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仪式强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2023-10-13赵文

大学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大学生

赵文

[摘 要]政治信仰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历经实践锻造和岁月洗礼的政治仪式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在影响政治认知、培育政治认同、促进政治实践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政治情感的熏陶与激发、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象征符号的创设与表达等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政治仪式;大学生;政治信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2-0100-03

增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关乎能否成功培养接班人的关键环节。政治仪式作为现代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在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引导、政治情感培养、政治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政治仪式对强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作用

在政治教育实践中,经常存在政治仪式的“身影”,如学校党团政治仪式(如入党或入团宣誓仪式、党团选举仪式、党团会议仪式)、学校政治仪式(如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和社会政治仪式(如国庆庆典、阅兵式、重大历史事件纪念仪式)等。这些政治仪式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树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政治仪式影响政治认知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是思维的动物,人类开展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人类的政治活动更是如此。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仪式是人作为天生政治动物的基本活动之一。政治仪式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政治人的某种目的,表面上是政治人要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实质上则是政治人输出和传递一定的政治认知与政治价值,政治仪式也可以被视为现代政治观念的实践。研究认为,政治仪式是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为社会成员解释社会现实提供了认知的方式和途径[1]。政治仪式是一种共时性的政治活动,包含了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原则、政治目标,政治仪式参与者可在活动中直接感知。

政治仪式具有历时性的政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政党和国家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进程,呈现出社会主体的历史记忆,体现了政治发展的时代诉求。有的政治仪式甚至可以直接表现为历史记忆和历史叙事,如以“五阶段论”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承载共产主义信仰的朝圣仪式的结构”,为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了“一张灵魂朝圣的路线图”,这种目的论制导下的历史叙事和记忆刻画是“一种形式,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内容,一种信仰”,“这种仪式及其承载的信仰,对于学生的教育及塑造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为过的”[2]。

政治仪式在具体的政治情境中通过一整套的仪式流程刺激参与者的听觉、触觉和视觉,使得参与者在感官上接触、接收,甚至是理解和认同其所要表达的政治意志、政治主张和政治情感,从而推动仪式参与者在政治实践中达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使个体的政治行为朝着组织预定的正确方向去发展。

(二)政治仪式培育政治认同

提高政治认知能力是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前提,但政治信仰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对象的认知素养,而且与教育对象的政治情感认同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政治仪式的实施关注的是教育对象对政治“知不知”“知多少”的问题,要成为政治理念的信仰者,更需要“喜爱”“信赖”等倾向性的政治情感支持。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治情感是政治仪式作为一种象征体系所输出的象征权力的主要产品[3],即政治仪式的实践过程恰好能给予参与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有力的情感激发。不少研究都认可这一观点,认为政治仪式能够实现仪式参与者和仪式发起组织之间的情感沟通,打动和感染所有在场者,从而使在场者获得对政治体系的情感认同[4],能激发仪式现场在场者之间的情感分享与情感共鸣,形成和巩固基于群体活动目标而产生的集体情感。

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情感表达方式,在仪式氛围中通过激发仪式参与者的情感共鸣而实现情感认同。仪式所激发的群体情感越是强烈,越是能够将参与者的认知、思想、意志集中在组织的预设中,政治仪式的象征意义也就越明显。在仪式程序的深入引导下,获得群体内部认同的感性政治情绪还会进一步向理性的政治意志发展,推动参与者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走向成熟,进而帮助参与者坚定政治信仰。社会学家帕森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终极价值观、社会结构和社会团结所依赖的情感,是通过仪式的作用才不断“变成”力量的状态的[5]。

(三)政治仪式促进政治实践

一切有效的政治信仰最终都需要落实到稳定具体的政治行动上。甚至可以说,仪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定性身体行为”[3]。也就是说,政治信仰不是口号,不能只停留在政治者的语言表达上。政治信仰虽然属于人的思想范畴,但必须在政治行为主体的实践参与中才能清晰展现和精准衡量。政治仪式在政治信仰教育方面有重要价值,除了前述因素,还在于政治仪式能够促进政治实践。

一方面,对教育对象来说,参加政治儀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实践。在参与政治仪式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政治面貌,感知其政治风气与政治生态,为其形成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见提供鲜活素材。另一方面,政治仪式的真正价值在于推动行为主体按照仪式组织所提倡的政治理念来形成稳定的政治参与意愿和能力,并形成持续性的政治行为。身体力行的政治实践将会为仪式参与者提供有效的政治记忆系统,帮助他们获得组织记忆和组织价值,并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仪式与仪式之间相互联结,形成一条互动仪式链,后续仪式囊括了前面仪式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认知、情感能量、道德选择、社会团结等内容。在互动环节中,主体所开展的政治参与更多地表现为一定的主动性。这一主动性正是在其参与政治仪式中酝酿、生成与发展起来的。

