品会沉到水底的,则打上叉叉。那么幼儿对这一实验则会非常感兴趣,纷纷拿提供的物品投入到水里,看究竟是浮上来了还是沉下去了。不过,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橡皮泥先捏成一团儿放进水里时,发现它会沉到水底。但是,如果把橡皮泥捏成一个小船,没想到它竟然会浮在水面。这时候,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到达了顶点。此时,教师可浅显易懂地告诉幼儿这一沉与浮的道理,引导幼儿不断认识和理解一些科学知识,将科学的种子埋进幼儿的心中。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性、有目的、系统开展区域活动,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只有营造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幼儿真正释放自己的天性。进一步把愉悦教育环境不断内化为心理所需,从而全身心投入其中去参与活动。倘若孩子自己能做,就要放手让他自己做。如果幼儿能想到的,就让他充分想,切实鼓励幼儿不断打开自身的世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去发现。为了切实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积极性,使他们自主投入的探究问题,通过充足活动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动口、动脑、动眼、动耳,多感官的刺激之下,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和培养。教师要给予幼儿活动的大力支持,鼓励幼儿敢想、敢做、敢问、敢说,从而其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会越来越持久和强烈。
6.确保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幼儿活动所需
埃里克森的个性开展理论中认为,培养幼儿自学的最佳阶段,是中班的这一阶段年龄的孩子,其身体活动与语言在同步的发展,其活动的范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更愿意去尝试探究解决问题,求知欲尤为的强烈。当中班孩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在长大,其独立愿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那么,怎样去满足这一阶段孩子的产生的各种所需。首先就是要确保区域活动空间的安全性,对幼儿来说,虽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其规则意识也不断得以增强。虽然不必时刻处于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不过中班幼儿终究还是孩子。为此,这环境下最大可能消除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与隐患,切实为孩子们提供愉悦活动的安全性。二是要提供区域活动空间的方便性,也就是要确保这一活动环境采光好、布置温馨以及卫生整洁等,保护幼儿视力,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心理。三是要确保区域环境空间的动态性。幼儿参加区域活动实际上是动态化的一个活动,在自由自在的参与中。幼儿由这一区域活动向下一个区域活动进行转移,而此时要增设一定的空间,方便幼儿进进出出。在时间的安排上,则是将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决定完成这一活动的时间。教师并不需要强调一定的固定时刻,只要幼儿完成即可。而幼儿除了每天必要参加的集体区域活动时,可以自由进出其他一些非集体活动,自主穿梭于各个游戏区域,通过一些新活动的参与,对一些未完成的探究进行持续。与此同时,还要体现区域活动时间与空间的开放性,进一步在活动中不断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同时也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愿望与其不断生长的独立性。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尤为重视幼儿的自主性,要激发幼儿学习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反思自我工作,及时调整以及改进完善教育策略和方案,乐于与幼儿做亲密的好朋友、好伙伴,深入理解与发现幼儿的个人爱好、兴趣、心理所需等,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开展区域活动实践探究,提高幼儿自主性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