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教育的供需关系及对策研究

2023-10-13隋皓辰袁薇潘丽平张运敏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

隋皓辰 袁薇 潘丽平 张运敏

[摘 要]随着我国逐渐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终身教育成为促进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老年教育领域日益增多的老年再教育需求与“一座难求”的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如何科学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老年终身教育的关键。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老年教育供需错位的现状,梳理了导致现阶段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影响因素,并就未来如何实现老年教育有效供给提出了“健全制度建设,树立积极老年观”、“鼓励多方参与,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教师配置柔性化,强化老年师资力量”、“资源共建共享,保障学习资源供给”的提质策略。这些建议旨在为我国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供需关系;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3)03-0028-08

Research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ship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lderl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A Quantitative Visualization Study Based on CiteSpace

Sui Haochen,Yuan Wei,Pan Liping,Zhang Yunmin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39)

Abstract:As China gradually enters a deep aging society, lifelong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elderly to achieve active aging. However, at pres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re-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in the field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supply of " a hard-to-find "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How to scientifically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ill become the key to lifelong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visual measurement analysis of CiteSpac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elderly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orts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elderly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such as " improv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view of the elderly, "" encouraging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expanding the supply of elderly education, " " flexible allocation of teachers, strengthening the strength of elderly teachers, " " integ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and ensuring the supply of learning resources. " These suggestions ai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Active aging; Elderly education; Supply and Demand; CiteSpace

一、引言

隨着人口老龄的不断加速,截止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约达13.5%[1],已进入联合国标准中规定的“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2]。“银发浪潮”大量涌进的同时带来了日益增多的老年教育需求,这直接冲击着我国现有的老年教育格局。据《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统计,截至2019年末,我国老年大学(学校)数量约为76296所,在校学员数约为1088.2万人[3]。虽然我国老年事业蓬勃发展,但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国务院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即“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为此,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4]

如今,老年教育发展问题已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扩大老年教育消费、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投资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如何科学地平衡老年人教育需求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平衡将成为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系统地探讨我国老年教育发展中的供需现状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我国老年教育有效供给的可持续路径,为新时期我国实现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研究以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1900-至今)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分别检索到1268篇和1176篇与老年教育供需相关的有效国内外文献,其中知网的检索条件:SU%=老年教育AND SU%=('供给'+'需求'+'供需'),Web Of Science的检索条件:TS=elderly education AND (TS=supply or TS=demand or TS='supply and demand')。

(二)数据可视化及处理

文献关键词通常是对一篇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和主题思想的高度凝练。本文使用CiteSpace作为文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工具,以老年教育供需相关研究为主题,以文献关键词作为衡量当前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依据同样的检索条件分别收集了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知识图谱和指标数据的解读,系统地揭示了国内外老年教育供需相关研究的热点和演进脉络的迁移和变化。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研究发展现状

为了清晰地把握国内外老年教育领域供需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图1统计了截止到2022年底国内外与老年教育领域供需相关的研究。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国内外老年教育领域供需相关研究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国外老年教育供需相关研究起步较早,检索到的最早文章发表于1928年,相关研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式进入起步阶段,随后相关研究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国内老年教育供需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检索到最早的文章发表于1994年,相关研究于二十一世纪初才正式进入起步阶段,但期间增长速度较快,自2015年开始国内对老年教育供需相关研究的数量均高于国外,2022年国内相关研究的数量约是国外的2.8倍。

(二)热点演进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外老年教育供需领域研究热点随时间的迁移和变化,本研究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研究应用关键词绘制了时间线视图(见图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生成的聚类图谱的模块性指标Modularity Q分别为0.5498和0.5044,均大于0.3,平均剪影度指标Mean Silhouette S分别为0.8305和0.8632,均大于0.40,说明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生成的聚类图谱结构均十分清晰,可信度较高。其中,从图2(a)可以看出,聚类词团#0 elderly care、#1 health insurance、#2 alzheimers disease、#3 life expectancy和#5 elderly patient的关注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持续保持较高的热度,聚类词团#4 community 和#6 elderly people的热度自2015年以后下降甚至消失,聚类词团#7 education 和#8 regional differences的关注度在2020年前后开始下降,聚类词团#9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和#10 united states的热度持续较短仅出现在2000年到2015年之间,而聚类词团#12 international health 和#13 female相关关键词相对较少,仅在某个时间点出现。从图2(b)可以看出,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关于老年教育供需的研究领域相对单一,多集中在对老年大学的探索与研究;2000年到2010年间对老年教育供需的研究热点开始涌现,主要集中在对老年人或老年群体的需求研究、对社区服务等公共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以及对老年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等;2010年至今,老年教育供需的研究领域不断丰富,开放教育、繼续教育、乡村振兴、教养结合、信息化、互联网+、课程建设、在线学习等领域都开始关注老年教育资源供需的配置问题。