政治仪式推动着政治观念向政治实践转化。作为拥有主流政治观念的统治阶级必然会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手段,以宣传其政治理念与政治理想。当前,大学生认识社会与政治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其对自身所处社会倡导的主流政治价值与政治理念并不陌生,至少在“知晓”层面是如此。但问题是,部分大学生因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实质上远离了现实政治活动,其政治观念与政治实践相脱节,所以在“走完”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这一步后,需要认真“走好”第二步,即推动落实政治实践。政治仪式恰好担当了政治信仰与政治实践的连接器角色。

二、政治仪式强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践路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治仪式的政治信仰教育作用,不仅有必要从功能逻辑层面去厘清政治仪式“为何能”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有必要从实践逻辑上厘清政治仪式“如何能”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相比课堂内的思想理论灌输,在课堂与书本外的政治仪式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方面的作用更加直接有效。

(一)政治情感的熏陶与激发

政治仪式之所以能在仪式参与者的政治信仰教育中产生积极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治仪式激发了参与者的政治情感,丰富了参与者的情感体验,使参与者得到情感的熏陶。在既定的时空内,仪式通过有形的物质资料和无形的精神资料储存政治情感,并用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象征符号去刺激参与者的感官,积极拓展其情感体验空间。如在国家政治实践中,“政治仪式依托现代中国主权国家建构、建设的关键事件、重要人物、价值符号、优秀文化等,在形塑的公共场域内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表达,在仪式的展演与传播过程中激发符号象征蕴含的精神力量。”[4]又如在高校政治信仰教育中,“学校仪式正是通过‘创造符号—赋意—呈现—接受—解释的循环编码和解码过程,使学生深刻体验符号所承载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体验内化为他们的个人实践知识。”[5]仪式现场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会作为情感能量在主体身上凝聚下来,跨越仪式的时空存续条件,使参与者在后续的政治生活中继续坚定其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

(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一般而言,政治教育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教育资源来实现,即使是在资源匮乏的时代,政治家们都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政治教育活动。但是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并不能决定教育的成效。在各种资源较为充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资源的教育价值,需要在资源调配上下功夫。政治仪式作为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周密部署的重复性活动,能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包括对用于开展仪式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器物资源、符号资源、情感资源等多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也就是说,只有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运用恰当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和情感资源等来开展合适的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以时间资源为例,政治仪式资源的第一要素就是时间,历史上意义深远的政治仪式都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和时机举行。选择合适的时间要素,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式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举行,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热情,帮助大学生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与事业方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召开,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百年辉煌,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成功地激发了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种政治认同来自于仪式中各种资源传递出来的信息、观念、情感,使得社会个体能够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与党和国家的思想和情感有效连接起来,使个体与政治共同体之间“共情共信”。

(三)象征符号的创设与表达

仪式实际上就是象征。仪式是通过符号和意义系统来起到象征作用的。符号作为一定组织的文化和意志的隐喻性表达,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对组织符号的接纳实质就是对组织理念的接收。政治仪式的作用方式之一正是对政治信仰象征教育符号的吸纳与展示。虽然政治符号仍然具有一定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但是具体的政治仪式情境却赋予了其确定性和具体性,使得符号可以在抽象价值基础上,简单、直观地表达出政治价值与政治意义。要使这些符号能够有效地被人们理解与接受,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仪式中普遍运用象征符号,在听觉与视觉上反复刺激仪式参与者的感官,使其从仪式的知识系统和现场氛围中了解政治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提高参与者对组织的政治价值立场和政治意义的理解并加以内化。大学生在对政治仪式的流程、内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与认同的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对蕴藏其中的政治权力、政治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三、结论

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仪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激發其政治情感、锤炼其政治意志、规范其政治行为。培育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需要发挥政治仪式的教育功能,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淑琴.政治仪式推动政治认同的内在机理:兼论政治仪式的特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9):73-78.

[2]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夏遇南,彭刚,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12.

[3] 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 刘永刚,徐飞.政治仪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维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1):1-8.

[5] 赵雅卓,李晋男.学校仪式在情感教育中的价值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0(24):34-37.

[责任编辑:吴雪强]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大学生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
转型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基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