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出版“走出去”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14彭斌

新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爱思唯尔科学出版社出版商

彭斌

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版权贸易合作;二是合作出版,“借船出海”;三是资本“走出去”;四是技术合作,采取自主设计+委托造船的模式。下文基于国内外科技出版的分析,结合科学出版社“走出去”工作的实践探索,谈几点思考。

● 国内外科技出版分析

根据国际科技与医学(STM)出版商协会《2021STM全球简报——经济和市场规模》数据,2018—2021年,全球STM出版市场,期刊和图书总收入约127—140亿美元/年;其中,期刊约占3/4,图书约占1/4,期刊出版占主流。

国际科技出版商将期刊作为战略重点和主体业务,同时大力开展数据库、专业解决方案等多种类型业务;国际科技出版商的业务收入中,数字出版业务收入占比逐年加大,如励德爱思唯尔数字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比,由2000年的22%增至2022年的83%。

国内科技出版机构以图书业务为主,期刊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规模远小于图书;出版物语种以中文为主,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目前国内科技出版机构正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但数字出版业务收入占比低(一般未超过10%)。

我们常说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实际上国际科技出版商早已“走进来”。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威立等都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且人员规模、功能职责不断扩大;众多国际科技出版商與中国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有着深入长久的合作;国际科技出版商不仅争夺其出版物在中国的销售份额,更将竞争的核心放在中国的作者、主编、审稿人等专家资源上。

● 科学出版社“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2022年科学出版社实现合并营业收入27.09亿元,合并净利润4.77亿元。出版新书3464种;出版科技期刊568种,其中中文258种,英文276种,中英文8种,法文26种(含英法文7种),SCI收录期刊115种,36种期刊位列Q1区(其中4种期刊排名国际同学科第一),EI收录期刊112种。

科学出版社“走出去”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借船出海”,如与施普林格和爱思唯尔等国际科技出版商合作,进行版权输出;二是“造船出海”,与爱思唯尔合资成立科爱公司,其股权科学出版社占51%,爱思唯尔占49%;三是“买船出海”,2019年科学出版社全资收购了法国EDP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走出去”工作,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

第一,通过一流期刊建设,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科学出版社围绕一流期刊建设开展了很多工作,形成了一批一流期刊,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国家科学评论》《生物活性材料》等。近年来,科学出版社共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42项,其中领军期刊5项、重点期刊4项、梯队期刊12项、高起点新刊21项。

建设一流期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把我国优秀科技成果留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科学出版社这些年在内容质量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争取到不少国家级优秀科技成果,发表到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刊物上。

第二,搭建出版技术平台,支撑科学成果传播发布。科学出版社立足国际化,以构建国家高端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为目标,建立论文投审、内容结构化生产、数据仓储、资源发布、学术提升、国际化推广及科学评价等全链条的期刊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SciEngine(科学引擎)。SciEngine平台从2016年开始上线,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资金。

在当今时代,科学成果传播的载体以期刊为主,而“走出去”要依靠平台。全流程数字平台SciEngine,开展了与很多国际数据库的对接工作,以促进平台的国际化。

第三,推动国际化发展,“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推动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一直是科学出版社的责任和义务。科学出版社努力打造国际化的英文期刊阵列。10年前,科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爱思唯尔等国际科技出版商合作,借助他们的国际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借船出海”,推动我们期刊的国际化。近些年,科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合资设立科爱公司。通过科爱公司,一方面帮助中国英文版期刊走出去;另一方面,直接面向国际市场,以OA形式创办国际期刊,参与国际竞争,借鉴国际出版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凝聚力和服务能力。科学出版社这些年一直摸索“走出去”的商业模式,开展图书、期刊的合作出版,推动版权输出;同时探索图书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以及《中国科学》杂志社、EDP平台、SciEngine平台自主办刊模式,如National Science Open和Medicine+等。

科爱公司积极探索新的出版模式,投资创办期刊,如《生物新材料》,2016年创刊,2019年被SCIE收录,目前影响因子已经连续三年排在国际同学科第一名。其商业模式就是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每篇文章稿件处理费用约2000美元,年出版论文400多篇。

第五,引培综合型人才,建立高效专业化期刊出版队伍。目前科学出版社期刊队伍组成不再是传统出版社的组成,而是建立了出版人、产品设计、数据支持和运维支持等一系列团队,目前从事期刊工作的员工将近两百人,同时在苏州设立了技术公司,在石家庄设立了编务公司,支撑科学出版社技术平台和内容资源建设。

● 科技出版“走出去”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加强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培育。“走出去”,人才是第一位。与爱思唯尔出版等国际科技出版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真正要“走出去”,还需要了解国际市场,了解外国人怎么想、怎么做,要派人出去深入学习实践。

另外是“请进来”,科爱公司前两任总经理都是外国人,对科爱公司国际化起到很好作用。通过他们的工作,学习国际的先进理念、思维模式,有利于我们的“走出去”。所以可以考虑邀请一些国外退休的科技出版人才,跟我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

二是做强做大,打造核心竞争力。科爱公司通过国际化运作,培育期刊快速成长。目前出版期刊150余种,其中SCI期刊21种,均位居国际同学科期刊的Q1区。规模做大了,就会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如科爱公司可以定期与科睿唯安团队沟通,推介自己的期刊。此外国内具有CN号的426种英文期刊,基本上都开展了国际合作,前三位分别是与施普林格·自然合作135种,爱思唯尔合作62种,科爱公司合作50种。这说明科爱公司具备了与国际同行竞争国内科技期刊的实力。

三是要加快创新和突破,探索期刊出版发展路径。(1)推动资本“走出去”。国际大型科技出版集团都是通过不断兼并重组迅速扩大规模和效益,同时借助并购完善出版服务流程,掌握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买”大的。现阶段我们还需继续加快“买船出海”,鼓励开展科学出版社收购法国EDPSciences出版社模式的兼并重组,继续收购国际科技出版机构、单个国际期刊、技术企业或数据加工商,推动国际化发展。(2)推动国内期刊出版管理适应调整。在全球开放科学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我国科技论文的开放获取,规范管理收购的国际出版机构,国内自主平台托管国外期刊的监管问题等,当前国内的出版管理政策还存在不适应。

四是利用学术期刊,促进国际学术交流。(1)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宣传,目前国内科技出版社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传还比较少。(2)要充分利用国际传播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整合全媒体平台,搭建学术社交平台,丰富论文推送内容,制定推广策略,提升信息传播时效。(3)加快国际运营人才培养。通过国际化的运营团队,全方位进行全球推广,打通国际检索和社交平台,推动学术成果的广泛交流。

五是与国际科技出版商既有竞争,更有合作。(1)与国际科技出版商,既有竞争,更有合作,相辅相成。国际科技出版商在品牌、经营运作、新技术应用、传播渠道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同时也为我国的期刊建设和集群化发展提供了佐证和经验。(2)中国科技出版机构要积极加入国际重要的学协会和各类平台,成为国际科技出版大家庭的成员。(3)“借船出海”,目前还是主流,但中国科技成果和科技出版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作者系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公司(科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猜你喜欢

爱思唯尔科学出版社出版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 位编委入选爱思唯尔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关于我国现阶段学术出版经营的几点思考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Case Study on Importanc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ng Discourses Written in Non—mother—tongue
《色谱》获2015 年度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
从爱思唯尔被抵制看西方出版伦理
七成软件出版商转向云服务
科学出版社物理类重点书推荐
各行各业
科学出版社物理类重点书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