(三)研究类群

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图3为CiteSpace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Log-Likelihood Ratio(LLR)算法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国外老年教育供需的研究热点可以归结为13个聚类,国内老年教育供需的研究热点可以归结为11个聚类。通过整理关键节点后的相关文献,我们将国内外关于老年教育的研究分成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两大研究范畴。

1.有效需求

从图3中可以看出,国外对老年教育有效需求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1 health insurance、#2 alzheimers disease、#3 life expectancy、#5 elderly patient、#8 regional differences和#9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等,而国内对老年教育需求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1老年人、#2 老龄化、#5 问题和#9 老年群体等。总体上,国内外对老年教育有效需求领域的研究可以分为需求主体、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三部分,首先,是否所有的老年人都有进行老年教育的需求?什么样的老年群体存在老年教育的需求?Helterbran 基于扎根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对教育、求学具有强烈兴趣,以期充盈自身生活的老年群体往往是进行老年教育的主体[5]。李琦等也认为对充实生活和丰富人生具备强烈的动机兴趣且不受自身健康或经济条件束缚的老年人可能成为教育需求的主体[6]。其次,老年群体对老年教育都存在哪方面的学习需求?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可以分为功能主义和人文主义两个方面。长久以来,“健康”一直是老年群体关注的核心议题,老年人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有关衰老的基本信息,并希望习得应对衰老的技能、进行科学的医疗保健以适应年龄带来的变化。而Kropf等发现,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接受老年医学培训的社会工作者人数不足,供需缺口的拉大导致社会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在针对老年医护课程、教师专业知识和相关教育资源分析表明,与老年人相关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7];人文主义是指老年人存在对自身价值实现、社会关系完善和增加福祉等方面的教育需求。一些学者认为,一部分老年人对涉及全球化、现代化、宗教哲学和特定群体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更感兴趣,一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对“生命回顾”和“人际交流”更感兴趣[8]。第三,不同的老年群体都希望获得怎样的教学方式?李琦等认为,传统的正式师生情景可以满足老年人对高效知识输送和经验传播的需求[6];Tam认为,现实中可以自主控制的小组学习方式更容易受到老年人的推崇[9];部分学者认为,新一轮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便利的知识和经验传播,包括健康、护理、生活、技能等。此外,在线网站、app和客服助手等可以帮助老年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提供医学建议。新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成为老年教育领域实践与研究的最大热点。

2.有效供给

从图3中可以看出,国外对老年教育有效供给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0 elderly care、#4 community和#7 education等,而国内对老年教育有效供给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3老年大学、#4 开放大学、#6 终身教育、#7 社区教育、#8发展路径和#10 教育等。总体上,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和第三年龄大学仍是国内外老年教育发展的主阵地,是老年群体之间彼此沟通、交际的重要载体[9]。除此之外,国内外的老年教育模式还包括基于社区活动小组的老年教育形式、与文化部门、民政部门等管辖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馆所提供的讲座、展览、游学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公益性的养教结合点等[10]。然而,当前老年教育供给主体存在总体数量不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在经济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已基本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落(社区)”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但一些偏远的、经济发展较缓的地区老年教育机构相对少[11]。张国茂分析了老年教育适龄人口剧增,文化养老需求急剧增长的现状,从老年大学办学规模、社区老年学校资源、社会力量办学等维度分析了老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供给呈现严重不足的问题[12]。近年来,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远程老年教育形式成为老年群体新的喜闻乐见的老年教育形式,极大地拓展了老年人获取外界时讯和知识的渠道。因此,今后如何促进传统的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等实体场景教育形式与在线虚拟远程老年教育模式协同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四、归因分析:老年教育供需错位的现实困境

终身教育是促进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传统老年教育观念落后、老年学习渠道不足、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单一且失衡、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老年学习的社会支持不足、老年人数字素养欠缺等弊端严重影响了我国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进程。

(一)传统老年教育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老龄化”观念都被社会认为一种偏带负面的观念,对“老龄化”过程存在误解。一方面,一些“老年无用论”的声音在网络上出现并占据话题,认为老年人没必要也没有能力继续学习,片面地将“老年教育”等划归为诸如“广场舞、太极拳”等的“老年休闲娱乐活动”;另一方面,进入退休阶段的老年群体由于自然衰老给其自身带来了诸如身体机能下降、記忆力减退、敏感度下降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其在从事或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弱势或自卑的心理[13]。这些思想严重地桎梏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老年学习的渠道不足

根据我国老年群体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来看,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有效供给尚未满足快速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一方面,正式的老年教育供给机构如各地方老年大学的办学数量、基础设施和办学水平等无法满足现阶段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10];另一方面,非正式的老年教育供给机构例如基于活动小组的社区、讲座或者公益性的养教结合点等大多存在系统性不强、规模性不大等问题,课程内容通常缺乏统一标准,活动良莠不齐,难以科学准确迎合老年群体的身心特征和学习需求。

(三)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单一且失衡

老年教育课程作为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最直接的学习资源,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往往会直接地影响到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和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和体验。目前,我国老年大学开设的常见课程分为休闲艺术类、养生保健类、生活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信息技术类等五类,在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多集中在“闲暇教育”层面,更多的注重老年群体的“老有所乐”,在“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层面上课程较为单薄,尚未实现满足个人需求的个体性课程与鼓励社会参与和发展的社会性课程之间的均衡发展[10]

(四)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传统的终身教育学生相比,老年教育的受众群体具有其特殊性,具备更多知识跨度和人生经历的老年学习者在参与老年教育的时候,往往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自我表达意愿。以目前主流的老年教育办学机构“老年大学”为例,其教学模式仍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师多生“的教学情境,其优点是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但忽略了老年学习者的个体性和主观性,不利于吸引老年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老年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6]

(五)老年学习的社会支持度不足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老年群体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老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通常,老年群体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其主动参与老年教育的学习主动性越强。然而,现阶段我国老年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还不健全,保障老年学习的相关政策尚未完善。例如,部分退休老人由于操持家务、照看孙辈等没有时间进行老年学习,而那些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差的老年人更无法参与到学习中,保障老年人继续学习的政策不足;国内的新媒体产品设计未能精准把握老年人的学习、娱乐等需求,存在产品定位不当、设计不足等问题。

(六)老年人数字素养欠缺

老年群体数字素养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老年教育存在供需错位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显示,导致老年群体不能上网的因素包括设备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和技能缺乏等,其中技能缺乏约占48.9%。这部分人群中空巢老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的老年群体又占有较高比重[13-15]。由于城乡差别、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参差,导致区域间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对老年群体在人际沟通、社会活动、情感心理等方面都产生影响,并间接性地阻碍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路径探析:老年教育健康发展的供给保障

(一)健全制度建设,树立积极老年观

首先,制度建设是老年教育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国家应该健全老年教育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包括法律法规、资源共建共享制度、老年人再就业支持制度、服务人员培训、督导评价与激励制度等。通过健全老年教育的相关制度,鼓励老年人主动融入并参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环境;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将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位老年学习者;通过再就业制度的完善,发挥老年人的价值,持续地让老年人在社会中“发光发热”;通过规范服务管理和加强监督评价,鼓励相关老年服务机构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其次,通常来说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对于老年教育而言,如何在全社会树立积极老年观,帮助老年人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将成为保障老年教育有效供给的关键之一。一方面,要加强老年群体自尊自信心建设,鼓励老年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能量,摒弃“老年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帮助老年学习者重新激活参与社会各种新兴事物、主动再就业的内在驱动,例如老年人拥有的几十年人生经验是宝贵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去帮助青年人提供咨询服务或职业规划等;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良好氛围,让全社会正确认识到老年人自身的价值,并通过多种渠道和多项政策促进和保障老年人再就业,让老年人在退休生活中仍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二)鼓励多方参与,扩大老年教育供给

当前,我国已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加快推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和学习需求以及区域性老年教育供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情况,如何科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扩大教育供给,鼓励多方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依托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健全全国老年教育组织体系,基于各地各级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教育构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落(社区)”四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充分保障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发挥各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各企事业单位的开放资源优势,形成各部门各行业的互通合作服务老年教育,建立有效的连接共序和沟通机制。比如,各地方院校、企事業单位都可以独立或联合举办老年大学,也可以将各自的图书馆、教育课程资源、教学设施等优质资源,向老年群体开放共享。此外,也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例如社区、福利机构、养教结合点、教培机构、公益机构等通过各种形式为老年群体提供教育机会,将公益性、社会化和市场化有机均衡的结合起来,最终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配置柔性化,强化老年师资力量

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我国老年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加快推进老年教育变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老年教育教师人才资源库。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邀请各地方院校的在职老师、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艺术工作者等共同参与老年教育,根据老年群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包括适用性、休闲性、娱乐性和文化性等)建设一个高水平、专业化、专兼职结合的老年教育教师人才资源库。第二,要加强对老年大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教育培训。由于老年教育的对象、目标和内容差异很大,应该围绕老年教育特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老年教育培训体系。第三,要灵活配置用工形式,构建老年教育教师人才交流、共享平台,合理共享、使用全球平台社会化的高质量老年教育教师,贯通产业上下游组织之间高质量人才的协同合作。第四,老年教育的对象具有其特殊性,其具有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生活阅历,要充分发挥老年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有能力、有专业技能的老年学员,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自身价值。

(四)资源共建共享,保障学习资源供给

学习资源是老年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能极大地提高老年教育教学服务能力。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建立终身教育平台,要在终身教育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联合各企事业单位、各行业、各院校的开放学习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搭建全国老年教育的共建共享平台,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乡村的老年教育资源十分薄弱,唯有加强内部横向纵向连通,做到优质资源共享,才能解决各地方优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解决各地方老年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各类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以及区域间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满足更多的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推进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六、结论

加快推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研究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老年教育供需错位的现状,梳理了现阶段导致老年教育供需错位的原因,包括“传统老年教育观念落后”、“老年学习的渠道不足”、“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单一且失衡”、“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老年学习的社会支持度不足”、“老年人数字素养欠缺”等。因此,为了合理保障老年教育的有效供给,应“健全制度建设,树立积极老年观”、“鼓励多方参与,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教师配置柔性化,强化老年师资力量”、“整合资源优势,保障学习资源供给”。本研究旨在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Z]. 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sj/ndsj/2021/indexch.htm

[2]胡晓宇, 张从青. 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成因及应对策略 [J]. 学术交流, 2018 (12): 110-5.

[3]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EB/OL]. [2021-10-19].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1018/c1002-32256692.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EB/OL].[2021-11-24]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124/c1001-32291121.html

[5]HELTERBRAN V R. Lessons in lifelong learning: Earning a bachelors degree in retirement [J]. Adult Learning, 2017, 28(1): 12-9.

[6]李琦, 王颖. 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及解决机制——国际经验与本土思考 [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36(06): 75-83.

[7]KROPF N P, SCHNEIDER R L, STAHLMAN S D. The status of gerontology in baccalaureate social work education [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1993, 19(7): 623-34.

[8]刘雅婷. 老年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20.

[9]TAM M. Later life learning experiences: Listening to the voices of Chinese elders in Hong Kong [M]. Fresh perspectives on later life learning. Routledge. 2018: 97-113.

[10]刘雅婷, 黄健, 马颂歌. 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吗?——以供需耦合为分析视角 [J]. 中国远程教育, 2023, 43(08): 69-78.

[11]杨淑珺.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职教论坛, 2016, (27): 61-5+71.

[12]张國茂. 增加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解决 “一座难求” 难题 [J]. 中国社会工作, 2019.

[13]吕文娟, 陈晶晶. 老年教育促进空巢老人积极老龄化:现实困境与提升策略 [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4(03): 72-9.

[14]曹悦, 谢琴. 终身学习视域下老年人代际学习的困境与对策 [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 23(02): 39-45.

[15]申花. 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困境与解决策略探析 [J].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 24(02): 42-6.

[责任编辑 李 帆]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
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研究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